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3.廉颇蔺相如列传)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059471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3.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3.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3.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3.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3.廉颇蔺相如列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3.廉颇蔺相如列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必修4 示范教案(13.廉颇蔺相如列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313 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蔺相如列传 从容说课从容说课 本文课堂教学设计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史传文学,理解字词文句的意义用法,培 养文言文阅读语感。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 表现手法。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1.文言词汇和特殊句式。 2.史家笔法和语言艺术。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在学习小说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其特征,借鉴写法。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拓展阅读材料等。 课时安排课时安排 2 课时。 三维目标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出现的实词、虚词,积累文言常用词。熟练掌握文言句式。 2.

2、了解史记 ,感知司马迁史作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1.体会紧张复杂的情节、戏剧性的场面及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尝试分析人物形象,探究将相和的原因,挖掘人物的品质和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多媒体课件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献之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 ”王以和 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 曰:“石也。 ”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

3、而哭於楚山之 下,三日三夜,泪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 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题之以石,贞士而名之以诳,此吾所以悲也。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和氏之璧。 ” 师师 同学们,能否概述上文的主要内容? 生生 讲述了“和氏璧”的由来。 师师 一块和氏美玉背后的血泪辛酸史。然而,一旦美玉现身后,一场美玉的争斗就此 展开,我们很熟悉的一个成语就是讲述这样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 生生 知道,完璧归赵。 师师 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 ,看看司马迁为我们讲述的故事。 推进新课推进新课 师师 廉颇蔺相如列传选自史记 ,我们一

4、起来回顾一下有关史记的知识,好 么? 生生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记述了中国上自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 间,大约三千多年的历史。 生生 史记的体例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 生生 史记是司马迁的著作。司马迁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曾经因为李陵事件而 遭受宫刑,但他忍辱负重,坚持创作,留下了彪炳千秋的巨著史记 。生生 鲁迅对史记的评价很高,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 师师 好的,同学们相互补充,对史记的有关情况大致掌握了。下面我们来检查一 下预习情况。 师师 课前同学们已经自读了课文,文中讲述了几个故事?请概括一下。 生生 三个故事:“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 “负荆请罪” 。

5、师师 好,这堂课我们就先来了解“完璧归赵”的故事。 多媒体课件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 (检查预习情况) (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出解释。(一)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作出解释。 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 2.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3.拜送书于庭 4.召有司案图 5.设九宾于廷 6.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 7.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生生 “质”通“锧” ,承斧的砧板;“不”通“否” ;“庭”通“廷” ,朝廷、宫廷; “案”通“按” ,查明、查找。 生生 “宾”通“傧” ,傧相;“缪”通“穆” ;“孰”通“熟” ,仔细。 师师 好的,预习比较充分。阅读古文时,要注意文言通假现象,注意

6、积累,以准确解 释字词意义,疏通障碍,正确进行文言文句的翻译。 多媒体课件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用法,并解释。(二)分析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的用法,并解释。 1.宁许以负秦曲 2.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3.间至赵矣 4.卒廷见相如 生生 “负” ,使动用法,让承担;“西” ,名词作状语,向西;“间” ,名词作状语, 从小路上。 生生 “廷” ,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 师师 好的。我们在阅读中,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境、语法结构来分析,发现文言实词的 词类活用现象,对这些字词以准确的解释,从而恰切地理解文句。 多媒体课件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分析下列句中加点

7、字词的古今异义现象。 璧有暇,请指示王! 生生 此处是“指出来给人看”的意思,今义多指上级对下级或长辈对晚辈说明处理问 题的原则、方法。 师师 对,这样的古今异义现象要注意掌握积累,结合具体语境来分析理解,以准确翻 译文言语句。 多媒体课件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 (四)分析判断下列文句的句式特点。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2.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而君幸于赵王。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4.何以知之? 5.乃设九宾礼于廷。 6.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 生生 第 1 句是判断句,用“者也”的形式表判断。 生生 第 2 句是被动句,用“见” “于”表示被动。 生生 3、4、5 句是倒装

8、句,第 3 句是定语后置句,第 4 句是宾语前置句,第 5 句是状 语后置句。 生生 第 6 句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 ,并有了状语后置的特点。 师师 文言句式有判断、被动、倒装、省略四种特殊句式,翻译文句时要注意这些特殊 句式。 (阅读 113 段后思考有关问题) 师师 秦王“遗赵王书” ,索要和氏璧给赵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生生 赵国陷于两难境地。给秦国璧而拿不到城池,白白被欺负;不给,就怕秦国的进 攻。 师师 蔺相如是何身份的人物?他怎么会在这一事件中出场? 生生 蔺相如,宦者令缪贤的舍人。宦官地位已经低下,他又是其食客,更见卑微。 生生 因为当时赵国陷于两难之中,赵王与群臣一筹莫展

9、,找不到可以出使秦国的人。 这时,经缪贤的推荐,蔺相如出场了。 师师 缪贤的推荐可不可以简略成“臣舍人蔺相如勇士,有智谋,宜可使”? 生生 这样好像太简单了。 生生 这样,赵王和群臣应该不放心派他去吧。 师师 此处正可见史家笔法。叙事的详略是紧扣人物塑造的。借缪贤亲历之事突出蔺相 如的勇谋,尤其是智谋,虑事的周全长远,计策的可行有效,为下文作好了铺垫。 师师 除此以外,还有何处可见蔺相如的才能呢? 生生 赵王召见的情况。 生生 对,赵王召见蔺相如,他分析得头头是道,又很自信地表明了“城入赵而璧留秦; 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的决心,与前文诸大臣谋而未定形成对照,衬托出相如胸有成竹 的果断和勇气。

10、 师师 看来,蔺相如的确是个有才能的人。 那么他到了秦国之后,秦王的态度如何呢? 生生 秦王当然不肯以城易璧。 师师 蔺相如是从哪些方面看出来的呢? 生生 章台见相如,在一般的宫殿里召见蔺相如,礼节甚倨。 生生 得璧传美人,戏弄蔺相如。 生生 左右皆呼万岁,骗璧到手后君臣狂喜。 师师 说得很好,这些细节相如看在眼里,了然在心里,说明相如很细心,富有洞察力。 那么,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生生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 生生 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生生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师师 那么,蔺相如是如何从虎狼之国中将和氏璧运回家的呢? 生生 他瞒天过海,派随从偷

11、偷从小路上将和氏璧送回赵国。 生生 他一面向秦王提出要求,一面暗中将和氏璧送还,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师师 那么,蔺相如如此安排,秦国君臣作何反应啊? 生生 秦国君臣相视而嘻,很是愤怒,但因为蔺相如的智谋过人,最终还是无奈地让蔺相如完成外交大礼后回去了。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作者细致地介绍了历史故事“完璧归赵”的来龙去脉,通过对具体形象的刻画,塑造 了一个极具爱国心、责任感,有勇有谋的历史英雄的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师师 同学们,前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 113 段,了解了“完璧归赵”的故事,为 蔺相如的精彩出场和表现而喝彩。今天这堂课我们来阅读另外两则故事“渑池之会”

12、 “负荆请罪” 。 推进新课推进新课 师师 我们先一起来看看“渑池之会”的故事。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其后,秦伐赵 位在廉颇之右” 。 (学生朗读) 师师 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来讲述一下“渑池之会”的故事? (学生讲述故事) 师师 “渑池之会”的故事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发生的? 生生 秦国两次攻伐赵国,攻城杀人,大获全胜,意图在外交上不战而胜。 师师 赵王的态度如何呢?廉颇、蔺相如是如何谋划安排的? 生生 赵王畏惧,不敢去。廉颇、蔺相如认为不去,则显示了赵国的弱小并且胆怯,建 议赵王去,并且作了周密的部署。廉颇率军驻扎于秦赵边境作好防备,并与赵王约定时日, 以绝秦望。 师师 作者在“渑池之会”中,是如何

13、突出蔺相如形象的? 生生 主要是通过对比来突出表现的。有秦王和赵王的对比:秦王酒酣,请赵王鼓瑟, 盛气凌人;赵王鼓瑟,唯唯诺诺,胆怯顺从。 生生 还有秦御史和赵御史的对比:秦御史,前书,主动,记录令赵王鼓瑟,示秦强, 录入史册公然侮辱赵国;赵御史,顾召书,被动,胆怯退缩。 生生 秦之群臣和蔺相如的对比:秦人多势众,有预谋在先,提无礼要求;赵人,就蔺 相如一人而已,仓促应战,随机应变,针锋相对,而力挽狂澜,保全了赵国的尊严。 生生 蔺相如与赵王、赵御史的对比:前者勇敢而有机智,后两人很胆怯。尤其是在逼 迫秦王击缶时,相如的勇气与胆识,表现得特别突出。他针对秦王的无礼要求,要秦王击 缶, “前曰”

14、 “前进缶” “跪请” ,其动作很有礼节却又咄咄逼人,并在保持了最近距离时以 死逼迫秦王就范。面对秦王左右拔刃的危急时刻,相如“张目叱之” ,则“左右皆靡” ,足 见其壮士之气骇人,勇气可畏。 师师 阅读分析得很好。蔺相如的大智大勇在对比衬托中非常醒目。所以“渑池之会” 后,秦终不能加胜于赵,秦也不敢动兵。当然这里也有廉颇的作用。可以说,渑池之会是 赵的胜利、秦的失败,也是廉、蔺合作的一次胜利。 师师 廉、蔺合作的胜利让赵国扬眉吐气,但因为功劳大小差异,利益分配调整,也就 引发了新的矛盾。 生生 蔺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功大,说明廉颇也是有功的,不过没有相如突出罢了, 所以蔺相如地位超过了

15、廉颇。这就产生了矛盾。 师师 于是便演绎了史传佳话“将相和”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幕。 多媒体课件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 (检查预习情况) (一)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用法,并解释。(一)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用法,并解释。 1.我见相如,必辱之。2.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3.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4.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生生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之受辱。 生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羞。 生生 廷,名词作状语,在朝廷上。辱,使动用法,使其群臣受辱。 生生 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之为先,以之为后。 师师 好,词类活用是阅读中的难点,我们要注意好好掌

16、握。 多媒体课件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 (二)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今异义现象。(二)分析下列句中加点字词的古今异义现象。 1.吾羞,不忍为之下!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 生生 古义为“不能容忍” ,今义为“不忍心” 。 生生 古义为“内亲外戚,包括父母兄弟” ,今义为“外戚” 。 生生 古义为“公开扬言” ,今义为“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宣传号召的文告” 。 师师 好,古今异义现象相当重要,对我们准确理解文意有重要的作用,要注意积累掌 握。 多媒体课件展示:多媒体课件展示: (三)分析判断下列文句的句式特点。(三)分析判断下列文句的句式特点。 1.相如闻,不肯与会。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3.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