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解析题汇编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63502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解析题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材料解析题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材料解析题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材料解析题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材料解析题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材料解析题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材料解析题汇编(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阅读材料 材料一:”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材料三:”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趋避之.” (1) 材料一中”货”指什么?”人”指什么? “货”指鸦片.”人”指贩卖鸦片的人. (2) 材料二中的”本大臣”指的谁?表现了他何种态度和精神? 林则徐 坚决禁绝鸦片的决心和爱国主义精神. (3) 材料三中的”本大臣”为”国家生死”进行了哪些斗争?应如何评价他? 他领导中国人民组织虎门硝烟,取得了禁烟运动的伟大胜利. 他加强了海防,迫使英国侵略者在鸦片战争初期不敢进攻广州,只好沿江北上. 林则徐是中华民

2、族的民族英雄.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 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开放沙市、重 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材料三: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 上述三段材料是什么条约的内容?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2) 上述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严重影响是什么? 中国从封建社会开始变

3、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乾隆给英国的敕谕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 材料二:清朝中期,内外交困。对如何摆脱困境,统治阶级内部意见分歧,与顽固派对立 的派别,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1)根据材料一,清朝前期统治者实行的是什么政策此政策对中国产生的最严重的危害是什 么? 闭关政策。中国逐渐在世界上落伍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和顽固派对立的派别是什么?他们掀起了什么运动。 洋务派,洋务运动。 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义和团,起山东不到三月遍地红”

4、 。山东是外国教会势力猖獗的地区之一。 甲午战争后,山东有教堂 1000 多处,外国传教士 150 余人,-广大群众对外国侵略者仇 恨情绪日益高涨。 材料二:“1900 年 4 月,英、美、德、法四国公使照会清政府,限令两个月悉将义和团 “一律剿除” ,否则直接出兵“代为剿平”-6 月 10 日,八国联军共两千一百多人- 从天津向北京进犯。 材料三:1901 年 6 月,瓦德西在写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中承认:“中国群众-”尚含 有无限蓬勃生气“”无论欧美,日本各国,接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天下四分之一 “, “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 (1) 根据材料一的描述,概括义和团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侵略,特别是传教士打着传教的幌子,在中国胡 作非为, 激起中国人民的愤恨。 (2) 割据材料二的描述,概括把国联军入侵目的是什么? 为了消灭义和团,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 根据材料三的描述,概括义和团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义和团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中国人民的反抗使帝国主义列强意识到瓜分中国是不可 能的。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全国田地,不论男女,按年龄都可以分到一份” 。 材料二:“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 材料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 主共和国。 ” (1

6、)材料一是哪个阶级的革命纲领?颁布于什么运动?意义如何? 农民阶级 : 太平天国运动。 反映了广大农民迫切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态度。 (3) 材料二是哪个阶级的革命纲领?是什么机构颁布的?意义如何? 资产阶级;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将其阐发为三民主义,成为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4) 材料三是哪个阶级的革命纲领?哪次会议颁布的?意义如何? 无产阶级:中共二大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6、阅读下列材料 “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誓死戮此民贼,以拯我民” “爱国之豪杰共图之” (1) 此段材料选自谁写的文章?孙中山 (2) “忘共和”的“民贼”是指谁?袁世凯 (

7、3) “在爱国之豪杰共图之”的号召下,发生了什么运动?护国运动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材料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 (1) 材料一和材料二是哪一次学生运动中的传单和口号? 五四运动 (2) 材料二中的“二十一条”是谁与日本订立的?袁世凯 (3) 这次运动取得了哪些初步胜利? 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撤消曹汝霖、陆宗舆、张宗祥的职务,拒绝和约签字。 7、阅读下列材料 “帝国主义者及其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被推翻,则不但统一政府建设永无希望,而中华民国 唯一希望所系之革命根据地且有被帝国

8、主义及其卖国军阀联合进攻之虞。本党为实现本国 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剿除卖国之势 力。 ” -北伐宣言 (1) 从北伐宣言中看,北伐的目的是什么?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 (2) 宣言中所指的根据地是在何处? 广 东。 (3) 宣言中的“本党”是哪个党? 国 民 党。 8、阅读下列材料: “现在国府诸公清党,与此间宗旨相同,彼此使者往来,一切真相更加明彻,自应承 先大帅遗志,力谋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1) 上述通电是谁发表的? 张学良 (2) 通电宣布的内容是什么? 遵守三民主义,服从

9、中央政府,改易旗帜。 (3) 史称这一事件为什么?它标志着什么? 东北易帜 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了统一。 9、阅读下列材料: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 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能够收 回我那无尽的宝藏?” (1) 歌中提到的“九一八”指什么? 1931 年 9 月 18 日,日本侵占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 (2) 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占领东北三省,屠杀我同胞,掠夺我财产,大批东 北人民被迫逃到关内,盼望早日收复祖国山河的历史。 (3)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

10、因是 什么? 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10、阅读下列材料: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身者轻,而系于国家民族者重,国家多难,军人应 当以死报国。 “ (1) 此话出自何人之口?此人是属于哪支部队的? 佟麟阁 二十九军。 (2) 指挥的哪次战斗 保卫北平的南苑战役。 11、阅读下列材料: 北平学生几千人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高呼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反对华北自治!“游行队伍遭到国民党军警的镇压,学生同反动军警展开搏 斗。 (1) 上述游行示威发生于何时? 1935 年 (2) 上述斗争后,学生采取了哪些行动? 他们组织了南下宣传团,到工厂、农村、士兵中宣传

11、抗日救国,走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 (3) 上述斗争有何影响? 掀起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 (4) “一二九”时的学生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 爱国主义精神。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 -蒋介石密电 材料二:“平津危机!华北危机!中华民族危机!只有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才是我们的唯 一出路。 -中共抗日通电 (1) 根据材料一,当时日本军队在东北有何行动?蒋介石对日本寻衅采取什么政 策?这一政策导致了什么后果? 九一八事变不抵抗政策东北军 10 万多人撤入关内,不到半年,东三省全部沦于敌手。 (2) 根据材料二,当时中国发生了

12、什么重大事件?它表明了中共的什么态度? 卢沟桥事变坚决抗日的决心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诚意。 13、 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军一时不敢向前推进,把很大数量的军队停留下来,企图用以消灭那些游击队,但是, 它却没有根本影响到那些游击队的发展,他们反而在山西、河北、察哈尔三省的边界上建 立起了和日本军长期作战的根据地。现在这个根据地已经成为中国北方人民在日本军包围 下和日本军继续战斗的最坚实的一个堡垒。 -安特尔晋察冀边区视察记 (1) 材料中提到的抗日根据地的名称是什么?它在各根据地中处于什么地位? 晋察冀敌后抗日根据地 第一快敌后抗日根据地。 (2) 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方针是在什么会议上制定的

13、?洛川会议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此圣清二百年未有之大辱,天下臣 民所发愤痛心者也。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启凯亏,则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边民皆 不自保,则瓦解之患大,社稷之危未有若今日者。 ” - -康有为上清帝第三书 材料二:“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分 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瓜分豆剖,渐漏机芽,恐惧国惶,不知死所。 “”乱 机遍伏,即无强敌之逼,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 -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1) “盛清二百年未有之大辱”指的是什么?中国被迫同清政府签定马关条约 (2) 康有为是怎样

14、看待中国当时的处境的? 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瓜分的危机。 (3)康有为上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否起到了作用?为什么? 目的是:请求光绪帝进行变法; 起到了;因为康有为的言词是光绪帝感动,光绪帝表示“不甘做亡国之君” 15、材料(一):“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材料(二):“核定全国地价,国家通过核定地价征收地租税;同时逐步向地主收买土地”材料(三):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废除农民借地主富农的债务: 材料(四)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材料(五)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 1、 材料一出自什么文献?天朝田亩制度 2、 材料二被概括为什么?反映了哪个阶级解决土

15、地问题的主要政策? 民权主义-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 3、 材料三是中国历史什么时期的土地政策?土地革命时期; 4、 材料四是哪一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其目的如何? 抗日战争时期-为克服抗日战争的严重困难; 5、 材料五出自什么文献?反映的是哪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国土地发大纲-解放战争时期; 30、材料一:“地位高于六部,最初经管外交、通商、海关等事物,后来又扩展到经管修 路、开矿、制造机械等事物,权力很大。 ” 材料二:普遍设立中小学堂,京师设立大学堂。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准许创立报 馆、学会。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 材料三:“为了需要,兴办新式学校,培养翻译人才和军事人才,设立翻译馆,翻译外国 科技书籍,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 1、 材料一反映的事件是什么?总理衙门的建立;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阶级哪一事件哪一方面的主张?从事件的结果分析你得到什么 启示? 资产阶级维新派 戊戌变法 文化方面 资产阶级的救国方案性不同,无法挽救中国;3、 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