广西自治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分析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3710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自治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西自治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西自治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西自治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西自治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自治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自治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西自治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分析广西自治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分析广西自治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分析广西自治区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长与经济增长分析2012-04-27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必须更加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民生优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然而,近年来,广西城镇单位职工工资增速减缓,收入增长呈现出与经济增长不同步的现象,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职工工资水平在全国排位靠后,行业间收入差距逐步拉大,机关单位职工工资水平呈负增长(扣除物价因素影响),极大影响

2、了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不利于广西扩内需、调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一、城镇单位职工工资情况(一)工资增长滞后于 GDP 增长近年来,广西经济平稳较快增长,GDP 年均增长速度均超过 12%,而同期职工平均工资增长速度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2009-2011 年,广西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达到13.9%、14.2%、12.3%,同期的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实际增速(扣除物价因素影响)为 12.7%、9.34%、1.46%,分别比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低 1.2、4.86、10.84 个百分点(见图 1)。 (二)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劳动报酬是地区生产总值的重要构

3、成,劳动报酬占 GDP 的比重可看作是衡量一个地区初次分配水平的重要指标。然而,2009 年以来,广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下降(见表 1)。2009 年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 10.45%,2010 年为 10.03%,2011 年为9.5%。2010 年比 2009 年下降了 0.42 个百分点,2011 年比 2010 年下降了 0.53 个百分点,下降幅度呈现扩大的态势。与全国相比,2009-2011 年广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低于全国,分别比同期全国低1.56、1.85、3.17 个百分点,与全国的差距呈

4、扩大的态势。与西部12 个省(区、市)相比,2009-2011 年广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均低于西部地区,分别比同期西部地区低0.62、0.56、1.42 个百分点。 与经济总量相近的天津、山西、重庆、陕西四个省比较(见表 2),广西 2011 年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占 GDP 的比重都低于这四个省。四个省中,山西的劳动报酬占 GDP 的比重最高,为 14.4%,比广西高 4.89 个百分点;陕西的比重最低,为 12.4%,比广西高 2.89 个百分点。四个省的职工工资水平也都高于广西。 (三)职工工资水平在全国排倒数第三位与全国比较,2011 年广西在岗职工平均工

5、资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2396 元),相差 8246 元。2010 年两者相差 5305 元,广西与全国工资水平的差距在拉大。2011 年广西职工工资水平排在全国的第 29 位,增幅比全国低 7.1 个百分点。自 2007 年以后,广西工资水平在全国的排位逐年下降,2007-2011 年在全国的排位分别为 15 位、18 位、20 位、22 位、29 位,由中等水平下降为中下水平。与西部地区各省(区、市)比较,2011 年广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在西部地区排在第 11 位,增幅排在第 11 位。西部十二个省(区、市)中,工资水平最高的为西藏(55845 元),最低的为甘肃(32724 元);工资增

6、幅最高的是贵州(18.7%),最低的是西藏(2.7%)。(四)行业间工资差距进一步拉大2011 年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4150 元,比上年增加 2308 元,增长 7.2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1.46%。2011 年,职工工资水平较高的仍然是金融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电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垄断行业和高技术行业,年平均工资分别为 74367 元、47198 元、45925 元。而农林牧渔业、住宿和餐饮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等行业工资水平较低,年平均工资分别为 19131 元、20408 元、23166 元。工资水平最高的金融业(74367 元)是工资水平

7、最低的农林牧渔业(19131 元)的 3.88 倍,两者相差 55236 元,而 2010 年两个行业的比为 3.75 倍,两者相差 48473 元。从人员分布来看,高薪人群所占比重小,中薪人群所占比重最大。工资水平最高的金融业(74367 元),从业人员仅11 万人,占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数的比重为 3.2%。年平均工资在 4万元以上的有四个行业,从业人员有 42.86 万人,占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数的 13%;年平均工资在 3-4 万元之间的有九个行业,从业人员有 226.67 万人,占全区城镇单位从业人数的 66%;年平均工资在 3 万元以下的有六个行业,从业人员有 72.1 万人,占全区城

8、镇单位从业人数的 21%(见图 2)。 (五)机关单位职工工资呈现负增长(扣除物价因素)2011 年全区企业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 33478元,比上年增加 2891 元,增长 9.4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55%;事业单位为 34369 元,增加 1894 元,增长 5.8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 0.13%;机关单位为 36870 元,增加 765 元,增长 2.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下降 3.39%。机关单位平均工资略高于企业单位和事业单位,自 2007 年公务员统一津补贴后,机关单位没有任何增资政策。分经济类型看,全区城镇国有单位工资水平高于城镇集体单位和其他各种经济单

9、位(包括三资企业、联营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2011 年国有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6723 元,比上年增长 7.7%;集体单位 22229 元,下降 3.5%;其它经济单位 30941 元,增长 9.1%。其他各种经济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增幅最高,增幅分别比国有单位、集体单位高出 1.4 和 12.6 个百分点。城镇集体单位职工平均工资偏低,分别比国有单位和其他经济单位低 14494 元和 8712 元。(六)地区间收入差距较大2011 年广西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工资高于全区平均水平的只有 2 个市,分别为南宁市、柳州市,年平均工资是 39074元和 38229 元。低于全区工资平均水

10、平的有 12 个市,分别为桂林市(34085 元)、梧州市(30170 元)、北海市(30996 元)、防城港市(33642 元)、钦州市(30227 元)、贵港市(28226 元)、玉林市(28461元)、百色市(32320 元)、贺州市(30827 元)、河池市(29902 元)、来宾市(32402 元)、崇左市(27593 元)。最低的是崇左市和贵港市,年平均工资分别为 27593 元和 28226 元。2011 年工资最高的市与最低的市相差 11481 元,地区间收入差距仍然较大。分单位性质看,机关单位中南宁市的工资水平最高(45692 元),贵港市最低(29551元);事业单位中也是

11、南宁市最高(44408 元),贵港市最低(28299 元);企业单位中柳州市最高(38400 元),玉林市最低(24582 元)。(七)劳动力成本上升使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工资大幅增长2011 年广西劳动力就业呈“就业压力大”和“企业招工难”并存的现状。 “企业招工难”具有行业性和结构性特点,住宿餐饮业和制造业“招工难”尤为突出。为解决“招工难”的问题,企业普遍提高了招聘工资,并主动提高职工工资以稳定用工,减少人员流动。2011 年全区制造业和住宿餐饮业的工资水平增幅较大,分别比上年提高了 16.57%、16.66%,为全区十九大行业中工资增幅最大的两个行业。二、低工资水平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12、(一)不利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立足扩大内需。健全扩大内需长效机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然而,广西低工资水平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速度。2009-2011 年,广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增速分别为 7.53%、10.99%、11.82%,比同期 GDP 增速低6.37、3.21、0.48 个百分点。而同期投资增速高达50.83%、37.73%、29.06%。众所周知,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对投资的持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当前广西劳动者工资性收入长期偏低,

13、不利于扩大内需。(二)不利于产业结构升级调整工资水平低对产业结构的升级具有负面的影响。在产业结构升级调整中,刚开始新产业劳动供给会出现短缺,将带动劳动者工资的上升。通过工资的内在利益作用,促使劳动力结构随之变化。但目前,由于财政和企业在收入分配中拿大头,工资作为劳动力价格的信号功能被弱化,部分新产业的工资较传统产业并未出现明显的优势,无法吸引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升级所需的劳动者,造成新兴产业和新增企业的劳动力匮乏。(三)不利于提升劳动力市场竞争力。低工资水平造成了当前广西“用工荒”和“就业难”的窘境。广西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就业转移压力大,就业形势严峻。然而,2012 年年初的劳动力就业市场显

14、示,用工市场呈现需求数量大于供给数量的现状,相当一部分本地企业“招工难” 。广西的劳动力更倾向于向高工资水平的广东省流动就业。(四)不利于保障社会公平公正“十二五”期间,广西要开创“富民强桂”新局面。 “富民”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富民优先,走共同富裕道路,加快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转变,大幅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普遍提高人民富裕程度,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民生优先,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然而,城镇职工工资水平增速逐年下降,行业收入分配差距逐年拉大,不利于“富民强桂”目标的实现,不利于保障社会公平公正。三、对策建议(一)加快提高职工

15、工资水平,缩小与全国的差距落实 2011 年 12 月广西印发的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实施意见(桂人社发2011164 号)文件精神,加快提高工资水平,力争到 2015 年实现城镇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 2 个百分点左右,全区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 50000 元左右的目标。如果没有新的增资政策,按目前的工资增长速度,将很难实现此目标。(二)缩小行业差距控制高报酬垄断行业收入。行业收入差距拉大是收入分配中的一个最为突出的问题,也是“十二五”时期收入分配改革的重点。在收入差距中,行业间工资差距过大,特别是垄断行业职工

16、工资过高、增长过快的问题备受争议。由于国有企业把握着诸多关键行业如能源、电信等等,这些行业存在严格的市场准入及竞争管制,使国有垄断企业的效益远远高于非国有企业。垄断行业的工资过高,不利于企业建立科学规范的薪酬管理制度,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下的和谐劳动关系。因此,应尽快出台与工资分配有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对垄断行业的工资收入控制。提高低收入行业工资。要缩小收入差距,除了对垄断行业的不合理收入进行控制,利用税收手段进行调节等手段外,更重要的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及时合理的调整。2011 年年底尽管广西最低工资标准提高幅度较大,最高的标准(1000 元/月)仍只占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 35%。最低工资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物价水平、职工工资增长水平等因素进行及时合理的调整,才能保障弱势群体的工资权益,有效缩小收入差距。来源:广西自治区信息中心国家信息中心 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建议使用 800*600 分辨率浏览客服电话:010-685578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