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教学大纲2012年8月26日

上传人:mingti****nghao 文档编号:4056526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2012年8月26日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2012年8月26日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2012年8月26日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2012年8月26日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2012年8月26日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2012年8月26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工程教学大纲2012年8月26日(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软件工程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与维护的工程学科,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结合当代软件工程技术的发展实际,系统地讲述软件工程相关知识(包括,软件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经时间考验而证明正确的管理技术、当前的技术方法等等) ,并选择典型的软件工程开发案例进行剖析,使同学能够在牢固掌握软件工程书本知识的同时,可以将所学灵活地应用于实际的软件开发中。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开发方向)的重要的专业课程。是后续软件开发和实训课程的签到和基础。二、教学目的及要求:教学目的:教学目的: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方法、理论体系,熟练掌握一些常

2、用的实用开发方法和技术。理解工具对实现软件工程的作用,领会一些分析与设计原则的意义,能借助 CASE 工具、按照软件工程的要求实施跨越软件生命周期的完整开发。了解软件工程各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开发过程中应遵循的流程、准则、标准和规范。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的应用问题(或模拟案例) 。教学要求:教学要求:通过该课程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方法、技术、手段,并将此运用到应用开发的工作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软件系统设计的完整性、整体结构的严谨性、解决方案的逻辑性、技术选择的先进性、编码格式的规范性、测试与检测方案的周密性、实施与运行维护的计划性等方面的出色的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三

3、、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软件工程学基本原理、概念和技术方法、软件生存周期、软件项目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与软件维护等各个阶段的任务、过程、方法和工具。 教学难点:软件项目的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 要使学生在学习了软件工程学的理论、原理、概念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以课程设计小组的形式,利用所学到的知识去完成一项实际的项目任务。 四、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或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级) 、C 语言、VB 程序设计、VC+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微机原理、计算机网络。后续课程:企业级项目实训 五、学时、学分:学时:56(讲课 56 学时) 学分:2

4、.5 六、教学内容:第第 1 部分部分 软件工程引论软件工程引论 2 学时学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部分的学习,掌握软件产品的基本概念和特征,了解软件危机的产生原因和解决途径,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软件产品的概念。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软件工程的基本概念。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无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1 软件产品的概念与特征(1 学时)1.2 软件危机(0.5 学时)1.3 软件工程的产生及其发展(0.5 学时)第第 2 部分部分 软件工程过程模型软件工程过程模型 2 学时学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部分的学习,掌握基本的软件技术,了解软件工程

5、过程,掌握软件过程模型、线性顺序模型、原型模型、快速应用开发模型、演化软件过程模型的原理及其应用过程,了解软件重用技术的应用。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基本的软件技术,掌握软件过程模型、线性顺序模型、原型模型、快速应用开发模型、演化软件过程模型的原理及其应用过程,了解软件重用技术的应用。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软件过程模型、线性顺序模型、原型模型、快速应用开发模型、演化软件过程模型的原理及其应用过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软件过程模型、线性顺序模型、原型模型、快速应用开发模型、演化软件过程模型的原理及其应用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2.1 软件工程技术基础(0.2 学时)2.2 软件工程过程(

6、0.3 学时)2.3 软件过程模型(0.3 学时)2.4 线性顺序模型(0.2 学时)2.5 原型模型(0.2 学时)2.6 快速应用开发模型(0.2 学时)2.7 演化软件过程模型(0.2 学时)2.8 软件过程技术(0.1 学时)2.9 软件重用技术(0.3 学时)第第 3 部分部分 软件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软件工程基础与可行性研究 3 学时学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部分的学习,了解基于计算机的系统的构成,掌握系统需求识别的内容及其方法,掌握可行性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技术和要求。了解系统体系结构建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系统定义与评审的内容及其方法。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系统需求识别的内容及其

7、方法,掌握可行性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技术和要求。了解系统体系结构建模的方法和步骤,掌握系统定义与评审的内容及其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系统需求识别的内容及其方法,掌握可行性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技术和要求,掌握系统定义与评审的内容及其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可行性研究与分析的基本技术和要求,掌握系统定义与评审的内容及其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3.1 基于计算机的系统(0.5 学时)3.2 系统需求识别(0.5 学时)3.3 可行性研究与分析(1 学时)3.4 系统体系结构建模(0.5 学时)3.5 系统定义与评审(0.5 学时)第第 4 章章 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软件需求分析与建模 4 学时学

8、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部分的学习掌握需求分析方法、数据建模方法、功能建模方法、行为建模方法、数据字典书写和建立过程和方法、结构化需求分析技术、验证软件需求技术和过程。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需求分析方法、数据建模方法、功能建模方法、行为建模方法、数据字典书写和建立过程和方法、结构化需求分析技术、验证软件需求技术和过程。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需求分析方法、数据建模方法、数据字典书写和建立过程和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需求分析方法、数据建模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4.1 需求分析(1 学时)4.2 数据建模(1 学时)4.3 功能建模(0.5 学时)4.4 行为建模(0.2 学时)4.

9、5 数据字典(0.3 学时)4.6 结构化需求分析的若干技术(0.5 学时)4.7 验证软件需求(0.5 学时)第第 5 章章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 4 学时学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部分的学习掌握软件设计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体系结构设计的过程、掌握面向数据流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和详细设计方法、了解面向数据结构的详细设计方法。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软件设计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体系结构设计的过程、掌握面向数据流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和详细设计方法、了解面向数据结构的详细设计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面向数据流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面向数据流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和详细设计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面向数据流

10、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面向数据流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和详细设计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5.1 软件设计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0.5 学时)5.2 体系结构设计概述(1 学时)5.3 面向数据流的体系结构设计方法(0.5 学时)5.4 详细设计概述(1 学时)5.5 面向数据流的详细设计方法(0.5 学时)5.6 面向数据结构的详细设计方法(0.5 学时)第六章第六章 软件编码软件编码 2 学时学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部分的学习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编码风格含义和要求及软件效率的测量与程序复杂度度量方法。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了解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特点、掌握编码风格含义和要求及软件效率

11、的测量与程序复杂度度量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编码风格含义和要求及软件效率的测量与程序复杂度度量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软件效率的测量与程序复杂度度量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6.1 程序设计语言(0.5 学时)6.2 编码风格及软件效率(1 学时)6.3 程序复杂度的概念及度量方法(0.5 学时)第第 7 7 章章 软件测试技术软件测试技术 3 3 学时学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部分的学习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掌握白盒测试及技术和方法、掌握黑盒测试技术和方法、学习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的撰写规范、掌握软件测试策略的选择。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了解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掌握白盒测试及

12、技术和方法、掌握黑盒测试技术和方法、学习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的撰写规范、掌握软件测试策略的选择。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白盒测试及技术和方法、掌握黑盒测试技术和方法、学习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的撰写规范。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白盒测试及技术和方法、掌握黑盒测试技术和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7.1 软件测试基础(0.5 学时)7.2 白盒测试(1 学时)7.3 黑盒测试(1 学时)7.4 软件测试计划与测试分析报告(0.2 学时)7.5 软件测试策略(0.3 学时)第第 8 8 章章 面向对象的方法学引论面向对象的方法学引论 3 3 学时学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部分的学习了解软件

13、工程的新途径、了解面向对象的建模,掌握对象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动态模型及功能模型的建立方法。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了解面向对象的建模,掌握对象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动态模型及功能模型的建立方法。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掌握对象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动态模型及功能模型的建立方法。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掌握对象模型的建立方法和动态模型的建立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8.1 软件工程的新途径(0.5 学时)8.2 面向对象的建模(1 学时)8.3 对象模型(1 学时)8.4 动态模型(0.2 学时)8.5 功能模型(0.3 学时)第第 9 9 章章 面向对象分析面向对象分析 3 3 学时学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部分的学习

14、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和建立对象模型的方法过程,掌握建立动态模型方法,掌握功能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服务的定义过程。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和建立对象模型的方法过程,掌握建立动态模型方法,掌握功能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服务的定义过程。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和建立对象模型。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动态模型方法,功能模型的建立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内容:9.1 面向对象的分析过程(0.5 学时)9.2 建立对象模型(1 学时)9.3 建立动态模型(1 学时)9.4 建立功能模型(0.2 学时)9.5 定义服务(0.3 学时)第第 1010 章章 面向对象的设计面向对象的设计 4 4

15、学时学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本部分的学习掌握面向对象的设计准则、问题域子系统设计的方法、人机交互子系统设计的过程、任务管理子系统设计的技术、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的要点、服务与关联的设计主要内容、面向对象设计的优化步骤。教学要求:教学要求:掌握面向对象的设计准则、问题域子系统设计的方法、人机交互子系统设计的过程、任务管理子系统设计的技术、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的要点、服务与关联的设计主要内容、面向对象设计的优化步骤。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问题域子系统设计的方法、人机交互子系统设计的过程、服务与关联的设计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问题域子系统设计的方法、服务与关联的设计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

16、:10.1 面向对象的设计准则(1 学时)10.2 问题域子系统设计(0.5 学时)10.3 人机交互子系统设计(0.5 学时)10.4 任务管理子系统设计(0.5 学时)10.5 数据管理子系统设计(0.5 学时)10.6 服务与关联的设计(0.5 学时)10.7 面向对象设计的优化(0.5 学时)第第 1111 章章 面向对象的实现面向对象的实现 4 4 学时学时教学目的:教学目的:通过部分的学习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的特征、面向对象的程序实现特征、掌握面向对象的测试技术、了解组件技术。教学要求:教学要求:了解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的特征、面向对象的程序实现特征、掌握面向对象的测试技术、了解组件技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面向对象的测试技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面向对象的测试技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11.1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1 学时)11.2 面向对象的程序实现特征(1 学时)11.3 面向对象的测试(1 学时)11.4 组件技术简介(1 学时)第第 12 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