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类别电教论文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4056683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征文类别电教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征文类别电教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征文类别电教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征文类别电教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征文类别电教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征文类别电教论文(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征文类别:电教论文标 题:电教与实验有机结合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姓 名: 王光春单 位: 安陆市洑水初中通信地址: 安陆市洑水初中联系电话: 13995885799教育技术理论 与实践征文电教与实验有机结合电教与实验有机结合 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安陆市洑水中学 王 光 春摘要:摘要:利用电教媒体优势,充分发挥电教媒体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辅助作 用,使抽象的现象和概念具体化、直观化、实物化,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意识,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同 步进行。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效率和质量。关键词:关键词: 实验教学实验教学 电教媒体电教媒体 教学质量教

2、学质量正文:正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探求知识的原动力,也是发明创造的精神源 泉。初三学生正处于兴趣广泛、求知欲旺盛的时期。教师如果从化学课的起始 年级就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并因势利导,使学生把兴趣转 化成乐趣,进而转化成志趣,那么,就能保持学生对化学学习经久不衰的求知 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 要手段。充分发挥电教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改变了传统单一的化学实验 教学上的弊端,使化学实验教学得到优化。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 体辅助教学相结合,不仅极大的提高了实验教学课堂效率,有效地激发了学生 的学习兴趣和认知主

3、体的能力,发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在学习过 程中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新思想、新观念、新方法,增强了学习的创新意识,培 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好的提高了化学实验教学的质 量。一、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可以改变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一、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可以改变传统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学生分组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 化学概念,加深对化学规律的理解,而且能直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用实验 的方法去验证和探索问题的能力,这是用任何手段所不能代替的。但是,从传 统的化学分组实验课堂教学现状分析,还普遍存在着实验目标不明确、方法简 单呆板,学生操作不甚

4、规范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化学教学质量。实践证明,利 用电教,可大大的改善这些弊端。 1、 运用字幕投影或课件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课的教学目标运用字幕投影或课件帮助学生明确实验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同时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让学生在实验前 明确该实验的理论知识部分、观察部分及操作部分所达到的具体要求,这对于 减少学生实验活动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及其重要的。因此, 我们应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在实验前将教学目标等制成字幕片,能 够帮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过程,了解所用器材的构造、性能和 注意事项。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课的教学效率,而且也为实现实验课的教学优

5、化提供了目标和依据。 2、运用模拟投影,使学生实验操作准确、规范,增强实验的安全性、运用模拟投影,使学生实验操作准确、规范,增强实验的安全性 化学实验的药品绝大多数都有一定的危害性,如:某些气体易燃、易爆,有关强酸、强碱的实验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因此,对实验的操作步骤、操作 规程要求较高。一旦有误,不仅不能正常进行实验,严重的还会出现意外事故。 虽然老师在演示时一再强调,但还是有学生听而不见。因此,实验操作前有必 要投影操作方法的模拟演示,如果使用实验教学课件通过正误两种演示,并分 析本操作的要点,让学生观察、判断,从而引导学生在实验中做到准确规范, 这样,即培养严谨求实的作风,又对学生的理解

6、和记忆有很大的帮助。如初中 化学实验中氢气的制取和性质:在点燃氢气气体前一定要验纯,否则可能引起 爆炸。在实验前播放动画显示点燃不纯的混合气体而使启普发生器爆炸的情景, 真实而形象的说出违反操作规程的严重后果,这比老师“纸上谈兵”反复强调要 印象深刻的多,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这一原理的 直观理解,又使学生在以后做相关实验时得到启迪,使实验操作更具规范性、 科学性和安全性。 3、利用投影或课件提高实验的对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利用投影或课件提高实验的对比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有些实验需要对现象对比才能得出结论。由于现象的差别不大,对比起来 比较困难,如利

7、用金属与稀盐酸反应研究镁、铝、锌、铁、铜的活动性实验, 经过实物投影的对比,引导观察,可清楚地比较出金属活性顺序,既简单明了, 又印象深刻。又如化学实验中有关气泡形成,颜色变化,沉淀产生的对比实验, 借助实物投影来完成就会更加清晰明了。 4、 运用综合投影或运用综合投影或计算计算机辅助课件,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机辅助课件,强化记忆,培养学生综合归纳能力 在某个实验完成之后,将各个零散的实验部分的各种现象发生的条件和过程等 制成投影,帮助学生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正确定总体认识。学生做完高锰酸钾 加热制取氧气的实验后,就将安装仪器的先后顺序、氧气的收集方法、拆卸仪 器的先后顺序的投影片给学

8、生放一遍,这样在学生做实验的基础上起到了小结 的作用,这不仅使先后的实验现象连贯地再现,而且有效的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二、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视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运用电教媒体,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视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化学概念和原理 大多较为抽象。物质的微观结构既看不见,又摸不着,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分 子破裂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因此,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 学生较难理解。通过计算机软件制作的课件进行动画模拟,形象生动的表现分 子、原子、离子的微观运动特征,变抽象为直观,让学生直接认识微观世界

9、, 这样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原理。 化学演示实验是教师在课堂上的演示,而演示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如固体的溶解、分子的扩散以及气体的溢出等现象,可见度较小,有时除前排 的学生外,后面的学生很难看到变化的现象,再做一次实验又浪费时间。如果 将这些演示实验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现象,采用放大、慢放、定格、重播等方 法帮助学生观察,学生就可以清楚的看到气体的产生和溢出,颜色的变化及沉 淀的析出等现象,这样增强了可见度和动态感,变抽象的内容为直观现象,学 生看得一清二楚,增强了演示效果。同时,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激发了学生 学习化学的兴趣,这种新颖的方法,能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学生的

10、注意,有 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三、利用课件演示现象,丰富学生思维,三、利用课件演示现象,丰富学生思维,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优化实验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动态模拟,是 CAI 的一大优点,它能使学生获得在课 堂上难以见到的、接近真实直观的实验和体会,对掌握所学知识具有非常巨大 的作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时间有长有短,长的象石油和煤的形成,钢铁生 锈等,短的如氢气的爆鸣等,用计算机虚拟实验,可以跨越时空,即可直接将 实验过程用图像显示出来。又如分子和原子的知识部分,实验虽简单,但原理 却不易理解,用传统的方法很难将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体积、分子和原子间作 用力,原子排

11、列方式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讲清楚,利用计算机对 这一过程进行模拟,使之形象化,其直观性让学生一看就明白。借助多媒体计 算机技术,可使较难想象又不好理解的知识,在自然、趣味的环境中得以掌握。四、四、利用课件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利用课件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式是老师设计实验,学生“照方抓药”,使学生的主动性 和积极性受到遏制;利用 CAI 可以事先进行模拟、分析、处理,让学生自己找 出实验的最佳方案,再予实施。有些学生因为好奇而喜欢将实验药品随意混合 或任意改变反应条件来观察发生的变化,老师也会因考虑安全因素而加以制止, 虽然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创

12、新精神,但实属无奈。CIA 课件的发展, 可以根据不同的反应,创造不同的实验条件,让学生在计算机中的“实验室”里 充分发挥各自的才能,进行设计、探索、实验。人机交换可以显示不同的实验 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得出不同的结论,从而为学生创造了更为广阔、更具自主 性的探索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之,利用电教媒体这一现代化教学工具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一方面有利 于发挥老师实验教学中引导、启迪、设疑、归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实 现实验教学目标,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另一方面,它可以将抽象的现象和概念 具体化、直观化、实验化。事实说明,电教多媒体辅助教学进入化学实验教学, 给学生带来了勃勃生机,它通过课本、图像、动画、视频、声音等方式创设情 景,激发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静为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 的能力,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的实验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 同步进行,大大提高了课堂实验教学的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