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及其战略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3080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及其战略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及其战略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及其战略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及其战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城镇建设的原则及其战略(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的小城镇建设,有效地减轻了城区面临的人口膨胀、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压力,同 时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城区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启动内需都意义重大。北京小城镇 建设步入了良性循环, 小城镇逐步成为当地的经济中心、商贸中心,带活了一地经济,富裕 了一方百姓。 一、小城镇建设的原则 1发展上的特色原则。小城镇内部自然要素秉赋的差异性、产业结构和城镇空间结构的不 均衡性都为小城镇经济建设的区域特色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一是环境优势,使得发展目标 有特色。二是市场优势,使得发展市场有特色,即城乡对流,互动发展。三是资源优势,使得 产业结构有特色,即食品饮料、旅游、建筑建材、高新技术的名优产品及优势特色

2、行业。四 是政策优势,使得项目选择有特色,扶优扶强,培植出特色经济增长点。 2战略上的层次原则。小城镇经济发展战略应摈弃均衡发展的思想,非均衡化是区域发展过 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重要阶段。一般说来,区域开发并非在所有的地点上同时发生,总是先 从一二个开发条件较好的结点上开始,随着经济发展点与点之间的经济联系构成轴线,轴线 经纬交织而开成网络,在非均衡化程度加剧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经济水平、技术水平等在 区域上的梯度变化,不同梯度的地区开发策略存在差异,因此开发策略的多元化是非均衡区 域发展的显著特点。 3时序上的持续原则。在小城镇经济发展过程中,发展目标应该是持续渐进的,发展速度应 当是持续稳定

3、的,发展质量应当是持续上升的,发展政策应当是持续连贯的。要处理好近郊 和远郊、平原和山区、经济发达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关系,长期坚持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的方针,平原发达小城镇要通过多种形式帮助欠发达小城镇发展经济,减少小城镇经济发展 水平之间的差距,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4科技上的支撑原则。科技进步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建设的技术领域涉及内容 很广,应当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推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和科技 经济一体化、决策科学化,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5空间上的科学配置原则。应依照各种要素条件的差异性与相似性,划分出经济功能区划, 形成主体行业(或产业)的

4、相对偏集区域,以达到规模效益。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地理位置、 交通条件、人文历史、经济结构、增长水平、发展后劲、生活习惯等等都不同,京郊小城镇 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和劣势,不能照搬别人的发展模式,而必须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因地 制宜,走体现自己“籍贯”的小城镇发展路子。 6速度和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走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经济发展路子,从规划和政策 方面切实保证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产业结构。 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加强宏观控制。加强市场体系的培育和发展,着眼 于开拓国内外消费市场,以市场来配置资源、保障供给、调节和带动生产,通过市场竞争和

5、 优胜劣汰来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另一方面,要加快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主要运 用经济、法律手段,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二、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定位概述 北京农村小城镇的发展需要以卫星城和试点小城镇建设为龙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地区 繁荣为目的,以小城镇建设拉动二三产业快速崛起,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基本形成,逐步建立蕴 含优势的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 主导产业一般具有如下特征:市场容量大,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有比国民经济总 增长率高的持续发展的部门增长率,对区域内其它产业以至整个经济增长有重要的广泛的直 接和间接的诱发作用,在现实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和明显的市场竞争优势。影响主导产业选择

6、的主要因素有六大方面:需求弹性、产业关联、经济效果、技术进步、产业规模及外贸 等。一定时期的产业结构反映着相应时期内的区域发展水平,由于经济的复杂性,以及区域 产业结构是一个随时间变化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主导产业的选择需因地制宜。 经过指标计算,工业、养殖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权重大,但考虑到京郊肩负着首都生态 环境建设者的保护带,水源涵养区,干鲜果品生产基地和旅游疗养基地的功能,总体定位为: 无污染、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工业基地。 主要依托工业拉动型小城镇为载体。 以房地产业为主的城市人口的外围服务体系。以城市辐射型小城镇为发展载体。 以现货批发交易市场为主的高水平的物流中心。以市场带动

7、型小城镇为发展载体。以林果 业、旅游业为主要部分的生态型产业。带动旅游开发型小城镇的发展。 三、小城镇经济建设战略研究 1规划优先,定位准确 做好小城镇发展规划是小城镇建设的最重要的保证,各县区应在北京总体发展基础上,各自 找准自己的位置,进一步对发展优势、机遇、产业定位、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与 建设布局进行充分论证,做好小城镇建设的总体和单体详细规划。在规划中对人口、资源、 环境和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发展和小城镇人地关系的优化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努力把小城镇 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综合示范区和生态型城镇。 2以特色农业为主导,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 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稳固的基础,就谈不上

8、高速的经济发展。因此,在京郊小城镇经 济建设中,必须加大发展农业力度,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对于土地较为辽阔、农业资源较为 丰富的地方,可以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北京农村小城镇有其独特的区位特点,发展农业也应 突出其特色。 近郊以都市型农业为主导,推进农业产业化,主要发展生态畜牧业、生态种植业、设施农业、 观光农业四种类型。远郊推进山区开发型农业产业化,发展籽种农业和花林果副业,成为北 京重要的农副产品供应地和旅游基地。 3大力发展工业,培育小城镇支柱产业 工业发展是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工业生产是需要协作的产业,这种协作包括工艺协 作、零配件协作、基础设施协作、生产服务协作和生活服务协作,大部

9、分工业采取组团 布局形式。电子、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新兴高科技产业增值快,设备更新周期短,需要密集 的技术和知识,在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水平较高的规模较大的小城镇及其邻近地区发展较快。针对郊区的实际情况,工业地域结构往往以工业点和工业小区的形式出现,其发展方式有两 种,其一是本着因地制宜,立足于自己的资源,发展果品、农副产品加工业和采矿业,其二是 根据需要与可能,发展原料来自市外的加工业。 1990-1998 年农村二产增加值年增长 123%,“九五”时期前 4 年郊区二产增加值年均增长 42%。十五时期二产必须加快增长,才能为进一步转移农村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同时,从 发展环境分析判断,二产有可

10、能以高于“九五”时期的速度增长,潜力在于:(1)乡镇企业经 过九五时期重组转制后,总体上已扭转了速度、效益双下滑局面,亏损面减小,总收入和利润 总额增长。重组转制中重点培养了一批规模大、起点高、产品新的企业,将成为未来经济增 长的有生力量。(2)工业区开始见效。(3)城内工业向郊区搬迁,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复制, 而是技术和制度的创新的过程。(4)城镇建设和村镇建设继续带动建筑建材及有关行业迅速 发展。 4以三产为龙头,快速提高经济总量金融、贸易、科技、文化、信息等第三产业部门对集聚的要求更加强烈。第三产业的膨胀 及其集聚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城镇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世界各国的大银行、 大保险 公司、大信托公司、媒体传播中心、通讯社、出版社、报社都集中在主要经济政治中心。 城市越大,第三产业的比重也越大。这样,对大城市周围卫星城的发展很有利。小城镇应大 力发展房地产业、旅游业、教育培训业和商品贸易、仓储批发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