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娣 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塑造完美人格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500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文娣 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塑造完美人格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张文娣 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塑造完美人格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张文娣 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塑造完美人格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张文娣 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塑造完美人格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张文娣 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塑造完美人格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文娣 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塑造完美人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文娣 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塑造完美人格(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塑造完美人格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塑造完美人格木厂口镇中心幼儿园 张文娣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和生活条件的提高,现在,许多家庭普遍存在着“六一制”状态,就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除了天上的太阳、月亮和星星以外,几乎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在幼儿园里,还经常担心孩子吃不饱、睡不好,怕被别人欺侮、怕被老师冷落。于是,拼命地教孩子如何地“保护”自己,形成了孩子自私、霸道、懒惰、不爱惜粮食等不良品德现象。许多家庭都很重视孩子的文化特长教育,让他参加许多课外班,如学画画、弹琴、跳舞等,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重视不够,忽视教育他们怎样做人。作为礼仪之邦的文明古国,我们向来提倡“

2、为学先为人”,思想品德的教育万万不可忽视。培养幼儿良好品质,塑造孩子完美人格的重担势必落到了我们教育者的身上,我们必须将品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来抓。这也是为幼儿长大后,更好地适应未来,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克服不良品行表现,塑造完美的人格,以便经得起世界的竞争和挑战。二、研究目的:1、初步探索如何结合幼儿年龄特征来开展生活化的幼儿德育,如何克服其不良品德行为。2、如何探索幼儿品德教育在家庭与幼儿园之间达到一体化;为今后人格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通过实践提高自己在幼儿品德教育方面的经验,去除盲目性。三、教育实施:对幼儿进行爱心教育的方法与措施1、在环境创设中培养幼儿的道德素养,良好习惯 环境

3、是一位不说话的老师,对于幼儿来说,区域环境的创设对幼儿在学习中道德素养及良好习惯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对我而言,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我们的生活小舞台。我们发现,我们的孩子在小舞台里的表现是最大胆、最真实、最自然的。记得刚开学初的那段日子,我们一直忙于抚慰孩子不稳定的情绪,对小舞台环境的创设和布置不是很精心,所以大部分孩子都不太喜欢进入小舞台,而在小舞台里的表达表现也显得比较胆怯、呆板、不自然。看到这种现象,我急在心里,我想是哪里做得不够,孩子们不喜欢呢?我忽然想到了区域活动中环境布置得不到位,于是我和配班老师一起制作了具有精美图案的大电视模型,让小朋友们穿上特制的服装充当播音员,播报生活新闻,报

4、导班里的好人好事,表演舞蹈的演员穿上我们自制的舞蹈服。区域活动一开始,好多孩子就往小舞台跑,不管自己的发音标准不标准,唱得好不好听,不管自己的小屁股扭得有多滑稽,他们都能大胆地表达表现。我们也从孩子们在小舞台的表现中看到了孩子们真实的一面,大胆、自然和自信,不再像以前那样表现得紧张和胆怯了。 孩子们在活动中也逐渐养成了认真倾听,观看表演,细心观察生活,爱护生活学习物品的好习惯。 在这前后的变化中,区域环境的创设其实更是起到了主导作用。 2、从关心班集体到热爱我们周边的生活环境。为了培养孩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我在班中设置了图书角,并创设了多元、优质的阅读环境的材料,孩子们很喜欢这个活动。为了让幼

5、儿养成关心班集体,爱护图书的好品质,我又组织开展了“修补图书”这一活动后,幼儿对班级的图书架更加关心,一旦发现书角或封面有点破坏,大家都抢着带回家修补;同时,个别顽皮幼儿控制了撕书行为;在平时的阅读活动中,都能互相叮嘱一句:“你翻书得轻轻翻,不然书会被搞破的;书看完要放回原处,摆放整齐,不能乱丢。我还开展了“今天我是值日生”专题活动,从开学初到学期末,我让班上的小小值日生负责整理柜子上的幼儿用书,学习用具如油画棒、橡皮泥罐、各类插塑玩具等;最后还要评比每日的最佳值日生 12 名,并用小金星来加以鼓励。这样,一种爱班级的情感在幼儿的心中得到良好的建立。后来,园中倡议开展了“我是环保小卫士收集废电

6、池活动”,大家的班级主人翁意识极强,都想着让我们班在收集废电池数量中,成为第一名。我班乐乐小朋友一周内,从自家到所有的亲戚家,共收集电池三十六节,全班幼儿共收集废电池 197 节;我针对环保教育,引导孩子又开展了“人类的朋友树”这一系列专题活动,鼓励他们从小区和园中植物角等地方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树,大家一起找资料了解树对人类的作用。通过这一活动,使幼儿明确认识树与人类密切关系,我们要关心保护树的健康成长。3、在一日常规活动中注重孩子的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后继学习与终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个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养”不难,养成就需要很大的坚持性,需要不断的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

7、疲劳以至于忽视,从而使坏习惯卷土重来。孩子们基本上还没有很自觉的意识,所以需要成人的提示和帮助。于是我们在幼儿入园的一开始,设立值日生制度,小朋友们轮流值日,相互问好,向家长问好,从而养成了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又如针对幼儿“拉扯小椅子”的现象,我们首先请他们观察磨损的椅子,然后讨论该怎么保护这些椅子,经讨论商定出共同的规则“轻搬轻放,有倒下的椅子及时扶起来”。在规则制定后我们就要训练孩子轻搬椅子、轻放椅子的正确方法,而后在搬椅子过程中检查督促幼儿的执行情况,对遵守规则的及时表扬肯定,而对于违反规则的教师应及时制止,孩子们逐渐养成了轻拿轻放的好习惯。还有“饭前便后洗手”这一规则也要多次重复才能

8、被孩子们所领悟、执行 可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渗透于孩子们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内容要具体化、生活化,可操作。孩子习惯的培养,一方面要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更要孩子每天做到。光说不练是没有用的,孩子的意志力力较差,教师要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并且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再如大班幼儿起床后要学会叠被子练习,哪怕是孩子叠一遍老师再拆开、返工重叠一次;也应该让孩子继续练习,经过一段熟练的过程孩子们已经能够完成得很好并从中体验到了劳动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与自信。4、多表扬多鼓励多肯定,坚持正面教育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

9、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纸屑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纸屑捡干净。 ”然后再表扬几个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纸屑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当你注意到某些幼儿开展教学活动没参与到活动中来时,你说一句,看某某小朋友在活动中表现的真出色!幼儿们就会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当然多表扬并不代表不批评不惩罚。如我经常幼儿下楼有把扶手做滑梯的幼儿,这是非常

10、危险的行为,于是下楼游戏前我提出谁下楼划扶手,就要失去游戏机会。为了避免惩罚,孩子们多数能够遵守规则,个别自控能力差的孩子因违反规则受到了相应惩罚,体验到了后果,也能游戏。5、加强家园联系,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爱心。 经常听到接送孩子的家长抱怨说,孩子上楼时自己的东西不愿拿,让爷爷奶奶帮着拿,爷爷奶奶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孩子还抱怨老人走得慢,在家里,好吃的自己吃够了也不愿给爷爷奶奶吃。家里养的小金鱼不是给捏死就是给扔到外面去。于此可见,孩子们缺乏爱心。需要我们培养。幼儿爱心的培养,需要家庭和学校密切配合,形成一种合力,才能收到最佳效果,基于此我们加强了家园间的互动。我们在“家长园地”中向家长宣传

11、了爱心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以及爱心培养的目标、内容,使家长对爱心培养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帮助家长分析幼儿忽视长辈的辛苦、任性、乱发脾气、不知体贴大人、随意对待小动物等缺乏爱心的表现,对幼儿今后社会性、人格发展的危害,促使家长转变他们的一些不正确的观念。同时,我们还经常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一些培养爱心的方法。如:如何在家庭中营造友爱和谐的精神环境、如何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如何强化幼儿的爱心行为等,使家长逐步掌握合适的教育方法,从而更有力地配合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为了促进家园之间、家长之间的相互交流,我们开设了“我的教育经验“、 ”夸夸我的好宝贝“小信箱”等栏目,很多家长纷纷投稿,

12、大家分享着培养孩子的经验与收获。此外,我们还组织家长就“当孩子做出关爱行为时,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使家长了解到用正确方法适时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行为的巩固与内化。通过家园互动,孩子的不良品德得到了纠正,对家人和小动物有了爱心,家长们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 可见,幼儿思想品德的教育,除了幼儿园进行外,更多的需要家庭的支持和配合。幼儿园里初步形成的行为规则更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巩固及家长的表率作用。只有家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才能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四、效果及体会:经过近一年来,对幼儿品德教育的生活化研究,取得了以下效果:1、幼儿在对待父母,关心同伴,热爱班集体,热爱劳动上,积极的态度明显提高。幼儿在对待父母、尊敬长辈方面有很大的进步;能关心同伴与他人;能从关心班集体到热爱周边生活的环境上;在热爱劳动如力所能及的小事上经常能做。2、生活化的幼儿德育对幼儿不良品德的纠正,塑造完美的人格起到更好地教育作用。并且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生活化,对成长在社会这一大家庭中的幼儿来说,更体现了可持续性发展战略,从而使整个德育过程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中得以落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