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景县选好农村基层干部 实现农村共同富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2288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景县选好农村基层干部 实现农村共同富裕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景县选好农村基层干部 实现农村共同富裕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景县选好农村基层干部 实现农村共同富裕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景县选好农村基层干部 实现农村共同富裕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景县选好农村基层干部 实现农村共同富裕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景县选好农村基层干部 实现农村共同富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景县选好农村基层干部 实现农村共同富裕(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景县:选好农村基层干部 实现农村共同富裕作者:张国文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今年是农村基层“村官”的换届年,选好、用好基层干部事关基层百姓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新年伊始,记者来到河北景县农村采访,深入了解选好、用好村官对农村基层百姓生活的影响。连镇乡赵集村是景县有名的辣椒、圣女果种植基地,这里的果蔬大棚整齐的排列着,一眼望不到边;有“德北新区第一村”之称的留智庙镇叶园村的十几栋居民楼漂亮气派,充满着现代气息;走进温城乡沈志窑村,只见环村道路宽敞平坦,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养殖厂房鳞次栉比,休闲设施一应俱全。据了解,这三个村位置偏僻,远离县城,原来都是县里、乡里的落后村。自从选出了

2、刘永兴、荣玉柱、沈群英三人分别担任这三个村的村支书后,这三个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迅速,村民经济收入迅速提高,村容、村貌迅速改善,后进村变成了先进村。三个村官带富了三个村村官带领村民打造景县特色种植基地连镇乡赵集村原来经济发展滞后。党支部书记刘永兴上任后看到,虽然赵集村地处偏僻,不具备发展工业和商贸的优势,但是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土质肥沃,适宜发展特色农业。他通过市场调研,决定在村里大力发展辣椒种植。2001 年,他首先在自家地里试种了 6 亩天鹰椒,当年便获得了丰收,经济收入是种植棉花的两倍。然后,刘永兴乘热打铁,通过村广播喇叭现身说法,号召群众发展辣椒种植。村民们看到了刘永兴种辣椒

3、赚了钱,第二年就纷纷在地里种上了辣椒。到2003 年,赵集村的辣椒种植面积就扩大到 1000 多亩,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辣椒种植专业村。仅辣椒种植一项,全村年增收就达 180 多万元。为了进一步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刘永兴决定在村里发展设施农业。2012 年,刘永兴带领村干部和部分群众先后到阜城县码头、邢台市临城、山东寿光等地进行参观考察,观摩学习大棚建设和果蔬种植管理技术,坚定了村民们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果蔬大棚的信心和决心。为了实现果蔬大棚规模化种植,刘永兴在和“两委”班子商议后,决定创新思路,采取反租倒包的土地流转方式,将村东的承包地以每亩 1000 元的租金租回,统一规划后再以每亩 100

4、0 元的租金分包给有果蔬大棚种植意愿的农户,实现集中连片种植。为了让群众吃上定心丸,刘永兴还带头承包了三个大棚。在他的示范带动下,2014 年底,赵集村建成 160 多个果蔬大棚,果蔬种植基地初步形成。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规避市场风险,拓宽销售渠道,刘永兴决定将分散的种植户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他和村干部分头做承包户的思想工作,耐心讲政策、讲利害,最终说动了 23 户种植户,挂牌成立了赵集村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刘永兴本人则被一致推举为理事长。合作社实行“三统一”,即: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学习培训、统一销售渠道,这个做法,有效解决了“小农户”和“大市场”的对接问题,实现了果蔬大棚的节支

5、增收。截止目前,赵集村果蔬种植基地销售收入达 500 多万元,实现了头年投资、第二年收回成本并且大幅度盈利的目标。村官带领村民建设“德北新区第一村”留智庙镇叶园村毗邻山东省德州市,地处徳北新区。八年前,叶园村村庄破败不堪、经济发展异常缓慢、群众思想低迷不振、各项工作步履维艰,是一个“村干部想起发愁,镇干部提起摇头”的落后村。2007 年,荣玉柱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上任第一天,他就召开村党支部扩大会议,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集体为村庄发展把脉问诊。班子成员开门见山,推心置腹;党员、群众代表各抒己见,共谋发展。荣玉柱集思广益,找到了群众思想保守、生产要素分散、基础条件落后等不利发展的“病根”,同时,也

6、找出了村庄区位优势明显、群众重商意识浓厚、劳动力资源丰富等发展优势,确定了“借势德州、融入德州、富裕叶园”的总体发展思路。发展思路确定后,荣玉柱多次带领党员群众代表到德州市花卉种植基地、济宁市畜牧养殖基地等地参观考察,寻找致富门路,然后根据村庄实际,积极发展蔬菜种植和第三产业。几年来,该村共发展高温黄瓜、小拱棚韭菜种植 78 亩;积极与德州化肥厂、德州开发区的 8家企业沟通,发展劳务经济,为 150 多名村民找到了就业门路;同时组织 13 家个体运输户成立了物流公司,为德州化肥厂、德州水泥厂提供物流、装卸等服务,年增加收入 400 多万元。荣玉柱上任之初,叶园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有 1 万多元

7、外债。八年来,他坚持项目立村,积极寻找集体企业发展商机。2009 年,经过和两委班子商量,争取党员群众同意,投资 400 万元成立了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抓住德州城建、冀鲁协作区建设等机遇,加大业务跑办力度,使公司经营得红红火火。为盘活集体资产,他与村班子研究制定了村级资产有偿使用方案,对闲散集体土地、厂房设备、门市店铺等集体资产采取发包方式,每年为集体增收 10 多万元;对工商占地、村内空闲地等进行租赁,每年增加集体收入 5 万多元。到 201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近 50 万元。村官带领村民建设富裕小康村沈志窑村过去是一个远近闻名的穷村、乱村,吃水难、出行难、用电难、浇地难困扰着村民。199

8、7 年,沈群英在村两委换届中全票当选为沈志窑村党支部书记。他通过多次组织干部会、党员会、群众代表会研究讨论,确定了“一年吃上自来水、二年用上放心电、三年浇上深井水、五年走上硬化路”的目标。为了打出吃水井,沈群英和其他干部带头拿出打井资金,而后入户分头做工作。经过二十多天的工作,终于筹足了 30 多万的打井资金。有了这些打井资金,沈群英马上联系钻井队进场作业,很快打出了深水井,并安装了 3000 多米防渗管道,实现了 24 小时全天候供水,彻底解决了该村吃水难历史。随后,沈群英又多方筹集资金 200 万元,前后用了三年时间,共打出 14 眼深井,安装防渗管道 2 万多米,新上 18 台变压器,架

9、设线路 2600 多米,彻底解决了全村 3600 多亩耕地的灌溉问题。过去沈志窑村主街道都是土路,曲里拐弯,坑洼不平,晴天一身土、雨天两脚泥,出行十分不便。2002 年初,沈群英多次召开党员代表会集思广益,筹集了 60 多万元,硬化了 3.5 公里的村主街道和连村道路,并配套了排水设施,安装路灯 80 盏,方便了群众出行。水电路问题解决了,沈群英开始考虑如何让群众尽快富起来。过去村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经济效益较低,加上该村地处偏僻,群众思想相对保守,因此经济社会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不高。沈群英认为,只有两眼紧盯市场,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才能快速脱贫致富。十几年来,他经过外出参观学习,

10、积极引导村民发展特色高效农业,截止目前,该村推广良种麦 2000 亩、良种棉 400 亩、竹柳 700 多亩,年效益 800 多万元。他还在村北废弃土地上建起了养殖小区,先后发展养鸡户 5 户、养猪场 2 个、养牛场 1 个、养羊户 3 家,年增收 300 多万元。农村实现共同富裕必须依靠有担当的优秀村官我国城市、农村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发展落差很大,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便是农村的经济资源没有实现整合。目前,我国广大农民除了种好自家的“一亩三分地”外各自为战,多数农民到城市里打工经商,造成农村的各种经济资源向城市流动,不仅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等公共事业乏人问津,更重要的是造成农村的各

11、种经济资源无法激活,更无法整合起来与市场实现有效对接。有专家指出,农村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层优秀村官非常短缺。景县这三个村的发展实例也充分证明这一点。沈志窑村原来各项事业都非常落后,全村 3000 多亩地,仅有两眼深井,其中一眼深井因年久失修早已无法使用。好几户人家因为村里吃水困难,举家搬到了外地。村里村外没有一寸油面路,一到雨天,出村都非常困难。叶园村原来村庄面貌破旧不堪、经济社会发展异常缓慢、各项工作步履维艰、群众思想低迷不振,是一个“村干部想起发愁,镇干部提起摇头”的落后村。赵集村原来农业基础设施落后,村民们虽然整天累死累活,但经济收入少得可怜。这三个村自从选出了三个优秀村官后

12、,这三个村的局面很快就发生了变化,成了乡里和县里的先进典型村。景县这三个村的村民祖祖辈辈在一起生活,加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这三个村的村民本来应该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村民们应该高度关注村里的公共事业建设,把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村民们也应该联合起来,充分整合村里的各种经济资源发展经济,但这三个村庄为什么在很长时间内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发展迟缓,直到后来选出了三个优秀村官后才实现了根本转变呢?记者在这三个村采访时,村民们一般都把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归咎于我国上世纪 80 年代初期的农村土地承包到户改革政策。针对村民们的这种认识,有学者认为,农村土地承包到户政策是为了更好维护农民的土地权益,也是为

13、了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但这并不妨碍农民的主动联合,特别是由村干部出面,更有利于农村土地、人力等农村经济资源的整合。现在我国广大农村农民合作社的兴起以及华西村、南街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记者在景县采访时,景县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每一个村庄都是一个小社会,这就必然会涉及到公共事业建设。目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处于半政府资助半村民自建状态,因此,农村公共事业建设就必然涉及到农民出工、出钱和向上级政府部门申请项目资金等问题。没有一个优秀的村干部,就无法动员村民在公共事业建设中出钱、出力,也无法顺利申领到政府部门的项目专项资金,这就必然会影响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目前非常需要有担

14、当的优秀村干部来带领村民齐心协力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农村公共事业。县、乡(镇)党委把选好、用好村官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景县县委书记李建刚对记者说,当前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农村的土地资源、人力资源、生产设备资源、技术资源、市场资源等经济生产要素资源难以整合,难以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发展合力,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景县一些先进村的实例说明,优秀村官具有整合农村经济资源的独特优势,村官出面创办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有利于得到村民的信赖和支持,有利于农村经济形成市场竞争合力,有利于实现农村共同富裕。因此,选好、用好村官就成为了我县的一个大事。近年来,景县县委坚持把实施“能人村官”工程作为加快小

15、康社会建设的强力引擎,挖掘能人资源,规范选配程序,完善考评机制,“能人村官”引领小康社会建设的优势得到了充分显现,取得了“选用一个能人、带好一个班子、引领一方发展”的良好效果。坚持择优配强“选”能人。景县始终把选准致富能人作为实施“能人村官”工程的首要前提,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按照“有政治素质、有群众基础、有发展思路、有带动能力、有奉献精神”的“五有”标准,重点从工商业主、民营企业家、种养大户、农村经纪人、科技示范户等能人群体中筛选村级后备干部,分产业带动类、市场推动类、经营管理类、科技示范类、劳力输出类五个类型,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在换届推选中,灵活采取多种办法

16、,重点从致富能人村级后备干部中优中选优,做到既广纳贤才、又坚持标准。近年来,全县共有 189 名“能人”进入村级班子。突出作用发挥“用”能人。着力引导能人“村官”在四个方面发挥作用。一是在谋划思路上发挥主导作用。充分发挥“能人村官”视野开阔、经验丰富等优势,积极谋划符合村情、求真务实的科学发展思路。二是在发展产业上发挥带动作用。通过身先示范、先期投资等形式,组织群众创办特色种养基地 180 个,组建专业合作组织 1600 多个,流转土地 46 万亩。三是在促进社会和谐上发挥示范作用。通过强化培训和轮岗锻炼,不断提高能人村官法律水平,规范工作行为,增强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确保农村和谐稳定。四是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上发挥主角作用。县乡党委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投入力度,借助农村远教站点,大力强化能人村官的主角意识和争创意识,推动农村党组织建设规范有序开展。健全制度、机制“管”能人。一是结对联系机制。建立推行了县四大班子领导和乡镇、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联系能人“村官”制度,共建立联系对子 120 个,其中县四大班子领导联系能人“村官”32 名。二是政策激励机制。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