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我非常焦虑 (4)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2582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内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我非常焦虑 (4)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内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我非常焦虑 (4)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内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我非常焦虑 (4)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内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我非常焦虑 (4)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内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我非常焦虑 (4)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内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我非常焦虑 (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内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令我非常焦虑 (4)(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定位的偏差矫正15 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定位的实现机制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定位的实现机制在高等教育的语境和现实中,人才培养应该要充分解决好这七个问题,才会 有利于大学自身发展:一是教育理念的选择问题;二是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问题; 三是人才培养对象的甄选问题;四是人才培养主观能动性的开发问题;五是人才 培养过程的不断优化、不断发展问题;六是人才培养途径的选择规划问题;七是 人才培养制度的保障问题。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复杂的工程,教育理 念的确立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教育理念的提出的目的在于回答 “为谁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

2、养人才”等问题。教育 理念可以具体分为国家、学校与教师个人三个不同层次,国家层次上所讲的教育 理念是指国家对教育活动的本质属性、功能目标、价值取向、系统结构、财政投 入、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构想。培养对象是培养主体为施加教育教学影响的对象, 是教育影响的接受者,即“培养谁”的定义,大学生是高校培养活动的主要对象。 教育者施加的外在的教育影响只有通过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才能真正成为大 学生内化的知识、能力、品德等素养。培养主体是指培养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 实施者与管理者,是一个群体主体,主要解决的是“由谁培养”的问题。同样培 养途径主要是解决“借助什么载体”来培养人才,实现培养目标,如班级教学、

3、 试验实践、学术交流等。培养过程是指“按照什么原理”去将人才培养目标得以 实现,如课程如何安排、教学采用哪种方式、如何测试结果等问题。因此,培养 模式是一种对于培养过程的计划与构建,强调的是认识与实践的动态过程形态。 人才培养制度重点描述的是培养主体与培养对象之间的权利一义务关系,解决的 是“用哪些制度来保障人才培养”活动的问题。1人才培养制度在大学制度中处于 核心地位,而人才培养的保障制度是其充分合理进行的基础制度。5.1 自我实现机制自我实现机制1)大学人才培养理念的回归正如从不担心学生就业率的重庆大学校长周绪红所说:“大学必须要回归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只要我们培养的确实是人才,还用得着担

4、心学生的就业问题吗?”所以我们应该坚守大学本质之道,明晰育人理念。大学是探明真理的地方,保存真理知识真善美的地方,而不是急功近利的地方,它不能总是被社会需求牵着鼻子走,同时大学应该引领社会文化,走在社会前面,培养克服功利思想的“仰望星空”之人。正如前总理温家宝曾指出:“有些大学功利性很强,什么1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6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定位的偏差矫正2都和钱挂钩?这是个很要命的问题。”因此要正确科学地处理好大学“以自我为中心”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两者之间的偏颇关系,使大学在独立性与社会性之间达成一种合理的

5、平衡。大学都应有的社会责任之一就是培养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据统计,美国历史上有 6 位总统是哈佛大学培养出来了、还培养了 32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33位普利策奖获得者和数十位大型跨国公司的总裁。美国历史上有 4 名美国总统是从耶鲁大学走出来的,另外耶鲁大学还培养了 13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剑桥大学培养了 63 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可以看出好的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具有突出的贡献,人才培养既有现实的世纪意义,也有无形的深远影响。同时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也应注重人格的养成,如东南大学的校训中写到“止于至善”,中国政法大学的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重庆大学的校训是“耐劳苦、勤学业、尚俭朴、爱国家”,

6、重庆理工大学的校训“明德笃行自强日新”,无不把“德”放在第一位,“德”是解决大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价值取向问题的一项重要标准。2)明确的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依据一定的教育目标、高等学校自身的教育理念和相应的社会需求而提出的。总结起来说,培养目标是教育培养所预期要实现的后果和结果,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对教育活动的所实施的预期结果。因此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关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活动的一种预期结果,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是保证大学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前提条件。大学自身的准确定位是确定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依据,大学的定位既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的要求又反映了大学自身的办学特色、发展目标和现实条件。大学存在这共性和个性相互

7、并存的存在状况,培养目标的共性包括:具有较强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忠诚服务的精神面貌;具有自我发展和创业、创新的能力;精神健康并有职业道德;具有国际社会适应能力和国际文化视野等。正如东南大学深化模式改革;培养目标是追求高层次、创新型、符合型、多样性、国际化的人才。中国政法大学学校的办学目标是:用 20 年左右的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多科性、开放式、国际化、创新型的世界知名法科强高校。中国政法大学在 2008 年经教育部批准开办了全国唯一的“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在改革试验的而背后有不为人知的内隐,都必须遵循明确的培养目标,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验班,就是以法学学科发展背景为依托,在

8、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治学态度的影响下才得以成功开班,体现“厚基础、宽视野、高素质、强能力、重思想”的要求,同时超越纯理论教学的局限,是培养复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定位的偏差矫正3合型法学精英人才的改革试点。学有所长、技有所高,以法律职业教育为特色,培养精英人才。重庆大学确立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重庆理工大学办学目标就是打造一所具有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政产学研密切合作,与重庆两江新区产业发展高度契合的一流国际大学。由下表可以得出,各个类型的大学应该有自己明确的培养目标。表表 2 2 各类大学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和主要目标各类大学人才培养的层次、类型

9、和主要目标院校类型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相当于)985 大学非 985 的 211大学非 211 省部属重点大学省属其它本科院校服务面向全国、兼顾所在省(市)国家大经济区及所在省市所在省市所在省市培养层次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博士后、博士、硕士、学士博士、硕士、学士硕士、学士、专科培养类型研究开发型研究开发型开发应用型应用型3)有潜质的培养对象克林伯格说:“教与学是统一的,但不是同一的。教师的某一种活动未必总是能使学生必然地产生相应的反应活动。学习不是简单地教授的反射。”1 学生自己主导的教育实践活动才是教育活动的本质。所以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必须把学生作为实践活动的实际操作者,激

10、发和调动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使其发挥到最理想的程度,实现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思想态度的转变,因此学生发展质量或教育质量也才能得以具体落实和真正地提高。1 佐藤正夫.教育论理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202.培养目标研发工程师少量设计工程师研发工程师设计工程师设计工程师生产工程师生产工程师服务工程师4同时也应该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爆炸式的突飞猛进,高等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了,更主要是在于培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定位的偏差矫正5育学生的主观学习能动性。所以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生自主进行知识更新能力的

11、培养显得尤其重要。目前,在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上,人才培养方案不仅仅侧重于课堂教学,而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课外学习的动力,课外自主学习才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自身的学习发展潜力也是一个重要方面,在学生选拔是也应根据大学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甄选,如东南大学建立全校 3的优秀生遴选培养制度。4)优秀的培养者大学教育的本质活动是人才培养活动,而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大学不可缺少的两个主体部分。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师是教授的主体,离开任何一部分大学都不能称之为完整的大学。所以,高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既依赖于有潜力的培养对象也依赖于高水平的培养者,好的大学在于有优秀的学生,也在于有优秀的教师

12、。高等学校的教师是承担高校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主力军,是形成高校的教育能力的重要因素,实现高校教育目标的决定因素。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任务主要体现在:第一,促进大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的人才;第二,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发展创造科学文化;第三,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并为发展方向提供导向引领作用;第四,开展社会服务活动,直接为服务发展社会。要实现这些任务,就需要高校教师作为优秀的培养者存在,起到表率作用,具有真才实学和高尚的人品道德,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社会表率。同时应用评聘等手段选任教师,确保大学教师的质量,从而保证教学质量。东南大学拥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在校教职工 5800

13、 余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是 61,另外还有两院院士 10 名,国家特聘专家 8 名,“奖励计划”特聘专家 23 名,“奖励计划”讲座教授 7 名,创新团队 4 个,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2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受益者 25 名,人事部个十百千万工程培养对象 16 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 12人。同时东南大学也有完整的教师培养计划,教师教学考核标准,充分沿着高校教师学术和职业的助教、讲师、副教授、教师的发展规划晋升。重庆大学的师资队伍中,中国工程院院士有 4 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有 6 人,“973”首席科学家有 4 人,国家级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有 3 人,享受

14、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有 70 余人,“奖励计划”特聘讲座教授有 18 人,全国高等学校教学名师有 3 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有 13 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有 5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有 22 人,市部重点人才工程入选有 241 人,另有博士生导师 700 多人。可见在培养者的储备上都实力雄厚。重庆理工大学在校的有教职工 1561 人,其中专任教师 1321 人、“新世纪百千万重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定位的偏差矫正6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3 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14 人、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 13 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 人、重庆市

15、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等其他省部级优秀人才 60 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641 人,具有硕士、博士学位近 1000 人,兼职教师 300 余人;国家级教学团队 1 个、重庆市级教学团队 6 个。从各个大学的师资队伍结构我们可以看出:各个大学有自己独特的师资队伍结构特色,大学之间有统一性但是不同一;层次越高的大学师资队伍质量越高,但是层次低的大学不代表大学人才培养功能发挥不好,同样为社会发展培养人才、储备人才。5.2 创新动力机制创新动力机制1)科学多样的培养模式当我们谈及人才培养时就必定会涉及到人才培养模式的选择和探析,我们所说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教育思想或者教育理念的指引下,由人才

16、培养目标、培养方案、教育制度和培养过程等诸要素组成而形成的教育教学过程与运行机制。1随着社会的发展,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社会化、终身化的发展趋势下,为了促进学生个体的特点全面发展,高等院校自身发展的特点,人才培养模式应具有多样性的特色。同时,高等学校的办学指导思想、培养途径、人才培养目标、专业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也应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明确写到应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门别类的管理。发挥政策指引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进行自身定位,克服同质化的倾向,从而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突出自己的特色,争创一流。2东南大学才用灵活多样、因材施教的强化培养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