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8778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谈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形成原因、规模估测与发挥机制李小热 一、中国保险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持续发展2009 年,在本国 GDP、人口都增长的情况下,中国的保费收入、保险深度(即保费收入与 GDP 的比值) 、保险密度(即人均保费收入)都比 2008 年有所增长或深化。与此同时,2009 年与 2008 年相比,世界层面的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却有所减少或降低(参见表 1) 。中国保险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仍然能够持续发展,既显示了其发展的快速、稳健和潜力巨大,也隐含着其发展原因可能包括很多非经济因素。表 1:20082009 年中国和世界的保险业发展

2、简况年份中国世界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保费收入保险深度保险密度亿元%元亿美元%美元200897843.12737422017.076342009111373.27834406616.98595资料来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 年及 Swiss Re 的“World insurance in 2008: life premiums fall in the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 strong growth in the emerging economies“、“World insurance in 2009: reveals slight premium di

3、p but improved capital“整理得出。二、中国保险业具有发展潜力(一)多种风险的产生、增加、显现、释放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原始动力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必然引起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等各种联系的变化,从而引致各种不确定性及风险的产生、增加、显现、释放,并因此对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一是从生产力的角度来看,1990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1644 元, 2009 年中国人均 GDP 为 25575 元,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高,孕育了中国自然环境、生产生活等领域各种形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二是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当前中国着力推行的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各项改革,是资源配置

4、方式的转型,很多原由政府等集体全部或大部分负担的事情,现在大部分或全部由个体直接负担,而且资源配置原来主要在国内进行,现在则受到越来越多国际因素的影响,这孕育了中国公共性、社会性事务等领域各种形式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多种风险的产生、增加、显现、释放、交织,客观上日益需要中国不断完善保险等风险管理机制。(二)居民支付能力的提升是中国保险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一是从收入的角度来看,2009 年与 1990 年相比,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了 10.4 倍、6.5倍(参见表 2)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其满足包括保险在内的各方面需求提供了较强的资金基础。二是从消费的角度来看,

5、2009 年与 1990 年、2000 年相比,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中国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都呈逐年下降趋势,而医疗保健支出系数(医疗保健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却都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中国居民在满足最基本的食品消费需求之外,有更多支出用于可能包括保险在内的其他消费,这也为保险消费的增长提供了空间,而其中用于医疗保健等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的消费支出日益增多,更是为人身保险消费的增长提供了空间。另外,2009 年与 1990 年、2000年相比,中国人均保费收入占人均收入的比重明显呈逐年上升趋势,这说明整体上保险消费在中国居民消费结构中的重要性迅速增加。表 2 中国居民的收入和消费简况年份

6、居民收入恩格尔系数医疗保健支出系数人均保费收入占人均收入的比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农村居民家庭城镇居民家庭农村居民家庭元元%1990151068654.258.82.03.31.7220006280225339.449.16.45.23.40200917175515336.541.07.07.27.77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历年中国保险年鉴的有关资料整理得出。注:1. 表中收入、支出等数据都是当年价格。2.表中人均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口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人口数)/(城镇人口数+农村人口数) 。(三)国民保险意识的不断增强是中国

7、保险业发展的促进因素中国国民的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一是从保险既有消费者(即已经购买过保险的消费者,一般是指投保人)的角度来看,目前中国的商业保险有个人消费者约超过 1 亿人,而且许多消费者已经有过保险消费经历,其在风险处理的各种方式中优先选择保险的可能性也较大。二是从保险潜在消费者(即尚未购买过保险的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尤其是出险理赔后的保险受益人,其对保险的认知认可程度一般会有所提高。另外,2006 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将保险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此后,由保监会、教育部联合有关保险公司共同实施了“全国中小学生保险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项目。这些措施都具有普及保险知

8、识、提高国民保险意识的积极作用。三、当前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潜力估测(一)基于与世界平均水平比较的分析2009 年,中国 GDP 为 340507 亿元。参照当年世界平均水平的保险深度、保险密度(参见表 1) ,2009 年中国的保费收入应该为23767 亿元,保险密度应该为 4063 元(按 2009 年汇率计算) ,而实际上当年中国的保费收入仅为 11137 亿元,保险密度仅为 834 元。依此分析,在 2009 年时,中国保险业在保险深度方面至少还有 53%的提高空间,在保险密度方面至少还有 79%的提高空间。(二)基于与相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有关经济体平均水平比较的分析Carter and

9、Dickinson(1992)和 Enz(2000)建立了一种刻画保险深度和人均 GDP 关系的 Logistic 理论模型。根据该模型绘制的曲线呈“S“形,所以该模型也被称为“S 曲线模型“。郑伟、刘永东、邓一婷(2009)在“S 曲线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基准深度比“指标,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保险深度与相应经济发展水平(指相同人均 GDP 水平)上的有关经济体平均保险深度的相对关系,并经过建立世界保险业“普通增长模型“对 95 个国家和地区 1980 年至 2007 年的有关数据研究发现:在人均 GDP 达到 9747 美元(1990 年美元,本段下文同)之前,寿险深度的增速不断加快,而且

10、在人均 GDP 达到 11734 美元之前,人均寿险保费收入增速要超过 GDP 增速;在人均 GDP 达到 2114 美元之前,非寿险深度的增速不断加快,而且在人均 GDP 达到 8646 美元之前,人均非寿险保费收入增速要超过 GDP 增速。郑伟、刘永东、邓一婷(2010)在“S 曲线模型“和“基准深度比“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刻画保险深度和人均 GDP、国别制度因素、时间维度关系的世界保险业“调整增长模型“,经过对 95 个国家和地区 1980 年至 2007 年的有关数据研究发现:在人均 GDP 达到7381 美元之前,制度要素对寿险业发展有微弱的促进作用,而在人均 GDP 超过 73

11、81 美元后,制度要素对寿险业发展产生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在人均 GDP 的任何阶段,制度要素均对非寿险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综合来看,在人均 GDP 达到 17670 美元之前,制度要素对保险业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在人均 GDP 超过 17670 美元后,制度要素对保险业发展产生较为明显的抑制作用。2009 年,中国的人均 GDP 约折合 2230 美元(1990 年美元,本段下文同) 。依此分析,我们可以认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至少在人均 GDP 达到 8646 美元之前) ,中国正处于寿险深度增速不断加快、人均寿险保费收入增速超过 GDP 增速的发展阶段,但是非寿险深度的增速已

12、经开始放缓,不过人均非寿险保费收入增速仍然要超过 GDP 增速;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内(至少在人均 GDP 达到 7381美元之前) ,制度因素对中国寿险业发展仅有微弱的促进作用,对中国非寿险业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对中国整体保险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三)单纯基于中国具体情况的分析对于经济增长是影响保险需求的主要因素,国内外研究文献已经形成一般共识。保费收入反映了已经实现的保险需求。建立在保费收入基础上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是衡量保险业发展程度的最常用指标,只是保险密度没有考虑经济发展因素,而保险深度则考虑了经济发展因素。另外,就反映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变量来说,人均 GDP 比 GDP 更为

13、合适。因此,基于中国自身的具体情况,探寻人均 GDP 对保险深度的影响,就具有现实意义。这里从全行业性的保险深度和子行业的财产险深度、人身险深度等方面,深入考察人均 GDP 的影响。回归模型分别设定为:LnDit = C1i + 1LnGit + uit (1)LnAit = C2i + 2LnGit + uit (2)LnBit = C3i + 3LnGit + uit (3)其中,i 代表某个地区,t 代表某个年度,C 为常数项, 为变量系数,D 代表保险深度,G 代表人均 GDP,A 代表财产险深度,B代表人身险深度,u 代表随机误差项。 样本为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2001 年

14、至 2008 年的数据。原始数据均来自历年中国保险年鉴 、 中国统计年鉴 ,并以 2001年为基期,利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对保费收入、财产险保费收入、人身险保费收入进行折算调整,利用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对 GDP进行折算调整,然后对相关数据进行计算整理,通过 Eviews6.0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经过方差检验和 Hausman 检验,确定建立变截距固定效应模型,并考虑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权重。各个模型实证检验结果见下表。表 3 中国人均 GDP 对各个保险深度影响的实证检验结果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系数t 统计量P 值LnDC1-2.705092-10.486550.0000LnG0.38355

15、713.905760.0000R2 =0.925538调整 R2 =0.914851F=86.60647LnAC2-3.247795-20.843830.0000LnG0.30655718.400340.0000R2 =0.939807调整 R2 =0.931169F=108.7896LnBC3-3.541286-9.4424430.0000LnG0.43666110.900340.0000R2 =0.830653调整 R2 =0.805772F=33.38583根据上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三个模型的 R2 和调整 R2 分别约为 0.93 和 0.91、0.94 和 0.93、0.83 和

16、0.81,被解释变量为保险深度、财产险深度的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而被解释变量为人身险深度的模型拟合优度稍差,说明人均 GDP 的变化能较好地解释保险深度和财产险深度的变化,也基本能解释人身险深度的变化;人均GDP 对各个保险深度具有显著正效应,人均 GDP 变化 1%,保险深度、财产险深度、人身险深度分别同方向变化约0.38%、0.31%、0.44%;人均 GDP 的变化对人身险深度的影响大于其对财产险深度的影响。19782009 年,中国按不变价格计算人均 GDP 的年均增长率为8.7%。1978 年以来,中国总人口的年自然增长率有逐年下降之势,已经由 1978 年的 1.2%下降到 2004 年以来的 0.6%以下。由此测算,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按不变价格计算人均 GDP 的年增长率将可能超过 9%。因此,按照表 3 中所体现的各个保险深度的人均 GDP弹性,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中国的保险深度、财产险深度、人身险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