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莉莉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美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3043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莉莉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美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陈莉莉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美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陈莉莉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美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陈莉莉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美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陈莉莉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美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莉莉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莉莉 浅析《红楼梦》中的女性美(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浅析曹雪芹浅析曹雪芹红楼梦红楼梦中的女性美中的女性美学学 校校: : 周口广播电视大学周口广播电视大学 姓姓 名名: : 陈莉莉陈莉莉 学学 号号: : 2008141017059920081410170599 指导教师指导教师: : 周兴锋周兴锋 定稿日期定稿日期: : 20092009 年年 1111 月月 1浅析曹雪芹红楼梦中的女性美陈莉莉摘要:摘要: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女儿们的世界。大观园的女子不仅有着外在的美,还有着内在的美。作者以空前的规模与奇特的构

2、思,创造了与“花”相似的女性群体形象。各种色香品格不同的花隐示了各外貌、才气、气质、性格、性情不同的女子,也隐示了她们的遭遇、命运和结局。特定的花成为特定人物的品格、地位、命运的象征。作者所选取某一具体物象花来阐释某一特征的女子,这正与作者及人们的认知息息相关。本文拟从认知角度分析红楼梦花卉隐喻,了解古汉民族对女性美这一范畴的认知。关关键词键词: :曹雪芹 红楼梦 女性美红楼梦中的大观园是作者虚构的理想乐园,是乌托邦式的境界,这里不仅境美,而且人更美。居住在园中的是一群有着如花似玉的貌、有着琴棋书画的才的女子,作者为了向读者展示她们的内在美与外在美,并以“花”万紫千红、变幻无穷的景象,塑造了大

3、观园中一群青年女子的形象,让这一批女子在读者心中留下了迥然各异的美的形象。通过本文的花卉隐喻,我们可以发现或联想花与人之间的外在及内在相似性,从而认知与花相对应的女子的外貌、性情、气质、才气等还可以了解人们对女性美的认知及审美取向。一、 自然之美红楼梦的大观园是女子的世界,作者将它写成了花的世界,表明在作者及当时人们的眼里认为像花一样的女子是最美的,表明他们的审美取向已经是以自然美为美。选取大自然的花卉喻象来充当表现女性美的喻象,早在隋唐时期已自然跃出,当时的才子诗人乐用各种花朵比喻美人。如敦煌曲子词倾杯乐写女性“脸如花自然多娇媚” ,李白的清平乐写杨贵妃“云想衣裳花相容”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

4、杨贵妃“梨花一枝春带雨” 。在花卉诗性隐喻基础上,到宋元时期,中国古典小说的女性容貌描写便较多地以“花”为喻象 , 清平山堂话本中的西湖三塔记写一女怪“桃萼淡妆红脸” , 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写杜十娘“脸如莲萼”可见汉民族文化中善喜将女性的美貌喻作花,从上面的例子可知所选取的花中泛指的花较多,常见的是“桃” 、 “杏” 、 “梨” 。对女性的美的描述不是浮藻的装饰美,而是选择自然界中天然的杏花、桃花、梨花来作喻象,说明人们对美的认知中崇尚自然之美。娴静时如姣花照水(第三回)外具花柳之姿 (第七十九回)俏丽若三春之桃(第六十八回)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一双似睁非睁的眼,桃腮带怒,薄面含嗔。 (第

5、二十三回)2汉语表达中有“美女如花” 、 “花季少女”的说法,这一隐喻表达已早在汉民族的认知中深深扎根,例(1) 、 (2)分别阐释林黛玉与夏金桂的外貌美,将这两位天姿国色的女子喻为泛指的花,是基于视觉上的相似。人们在日常生活经验中得知:花的颜色鲜艳,如女子那红润姣美的脸庞。例(3) (4)将王熙凤、林黛玉两美女喻为花卉中更具体的物象桃花,也是基于视觉相似性而建立的隐喻表达。以桃花意象作为人体美的喻象,最早在诗经那里已得到了落实。其中的桃夭篇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可知在人们的认知上,早就将鲜艳的桃花和美丽的女性在隐喻中相互辉映。以“桃花”为喻体可知中国古代小说女性容

6、貌的喻象一大特点是“植物的可观性” ,正是人们在观察积累中发现了具体植物桃花等与人在外貌、形体、面部色泽上的相似性(古代女子常爱在面部涂上红色胭脂) ,故如例(3) 、 (4)以桃花的红艳来写女子粉红的脸庞。例(1)-(4)是基于观察中发现了具体物花卉与女子的形态,面部有着形状或色泽上的相似,这种相似性是事物间固有的相似性,而在各种色泽的花中,桃花的颜色最为有粉质的,从视角上看更与古代女子涂上胭脂的粉面相似,故许多古代文学作品从借泛指的花走向借具体的花(如桃花)的意象来写女子的面部美。人们不仅能共同欣赏大部分的隐喻,也能毫不经意地正确使用它们,是因为人类的认知模式是不同的事物存在着相似性,即人

7、们在与生存空间的互动中基于自己的知识、经验、目的、兴趣,在纷繁此异的事事物物中看到相关事物的相同性或相似性。 红楼梦的作者借助具体物“花”向读者阐释大观园中的女子的美,就是基于自己认知中感受到了花与相对应的某女子在外貌、性情、气质等方面的相似,读者能在作者的隐喻表达下理解作者的意旨,能感知这一群女子的个体形象,是基于自己认识上也感受到作者所选定的花与特定的人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或相关联,也说明读者与作者在认知上达成了共识。二、内在美红楼梦中联想创造相似性的花卉隐喻尤为显著,且运用成功,这种相似性的创造,让读者更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在形象,更准确表明在红楼梦成书的年代里,人们对美的认知已从外在美走向了

8、内在的美。最为典型的是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一节中,花卉的隐喻表现了作者对人物从外在到内在的认知,也让读者更清楚形象地认识了大观园中这群女子各自的美及各自的特征。如:(6)宝钗便笑道:“我先抓,不知抓出个什么来!”说着将筒摇了一摇,伸手掣出一签,大家一看,只见签上画着一枝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字,下面又有镌的小字,一句唐诗,道是:任是无情也动人。众人都笑说:“巧得很!你也原配牡丹花。 ”(7)黛玉默默的想道:“不知还有什么好的被我掣着方好。 ”一面伸手取了一根,只见上面画着一枝芙蓉花,题着“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众人笑说:“这个好极!除了她,别人不配做芙蓉。

9、 ”例(6)掣签者宝钗,抽的令签上画着的是牡丹花,例(7)掣签者黛玉,抽的令签上画的是芙蓉花,宝钗与黛玉都是大观园中的美人儿,且芙蓉花与牡丹花都是及其美丽的,为何不将宝钗抽的签上安排为芙蓉花,黛玉抽的签上安排为牡丹花呢?大概是因为作者及一旁的众裙钗一致认知到牡丹花和3宝钗相似,芙蓉花与黛玉相似。宝钗与牡丹花的相似性如下:、外貌的相似 这是人们易于发现的两概念间固有的相似性,将人的外貌比喻为牡丹在汉语表达中最起初的应基于这种相似,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牡丹给人的信息或感知是枝繁叶茂花盛,色艳态妍,雍容华贵,而宝钗的显著外貌特征是丰腴,此丰腴的体形曾被一丫环笑称为如杨贵妃般

10、。宝钗丰腴的体形、姣美的容貌与牡丹的雍容、色艳、态妍有视觉上的相似性,故作者特意安排宝钗为牡丹花。、地位上的相似 这是主观感知到的相似性。因为牡丹雍容华贵,故人们把牡丹认知为花中之王的象征;而宝钗位于金陵十二钗之首,又出生于四大名门旺族之一的薛家,正由于宝钗的地位特殊,她才拥有了金锁,才有了与宝玉间所谓的“金玉良缘” 。作者感知到宝钗在这群女子中的显赫地位与牡丹的花中之王的地位相似,故将两者并置在一起,创造了牡丹花与宝钗地位上的相似。不仅作者如此感知,就连一旁的裙钗们也一致认为:“你也原配牡丹花” 。说明人们一致联想创造了这种相似性。、才气上的相似 宝钗可谓大观园中的一位有才有德的女子,其博学

11、多才,胸有城府,与牡丹的雍容、富足有心理感知上的相似性,这也许是作者及众裙钗所认为的或能够认同的相似性,因为我在理解中创造出这种相似性来感知的宝钗形象与作者要刻画的宝钗的形象是一致的。、性格上的相似 宝钗出生于名门旺族之家,封建家族的各种礼教薰陶并束缚了她,致使她循规蹈矩,她有着恰如其分的处事方式及宽阔的胸襟,作者或众人感知到宝钗的这种阔大胸襟与牡丹的雍容大度有着一定相似性,于是就联想创造出这一相似性。由上述分析可知作者用牡丹来隐示宝钗,是因为作者及众裙钗一样发现牡丹与宝钗有着外貌美的相似性,同时更进一步认知到牡丹与宝钗有着内在美的相似性,无论作者在运用这一花卉隐喻时是否考虑以上相似性,但在解

12、读牡丹花卉隐喻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以上四点相似性,也是我本人通过对牡丹花的认知来对宝钗从外到内的认知,当然这些相似性的理解是以作者对人物形象塑造的意旨为基础的。花卉隐喻表达中,人物与花的配对不是随意的,而是人们在已有经验认知基础上,通过隐喻思维创造最佳相似性的结果。若将黛玉喻为“牡丹花” ,就有悖于作者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黛玉那如“美人灯” 、 “弱柳扶风”的体态,又怎么像枝繁叶茂花盛的牡丹呢?将黛玉喻为“芙蓉” ,大观园中的女子认为除了她,别人不配作芙蓉。她们意识到黛玉就像芙蓉花。作者也专门留给她一支芙蓉花(即荷花) ,也是因为作者认为黛玉就像芙蓉花,今凭借对芙蓉花的认知解读这一花卉隐喻,认为芙

13、蓉花与黛玉也有四点相似(当然这四点相似还是以作者塑造人物形象的意旨为前提的) 。、外形上的相似 芙蓉花(荷花)给人的视觉感知是清纯美丽,但瘦消,尤其是入秋的荷花,这与黛玉体形瘦弱,且多病的身体有着相似性,可以说这一相似性能够从视觉上感知到。、气质上的相似 汉语中“出水芙蓉”这一表达透露出芙蓉花的意象美是亭亭玉立、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中通外直,给人的感知是清纯淡雅、洁静孤劲的韵味。而从小失去母亲没加管束条件下长大的黛玉有着天真无邪、质朴率直、高洁净雅等性情气质,为了让人们具体的感知黛玉这一性情、气质,借“芙蓉花”来认知,最恰当不过,作者将这不同概念的两物并置在一起,联想创造了她们内在气质上的相似

14、。4、情感上的相似 芙蓉盛开于夏末秋初,夏后的芙蓉难以禁受住秋风、秋雨的摧残,常给人一种凄凉伤感的意象。而大观园中常以“泪”洗面,最多愁善感的女子就是黛玉,她的易愁、易感伤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理感知中认为与受了秋风、秋雨的荷花相似,于是更增强了以“荷花”来认知黛玉的贴切性。、背景上的相似 芙蓉给人的信息除了有清纯之美外,还给人的信息是盛开的花期短,且受秋的摧残,黛玉那母亲早逝的家庭背景及寄居身份跟“芙蓉”的盛开季节有一定相似。也许是作者基于自己的经验积累,联想创造了这一相似性,也许是我在理解“芙蓉花”的隐喻义时凭主观意识创造了这种相似性,无论是那种可能性,但与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完全吻合。例(6)

15、、 (7)的花卉隐喻,不仅发现花与人有着外表美的相似,而且更多的是创造了花和人之间内在的性情、气质等相似,从而使读者认知到大观园的女子的外在美,更主要是内在的美。这也说明在清代人们对美的认知已不仅仅是外在美的认知,更重要的更多的是走向人物的内在美认知。花一年四季都有,而以春天的花居多,春是百花生长的最佳季节, 红楼梦中花卉隐喻所选取的花也有最常规的春花“桃、杏、梨” ,与同时期的章回小说金瓶梅相比较,花卉隐喻的运用同中有异,相同点是都以春天的桃、梨、杏等花的表象来隐示女性的容貌美。如吴月娘是“眼同杏子” ,“孟玉楼”是“貌似梨花” ,对女主角潘金莲的描写,小说第 1 回写她“脸衬桃花,眉弯新月

16、” ;第 9回写她“脸如三月桃花” ,但金瓶梅不乏直接以“花”来为女性命名,如庞春梅、秋菊等。 红楼梦更有自己独到的花卉隐喻,选取的花卉喻象还有芙蓉花、菊花、梅花、牡丹、兰花、海棠花、杏花、杨花花卉喻象的种类不但增多,表明人们认知能力的不但提高,思维能力不断的发展,人们认知到的具体花卉的不仅仅是表象的美,还主要是认知到了花的内在意象之美,人们对女性美的认知更是如此,在红楼梦的女性形象描述中表现得有为突出,从而表明人们对美的认知不再只满足于视觉的愉悦,而重在美的心灵感知。三、 柔性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女子的美貌所选的喻象是花,花固然美,但挺拔的松树、高耸的山不也美吗?为何不能以这些物象来写女子之美?同样是为了表示人物的美,性别不同选取的喻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