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生态学的重要意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2679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马克思生态学的重要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马克思生态学的重要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马克思生态学的重要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马克思生态学的重要意义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马克思生态学的重要意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马克思生态学的重要意义(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马克思生态学的重要意义浅析马克思生态学的重要意义张 海 滨 【摘要摘要】在马克思的思想之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学的观点,贯穿在他的主要著作的生 态文明理论,是以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中心内容的。它揭示了自然与人、自然与社会、自 然与历史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对今天的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以及当今 人类能否正确解决环境危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关键词】人 自然 生态伦理20 世纪所发生的最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就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生态危机或环境 问题。 人口激增、能源短缺、土地沙化碱化和退化、水土的大量流失、森林减少、全球气候 变暖、臭氧层破坏、空气和水严重污染、物种

2、灭绝等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随工业全球化进程 的扩张,逐渐成为困扰人类的全球性问题。生态危机不仅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有 可能把其他物种乃至整个生态系统推上不归路。濒临失衡的地球迫切需要一种能平衡人与 自然关系的全新的生存意识。生态伦理学就是在人们对近代工业文明所酿成的生态危机的 哲学反思中应运而生的伦理思潮。它是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要旨的一种伦理思潮。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马克思自然理论是以人与自然辩证关系为中 心内容的科科学体系。在面临着严重生态危机的今天,诞生于 100 多年前的马克思自然理论 对当代生态伦理学和当代人类解决生态危机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3、 一、马克思的生态伦理观点一、马克思的生态伦理观点 由于生活时代的限制,在马克思的著作中,并没有关于生态学的系统论述,但这并不 代表马克思没有生态学的观点,更不像有些学者所认为的那样,即认为马克思是彻头彻尾 的人类中心主义,甚至认为马克思的理论对今天的生态危机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事实上, 在马克思的思想之中包含着深刻的生态伦理学观点。 马克思在论宗教问题 、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思考等学生时代的论文中就开始谈 及“自然”的概念并讨论自然,当然,这首先是在与人的关系上展开讨论的。在博士论文 中,马克思开始首次提出了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辩证法。在学生时代他就已经认识到人不是 自然必然性的奴隶,人可以发

4、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实现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及二者的统一。 不过,正如同人们在选择职业时要受到环境制约一样,人在自然面前,也始终要受到那个客观 实在性的制约。如果说学生时代的马克思对自然的思考还是比较零散的话,那么在1844 年 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我们则可清晰地看到他颇成体系的有关生态伦理思想。 在手稿中马克思是从自然界与人的关系、联系上来说明自然界的。他指出:“人直 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1(第 42 卷)P168这是人的自然本质。马克思 还指出: “自然界,就其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 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

5、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 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是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1(第42 卷)P95同时他还指出“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属人的自然存在物,也就是说,是为自身而存 在的存在物,因而是类存在物。 ”1(第 42 卷)P195这里“属人的”即指属社会的。同样,自然界 也不作者简介张海滨,女,河北武强人, 东南大学哲学与科学系 20004 级研究生,研究方向:环境伦理仅仅是天然的自然,还包括人的社会。由此诞生了一个具有全新意义的“自然人社 会”系统。自然界因此而获得了双重意蕴:一是为人的自然,即作为自然界一个子系统存在 的人类及其社会;另一

6、为外部自然,它是作为人类社会生存发展所需要的生态客体而存 在的。在马克思看来,把这种人的自然与外部自然相联系起来的是活动,即人类社会劳动实践。 “地球的表面,气候、植物界以及人类本身都不断地变化,而且这一切都是由于人的活动。 ”1(第 20 卷)P574“只有人才给自然界打上自己的印记。 ”1(第 20 卷)P374虽然,自然界作为人类劳动的基础,人类须臾离不开它;人是把自然界作为劳动的自然要素而纳入自己的劳动过 程的。现实的自然界作为人的劳动创造同样也离不开人。因此,“人对人说来作为自然界的 存在以及自然界对人说来作为人的存在。 ”1(第 42 卷)P131构成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客观实在 性

7、。另外,在手稿中马克思还将共产主义理论与自然概念相联结,指出共产主义“是人和 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 “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 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 ”1(第 42 卷)P120在这里,马克思明确主张“人的自然主义” 与“自然的人道主义”的统一,并把两者的统一视为“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 , “自然界的真正复活。1(第 42 卷)P121 马克思的资本论中同样也内涵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在资本论第一卷初版 序中,马克思明确表述了自己的观点,“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的历史过程”,作为 自然历史过程的生产过程“都是个人在一定的社会形

8、式中并借助这种社会形式而进行的对 自然的占有。 ”1(第 46 卷)P24马克思还高度智慧的提出了“物质变换”概念。他说:“劳动首 先是在人与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 换的过程。 ”这种物质变换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1(第 23 卷)P201马克 思赞同威廉配弟“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自然界)是财富之母”的观点,并把这种物质变换 作为自然界的形态变化来理解。 “人在生产中只能象自然本身那样发挥作用,就是说,只能改 变物质的形态。 ”1(第 23 卷)P56此外,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还高度敏锐地洞察到资本主义 生产对“人和自然之间物质

9、变换”及对“自然”的扰乱和破坏。他说:“资本主义生产使 它汇聚在各大中心的城市人口越来越占优势,这样一来,它一方面聚集着社会的历史动力,另 一方面破坏着人和土地之间的物质变换,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费掉的土地的组成部分不 能回到土地,从而破坏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条件。这样,它同时就破坏城市工人的身体 健康和农村工人的精神生活。 ”1(第 23 卷)P57在这里,马克思是把劳动作为引起人与自然之间 物质变换的东西来理解和把握的。马克思认为,我们必须把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置于“合理 地调节” 、 “共同控制”的基础上,而且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对“自然”的扰乱,必然酿成生态与 社会的双重危机,要想根本

10、避免这些危机,就必须变革社会制度,用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以实现 人和自然关系问题的真正解决,这才是生态伦理的最高道德境界。总之,马克思反对破坏环 境,强调人类要爱护自然,赞助自然,而不是一味的破坏与索取,要与自然共同进化、协 调发展。 由此可见,虽然马克思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生态坏境还没有出现根本蜕变,整个生态 系统还没有发生实质性恶化,马克思还没有从问题学的视角来讨论生态问题,因此他的生 态观点“不可避免的受到历史的限制” ;3P114但是他们却从哲学高度深刻而极负前瞻性的 透视了当代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基点为当代生态伦理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基 础和正确的价值导向。 二、马克思自然理论对

11、对当代生态伦理学及生态问题的重大意义二、马克思自然理论对对当代生态伦理学及生态问题的重大意义 首先,马克思一直强调环境与发展要相互协调,认为人类的文明如果是自发地发展,留给 自己的则是荒漠。如果人类需要长期停留在物质享受上,就会产生恶性消费和恶性发展,从而 破坏环境,也摧毁人类自身。恩格斯在论述人类干预自然时指出,“这种事情发生的愈多,人们愈会重新地不仅感觉到,而且也会意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致。而那种把精神和物质、人 和自然、灵魂和肉体对立起来的荒谬的、反自然的观点,也就愈不可能存在了。 ”1(第 3 卷)P518这警示我们,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发展文明的同时,更应善待自然。历史地看,人类的

12、认识和凭借科学认识而形成科技力量是无往而不胜的。在这种信念的指导之下,人类开 始居高临下的俯视这个世界,人类总是以自我为圆心,以自我利益为半径画价值之圆。在 这一价值之圆内,人有权任意支配、处置一切非人类的存在物,自然界的一切都是为人类 而存在,能否满足人类的需求和利益是其他存在物合理性或价值的唯一尺度,由于人类的 这一心态,人类不断的利用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世界范围内人口迅速膨胀,由此带来的 盲目发展经济而造成资源紧张、物耗过量、工农业生产污染、土地减少、食物短缺、人文 环境恶化、生活秩序混乱等等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这一切都是由于作为世界中心的人类 对技术效用的极端乐观的态度,对人类征服自然

13、能力盲目的推崇,才使今天的地球千疮百 孔,尼罗河中下游、幼发拉底河流域和黄河中游这三大世界文明发详地的生态环境,都随着 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遭到恶运。可人们还是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灿烂文明津津乐道,却闭 口不谈文明的代价,不愿承认南亚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巴文明因生态破坏而遭到灭顶之灾。马 克思的论述应当成为人们的清醒剂,人类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要适当,要保持清醒 的头脑,千万不可盲目和无止境。人类当前面临的问题的关键是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其他 生物之间以及所有存在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和谐相处、互动共生。在这种和谐的状态中, 每种存在的价值有多大并不需要去考虑,整个宇宙天地是一个流衍创化、浑然

14、统一的生命 系统,这些生命各有其存在的理由与价值。既然如此,我们就应尊重所有形式的存在,提 倡所有方式的和谐共处。人和自然相处的中道原则,也就是人和自然的这种和谐相处的关 系。与自然界的其他存在从归于好,握手言和,是人类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爱人、爱生、 爱所有存在,不经体现了整个自然浑然人一样具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力,而且从根本上代表 了人类的最高利益,是保证人类发展的唯一条件。 其次, 马克思以一种全新的哲学视角,把自然作为人的劳动对象纳入人的活动范围来考 察,即将新的实践引入认识论,并在实践的基础上把握和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主体与客体 达到统一。他在资本论中分析劳动过程时说:“劳动过程是制造

15、使用价值的有目的 的活动,是为了人类的需要而对自然物的占有,是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一般条件,是人 类生活的永恒的自然条件,因此,它不是以人类生活的任何形式为转移,倒不如说,它是人类生 活的一切社会形式所共有的。 ”2P123在马克思看来,由于人的介入,即在人类劳动的过程中, 自然界已丧失了它往日的地位,它既不是自然拜物教徒眼中的那个神物,也不仅仅是旧唯物主 义眼中的那种只作为不依赖人而独立存在的物质。自然界是人们的劳动对象,是人们借以获 得生产资料的源泉。通过劳动,人与自然关系转变为以实践为中介的主客体关系,人类通过自 己的实践活动,能够认识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并按规律的必然性,使自然的面

16、貌发展变化。 人类发展到今天,地球上的自然物质大多数已经打上了人的烙印。马克思对人与自然辩证关 系的论述,既指出了人有别于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又肯定了自然的客观制约性。这为克服当今 生态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这两种价值观各执一词的偏见提供了一个较为 合理的切入点。以此为理论基点,完全有可能建构起一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 之争,立足于对人与自然关系正确理解与全面把握的新的生态伦理学。 再次,马克思把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来把握,认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这是人的自然本性,并把劳动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理解为自然与自然的关系。这一观点 与当代生态伦理学中将人视为自然界的普通公民、生态系统普通一员的思想是不谋而合的。 这种惊人的一致性,为当代生态伦理学接受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的指导提供了必要的伦理共 识基础。人类只是这一整体系统中的一部分,人既不在自然之上,也不再自然之外,而是 在自然之中。除人之外的大自然的其他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