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贷扩张结构之忧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2291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贷扩张结构之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信贷扩张结构之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贷扩张结构之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贷扩张结构之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贷扩张结构之忧为应对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的急剧变化,国内货币政策和信贷政策果断改弦易辙,频率和力度均为历史罕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取消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限制等政策的实施,有效保持了金融系统的流动性,增强了实体经济抵御金融危机的能力,进而带动了金融数据的率先反弹。更加值得关注的是,近期信贷规模呈现出急剧扩张态势。2008 年 11、12 月份信贷增长一扫疲态,当月贷款分别增长 4769 亿元和 7718 亿元。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 1 月 20 日,今年 1 月份新增贷款已超 9000 亿元。如果今年 1 月份按照 1 万亿元推算,上述三个月的累计放贷将达到 22487 亿元,为去年同期(即

2、 2007 年 11 月、12 月和 2008 年 1 月)的 2.4 倍。信贷规模总量的扩张是保增长、促就业、扩内需的关键支撑力量,同时也提振了金融市场的信心和人气。但在总量扩张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结构性问题。一是多数贷款投向了政府担保的基建项目,以及地方重点保障的大项目上,企业实际有效贷款增长乏力,甚至减少。二是大型商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成为贷款的主要投放者,一些股份制银行在对大项目的争取中处于劣势,导致不同银行的信贷比重差距拉大。三是不同地区的信贷投放颇不平衡,以总部经济而著称的京津地区,信贷增势迅猛,一些大项目落地较多的中西部地区增长也较多,而东部一些外向型经济特征突出、产业调整受

3、冲击较大的地区则增长乏力。四是在银行资金运用压力较大、企业经营风险加大的情况下,风险相对较低的票据融资类贷款比重明显增加。应该承认,这些结构特征与鼓励信贷扩张的政策初衷并不完全吻合。企业实际有效信贷增长下降固然有经济不景气的原因,但政府主导型项目贷款的加速扩张,客观上也对企业信贷需求造成挤出效应,相比项目贷款,银行满足企业信贷需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降。大型商业银行在信贷扩张中的强势地位不利于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也降低了信贷扩张的就业增加效应。此外,东部地区信贷增长较慢,意味着受影响较大的外向型地区没有得到有力的信贷倾斜和支持;票据融资比重的增加则反映出,信贷资金并没有充分进入中长期的实业投

4、资领域。当前的增长下滑应直接归因于总量上的有效需求不足,但其背后是结构失衡问题。总量刺激政策旨在避免宏观经济硬着陆,但国民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则有赖于结构调整的推进。从这个意义上说,信贷政策在总量上取得突破的同时,应将更多着力点放在信贷结构的调整上,从而带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金融结构的优化。一是坚持信贷总量扩张与信贷结构优化并重。在加大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促进各项措施尽快收到实效的同时,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坚守风险底线;坚决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中小企业的贷款增速应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主要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设立小企业信贷专营服务机构,支持小企业发展;加大

5、对涉农信贷的支持,全面深化农信社改革,增强各类机构的农村金融服务能力;坚持当前与长远相结合,防止乱贷之中潜伏的金融风险,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加大金融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力度。加快服务业发展,不仅是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要求,也是促进经济发展转型与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客观需要。三是加大金融支持并购重组、创业和消费的力度。民间金融环境的改善能够抵消政府项目增加的挤出效应,形成政府与私人部门的良性互动。要鼓励实施贷款重组;允许有条件的中小银行业适当突破存贷比;加强对大型企业并购活动的信贷支持;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开展有利于促进消费的金融创新,促进城乡消费和消费升级。(作者傅勇为经济学博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