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商业区公交优先的交通规划的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521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中心商业区公交优先的交通规划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城市中心商业区公交优先的交通规划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城市中心商业区公交优先的交通规划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城市中心商业区公交优先的交通规划的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城市中心商业区公交优先的交通规划的探讨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中心商业区公交优先的交通规划的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中心商业区公交优先的交通规划的探讨(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中心商业区公交优先的交通规划的探讨摘要:公交优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现行的体制机制及人们观念的转变,而且它不仅仅是指公交车和出租车在路权使用上的优先,而是指绝大多数人在交通出行方面的优先。最重要的是,在“人、车、路”交通管理的三要素当中,要在有限的道路条件下解决好道路通畅和车辆增长的问题,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到多数人出行方便的情况。 近年来,我国的机动车保有量呈现快速增长的现象,交通拥堵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尤其在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这样的情况更为明显。与此同时,我国正处在快速城镇化的进程当中,每年有近一千万的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市。而且,就一定

2、地域而言,交通的发展不是无限的,交通的拥挤终究会导致交通源的外移和交通方式的改变。 “发展公交,公交优先”作为改善交通环境,缓解城市拥堵的手段已经被广泛接受。 同时,伴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也不断增强。以前的集市、农贸市场等逐渐演变成大型的商业中心和商业综合体,他们通常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区,拥有着大量的人流和车流聚集效应,在早晚高峰和节假日等时段,交通拥堵现象更为突出。因此,公交优先的理念对这一特定地区的交通规划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形成较好的效应。2 国内外城市中心商业区交通规划现状 现代的城市交通规划起源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至今已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3、。到20世纪80年代,中心商业区的交通规划有了较完整的体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交通规划模式。一种是以美国城市的大型商业中心为代表,他们在商业中心周边设计了十分宽敞的街道,布置大型的地上公共免费停车场,商业中心集体育、文化、娱乐和休闲于一体,体量巨大而且容积率较低。另一种以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代表,商业中心周边街道狭窄,停车场通常在地下,而且收费极高,公共交通却十分方便,通向城市的任意商业中心。究其原因,人口密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以上两种方式,都是从各自的国情出发的,都是可行的。 我国城市的中心商业区交通规划起步较晚,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相对稀缺,城市的人均建设用地在

4、5080m2,一些大型城市则更少,是北美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左右。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中心商业区体量巨大,而且较为集中,交通拥堵现象经常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基于公交优先的我国香港的交通规划模式可以借鉴(表1) 。 3 公交优先的定义及本质 公交优先是指在城市社会经济和交通发展当中,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为了解决好城市拥堵、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提高城市公共交通整体运营效率,是快速分流人群,减轻道路压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最佳途径。公交优先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涉及到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和现行的体制机制及人们观念的转变,而且它不仅仅是指公交车和出租车在路权使用上的优先,而

5、是指绝大多数人在交通出行方面的优先。最重要的是,在“人、车、路”交通管理的三要素当中,要在有限的道路条件下解决好道路通畅和车辆增长的问题,我们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考虑到多数人出行方便的情况。 公交优先不仅是技术问题,也是管理问题;不仅是交通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它包含着政策上的优先、规划建设方面的优先和交通通行方面的优先,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在交通规划方面的公交优先更多的体现为以人为本的出行,把增加出行舒适性和提高出行效率当做首要的目标。 4 规划对策 公交优先理念最根本目的是实现大多数人出行的通畅,而不是简单地公共交通在道路通行上的优先。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可持续发展的

6、角度,对道路、公交、停车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从大多数人的出行利益出发,寻求合理的交通规划对策。 4.1 建立体现公交优先的立体化交通在我国的大多数城市中,土地资源是有限的,尤其在中心商业区更是寸土寸金,地面交通已经接近饱和。因此,我们可以建立一种地下快速轨道交通+地面快速公交的模式(表2) 。他们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依存,从垂直空间的层次解决中心商业区的交通拥堵问题。 4.1.1地下快速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快速、准时、安全、大运量的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北京、上海等城市,往往起到骨干作用,而且它的出入口四通八达,甚至可以直达每个商场的入口,通过地下的交通组织,减少了地上的大量人流

7、。在其他的大中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晚,它的前景将变的十分光明(图1) 。 4.1.2地面快速公交。它就是我们俗称的 BRT(Bus Rapid Transit) ,它的作用是快速疏散中心商业区的的客流,减少常规公交的承载力少、通行能力差的缺点,提高人们的出行效率。它的优点是大容量和直达性,可以大量节约人们的出行时间,同时可以高效的利用土地资源。 4.2 设置棋盘型的合理的单向交通 由于我国城市的土地资源有限,除了一些景观道路之外,其他道路相对较窄,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种想象更为明显。尤其在中心商业区,道路修建较早,道路红线已无法做大的调整,双向通行经常会形成多个拥堵点,而且一旦发生交通事故

8、,后面的车辆就无法通行,这时人流和车流交织在一起,交通十分混乱。单向交通是指只允许车辆向某一个方向行驶的道路组织形式,它大大减少了交叉口的冲突点,减少了交通事故。它可以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合理优化信号灯的配置,为多数人的出行节约时间。在德国的城市里,两排车道的道路基本都为单向行驶,而且单行道总是成对出现,即在相邻的一条道路上只允许车辆在相反方向上行驶,尤其在城市中心区,这种设置更为普遍。统计显示,单向交通可将运力提高80%,交通事故减少一半左右。在设计上,单向交通应贯穿于商业区的周边,形成棋盘型的结构,在长度上力求最大,避免道路两端的干扰。同时,给予公交车双向通行的权利,以符合多少人的通行利益

9、(图2) 。 4.3 设立分散的交通停靠点 中心商业区是人流聚集地,在一些时段经常会出现潮汐式的交通流线,形成交通压力。在交通停靠点更是如此,大量公交车辆聚集于此,行人和车辆交织在一起,造成拥堵。将公共交通停靠点分散,采取错站停靠,减少站点的公交线路,使人们向四面八方通行,交通路线上不出现重叠,同一处站址的公交站点间距在50m 左右,反方向的直线距离不超过200m 即可,适当分散公交站牌,提高出行能力。同时,公交站台可选择港湾式,适当提高站台的长度,将公共交通和私人交通分离,但不应过多,避免公交车之间形成冲突。在十字路口和商业区的主要出入口应禁止设立停靠点,避免造成大量行人聚集,产生混乱。对于

10、出租车,可设置专用停靠点,选择在商业区周边次干路,并且与公交站台分开,禁止随意停车(图3) 。4.4 提高地下停车数量,限制路边随意停车 停车问题是城市发展的静态交通问题。静态交通问题是相对于动态交通而存在的一种交通形式,二者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停车设施主要包含地下停车场、露天停车场、路边单侧停车等。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多,对停车设施的需求不断增大,就会出现停车难的问题。这种现象在商业区周边更为明显,针对以上情况,在地上空间达到饱和时,地下的交通疏导成为一种重要途径。 地下停车场提供车位较多,交通流线较好组织,而且不受天气和其他因素影响,可以和购物中心主要出入口形成连接,形成一站式购物,不增加地面

11、上的人流。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这种方式十分奏效(图4) 。露天大型停车场在美国的大城市中十分普遍,这种方式布置简单快捷而且成本十分低廉。但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商业中心本来就寸土寸金,这种停车方式无法大量使用。路边单侧停车虽然方便快捷,但是问题很多,它不仅要考虑道路条件的制约,还要考虑停车设施的配套与管理,同时需要一定的驾驶技能,否则会对动态交通产生不必要的影响,我们对此要慎重(图5) 。总之,对于私家车的停靠,我们应当控制,如果有特殊需求,也应提供相应的停车位。 4.5 强化政府调控手段,提前加强交通管理 传统的城市交通管理模式,通常是对已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政府管理,着眼于人、车、路和

12、时间等要素之间的协调和组织。然而,在当前车辆快速增加和交通供需矛盾日突出的情况下,过去的调控模式已很难适应当前的客观需求。尤其在中心商业区,一旦发生交通拥堵,就会导致大面积的交通瘫痪,此时再去管理已经为时已晚。因此,我们应该制定相应法规来提前管理。 4.5.1改善公交环境,提倡公交出行。 “地铁挤、打车难、公交慢”是阻碍公共交通发展的重要难题,导致越来越多的人购买私家车。在欧洲,私家车拥有率虽然很高,但人们仍然愿意乘坐公共交通,究其原因是他们的公交守时、方便、快捷。在这些发面,我们应当加大政府投入,提高我们的公共交通质量。4.5.2 提前预测交通流量,出台交通限行措施。每到双休日及长假期间,中心商业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格外突出,对于这一特定情况,我们可以采用“单双号”和部分路段限行等措施,提前分流车辆,使人们意识到在拥堵路段乘坐公共交通公交会更加便利一些。 5 结语 城市的交通规划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和全面协调的过程,在城市的中心商业区更是如此。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交通拥堵的问题由来已久,我们都应保持以人为本的态度,根据各自的情况来解决。在我国的绝大多数城市,土地资源十分紧缺,我们应该倡导公交优先的理念,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