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身处地 入境体验 走进内心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63684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设身处地  入境体验  走进内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设身处地  入境体验  走进内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设身处地  入境体验  走进内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设身处地  入境体验  走进内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设身处地  入境体验  走进内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设身处地 入境体验 走进内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设身处地 入境体验 走进内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设身处地设身处地 入境体验入境体验 走进内心走进内心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掌声第二课时教学及评析厦门市翔安区实验学校 许丽碧执教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肖俊宇评析(该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2010 年第 10 期上)一、复习导入,走近英子一、复习导入,走近英子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 29 课掌声,上节课学过的词语还记得吗?(课件出示: 小儿麻痹症、落下、残疾、愿意、姿势、文静、默默、忧郁)生:(全班齐读,开火车跟读词语)师:谁能用其中一个或几个词语来介绍我们上节课所认识的英子?生1:英子小时候得过小儿麻痹症。生2:英子的腿脚落下了残疾。生3:因为英子腿脚残疾,所以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2、生4:她很文静,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师: 刚才,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诉说着发生在英子身上的不幸,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概括一下此时的英子,你会用什么词?生:忧郁;自卑;不幸(板书:忧郁)从复习词语入手,既针对了容易读错的字,读准了字音,又地把词语复习和课文内容,与英子的“忧郁”连结,一箭双雕,简洁巧妙而清新。二、转换角色,体会二、转换角色,体会“犹豫犹豫”师: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近英子,去聆听她的故事开故事会了,同学们都争着抢着讲故事,只有一个人,她好像不大愿意上台,你们知道她是谁吗?生:英子。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自己轻声读课文 2、3 自然段,找出描写英子不大愿意上台的句子,用横线把它画下

3、来。生:读文,标画,指名汇报,相机出示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师:孩子们,请再次拿起笔圈出这几句话中描写英子动作的词语。(圈画,汇报。)师:低、站、走都是非常普通的动作。可是英子的这些动作,与我们大多数人的动作一样吗?生:不一样。师:大家看,英子这三个动作的前面还加了哪些词?生:立刻、慢吞吞、一摇一晃。师:孩子们,自己再读一读,感受一下英子的这些动作。(生自读三句话)师:英子每个与众不同的动作背后都有自己的想法。现在我请大家来当一次英子,老师则是英子

4、最知心的朋友,你们愿意把心里话告诉我吗?生:愿意。师:英子,轮到你讲故事了,怎么立刻把头低下去了?生1:我不想上去。生2:我不敢上去,别人会笑我走路不好看。师:英子,你为什么慢吞吞地站起来,心里在想什么?生:我在想到底要不要上去。师:英子,你的眼圈怎么红红的?生1:我实在不想上去。生2:因为我得过小儿麻痹症,我害怕别人看见我走路和姿势。生3:不上又不行,老师是新调来的,所以我很痛苦。师:是上去呢,还是不上去?英子的心里有这么多想法,很矛盾,拿不定主意,这就是这句话前面哪个词语告诉我们的意思?生:犹豫师:谢谢你们让老师看到了一个痛苦、无奈的英子,谁来读读这一句话?(生读句子)师:面对这样一位与我

5、们一般大小的小姑娘,你的心情怎么样呢?把你的心情通过你的朗读表达出来,读三句话。生:读句子。找到英子不大愿意上讲台的句子,找出表示英子动作的词语,找到“立刻低下”、“慢吞吞”、“眼圈红红”这些词语,一般的教学都能做到。让人欣喜的是,许老师并没有停留在这一层次上,而是峰回路转,让每位同学都转换角色当英子,老师则当“英子”的知心朋友。当“英子”正为上还是不上讲台踌躇不决,十分矛盾而痛苦时,不失时机地让英子向知心朋友吐真言,创设了一个符合儿童心理的感性天地,避免了一般教学的理性分析。在这一感性的愤悱情境中,学生设身处地,娓娓道来,自然而真实、真切,可谓入木三分又不着痕迹。同是,“犹豫”的理解更是水到

6、渠成,十分贴切。三、再造想象,一悟三、再造想象,一悟“一摇一晃一摇一晃”2、师:老师听出来了,同学们在为英子感到担心、难过呢!英子担心别人会嘲笑她走路的样子,到底什么样子呢,课文哪一个词语告诉我们?生:一摇一晃。师:通过刚才你们这么多英子告诉老师的心里话,我知道了,英子内心充满了紧张、矛盾、痛苦,此时她不得不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你们能想像一下英子是怎样“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的吗?用上这样的句式:我发现,她的头 ,脸 ,眼睛 她感到 。生1:我发现,她的头低低的,脸上红红的,眼睛也红红的,她感到所有的同学都在嘲笑她。生2:我发现,她的头耷拉着,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眼睛里含着泪水,

7、她感到天阴沉沉的。生3:我发现,她的头恨不得埋到地下,脸涨得羞红,眼睛里充满了无奈,她感到满天都是黑沉沉的乌云。生4:我发现,她的头低下来,脸上没有一丝笑容,眼睛不时地瞄着同学,感到眼前一片灰暗。师:是啊,此时的英子每走一步都像走在刀尖上,你能用你的朗读把英子的这种艰难读出来吗?生:读句子。师:你在走上放慢了脚步,老师感觉到了英子的脚步非常沉重。尽管不愿意,英子还是终于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一摇一晃地走上讲台,这样的英子又是多么不易呀,请用你的朗读把英子的不易表现出来。生:男生齐读句子。如果说上一环节是以主人公是身份,走进英子的内心,那这一环节则是走出内心,充分想象此内心在外表上的具体表现。这一表

8、现,贴近学生生活和经验,形象可感,学生易于触摸,易于共鸣。更难能可贵的是,老师摒弃了一般教学中引导描绘英子怎么“一摇一晃”地走这一残疾动作逼仄,而是十分人性引导学生想像英子神情外表,感受英子的心情色彩。这一高招,丝毫没有触及英子残疾的尴尬,而是把着眼点放在了英子与常人无异的面部神情。这一外表再造想象的描绘,真是情溢于表,表缘于心,心表映衬,相得益彰!四、设身处地,感悟掌声含义四、设身处地,感悟掌声含义师:此时此刻同学们嘲笑她了吗?生:没有。师:同学们看不起她了吗?生:也没有。师:都没有,你是怎么知道的?生: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

9、子的泪水流了下来。师:动笔圈圈“掌声”这个词在这两句话中一共出现了几次?生:三次。师:(课件出示带有着重号的文本“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自己试着读读看,注意画横线的地方,看看课文怎么写三次掌声。生:自己读句子。师:大家读得不错了,现在换个方式来读。(师生配合读)掌声, 骤然间响起 ,掌声, 热烈而持久 ,掌声里,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师:掌声里,你真想对英子喊什么?生1:英子,加油! 生2:英子,要勇敢! 生3:英子,你要战胜困难! 生4:英子,你一定会成功的!师:英子一定听到了,这掌声、这喊声都充满了所

10、有同学对英子的 生:鼓励!期盼(板书)师:在同学们鼓励的掌声中,英子表现得怎么样呢?生:她的普通话师:同学们第一次听英子讲故事,大家听得很认真,故事听完了,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生1:英子,你的普通话很标准,声音很好听。生2:英子,你的故事讲得真好。师:是啊,英子的表现太出色了!太了不起了!如果你在场,你也会给她这样的掌声吗?生:会! 师:说说看,你的掌声代表了什么? 生1:我的掌声表示表扬。 生2:我的掌声表示欣赏。 生3:我的掌声表示赞美。 生4:我的掌声表示兴奋。(板书:赞赏、兴奋)笔者多次听老师们执教这一课。两次掌声的含义是什么?多数教师是这样处理的:第一次掌声,你体会到了什么?第二

11、次呢?这是旁观者的身份,去揣摩当局者的心思,总是隔着一层皮,难以激起学生的热情,也难以猜透当局者的心思。这里,许老师抓住掌声的“骤然响起”、“掌声热烈而持久”、“掌声里英子流泪水”,引导体会后,出其不意地追问:掌声里,你真想对英子喊什么?你的掌声代表了什么? 至此,学生激情涌动,闸门顿开,情感奔泻而出,掌声蕴含的“鼓励、期盼”“赞赏、兴奋”便如期而至。这一设身处地设计,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谓出奇制胜,令人拍案叫绝。五、再次想象,二悟五、再次想象,二悟“一摇一晃一摇一晃”师:在掌声中,无数的话语在英子,心头涌动,她想说什么?生1:谢谢大家,我永远不会忘记这激动人心的掌声。生2: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

12、的鼓励。 生3: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生4:我要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师:但是英子什么也没有说,只是向(引读) 生: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师:表面上看,英子似乎还像上台时那样“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而实际上呢?谁能说说他是怎样“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的?还用上刚才的句式:我发现,她的头 ,脸 ,眼睛 她感到 。生1:我发现,她的头不再那么低着,脸红朴朴的,眼睛也比先前更光亮了,她感到天空是那么明朗。生2:我发现,她的头抬起来了,脸上挂着笑意,眼睛里充满了感激,她感到身边洋溢着温暖。生3:我发现,她的头抬得高高的,脸上充满了自信,眼睛睁得大大的,她感到处处充满了友善。生4:我发现,她的头高昂

13、着,脸上露出了两个小酒窝,眼睛里含着泪水,那是幸福的泪水,她感到眼前一片阳光。(台下听课老师情不自禁地为孩子的灵性喝彩!)一是走上讲台,一是走下讲台,同是“一摇一晃”,相同的是动作,不同的是内心,内心感受,内心的色彩。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这是难点。从理性入手,抽象地感悟,违背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心理特点,实践证明事倍功半。许老师深谙此理,恰切运用对比法,在感悟上讲台“一摇一晃”的基础上,在学生领悟了两次掌声含义后,再次采用再造想象的方法,让学生还原英子走下讲台的神情和内心感受。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在相似中对比,在对比中体会,促使学生对英子的领悟一下子跃升到了新的高度。六、以读代讲,巧悟文旨六、以读

14、代讲,巧悟文旨师:同样的一摇一晃,不变的是姿态,改变的是心态。孩子们,让我们一起打开书,默读课文第 4 自然段。共同来感受英子喜人的变化吧。生:默读第四自然段。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女孩呢?用一个词来形容她。生:自信、开朗(板书:自信)师:这一切可喜的变化都是因为生:掌声。(贴图,音乐起,出示小诗)师:还记得刚刚那首小诗吗,其实他还有一小节,请大家拿出课堂作业单,继续往下填。(填充小诗,交流汇报。)师:看大家写得这么美,我也忍不住填了一首,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出示完整的小诗,全班齐读)掌声,骤然间响起 , 掌声,热烈而持久 , 掌声里,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是掌声, 给了英子鼓励,是掌声, 给了

15、英子赞赏 ,掌声里,英子微笑着面对生活!师:如果让你给掌声加一个修饰词,你会用哪个词呢?生:热烈、鼓励、赞赏、幸福、爱 师:(把贴图摆正)这爱的掌声是如此振奋人心,让英子在爱的包围中走向幸福、快乐的人生。后来英子考入了一所特别好的中学,瞧,英子来信了师引读英子来信充满鼓励与支持的掌声让英子不再担心,不再害怕,难怪英子说(生一读英子来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使我皷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正是同学们那饱含关爱与尊重的掌声让英子重拾信心,难怪英子说(生二读英子来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使我皷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让我们一起大声说出英子心底的呼声(生三读英子来信:“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掌声使我皷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师:看来,得到掌声的英子是幸福的,但老师深信给予英子掌声、帮助英子走出忧郁的同学们也是有收获的。老师也收集到一些名言,你可以从中选择你喜欢的名言给英子回信。(出示收集到的名言)生:(齐读积累名言)给予是快乐的!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一环节亮点有三:一是填充小诗。小诗不仅有诗味,更是对全文内容的简洁梳理,把长文下下子读短了,可谓创新。二是教师引读,以读代讲,学生深情依依,感恩殷殷,巧悟文旨,恰到好处。三是适度拓展,积累名言,点到为止。就总体而言,本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心理互换,设身处地,进入情境,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