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蔡鹤卿太史书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62141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致蔡鹤卿太史书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致蔡鹤卿太史书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致蔡鹤卿太史书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致蔡鹤卿太史书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致蔡鹤卿太史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致蔡鹤卿太史书(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致蔡鹤卿太史书致蔡鹤卿太史书鹤卿先生太史足下.与公别十余年.壬子始一把晤.匆匆八年.未通音问.至以为歉.属辱赐书.以遗民刘应秋先生遗著嘱为题辞.书未梓行.无从拜读.能否乞赵君作一短简事略见示.当谨撰跋尾归之.呜呼!明室敦气节.故亡国时殉烈者众.而夏峰.梨洲.亭林.杨园.二曲诸老.均脱身斧钺.其不死.幸也.我公崇尚新学.乃亦垂念逋播之臣.足见名教之孤悬.不绝如缕.实望我公为之保全而护惜之.至慰!至慰!虽然.尤有望于公者.大学为全国师表.五常之所系属.近者外间谣诼纷集.我公必有所闻.即弟亦不无疑信.或且有恶乎阊茸之徒.因生过激之论.不知救世之道.必度人所能行.补偏之言.必使人以可信.若尽反常轨.侈

2、为不经之谈.则毒粥既陈.旁有烂肠之鼠.明燎宵举.下有聚死之虫.何者?趋甘就热.不中其度.则未有不毙者.方今人心丧敝.已在无可救挽之时.更侈奇创之谈.用以哗众.少年多半失学.利其便己.未有不糜沸腐至而附和之者.而中国之命.如属丝矣.晚清之末造.概世之论者恒曰:去科举.停资格.废八股.斩豚尾.复天足.逐满人.扑专制.整军备.则中国必强“.今百凡皆遂矣.强又安在?于是更进一解.必覆孔孟.铲伦常为快.呜呼!因童子之羸困.不求良医.乃追责其二亲之有隐瘵逐之.而童子可以日就肥泽.有是理耶?外国不知孔孟.然崇仁.仗义.矢信.尚智.守礼.五常之道.未尝悖也.而又济之以勇.弟不解西文.积十九年之笔述.成译著一百

3、三十三种.都一千二百万言.实未见中有违忤五常之语.何时贤乃有此叛亲蔑伦之论.此其得诸西人乎?抑别有所授耶?我公心右汉族.当在杭州时.间关避祸.与夫人同茹辛苦.而宗旨不变.勇士也.方公行时.弟与陈叔通惋惜公行.未及一送.申.伍异趣.各衷其是.今公为民国宣力.弟仍清室举人.交情固在.不能视为冰炭.故辱公寓书.殷殷于刘先生之序跋.实隐示明清标季.各有遗民.其志均不可夺也.弟年垂七十.富贵功名.前三十年视若弃灰.今笃老.尚抱守残缺.至死不易其操.前年梁任公倡马.班革命之说.弟闻之失笑.任公非劣.何为作此媚世之言?马.班之书.读者几人?殆不革而自革.何劳任公费此神力?若云死文字有碍生学术.则科学不用古文

4、.古文亦无碍科学.英之迭更.累斥希腊.腊丁.罗马之文为死物.而至今仍存者.迭更虽躬负盛名.固不能用私心以蔑古.矧吾国人.尚有何人如迭更者耶?须知天下之理.不能就便而夺常.亦不能取快而滋弊.使伯夷.叔齐生于今日.则万无济变之方.孔子为圣之时“.时乎井田封建.则孑 L 子必能使井田封建一无流弊.时乎潜艇飞机.则孔子必能使潜艇飞机不妄杀人.所以名为时中之圣.时者.与时不悖也.卫灵问阵.孔子行,陈恒弑君.孔子讨.用兵与不用兵.亦正决之以时耳.今必曰天下之弱.弱于孔子.然则天下之强.宜莫强于威廉.以柏灵一隅.抵抗全球.皆败衄无措.直可为万世英雄之祖.且其文治武功.科学商务.下及工艺.无一不冠欧洲.胡为恹

5、恹为荷兰之寓公?若云成败不可以论英雄.则又何能以积弱归罪孔子?彼庄周之书.最摈孔子者也.然一篇.又盛推孔子.所谓人间世“者.不能离人而立之.谓其托颜回.托叶公子高之问难孔子.指陈以接人处众之道.则庄周亦未尝不近人情而忤孔子.乃世士不能博辩为千载以上之庄周.竟咆勃为千载以下之桓魅.一何其可笑也.且天下惟有真学术.真道德.始足独树一帜.使人景从.若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则都下引车卖浆之徒所操之语.按之皆有文法.不类闽.广人为无文法之啁啾.据此则凡京津之稗贩.均可用为教授矣.若云.皆白话之圣.并足为教科之书.不知中辞吻.多采岳珂之.亦不止为一人手笔.作者均博极群书之人.总之.非读破万卷.不能为古

6、文.亦并不能为白话.若化古子之言为白话.演说亦未尝不是.按:演.长流也.亦有延之广之之义.法当以短演长.不能以古子之长.演为白话之短.且使人读古子者.须读其原书耶?抑凭讲师之一二语即算为古子?若读原书.则又不能全废古文矣.矧于古子之外.尚以讲授.之学.非俗书也.当参以古籀.证以钟鼎之文.试思用籀篆可化为白话耶?果以籀篆之文.杂之白话之中.是引汉唐之环.燕.与村妇谈心.陈商周之俎.豆.为野老聚饮.类乎不类?弟.闽人也.南蛮蛱舌.亦愿习中原之语言.脱授我者以中原之语言.仍令我为蛱舌之闽语.可乎?盖存国粹而授可以.以为客.以白话为主.不可也.乃近来尤有所谓新道德者.斥父母为自感情欲.于己无恩.此语曾

7、一见之随园文中阳.仆方以为拟于不伦.斥袁枚为狂谬.不图竟有用为讲学者.人头畜鸣.辩不屑辩.置之可也.彼又云:武?为圣王.卓文君为名媛.此亦拾李卓吾之余唾.卓吾有禽兽行.故发是言,李穆堂又拾其余唾.尊严嵩为忠臣.今试问二李之名.学生能举之否?同为埃灭.何苦增兹口舌?可悲也!大凡为士林表率.须圆通广大.据中而立.方能率由无弊.若凭位分势力.而施趋怪走奇之教育.则惟穆罕麦德左执刀而右传教.始可如其愿望.今全国父老.以子弟托公.愿公留意以守常为是.况天下溺矣.藩镇之祸.迩在眉睫.而又成为南北美之争.我公为南士所推.宜痛哭流涕助成和局.使民生有所苏息.乃以清风亮节之躬.而使议者纷纷集失.甚为我公惜之.此

8、书上后.可以不必示复.惟静盼好音.为国民端其趋向.故人老悖.甚有幸焉.愚直之言.万死!万死!林纾顿首.导读本文系林纾写给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一封书信.作于1919 年 3 月.文中系统地表现了林纾维护孔孟之道.维护旧道德.旧文化的保守思想和晚清遗民的立场.此信公开发表后.林纾成了反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蔡元培写了一书.驳斥了林纾的指责.鲁迅等也多次撰文.批判他的谬论.桐城派到了五四“时期.业已衰微.走到了历史的反面.是有其深刻的内在原因的.从此文可以看到桐城派末流在五四“前后的思想面貌.时值五四“运动前夕.亦已 8 年.封建伦理道德.孔孟学说已趋背时.科学.民主日渐深入人心.而林

9、纾却逆历史潮流而动.站在晚清遗民的立场上.顽固地以道统.文统的卫道士自任.企图阻挡冲决封建伦理纲常的时代洪流.阻止适应新形势的新文化运动的蓬勃开展.可谓是秋后寒蝉的哀鸣.螳臂挡车之举.显得多么不自量力.本文为书信体论文.写得既彬彬有礼.谦和诚恳.充分显示了与蔡氏的故旧之谊.企图借以说服蔡改弦更张,又旗帜鲜明.顽固地表明了作为晚清遗民的立场和维护封建纲常.反对新道德新文化的观点.语气咄咄逼人.同时大量运用中外史实证明启己观点.使文章论据充分.说服力强.语言灵活多变.既有桐城古文的雅洁.又有骈偶之句的运用.行文中不经意中涉笔成趣“.这是借鉴了史传文学和小说的写法.突破了桐城古文缺乏情韵的藩篱. (倪胜先 朱新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