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对比研究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2908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对比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对比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对比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对比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对比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对比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对比研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对比研究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对比研究摘要:摘要:一些学者通过研究表明英语中比喻性复合词的比例要远远高于汉语,因而英语要比汉语更加灵活。这个结论过于空泛,透过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我们还可以得到很多的启发。因而本文从比喻性复合词的产生方式、词性以及明喻暗喻等方面分别研究比较了英汉语中的比喻性复合词,看到了个中差异,并对英汉语的学习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关键词:关键词:比喻性复合词;英汉对比Contrastive Study of Figurative Compounding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Abstract: It is believed tha

2、t English is more flexible than Chinese since in many researches the proportion of Figurative Compoundings in English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in Chinese. This conclusion, however, is too vague. We could get many revelations through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figurative compoundings between English an

3、d Chinese. This paper shows the differences from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words production ways, parts of speech, simile and metaphor, thus leading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study of English and Chinese.Key words: Figurative Compoundings; contrastive study0.0. 引言引言比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 也是语言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因而英汉语对

4、比对于我们的语言学习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中国语言学大师赵元任先生曾经说过:“所谓语言学理论, 实际上就是语言的比较, 就是世界各民族语言综合比较分析研究得出的科学结论。”吕叔湘先生更是把比较看作语言学习与研究的基础, 他说过:“假如能时时应用这个比较方法, 不看文法书也不妨;假如不应用比较的方法, 看了文法书也是徒然。”王宗炎先生也说过: “对比分析是古老的, 因为自有翻译以来就有语言对比。”在英汉语的对比学习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一类特别有趣的、同时又有着深刻文化内涵的词汇,叫做“比喻性复合词” 。1.1. 英汉语复合词发生转义比喻的比例对比研究英汉语复合词发生转义比喻的比例对比研究要探究英汉语中

5、的比喻性复合词,首先就要弄清楚什么是复合词,什么是比喻性复合词。 (注明:下文中实证的语料均来自于商务印书馆 1996 年 7 月第三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以及商务印书馆 2002 年 1 月缩印第一版的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 )首先就复合词而言,我们看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独立的词在一起出现,可能构成一个复合词,但是也可能只是一个自由结合的词组或短语。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起来”和“起草” ,根据商务印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词典 ,两者的释义分别如下:起来(由坐卧爬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 ,起草(打草稿) 。凭经验来说,我们都感觉后者的整体概念性较强,词素之间的结合度较高,当属于复合词,前者则属于短语。这样笼统

6、的概念对于科学的研究当然是不可取的,我们需要明确关于复合词的鉴定标准。在这一方面,很多学者都已作了研究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根据蔡基刚老师“英汉语对比导论”课程中第六章ppt(词化传)中所引,Packard (2000:219)提出了判断词化的两条标准:(1)复合词的构词语素是否还保留其原来意义或已经完全丧失了,是否引申出比喻隐喻意义;(2)构词成分中的相互语法关系是否在整个复合词中还存在。因而下面,我将在此判断词化的标准上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拿刚刚的例子来说,“起来”一词中两个字的相互语法关系还是很清晰的,词化并未完成,因而不属于复合词,而“起草”一词中的两个语素原本的意义已经淡化,相互之间的

7、语法关系也比较弱,可以认定是复合词。在明确了复合词的概念之后,我们还需确认定比喻性复合词。什么是比喻性复合词?顾名思义,当然是带有比喻性质的复合词,它们不是直接反应所指的客观对象,而是借彼喻此,以此物状他物,用比喻的方式曲折地反应所指的客观对象。然而事实上比喻性复合词的涵盖范围是很广的,根据它的分类也有不同的定义。比如“下海”把官员从商比喻为渔民下海,又比如“母校”把学校比作母亲。我们看到这两个词的判定是不同的,前者是从复合词整体概念的角度,在复合词原义的基础上引申出新的比喻义,而后者所为的比喻性是在构成复合词的词素之间讨论的, “母”作为喻体, “校”作为本体。因而本文之后也将对比喻性复合词

8、的产生方式以及明喻暗喻分别讨论研究。在明确了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的概念之后,下面就可以做实证研究了。我选取了商务印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词典 (共 1691 页)以及商务印书馆的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 (共 1794 页) ,分别选取第 80 页、第 160 页、第240 页依此类推,一直取到第 1600 页,累计正好 20 页。分别统计了两本字典所取 20 页中的复合词个数,比喻性复合词个数,以及比喻性复合词中旧词引申的个数,新造词的个数,转类的个数,还有明喻复合词和暗语复合词的个数。统计数据如下:复合词比喻性复合词旧词引申新造词转类明喻性复合词个数暗喻性复合词个数现代汉语词典423411724023

9、18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1093019114228下面单就英汉语复合词中发生转义比喻的比例进行对比。根据上面表格中复合词和比喻性复合词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到下面的图表:现代汉语词典10%90%比喻性复合词非比喻性复合 词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28%72%比喻性复合词非比喻性复合 词从上面的图表可以看出英语中复合词发生转义比喻的比例要高于汉语,于是我不禁质疑为什么会产生这么大的区别?下面,我将从比喻性复合词的产生方式、词性、明喻暗喻等方面分别研究探讨英汉语中的比喻性复合词。2.2. 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产生方式对比研究英汉语比喻性复合词产生方式对比研究比喻性复合词的产生方式概括说来有三大类,其一是新造

10、词,其二是对旧词本意的引申,还有一类是转类词汇。首先就新造词而言,它重在解决一个词从无到有的问题。由于社会的发展,客观事物的发展,人们认识的发展,以及语言本身的发展,创造新词在任何语言中都是十分必要的。人们可以运用各种方法造词,比如语音方面、词汇方面、语法方面、文字方面、修辞方面等。在诸多的造词法中,修辞学造词法里的比喻造词法是运用得较为广泛的一种。据姚汉铭(1992)统计,汉语中修辞学造词法产生的新词语约占总数的 7.49%。我们在比喻性复合词中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新造词,它们着眼于事物之间的相似性,通过词素合成引出比喻义。根据束定芳的隐喻学研究 ,汉语中有“席卷” 、 “笼罩” 、 “云散”

11、 、 “吻合”、 “冰释” 、 “瓦解、 “流逝” 、 “囊括” 、 “响应” 、 “风行” 、 “斧正” 、 “烛照”等等,这些词汇的共同特征是将某一名词与某一动词搭配,构成一个新的具有隐喻意义的动词。汉语中还有一类新造词形式的比喻性复合词,根据隐喻学研究有“鹅卵石” 、 “狼狗” 、 “发菜” 、 “杏眼” 、 “鸭梨” 、 “柳眉” 、 “鸡冠花” 、 “驼背” 、 “鹰鼻” 、 “兔唇” 、 “雀斑” 、 “冰糖” 、 “剪刀差” 、 “马鞍山” 、 “龙须菜” 、 “麦粒肿” 、“毛毛雨” 、 “象鼻” 、 “狐步舞” 、 “罗圈腿” 、 “面包车”等等。根据束定芳的分析,上面的两类

12、词都是属于新造词形式的比喻性复合词的。他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前面一类词汇中都是前一部分为修饰词,后一部分为中心词,后者与前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形体上的相似。而后面的一类词汇也是由两部分组成,不同的是两者之间的相似是性质、功用、活动上的相似。英语中比如:brainwash(洗脑) 、big hearted(慷慨的) 、narrow minded(气量小) 、golden hello(公司给新员工的丰厚见面礼) 、blacklist(黑名单) 、big think(智囊) 、deep pockets(财力雄厚的公司) 、Kodak moment(留下美好记忆的时光) 、fox sleep(假睡)(以上例子

13、根据蔡基刚老师英汉语对比导论课程中第五章 ppt“理据传” )简言之,新造词就是通过词素合成引出比喻义,这样的基本义就是比喻义。其次,比喻性复合词的另一重要产生方式即是对旧词本意的引申,也就是赋予一个已有复合词新的含义。这里所指的引申,是指复合词本身已有一定的意义,由于社会的发展需求而在原先意义的基础上引申出了新的涵义,相当于一词多义。任何一种语言,人们都不可能为每个意义单独造词,因此,通过对旧词本意的引申产生比喻性复合词是很重要的,它使得有限的词汇表达了更为丰富的内容。汉语中比如:面纱、小灶、包袱、下海英语中比如:big game(大猎物-大目标) 、clay pigeon(泥鸽、用作靶子-

14、被挨打的人) 、egg headed(脑袋圆秃-有大学问的)(以上例子根据蔡基刚老师英汉语对比导论课程中第五章 ppt“理据传” )在判别旧词引申的时候,我们应当注意区分旧词引申与一词多义,以及弄清楚比喻性复合词中的旧词引申的概念。一词多义,顾名思义就是一个词可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的含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该词的含义一定是旧词引申出的,也不能判定它就是比喻性复合词。因为它的义项之间并不一定是一者建立在另一者之上引申出的,比如“教条”一词,在商务印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它的释义有两项,其一是“宗教上的信条” ,其二是“只凭信仰,不加思考而盲目接受或引用的原则、原理” ,这里我们不能盲目地认定后

15、者就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引申出的新的义项, “教条”是否是比喻性复合词还是值得商榷的。在我的实证研究中,是以“教条”不是比喻性复合词为标准的。另外,旧词引申也不一定就是比喻,根据蔡基刚老师的讲解,唯有在两事物之间进行比较,就是说有喻体(可以不出现)才能是比喻性复合词。如下海,把官员从商比喻为渔民下海。再如“分流” ,从抗洪分流,降低主流水位,引申出人车分流或资金分流;“层次” ,从楼房结构层次引申到精简机构,减少层次;“出台” ,从演员出台表演到新政策、新规定出台。因而我们在鉴别旧词引申的比喻性复合词的时候应当仔细甄别,不能简单地看到有大于等于两个的义项就认定是比喻性复合词。这里虽然区分了一词多义

16、与旧词引申,但是还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区分旧词引申与比喻词中的旧词引申,因而这里在区分一词多义与旧词引申的基础上再加强一下概念。应当注意到即使是旧词引申,如果没有涉及比喻的话(即没有喻体的引申) ,也不属于比喻性复合词的旧词引申,甚至是不属于比喻性复合词的。比如:“大夫”一词,虽然现代社会已经赋予其“医生”的含义,但显然这并不是用古代的这种特指的官职来比喻医生;又比如“朋友”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释义:“彼此有交情的人” ,以及“恋爱的对象” ,这里显然不是把恋爱的对象比作彼此有交情的人,当然也不是把彼此有交情的人比作恋爱的对象。因而“大夫”和“朋友”虽然是旧词引申,但都不属于比喻性复合词中的旧词引申,它们本身也不是比喻性复合词。所以我们要强调比喻性复合词中的旧词引申的概念,举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说,我们都知道“下海”是把官员从商比喻为渔民下海,注意前面的这句话中“把比喻为” ,显然这是属于比喻性复合词中的旧词引申的,比照这个词我们就更加明确“朋友”之类的词不应归为这一类了。还有一类是转类词汇中的比喻性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