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云课件 长春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062152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1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云课件 长春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云课件 长春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云课件 长春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云课件 长春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云课件 长春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云课件 长春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叔云课件 长春版(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 叔云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自主探究结合预习,试说说诗歌内容,揣摩作者情感 。(注意在文中标注)作品分析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 今日之日多烦忧 。 破空而来的发端,重叠复沓的语言(既说“ 弃我去”,又说“不可留”;既言“乱我心”,又 称“多烦忧”),以及一气鼓荡、长达十一字 的句式,都极生动形象地显示出诗人郁结 之深、忧愤之烈、心

2、绪之乱,以及一触即 发、发则不可抑止的感情状态。 作品分析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从极端苦闷忽然转到朗爽壮阔的境界,仿 佛变化无端,不可思议。目接“长风万里送 秋雁”之境,不觉精神为之一爽,烦忧为之 一扫,感到一种心、境契合的舒畅,“酣饮 高楼”的豪情逸兴也就油然而生了。一个“酣 ”字摒弃了哀怨的消极情绪,凭添了几分豁 达与豪放。作品分析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承高楼饯别分写主客双方。东汉时学者称东观( 政府藏书机构)为道家蓬莱山,唐人又多以蓬山 ,蓬阁指秘书省,李云是秘书省校书郎,所以这 里用“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指刚 健遒劲的“建安风骨”。上句赞美李云

3、的文章风格 刚健,下句则以“小谢”(即谢眺)自指,说自己 的诗象谢朓那样,具有清新秀发的风格。李白非 常推崇谢朓,这里自比小谢,正流露出对自己才 能的自信。这两句自然地关合了题目中的谢朓楼 和校书。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就“酣高楼”进一步渲染双方意兴:都怀有豪情逸兴 、雄心壮志,酒酣兴发,更是飘然欲飞,想登上 青天揽取明月。前面方写晴昼秋空,这里却说到“ 明月”,可见后者当非实景。“欲上”云云,也说明 这是诗人酒酣兴发时的豪语。豪放与天真,在这 里得到了和谐的统一,这正是李白的性格。上天 揽月,固一时兴到之语,未必有所寓托,但飞动 健举的形象却隐寓诗人对高洁理想境界的向往追 求。

4、笔酣墨饱,淋漓尽致,把面对高楼壮景所激 起的昂扬情绪推向最高潮,仿佛现实中一切黑暗 污浊都已一扫而光,心头的一切烦忧都已丢到了 九霄云外。作品分析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 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 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这一 落千丈的又一大转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必然出 现的。奇特而富于独创性的比喻,又是自然贴切 而富于生活气息的。谢眺楼前,就是终年长流的 宛溪水,不尽的流水与无穷的烦忧之间本极易产 生联想,故自然由排遣烦忧的强烈愿望中引发出“ 抽刀断水”的意念。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 ,具有“兴”的意

5、味,读来自然天成。 “抽刀断水”这 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 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 别。作品分析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人回首“昨日”,痛感人生的“不称意”;放眼“今 日”,烦忧不堪,不平满目;于是,他决心与世决 绝,从此浪迹江湖。表现了诗人一贯的叛逆与反 抗的精神。尽管 “明朝散发弄扁舟”里也含有消极 避世的思想,但其中所绘写的放浪不羁之态和与 世决绝之语,实为诗人的愤极之语,并非赌咒发 誓之言。李白晚年流放归来仍壮心不已地欲请缨 杀敌,可见其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和高昂的爱国 热情。我们所听到的并非颓唐绝望的哀吟,而是 一个积极进取的心灵对黑暗社会所发出的强烈抗 议和愤怒控诉。 艺术特色 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 挪跌宕、跳跃发展的完美统一。 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 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 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 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 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 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 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 遽变化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