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省情说明暨旅游产业对接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607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省情说明暨旅游产业对接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河南省省情说明暨旅游产业对接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河南省省情说明暨旅游产业对接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省情说明暨旅游产业对接会(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南省省情说明暨旅游产业对接会 旅游招商项目推介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 刚才张广智副省长的精彩致辞和省情介绍为大家展示了河南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深厚的历史 文化,相信各位嘉宾已经被这片广袤美丽的土地所深深吸引,接下来,我向大家介绍的是 河南旅游的发展优势、投资环境和待开发的旅游项目。 (一)资源优势。河南是资源大省,自然与人文资源丰富多姿,交相辉映。太行山、伏牛 山、大别山等山地资源环踞周边,黄河小浪底、信阳南湾湖、淮阳龙湖等水体资源星罗棋 布;有 4 个世界地质公园、7 个国家地质公园。河南文化底蕴深厚,有 3 处世界文化遗产、 4 大古都、8 座国家级历史文化

2、名城、189 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均居全国前列;有以 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为代表的史前文化,以夏商周文化、汉魏文化、唐宋文 化为代表的中原历史文化,以老子、庄子、张衡、许慎、张仲景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河 南是中国功夫的发源地,少林武术、温县太极拳以及濮阳杂技均享誉海内外;河南同时也 是亿万华人的心灵故乡,当今的 300 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 171 个,百家姓中,有 78 个起 源于河南。 (二)区位优势。河南居天下之中,是国家南北、东西交通大动脉的枢纽要冲,亚欧大陆 桥和进出西北六省的门户,是国家战略综合交通枢纽。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是全国八大航空 机场之一;河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连

3、续六年位居全国首位;以郑州、洛阳、商丘为枢纽的 铁路交通网连接了京广、陇海、焦柳、京九四大铁路干线;尤其是随着高铁的相继开工建 成和省内城际轨道的铺设,以郑州为中心,连接北京、西安、武汉等省会城市的“两个半小 时交通圈”,和以郑汴新区为核心,覆盖中原城市群及其它省辖市的“半小时交通圈”和“一 小时交通圈”正在加速形成。 (三)市场优势。河南是人口大省,2010 年全省人口已超过 1 亿。尤其是郑州至开封、洛 阳、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等城市的城际轨道交通的贯通,将形成覆盖 3000-4000 万人口的核心都市旅游圈。与此同时,随着中原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一个以郑州和与之毗

4、 pi 邻城市为核心区、以全省 18 个省辖市为主体区,延及周边 4 省 12 市 2 县,支撑中部,东承长三角,西连大关中,南临长江中游经济带,北依京津冀,涵盖 1.7 亿人口的经济区域和市场空间正在加速形成。 (四)政策优势。2011 年 9 月 28 日,国务院正式出台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 济区的指导意见 (国发201132 号) ,意见明确指出要“挖掘整合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 融合发展,重点培育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保健康复游等特色产品,实施乡村旅游富 民工程,建设中原历史文化旅游区、黄河文化旅游带和南水北调中线生态文化旅游带等一 批重点旅游景区和精品旅游线路,建成世界知名

5、、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在中原经济区 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后,区域内旅游投资的政策优势将进一步凸显,旅游投资的大环境也 将不断优化。同时,河南旅游业“一区二带四板块”的发展重点列入了中国旅游“十二五”旅 游业发展规划,河南省将以大黄河之旅为轴线,以建设 5 大旅游目的地、10 大旅游集聚区、 6 大旅游度假区为重点,把河南打造成为世界知名、全国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在过去的 2011 年,是河南省旅游项目及招商引资工作丰收之年。全年全省完成旅游招商项 目 67 个,引资 356 亿元。年度完成旅游投资 248.57 亿元。例如:总投资 50 亿元的郑州方 特欢乐世界、总投资 50 亿元的焦作云台山世贸天阶综合旅游项目、总投资 150 亿元的洛阳 龙门旅游集聚区和总投资 160 亿元的信阳鸡公山旅游集聚区。 本次推介会,围绕大旅游集聚区、目的地及度假区建设,我们精心筛选,重点向大家推出 14 个有代表性的旅游项目,以沿黄河旅游带开发项目为主,着重推介高端度假新业态旅游类型、中央商务区和特色休闲街区、航空经济实验区,总投资 765 亿元。这些项目均可采 取合资、合作、独资的方式进行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