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7411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学考试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自学考试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自学考试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自学考试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自学考试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学考试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自学考试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自学考试急救护理学名词解释及简答题f4f1.1 急救护理学是以现代医学科学、护理学理论为基础,研究各类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疾病急性发作以及危重病人抢救与护理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1.2 急救医疗服务体系( EMSS)是由院前急救,院内急诊科诊治、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和各专科的“生命绿色通道”为一体的急救网络。它既适应平时的急诊医疗工作。又适应战争或突发事故的急救。1.3 简述院前急救的任务。答:院前急救的任务是采取及时、有效的急救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病人的痛苦,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为进一步诊治打下基础。1.4 简述急救区域急救的原则目的答:实行区域急救的原则,其

2、目的是保证伤病员能就近获得迅速、有效地长途运送而耽误时机,也避免急诊病人过分集中于少数医院,造成该院急诊病人多而耽误抢救时机。因此,实行区域救护急救可扩大急救医疗系统的覆盖面,缩小急救服务半径,缩短急救反应时间。2.1 院前急救是指在医院之外的环境中对各种危及生命的急症、创伤、中毒、灾难事故的伤病者进行现场急救、转运及途中救护的统称,是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组成部分。院前急救工作的成效评价是衡量一个地区急救工作水平和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2.2 急救半径是指急救单位执行院外急救服务所覆盖的区域半径,缩小急救半径是急救单位能快速到达现场的重要条件之一,理想的急救半径是 57 公里。2.

3、3 反应时间是急救中心接到呼救电话至急救车到达现场所需的时间,反应时间的长短是判断院前急救服务功能中重要的综合指标之一,理想的是 4-5 分钟。2.4 简述“第一目击者”在现场应做出的反应。答:在院前急救中,第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做出的反应。必须首先识别发生了什么,然后快速拨打 120 急救电话,从而启动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在等待专业人员到来时, “第一目击者”可以为病人提供一些最基本的救护。在最初数分钟内提供的救护非常关键,因为这一时间段(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往往是救命的“黄金时刻”2.5 简述动脉、静脉及毛细血管出血的特点。答:动脉出血血液鲜红色,压力高,出血呈喷射状,短时间

4、内可造成大量失血,易危及生命。静脉出血血液暗红色,呈不间断、均匀、缓慢地向外流出,危险性较动脉出血小。毛细血管出血表现为创面渗血,不易找到出血点,但常能自行凝固。3.1 急诊分诊是指快速对急诊病人进行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次序的过程。3.2 简述急诊工作的范畴。答:急诊工作的范畴包括:(1)各种急性病、慢性病的急性发作和急性创伤的救治;(2)危重病人的急救;(3)灾害医学救援;(4)毒理学和急性中毒。3.3 简述分诊护士的职责。答:分诊护士的职责是根据病人的主诉及主要症状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以辨别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所属科室并安排就诊,使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同时,通过分诊疏导和管理

5、,使诊疗环境有序,有限的急诊科空间得到充分利用,给急诊病人以充分的安全感,增加对医院的信任度,提高对医院的满意度。因此,一名合格的分诊护士不仅应具备多科疾病的医疗护理知识、病情发展的预见能力,还应既有丰富的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综合知识。3.4 什么是成批伤?如何对其进行分诊? 答:成批伤是指同一致伤因素引起三人以上同时受伤或中毒。由于成批伤的突发性强、损伤人员多、损伤的种类和性质复杂及发生地点的环境差等特点而要求快速进行分诊。常用颜色分诊法,一般分红、黄、绿、黑四个等级。其中红色代表病人有生命危险需立即处理;黄色代表病人可能有生命危险,需尽早处理;绿色代表病人有较轻的损伤,能行走;黑

6、色代表病人没有生命体征。分诊时,只有病人存在气道阻塞或大出血情况时才需立即处理,其他的情况均在分诊后再做处理,以尽可能使更多的人存活为原则。4.1 发热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由致热原使体温调节中枢的调定点上移而引起。当舌下温度高于 37.5,腋下温度高于 37C,或一日之间体温相差在 l以上时,称为发热。4.2 昏迷是由于大脑皮层及皮层下网状结构发生高度抑制而造成的最严重的意识障碍,即意识持续中断或完全丧失,是高级神经活动高度抑制的表现。4.3 抽搐是全身或局部肌肉不自主的阵发性强烈收缩,发作形式可以是强制性、阵挛性和混合性等多种形式。一般多无意识障碍。4.4 呼吸困难是病人自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

7、力;表现为张口呼吸,重者出现端坐呼吸、发绀、辅助呼吸肌参加活动,并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4.5 胸部感觉神经纤维受到各种物理或化学因子的刺激,产生痛觉冲动,传入大脑皮质痛觉中枢后引起胸痛。4.6 腹痛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腹腔内脏器的病变而表现为腹部的疼痛。4.7 简述物理降温法的注意事项。答:物理降温法包括温水擦浴,额部、四肢大血管浅表部位冷湿敷,头枕冰袋,酒精擦浴(小婴儿禁用) 。注意事项有:(1)热者冷降,冷者温降;(2)冰水浸浴者每15 分钟测肛温一次,体温降至 38.5左右停止浸浴:(3)?103f庇昧 茨辈克闹徊猎绞阶陨隙拢啥蟆辈靠迹敝疗舴汉欤?4)不宜在短时间内降温过低,

8、以防虚脱;(5)伴皮肤感染或出血倾向者不宜皮肤擦浴:(6)补充液体,维持水、电解质平衡。4.8 简述咯血先兆的处理。答:出现咯血征兆时,应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情绪,鼓励把血咯出,同时帮助病人采取患侧卧位或头低脚高位,脸侧向一边,轻拍背部以利于血块咯出,迅速清除位于气道和咽部的血块,及时进行吸引以解除呼吸道阻塞。给予氧气吸入,备好急救物品并做好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准备和配合工作。4.9 如何帮助呼吸困难者保持呼吸道通畅?答:(l)协助意识清醒病人翻身和叩背,鼓励和指导其有效咳嗽,清除呼吸道分泌物:(2)痰液多且黏稠者,应根据医嘱给予消炎、祛痰、止咳、解痉或雾化吸入等治疗:(3)咳痰无力或痰不易咳

9、出者,应给予吸痰;(4)意识不清的危重病人和严重呼吸困难者,应及时协助医生建立和维持人工气道,如气管插管并进行吸痰,做好机械辅助通气的准备工作。4.10 简述昏迷病人的急救措施。答:立即对危及生命的症状实施监护,尽快找出病因,进行积极、有效的抢救是治疗的关键。病因治疗:病因明确者应尽快消除病因。如一氧化碳中毒者立即给予高压氧治疗;低血糖昏迷时立即补充高渗葡萄糖液等。对症支持治疗:维持生命功能,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或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对心跳呼吸骤停者给予心肺复苏,尽快建立有效地静脉输液通路,以维持循环功能及输注抢救药物。为保证病人足够的能量及营养,应积极补充营养液,纠正水

10、、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保护脑细胞:为减低脑代谢,减少氧耗,应给予头部置冰袋或冰帽等;高热、躁动、抽搐者用镇静或人工冬眠疗法;保证足够的脑灌注。4.11 简述抽搐病人的急救与护理。答:立即让病人原地平卧,头偏向一侧并略向后仰,颈部稍抬高,松解衣领、皮带或腰带等;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吸氧,防止舌根后坠,对强直阵孪型持续发作的病人,应及时清除口鼻咽喉分泌物与呕吐物并放置牙垫。进行心电监护;注意做好病人防护,防止坠床、舌咬伤及由误吸造成的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对出现严重呼吸抑制的病人,应及时予以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不可强力按压抽搐的身体,以免引起损伤;立即建立静脉通道,选用药物解痉;伴有高热者应配合降温

11、处理。5.1 简述入住 ICU 的指征。答:ICU 的入住指征有:(1)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脏器功能不全,经过严密监测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病人;(2)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严密监护和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病人;(3)在慢性脏器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严密监测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先状态的病人;(4)其他适合在 ICU 进行监护和治疗的病人。5.2 简述 ICU 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答:ICU 护理人员的基本技能要求有:(l)经过严格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2)掌握重症监护的专业技术。如输液泵的临床应用和护理,外科各类导管的

12、护理,给氧治疗、气道管理和人工呼吸机监护技术,循环系统血流动力学监测,心电监测及除颤技术,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监测技术,胸部物理治疗技术,重症病人营养支持技术、危重症病人抢救配合技术等;(3)具备以下能力:各系统疾病重症病人的护理、重症医学科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重痘病人的疼痛管理、重症监护的心理护理。5.3 简述 Barden 评估表的组成,得分的意义和对策。答:Barden 评估表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评估表由病人的感觉、移动、活动能力和影响皮肤耐受力的 3 个因素(皮肤潮湿、营养状况、摩擦和剪切力)6 个方面组成,总分 623 分,分值越低,压疮发生的危险性

13、越高。18 分是预测有压疮发生危险的最佳诊断界值,其中 1518 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 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 分以下提示高度危险。对于 18 分以下的病人,应开始采取常规预防措施,如每两小时翻身一次、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更换体位时避免拖拉等。存在营养不良的病人需请专业人员会诊。6.1 心脏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所致的死亡,在瞬间发生或在产生症状后一个小时内发生,病人可以有或没有已知存在的心脏疾病,但死亡的发生或其发生的具体时间必须是不可预知的。6.2 心脏骤停是指任何病人因心脏病或者非心脏病的其他原因,在未能预计的时刻,心脏突然停止排血。6.3 心肺复苏是基础生命支持的主要内容,是指用人

14、工的办法帮助心跳呼吸骤停的病人尽快建立呼吸与循环,从而保证心、脑等重要脏器的血氧供应,为进一步挽救病人的生命打下基础。6.4 脑复苏是指在心肺复苏的基础上,为减轻心脏骤停病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而进行的一系列综合性治疗,以达到部分或全部恢复脑组织的功能。6.5 生命链由四个相互联系的环节组成,包括早期通知急救系统、早期心肺复苏、早期除颤和早期给予高级心脏生命支持的急救措施。6.6 基本生命支持(BLS)最主要的步骤为开放气道、人工呼吸和人工循环的建立以及对室颤与无脉性室速病人实施除颤。其主要内容是心肺复苏,是急诊心脏救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复苏成功的关键步骤6.7 除颤是通过放在体表的两块电极板,人

15、为地给予心脏电击?103f剐脑嗟牡缁疃客梗募赴炻业幕疃耆缁骱罂梢鸲淘莸男脑嗵梗允拐钠鸩赴指矗俣瓤刂菩脑嘣械恼?6.8 延续生命支持是指针对原发病或复苏并发症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纠正低血压休克、纠正水、电解质或酸碱平衡失调、防治肾衰竭、改善心肺功能和系统灌注,尤其是脑的灌注,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6.9 简述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答:心脏骤停的临床表现有:(1)意识突然丧失或伴有短阵抽搐:(2)大动脉搏动消失,测不出血压;(3)呼吸呈叹息样或断断续续(濒死呼吸) ,常发生在心脏骤停后的 30 秒内,随后呼吸停止;(4)心音消失;(5)瞳孔散大;(6)皮肤灰白、发绀。6.10 简述心肺复苏的适应证

16、。答:(l)呼吸骤停:当呼吸缺失或呼吸不足以维持有效的通气和氧合时,则可发生呼吸骤停。导致呼吸骤停的院外因素包括溺水、脑卒中、气道异物梗阻、烟雾吸入、会厌炎、药物过量、电击、窒息、外伤或任何原因引起的意识丧失。院外呼吸骤停常见于药物反应或使用镇静药物以及脑卒中、心肌梗死或任何原因引起的昏迷。(2)心脏骤停:循环中止,生命器官的氧供中断,无法触及脉搏。6.11 简述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方法。答: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将氧输入病人肺内的快速、有效的方法。吹气时,应保持病人气道开放并捏紧鼻子,以防吹入气体从鼻腔漏出。用嘴唇紧密封住病人口腔,用一秒钟进行吹气,应确保每次吹气时病人的胸部有可见抬起。如果吹气未成功,应调整头部位置再次吹气。如调整位置后再次吹气仍未成功,专业急救人员应按气道异物梗阻解除的方法实施急救, ,6.12 简述如何评估循环征象。 答:心脏骤停时脉搏无法扪及,专业急救人员需进行脉搏的检查,成人应检查颈动脉搏动:将一手放于前额以保持头后仰,另一手定位气管,并用 2。3 指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