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省撤销的原因及影响初探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5149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原省撤销的原因及影响初探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平原省撤销的原因及影响初探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平原省撤销的原因及影响初探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平原省撤销的原因及影响初探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平原省撤销的原因及影响初探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平原省撤销的原因及影响初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原省撤销的原因及影响初探(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原省撤销的原因及影响初探摘要:平原省的撤销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行政区划调整的一部分,对于原平 原省数个地区及周边省市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以已公开的部分中央和平原 省相关档案及其他资料为依据,对平原省撤销省建制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 撤销建制是综合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对于 撤销建制后原属各地区发展状况的探索分析,初步梳理了平原省撤销的两方面 影响,并从中总结出一些行政区划调整的经验教训。关键词:平原省 撤销建制 行政区划调整 豫北地区 工业化1949 年 8 月 20 日,平原省正式成立,省会驻新乡市。新中国成立后,平 原省由中央直接领导。平原省辖新乡、安阳、湖

2、西、菏泽、聊城、濮阳等 6 专 区。共辖 56 县、1 矿区、5 城关镇。1952 年 11 月 15 日平原省建制撤销,将新 乡、安阳、濮阳 3 专区划归河南省;菏泽、聊城、湖西 3 专区划归山东省。(一)平原省的撤销,其原因不是单一的。这其中,既有国家宏观行政区划理念 的因素,也有平原省自身的原因;既有政治与经济的考量,也不乏文化认同与 群众情绪等方面的因素;建国后平原省委工作的一些失误和影响较大的公众事 件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首先,从国家宏观行政区划调整战略来看,平原省的撤销是新中国成立以 后第一次行政区划调整的一部分,了更好而适应国家有计划的经济文化建设尤 其是工业化建设的需要。1

3、952 年 11 月 17 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以加强国家工作的集中性迎 接大规模经济建设为题,对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关于 改变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机构与任务的决定 、 关于调整省、区建 制的决议 。会议对撤销部分省级行政建制做了解释:“这些决定与决议,都是 为了适应 1953 年即将开始的全国大规模的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新形 势和新任务,为了加强中央人民政府对各项工作的领导和加强省、市人民 政府的组织与领导责任的重要措施,也是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来在政权建设工 作中的一次巨大的建设性的改进。 ”社论也对当时的社会形势作了说明:“经过 了三年来的各项社会改革运动及经

4、济恢复与政建工作以后,目前正面临着一种 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这就是从一九五三年开始,我们即将结束目前的恢复和 政建工作开始全国大规模的有计划地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以便尽快地使我国 走上工业化的道路” 。社论对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省级行政区划原则作了简单说明:我 国省、区的划分,目前大部分都是按照原有建制的,但某些省、区,由于革命 工作发展的情况和客观的需要,过去三年中曾有变动。有的是依据抗日战争或 解放战争发展的形势,作了新的划分,如平原、苏南、苏北;有的是因地广人多, 解放后为了便于领导,临时划成几个区的,如四川被划为川东、川西、川南、 川北四个区域;还有一些则由于原有地区过小,划入了一部分原属

5、其它省、区的地区,如察哈尔就是这样的。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中共在政权基本稳定之后, 对某些特殊行政区划情况,仍然采取了恢复原有建制的原则。社论对这些变动 的意义和作用也作了解释:“这些省区的划分在当时是合理的,现在重新加以调 整同样是合理的。 ” “显然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的各项决定和决议,完全符 合于目前形势的需要。这些都是进一步加强国家统一和集中的重要措施。因此, 我们必须保证其彻底实现,以便接受国家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任务。 ” 这实际上是指出行政区划的调整是为了更好而适应国家计划经济发展的需 要: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努力,国民经济初步从战争中恢复过来,国 家开始转型进行大规模有计

6、划的经济建设,原有的大区和分散的省级建制已不 能满足新时期建设的需要,必须精简省级行政单位,尤其是缺乏历史建制支撑、 与其他省建制完整性相冲突的省份。 由此可见,作为新中国 1952 年的这次大规模行政区划调整的一部分,平原 省的撤销归根结底是为了满足国家工业化发展的需要,配合国家有计划的经济 建设的步伐。其次,从平原省自身来看,其被撤销是经济、政治、历史、地理和人文等 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经济上来看,缺乏经济中心城市与相应的经济凝聚力是平原省撤销的重 要原因。 第一,平原省是中共中央依据解放战争发展的形势而建立的,是在河南、 山东、河北三省交界地新建的省份,无历史沿革,尤其是在近代,并

7、没有作为 独立的省建制存在过。所以与承袭旧制的省份相比,其建设过程可能较为困难。 中央政府在三年中对平原省的生产和救灾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在开国伊始,国家经济基础薄弱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决定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 避免铺新摊子是必要的。 第二,平原省原是冀鲁豫三省边陲,经济文化落后,缺乏传统的经济中城 市。 1952 年 11 月 15 日。当天,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十九次会议,通 过了关于调整省区建制的决议 。决议认为, “鉴于大规模经济建设和文化建 设即将开始,平原省缺乏经济中心城市,而河南、山东两省在经济和文化建设 中又都需要恢复原来建制,决定撤销平原省建制” 。接着中共平

8、原省委关于正 确执行中央撤销平原省建制的指示中就指出:平原省处在五省结合部,缺乏经 济中心城市,而河南、山东两省在经济和文化建设上又需要与其原属豫北、鲁 西地区相结合,且恢复大省制,有利于今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并便利于中央领 导。 ” 从这两份文件中我们可以看到,正是由于缺乏经济基础和经济中心城市, 平原省如果想独立实现工业化,其困难将是很大的,正是基于这种考量,中央 才认为平原省作为一个具有经济意义上的省份存在而进行工业化是不适宜的, 不利于集约地利用经济资源进行工业化建设。从政治角度考量,平原省在基本完成了治黄、肃特维稳等基本任务以后, 其历史使命已基本完成。当初之所以设立平原省,主要基于几

9、个原因:一是这 一区域位于冀鲁豫三省交界处,当地的敌特、土匪和反动会道门等反革命残余 势力亟待肃清(反动会道门是由封建社会的秘密团体演变而成的,大半被特务利用,成为当时企图对人民政府搞破坏的最大反动组织) ;二是黄河横贯该地区, 堤防极不巩固,治理黄河成为当务之急。同时,该地区的工农业生产遭受战争 严重破坏,需尽快让老百姓过上安稳生活。 正如原平原省政府主席晁哲甫在平原省人民政府三年来工作基本总结 中所总结的那样:“三年来在毛主席、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及华北行政委员 会的领导下,本府团结各阶层人民大力进行恢复与发展生产方针,并根据形势 发展的需要及历次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决议,每年均因时因地地

10、确定具体方针 与任务,经过全体干部与广大人民的努力,全省社会改革基本完成,各项事业 均有很大的发展,黄河及内地河、湖基本上做到了堤防巩固,大大减少了洪水 的威胁,这就给今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创造了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也就是说,在它存在的三年时间里,平原省事实上已完成了肃特、治黄、维稳 等基本历史使命。 本来,平原省的成立本身就是中共中央在特殊时期的特殊政策。华北局领 导人刘澜涛在撤销平原省建制报告中说:“平原省的存在,是中共中央在刚刚 掌握全国政权前后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对地方行政建制进行的一系列调整中的一 部分,它的建立,是为了尽快稳定该地区局势,以利于解放全国的战争顺利进 行。所以,

11、它的历史使命,也就是在最初的两年中,尽力稳定该地区的社会局 势,恢复该地区的生产,以利于全国局势的稳定。 ”使命既然已完成,随着中央 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始,平原省境内灾害连年及缺乏经济中心城市的缺点使它 不仅不能尽快发展起来,而且中央政府还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铺这么一个新 摊子,困难肯定不小。平原省也随之被撤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从历史因素来看,一个国家的第一级行政区划的设置要尊重历史形成的实 际状况。历史悠久的国家,第一级政区的形成往往都早于国家本身。改朝换代、 政权更迭,新的国家往往总是承袭了旧国家原有的大部以至全部行政建制,特 别是第一级政区。 而平原省是中共中央依据解放战争发展的形势而建

12、立的,是由解放战争时 期的一些解放区行政公署合并而成的。1949 年 8 月 1 日,华北人民政府发出通 令,称“华北已全部解放,为适应大规模生产建设的需要,本府第三次委员会 扩大会议决定调整行政区划,撤销各行政公署,于鲁西南、豫北、冀南衔接地 区成立平原省” 。平原省是在河南、山东、河北三省交界地新建的省份,没有相应的历史 沿革,无论是在古代还是近代,并没有作为独立的省建制存在过。所以与承袭 旧制的省份相比,其建设过程可能较为困难。从地理和人文角度来说,省建制设置要综合地考虑面积、人口、民族分布 和自然地理形势等因素。省主要出于地域管理的需要而设,因此一个省建制必 须辖有相应的面积和人口,不

13、宜过小。此外,作为一个完整的行政区域,如果 境内自然地理形势不能相对地联成一体,割裂得比较厉害,尽管有现代科学技 术提供的方便,在管理上,在形成地域共同意识上也会遇到困难。同时,省内 至少要有一个以本省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区域。 我们来看平原省的地理状况:虽然平原省在地理上连成了一片,但是平原 省的管辖区域过小,面积大约万平方公里,多万人口。 同时,由于 地理环境过于单一(绝大部分是平原) ,经济上缺乏互补性,历史上长期分散,经济向心力不强,事实上很难形成一个以本省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区域。这种状 况在未来势必严重影响平原省的经济发展。 从人文角度来看,从国家相关文件中“河南、山东两省在经济和文化建设

14、 上又需要与其原属豫北、鲁西地区相结合”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由于平原省 为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各一部组合而成,受传统力量的影响,划出地区居民 于原属省份居民之间在风俗习惯、方言、经济交往等等方面应该存在很密切的 联系,这种联系很难依靠行政力量迅速打破或是改变。这在以后势必也会影响 平原省长足发展。此外,建省后平原省委工作的一些失误和影响较大的公众事件也起到了推 波助澜的作用。1949 年末,平原省发生了全国震惊的“濮阳事件” 。据相关档案记载: 1949 年征粮时,平原省委和政府对粮食入仓工作未进行讨论布置,只认为粮食 入仓是一个单纯的技术工作而已,既无核心领导,事后又没有检查,结果导致 群众

15、运粮过程严重混乱。 “当时天寒地冻,收粮站屯满车辆,人畜拥挤,粮食不 能及时过秤。运粮人马所需的草料站、开水站等事先均未准备,致使运粮农民 的生活发生严重困难,牲畜亦缺乏照管。结果因冻饿而死伤者有 9 人,死亡牲 畜 17 多头。 ” “比如道口粮站的情形,最初专署只决定由一专署秘书负责领导, 该秘书又私自回家,把任务交给管库员代理。大批运粮车辆到达时,竟无人接 收公粮,该粮站曾积压大车辆之多。楚旺粮站情形更糟,专署在决定运 粮之后,临时决定先架桥后运粮,但专署只布置了架桥,并未通知缓运公粮。 收粮人员因毫无准备,使得运粮农民与牲畜在冰天雪地中露宿数天,始得回 家” 1950 年 3 月 9

16、日, 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认为“濮阳事件这一错误, 不是一般性质的错误或缺点,而是严重的带原则性的错误” , “平原省委和人民 政府对濮阳事件是负有一定责任的,对严重违犯群众利益的分子必须适当 处分,坚决执行纪律。对受害群众应进行道歉并适当地补偿他们的损失” 。同年 3 月 24 日, 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对濮阳聊城运粮事件平原省委进行检讨, 报告中共中央华北局请求处分,向省各界代表会公开承认错误 、 公开检讨运 粮工作中的错误,平原省府处理濮阳事件两则消息,而且全文刊登了平原省 委和省政府关于这一事件的检讨报告各一份。 显而易见, “濮阳事件”让平原省委声誉受损,令中央对这样一个新生的省 份省委的执政能力的信心产生了动摇。而接下来发生的武训传批判、省委高干 子女严重刑事案等一系列不良公众事件也令广大干部群众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混 乱与焦虑,影响了省委和省政府的公信力。总之,平原省的撤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顺应了历 史和国家发展的大潮流,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二)平原省的撤销对于原属平原省的各个地区以及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