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3489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本文档是本人花费多年,收集整理的,精心挑选!高一语文新课程教学创新设计学科名称:语 文模块名称:向青春举杯年级:高一必修(一)教材版本:苏 教 版设计时段:十 课 时设计者:陈 荣 中单位:常州市第三中学向青春举杯专题教案常州市第三中学 陈荣中一、专题内涵解说苏教版语文(必修)课本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以类似高考作文的话题来编辑课文,每个话题都有很强的人文性,称为专题,编者试图把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做到有机统一。在每个专题内的几篇文章,编者又分为几个板块,这样每个专题内的课文是自成一体的。每个专题内的几个板块之间也是有机统一的。根据这个特点,教

2、师在备课时就要从专题的整体性、板块间的联系上去解读课文、设计教法和学法。其次,每个专题明确了教法、学法,如“向青春举杯专题“的教法、学法是活动体验。总观一册书的教法、学法,有活动体验、问题探讨、文本研习。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单独使用某种教法、学法,应以专题明确的一种教法、学法为主,兼顾其它几种教法、学法。第三,新书的人文性偏强,工具性偏弱,教师在备课中要用一些手段弥补工具性的不足。总之,教师在备课中要整体把握每个专题及各板块之间的联系,要以某种教法、学法为主,兼顾其它几种教法、学法,要协调好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关系。根据这些特点,我们来解读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为什么第一册书的第一个专题是“向青春

3、举杯“?因为这一专题与学生的成长同步,十六七岁是人理性地追问生命旅程方向的季节,人们喜欢将这个年龄称为花季雨季,成长的欢乐与烦恼,人生的感悟与梦想,在这里汇成了一支独特的青春旋律。本专题在设计上强调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我、规划人生,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本专题分为三个板块。“吟诵青春“萃集了一组不同时代歌唱青春的诗作,指导学生在诗歌吟诵活动中礼赞青春生命、体验青春激情、明确青春的使命。“体悟人生“选择了台湾作家杨子在儿子十八岁生日给儿子的一封信和著名女作家张洁的我的四季两篇文章,分别从父亲的角度和青年人自己的角度来书写

4、对青春的体悟。“设计未来“板块选择了两篇文章,一篇是马克思中学毕业考试时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为青年人在设计未来时点亮了一盏人生指路灯。它告诉青年人:志当存高远。另一篇是著名作家毕淑敏的我的五样 ,它告诉青年人生命的抉择是一个痛苦的经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一定是你的真爱,使你找到人生的支点,明确人生的航向和终点,激励你为之奋斗一生。二、教学目标1正确解读自我与青春,从而规划好自己的人生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与文本对话3学会用流畅的普通话和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出文本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理解、感受4掌握书信体写作,尝试诗歌创作5阅读一本课外读物6学会记录要点、倾听别人发言,

5、积极主动地交流、表达其中前三项为教学重点三、课时安排:(见教参第 26 页)本专题大约 10 课时(教参安排 8 课时) ,具体安排如下:吟诵青春 3 课时体悟人生 3 课时设计未来 2 课时积累与应用(含写作实践)2 课时四、教法学法设计本专题主要学习方式为“活动体验“,这类似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也类似于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教师要在教学情景活动中指导学生体验。教学中应该尝试改变单一的方式,围绕“青春“话题,从“吟诵“、“体悟“、“设计“三个层面创造性地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结合自我体验,更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并学会与他人交流。在活动体验中深入解读青春,迈好青春的第一步。第一板块:吟诵青春(分为三课

6、时)“吟诵青春“是一组不同时代的诗歌,要组织学生围绕“理解“与“诵读“两个要点展开活动,在理解、体悟的基础上朗诵,在朗诵揣摩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和体悟。要点:1初步领会四首诗的主旨 2掌握有关诗词的基本常识3初步学会朗诵诗歌第一课时步骤:一、课前预习设计:收集整理有关诗词的基本常识和朗读的基本要求通读本板块四首诗,整体把握每首诗的主旨。通过去图书馆或上网等方式收集整理四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特点、诗人创作的有关生平经历、与父母讨论上世纪二十年代、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八十年代我国社会有哪些鲜明的时代特征,这些不同的时代赋予了当时青年怎样的时代使命,把讨论要点整理在课堂笔记本上。并完成下列表格:诗歌题目创

7、作时代时代特征时代使命诗歌主旨沁园春长沙知青年公民想信未来六月,我们看海去二、课堂活动设计:指导诵读导入:“吟诵青春“就是青年人吟唱自己的青春之歌。什么样的青春之歌最有意义?是“我把青春赌明天“的潇洒走一回,还是 “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我们学习本专题,就会明白,真正有意义的青春之歌,那就是青年人肩负起时代的使命,把个人的追求统一到时代对青年人的召唤中去,也就是要唱出时代的主旋律。一、参照本板块练习 4(课本第 13-14 页)的示例来指导学生仿写朗读提示。先通读,人人都读;后按自己写的朗读提示精读一首。老师指定凡选读同一首诗歌的组成一个小组,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先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朗读提

8、示,互相补充,然后按朗读提示自由朗读。精心准备读好一首诗。教师适当补充一些朗读诗歌的方法:1朗读符号的标记:节奏/ 重音升降调 声音的延续-2把握情感基调的方法:一找诗眼(找体现情感的动词、形容词,找表现主旨的诗句) ,二找抒情句(一为直抒胸臆的诗句,一为借景抒情的诗句)三分析诗歌意象。如: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表现情感的词语有独立、看、怅、问、主沉浮、携、忆、恰、记、遏等。直抒胸臆的诗句有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借景抒情的诗句集中在上阕。上片重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图,它由万山红林、碧江行船、空中飞鹰、江中游鱼等意象大自然一派生机勃勃。下片塑造了以天下为已任,有着肩负国家兴亡、

9、主宰民族命运的壮志豪情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的形象,同时艺术地回答了谁主动沉浮这一问题。整首词格调昂扬豪迈,要读得声韵饱满,大气磅礴。 致青年公民激情洋溢,声音的停连可以借助阶梯诗的格式来处理,读出热情奔放的气势,但不能一味高亢,要整体设计声音高低、节奏快慢的变化,在声音形式的变化中突出点题的关键诗句。 相信未来沉稳而坚定,前 3 节收尾的“相信未来“要用逐次递进的声音表现,与第 4节前两句情感贯通。第 5、6 两节,不能在每句诗后都作停顿,以免阻滞情感的表达,要抓住“不管.是.还是.“、“我坚信.一定会.“几个关键词,一气呵成,在语气对比中表现坚定的信念,然后用真诚而高昂的语气读出第

10、7 节。 六月,我们看海去节奏明快,不能用拖调徐吟的方式来朗诵,要处理好节奏,和着一群风风火火的青年人奔向大海的脚步声来读,甚至可以尝试用现代摇滚乐“说唱“的节奏形式,来表现诗句中那种天然的韵律感。二、先在小组内交流朗读,每小组推荐两名同学在全班朗读,朗读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评点。第二课时一、检查朗读(小组读、个人读)二、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预习题:投影预习表格,边交流边逐步展现参考答案 诗歌题目创作时代时代特征时代使命诗歌主旨沁园春 长沙1925 年工农运动蓬勃发展推翻旧中国建立新中国肩负国家兴亡,主宰民族命运致青年公民1955 年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中国担负建设重任,成为精壮公民想信未来1968

11、年文化大革命(知识青年下乡)同上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六月,我们看海去1989 年粉碎四人帮,思想大解放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四个现代化展现青春活力,表达探索精神注:最后一首诗的主旨较朦胧,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诗歌和分析意象、诗题来把握其象征意义。可设计这样的思考题:六月是一年中的夏季,是万物生长的旺盛期,我们是一生中生命力最强的青春期,六月与我们有何联系?看海去难道只是看海?看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第三课时要点:重点领会毛泽东的沁园春 长沙一词布置歌唱青春的原创 经典诗歌朗诵会步骤:(投影下列问题,先个人思考并在听课本上记下思考的要点,后在小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补充)1“看“字总领哪几句诗?上阕写了什么

12、?分析“怅、问“等动词蕴藏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恰“字总领哪几句诗?下阕写了什么?3下阕中哪几句诗巧妙地回答了上阕“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提问?4能够概括出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进步青年特征的诗句是哪些?他们的特征是怎样的?5本词运用了多组对比使其描绘的形象更加鲜明。试举例说明。(见教参 P4)6举例赏析本词在语言运用上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的特点。(见教参 P4)7间析本词是怎样做到景、情、志的有机统一的?布置作业:围绕“礼赞青春“的话题自创现代诗一首,不少于 100 字。另从有关诗集中选一首你喜爱的诗,为将在班级、年级里举行的诗歌朗诵会做准备。第二板块“体悟人生“(2 课时)本板块提

13、供了两个学习方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一种方案学习,教师不应该要求全班学生统一选择。 (教师可建议:凡是自我感觉与父母有代沟的选学十八岁和其他 ,而感觉自己对人生理想有困惑的选学我的四季 )第一课时 自学指导1对照投影的表格速读全文,划出文中令自己感动的文段并记下自己的感受,提出与父母交流的问题。并完成下列表格。受感动文段序号感受内容与父母对话的思考题对话要点附:部分参考答案十八岁和其他令人感动的文段:一、第二段、第三段 感受 思考:最希望父母以怎样的方式来祝贺自己十八岁的生日?为什么?二、第二段、第三段感受思考:你与父母之间是否存在代沟?你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去解决?你希望父母用怎样的

14、方式解决?三、第二段 感受 思考:面对今天如此沉重的高考升学压力,“我“为什么要选择读高中?父母为什么要我读高中?四、全部 感受 思考:十八岁会使你的家长想到些什么十八岁会使你想到些什么请父母谈谈他们十八岁时的亲身经历与人生思考,记下他们的谈话要点第二课时1在小组、全班交流你与父母对话的内容,并记下同学和家长的精彩发言要点,回家后可继续与父母交流。2在上一课与父母交流的基础上。针对文中谈到的四个专题,选择一个自己思考得较深的专题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父母,与父母作进一步交流。字数不少于 800 字,写在随笔本上,请父母读信后写一段读后感,教师推选代表作装贴教室墙上供全班学生交流。我的四季(1 课时)

15、预习:一、个人总体解读文章大意。教师提出思考题:如何理解文中的四季?答案:四季犹如生命,生命便是四季。人生,有播种的春,有耕耘的夏,有收获的秋,也有回顾四季的冬。四季对每个人都是相同的,但每个人的四季却又是迥异的, 我的四季表达了生命的劳作、艰辛、期待与收获。二、自读全文,划出文中含有哲理的句子,摘抄到笔记本上,写出自己对这些文句的理解,以便在小组内交流。三、小小组交流,互相补充,记下同学的发言要点。四、全班交流 (各小组推荐 1 名代表向全班交流,其余同学记录要点。交流内容相同的不再重复)五、师生交流:教师可把自己备课过程中划出的富有哲理的句子随意向各小组提问,请同学回答并互相补充,直至大家

16、认同后请学生记下要点。本文档是本人花费多年,收集整理的,精心挑选!教师备课中划出的富有哲理的句子:1生命如四季2我决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3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4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5善良过分,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6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7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六、作业:学习本文后以“读书与人生“为话题写一篇随笔。“设计未来“板块(3-4 课时)导言:这一板块提供了两个活动方案。两个方案的立意与落点都在于实现这样的学习目标:通过活动,学生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