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在海西建设的优劣态势及发展方向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62134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永安在海西建设的优劣态势及发展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永安在海西建设的优劣态势及发展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永安在海西建设的优劣态势及发展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永安在海西建设的优劣态势及发展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永安在海西建设的优劣态势及发展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永安在海西建设的优劣态势及发展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永安在海西建设的优劣态势及发展方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永安在海西建设的优劣态势及发展方向(一)永安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发展腹地,又是发挥福建经济辐射作用、连接周边省区的重要纽带,作为福建省的老工业基地,又是闽西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又是福建省的三个重要“中间节点”,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由于永安所处的区位、交通、经济实力、投资环境等局限,永安在全省区域经济中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正确认识永安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优劣态势,积极应对,寻找发展方向,是摆正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永安在在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建设中优劣态势福建省县域经济实力反映的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同时反映一个地区宏观

2、经济的综合实力,体现了深层次的发展潜力。“福建十强县”代表了福建县域经济的整体实力,也是海峡西岸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永安在“福建十强县”的位置以及优劣态势,认清面临的形势、机遇和挑战,就能够使永安在海峡西岸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008 年“福建经济实力十强(简称福建十强县)”评价结果,晋江、石狮、福清蝉联前三位,永安位居第 7 位,“福建十强县”排序依次为:晋江、石狮、福清、惠安、南安、长乐、永安、龙海、永春、闽侯。“福建十强县”评价指标共有 13 项,其中 5 项总量指标,分别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电信业务收入、资本形成总额;5 项均量指标,分别为:人均生产总值

3、、人均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人均资本形成额;3项结构指标,分别为:第三产业比重、城镇化率、工农业增加值比率。从永安的情况看,在“福建十强县”中优势态势表现如下几个特点:(一)永安的优势永安市历史悠久,地理位置重要,工业基础较好,在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永安城市的地位、功能和作用将得到全面提升。 1、永安市是福建老工业基地、有较强工业发展基础。永安林竹、水力、矿产、旅游、劳动力、技术人才等资源丰富,是我省山区资源型开发的老工业基地之一。永安境内拥有福建水泥、永安林业 2家上市公司,福建纺织化纤、永安煤业、智胜化工等 5 家全省“两百强”重点工业企业;目前全市规模以上

4、工业企业有 240 多家,其中大中型企业 20 家,“永林蓝豹”、“飞捷”荣获“中国驰名商标”,永林中密度纤维板荣获“中国名牌”;纺织、林竹、汽车及零部件、旅游和建材、化工化纤等形成“4+2”产业集群,是福建省新兴工业城市和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2、永安市是闽西北交通枢纽。永安地理位置特殊,在全国全省高速公路网和铁路网建设中将有四条高速公路(泉州至三明、永安至武平、永安至宁化、永安至厦门)在永安交汇,鹰厦铁路、国道205 线、省道 208 和 307 线贯通永安,还与连城机场毗粼。此外在福建“十一五”规划中将建设南平至龙岩、泉州长汀的过境高速铁路。这几个交通大动脉的建设,必将全面推进永安

5、的海西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永安在闽西北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的地位也会得到提升和强化。3、永安市是福建三个重要的“中间节点”。永安地处福建中部偏西,是福建建设三条战略通道,实施山海协作对内联接的重要中间节点;永安东承接泉厦,西联接江西,是福建承东启西的重要中间节点;永安桃源洞石林、安贞堡等国家级旅游景点,是打造福建闽西北绿三角和闽南蓝三角的重要中间节点。我省三个重要中间节点在永安的聚合叠加,使永安的区位优势更加明显。(二)劣势1、永安的人口和经济总量规模较小。永安市常住人口为 36.2 万人(其中常住户口 32 万人),是“十强县”中最少的,只有晋江的1/5,南安的 1/4,福清的 1/3,比石狮少

6、 17 万人;2008 年永安市生产总值为 128 亿元,居“十强县”最后一位,不到晋江的 1/5,福清的 1/3,不足石狮和惠安的一半,比永春县也少 15 亿元;此外,永安市的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电信业务收入、资本形成总额等4 个总量指标值仅比永春略高一些排在第 9 位。由此可见,永安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十强县”中排在末位,只是在计算人均指标上有一定的优势。2、永安的城乡发展水平不平衡。2008 年永安市第三产业比重为 39.3%,城镇化率达 57.8%,均仅次于石狮市居“十强县”第 2位,但永安市的工农业增加值比率仅为 2.7%,列“十强县”最后一位。说明永安市第三产业比较发达,城

7、镇化水平较高,但工业化水平还是较低。2008 年永安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3.1 万元列“十强县”第一位,而农民人均纯收入 6236 元列“十强县”最后一位,说明永安市城乡的差别还是比较大,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仍然较低。3、永安的发展速度不高,发展后劲明显不足。2008 年永安市GDP 增幅为 13%,列“十强县”第 9 位,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投资额 67.1 亿元、列“十强县”第 8 位。在福建经济发展评价排序中,永安市居全省第 52 位,比上年退后了 7 位,在“十强县”以及三明各县(市)中都排在最后。由此可见,由于永安市投入相对较少,发展后劲也逊于其他“十强县”。二、永安在建设海峡西

8、岸经济区的的发展目标 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永安站在全局谋发展,在不断突破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是要紧紧抓住“国务院关于加快海西建设的若干意见”和交通网络日趋完善和区位条件不断改善对永安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增强开放观念,强化沿海意识,立足独特的资源特点、生态环境和产业基础,从更高层面、更大平台对产业发展、市场流通、城市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布局进行优化配置,努力在对接海峡西岸产业群中提升产业素质,在呼应海峡西岸城市群建设中壮大中心城市,在纵深推进、连片发展中实现优势互补、携同共赢。永安的目标是努力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的经济发展腹地、重要工业基地、绿色产业高地和生态旅游胜地。(一)、永安要建成富有竞争力的

9、内陆山区现代化城市1、努力把永安建设成为承接沿海发达经济区,辐射闽西北特色经济山区经济中心。从区位条件看,永安地处福建中心,与福州、厦门基本等距,我省正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福建山区急需形成具有强大聚集力、辐射力、牵引力的经济中心,以带动周边经济发展,永安将承担着承接沿海发展经济区,辐射闽西北特色经济的战略任务。2、二是做大做强“二级城市”。永安市采取近期“南拓北扩”、中远期“西连东进”的城市拓展战略,继续组织实施“南商北工”战略,到 2010 年建成区总人口规模发展至 30 万人左右,总用地规模为 35 平方公里。3、努力创建绿色生态城市。永安在 2008 年建成森林型园林城市,基本建成山区一

10、流人居环境,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 9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 60%以上,争取实现特色生态城市目标。(二)、永安要形成具有特色富有竞争力的三大产业集群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梯级递进为契机,以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为依托,以优势产业为纽带,以优势产品为基础,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开发园区为载体,以建设全省性、区域性制造加工中心为目标,积极培育具有永安特色的林竹、纺织、汽车及零部件、旅游四大主导产业,以及化工化纤、建材两个传统重点产业,发展壮大4+2 产业集群,形成合理的产业区域分工和生产力布局,提升经济整体实力,实现永安市对接海峡西岸经济区、具有新特色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2017 年,全市国内生产

11、总值将突破 200 亿元大关,提前三年实现翻番。1、发挥资源优势,打林竹产业集群。建设以桉树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和以毛竹为主的竹林“两个百万亩”林竹生产基地,实现优势资源集聚;以尼葛林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为载体,以永林股份为龙头,初步建成我省以高品质中密度纤维板为主的木材人造板生产中心和以竹木集成材为主的竹材高材高效利用生产中心,形成林竹产业集群,打造林竹城;到 2008 年,全市林业总产值达 30 亿元,比 2003 年翻一番。 2、发挥产业基础优势,打造纺织产业集群。永安要在已形成短纤纺织织造染整以及部分服装成品的纺织产业链的基础上,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对接沿海纺织业,实现大概念的纺织产业集群

12、;积极打造纺织品牌,引导纺织龙头企业成长,形成纺织龙头企业,提升纺织品档次和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尼葛开发区纺织工业园区为中心,形成棉纺、织造、非织造、新型纺织面料、染整及服装纺织产业集群,打造纺织城。到 2008 年,全市纺织工业总产值达 30 亿元,2017 年纺织工业总产值达 60 亿元。3、发挥品牌优势,打造生态特色旅游产业集群。充分发挥“中国十佳魅力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笋竹之乡”等品牌效应,以发展生态风景名胜旅游为目标,将永安建设成为中国东南部旅游休闲胜地;建设重点依托桃源洞石林风景区、天宝岩自然保护区;充分挖掘抗战文化,建设安贞堡文化旅游、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等

13、;通过 205 国道东改西,建设“大桃源”景区,打造旅游城。(三)、永安要形成福建山区交通枢纽和能源中心1、福建山区交通枢纽。十一五”期间将建成三明泉州、永安武平高速公路,建设永安宁化、永安厦门高速公路。建设南平至龙岩、长汀至泉州过境高速铁路, 同时对接连城机场、沙县机场,永安在山区交通枢纽中心地位将更显突出。2、福建山区能源中心。随着福建永安资源综合利用电厂建设及永安火电厂 2*30 万千瓦扩建项目的推进,以及安砂电厂的加坝扩容,永安近期将形成百万千瓦火力、50 万千瓦水力电力,在福建山区永安将重塑电力能源中心地位,为促进产业聚集提供能源基础保障。三、永安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的发展对策“保

14、十争百、强市富民”是永安市提出的在今后一段时期的奋斗目标,也是永安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不进则退,只有加快发展,立足于“十强县”的行列中,永安才能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研究永安在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优劣态势,找准发展方向,对永安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作用。为此,我们对如何实现“保十争百”的目标,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出如下建议:(一)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永安市在“十强县”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低,发展后劲不足。因此,加大投入,加快发展是当务之急。在发展中要注重大项目的引进,特别是能够带动经济全局的项目,重点发展一批

15、产值上亿元甚至上十亿元的项目,就可使永安的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应大力实施工业兴市战略,尤其是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永安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水平(二)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08 年永安市实际利用外资额不到 3 千万元,是“十强县”中最少的,在吸收内资也不如其他县市,因此要千方百计改善投资环境,着力构建诚信、亲商、高效的服务型政府,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特别要鼓励现有企业开展“二次招商”,帮助国有及大中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企业规模。(三)加快”4+2“产业集群和“两区”建设。要构建具有永安特色的“4+2”产业集群,重点培育壮大纺织、林竹、汽车及零部件

16、、旅游四个主导产业,提升化工化纤、建材两个传统产业。重点建设规划面积 9.2 平方公里的尼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广大中外投资者提供广阔优良的发展平台;重点建设规划用地 1 万亩的埔岭汽车工业园区,把永安市建成海峡西岸载重汽车生产基地。(四)注重民间资本发展。2008 末永安市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达 79.3 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额达 47.3 亿元,贷款余额只有55.3 亿元,存贷差达 248 亿元,同时全年证券成交额达到 326.6。因此,要高度重视民间资本的吸收和利用,激活民间资金直接投资永安经济建设,使民营经济成为永安市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五)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永安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丰富,要大力发展深加工业,延长产业链。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抓好重点企业的技术改造和改建、扩建,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促使粗加工产品向深加工产品转变,资源密集、劳力密集型产品向技术密集型产品转变,内向型产品向外向产品转变,提升工业水平。永安是福建省老工业基地,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和企业管理队伍,如现在纺织、机械汽车、化工、建材等产业能够迅速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