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691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点多极、两个跨越、城乡发展(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思路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思路左志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抓住了我省现阶段发展的突出矛盾和薄弱环节,符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总体趋势,是立足于向经济强省和全面小康跨越作出的科学决策,是事关我省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对优化全省重大产业和城镇布局,对激励调动各区域各方面积极性,构建全域协调持续发展新格局,推动四川多点突破、多极共兴、全域小康,意义重大。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必要性。首先,多点多极支撑发展符合现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经济学意义上的“点”是指聚集非农产业生长点,通过以各种规模的城市形态存在。经济学意义上的“极”则是指经济快速增长并能带动周边

2、发展的核心区域。增长极是在点的基础上扩展形成的。经济增长极理论认为,区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形成一些增长点和增长极,然后通过集聚效应和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增长。城市规模与结构理论认为,合理的城市规模和城镇体系,是发挥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规模和水平的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和增长极一般呈现由单一到复合、由少到多的发展轨迹。其次,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是发达国家、地区的普遍特征和经验总结。如美国的波士顿华盛顿、芝加哥匹兹堡、圣地亚哥旧金山三大城市群,集中了美国经济总量的一半。日本在经历了首位城市东京高度聚集发展后,多极化发展趋势明显,形成了东京、名古屋、大阪-

3、神户三大都市圈,集中了日本 51%的经济总量。我国的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城市群,集中了全国 40%的经济总量。就一个省来讲,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发达省份经济总量迈上 2 万亿元台阶之后,均呈现出“全域有多极,每极有多点”的多点多极支撑格局。目前,我省经济总体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虽然 2012 年全省经济总量达到了 2.38 万亿元,但大而不强的问题突出,区域发展差异巨大,单极支撑格局明显。一个成都市的经济总量就占了全省三分之一强,除成都外尚无经济总量超过 1500 亿元的市(州) 。按照国家统计局监测指标测算,2011 年我省全面小康的实现程度为 78.4%,与全

4、国差距明显,尤其是省内各区域之间差距很大。在我省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必然成为第一选择。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可行性。首先,多重政策支持机遇可以把握,现有区域发展战略可以衔接。我省多数市(州)被纳入重点开发区范围,已经批复的成渝经济区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实验区,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以及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和高原藏区连片扶贫开发等等,中央都有政策支持。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完全可以和这些战略部署有机衔接。其次,全省各地经济发展加速,新的增长点初步显现。近年来,我省大部分市(州)先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增速超过成都市的

5、市(州)达到 18 个,除成都外已有 8 个市(州)的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000 亿元,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初步显现,全省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开始出现一系列深刻变化。再次,区域性中心城市崛起,城市群发展初具规模。随着城镇化战略深入推进,我省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快速崛起。2011 年,我省主城区人口超过 50 万的大城市数量达到 8 个,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提高,城市间产业分工与协作日益紧密。城市群发展加快,成都城市群经济总量超过 1.4 万亿元,是西部地区一体化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各市经济规模达到或接近 1000 亿元,多中心网络化布局初步形成,具备率先次级突破的良好条件。第四

6、,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发展底部基础增强。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体实力不断增强。2012 年,除市辖区外,全省 137 个县(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已达 54.6%,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00 亿元的县(市)达到 50 个,其中超过 300 亿元的达 4 个。第五,支撑现代产业运行的交通骨架初步形成,各区域加快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我省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由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港口、地铁构成的西部现代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实现次级突破创造了重要基础条件。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总揽性。在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中,多点

7、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总揽,这是由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思路所决定的。因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要以做大区域经济总量为基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中心,以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区为载体,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壮大优势产业为支撑,以扩大开放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共富和谐为目的,以点带量超过 1.4 万亿元,是西部地区一体化程度最高、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川南城市群各市经济规模达到或接近 1000 亿元,多中心网络化布局初步形成,具备率先次级突破的良好条件。第四,县域经济发展壮大,经济发展底部基础增强。近年来,我省县域经济年均增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总体实力不断增强。2012 年,除市辖区外,全省 137

8、个县(市)经济总量占全省比重已达 54.6%,地区生产总值超过 100 亿元的县(市)达到 50 个,其中超过 300 亿元的达 4 个。第五,支撑现代产业运行的交通骨架初步形成,各区域加快发展的条件日益成熟。我省加快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由高速公路和铁路、航空、港口、地铁构成的西部现代交通体系初步形成。能源、水利、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为实现次级突破创造了重要基础条件。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总揽性。在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三大发展战略”中,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是总揽,这是由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的内涵和思路所决定的。因为实施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要以做大区域经济总量为基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

9、量为中心,以发展城市群和经济区为载体,以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壮大优势产业为支撑,以扩大开放和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共富和谐为目的,以点带面、由点到极、多极共兴,形成更多更强的支撑点和增长极。这个内涵和思路深刻反映了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明确了做大经济总量、提高发展质量的关系与着力重点,理顺了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改革开放、创新驱动、民生优先发展由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总揽的内在逻辑关系。(作者单位:省委政策研究室) “两个跨越两个跨越”的丰富内涵的丰富内涵唐力追赶跨越是后发地区的时代使命。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奋力推进四川从经济大省向 经济强省跨越、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

10、跨越。这是对我省今后一个时期发展态势、发展进 程和奋斗目标的高度概括,指明了前进方向和发展路径。 “两个跨越”突出体现党的十八大 精神与四川发展实际的紧密结合,是对历届省委发展思路的坚持和升华,是尊重和顺应人 民群众意愿的美好蓝图,为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四川篇章提供了行动指南,具 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从两个跨越的关系看。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为全面小康提供物质支撑,是奠基 同步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要求把建设经济强省作为中心任 务,同时加强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和谐四川建设。 “两个跨越”在时间上同步推进、分步 实现,在内容上突出重点、涵盖全局,在要求上注重提高

11、质量效益、注重全面协调持续、 注重发展成果共享,统一于四川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有利于构建四川现代化的基 本框架。 “两个跨越”正确处理了强省与富民、重点与全局、过程与目标等辩证关系,两者 构成互为支撑、互为发展的有机整体。从经济强省的特征看。经从经济强省的特征看。经济强省具备“总量大、结构优、质量 好、活力足、竞争强、可持续”的主要特征。当前,我省经济总量跃上两万亿台阶,综合 竞争实力大幅提升,是西部经济大省。但用效益指标、人均指标来衡量,与发达省份差距 很大。我们人均 GDP 仅为江苏的 43.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浙江的 58.8%和 48%, 特大城市仅成都 1 个(广东、江

12、苏、山东、浙江分别为 9、8、6、3 个) ,铁路和高速公路 路网密度均低于全国水平, “大而不强”的特征明显。要向经济强省跨越,必须正确处理总 量与质量、政府与市场、发展与保护、强省与富民等重要关系,着力扩大内需,推进工业 强省产业兴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强改革创新,建设“一枢纽、三中心” ,构建长江 上游生态屏障。力争到 2017 年,全省经济总量接近 5 万亿元,质量效益逐步提高,建设经 济强省的条件更加成熟。到 2020 年,人均 GDP 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10 个以上市(州)经济总量超过 3000 亿元,初步跨入经济强省行列。从全面小康的内涵看。全面小康是全体

13、人民共同富裕的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协调 发展的小康,是奠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任务,体现了人民性、全面性和基础 性的统一。当前,我省全面小康进程总体滞后,发展处于“六大特殊时期” ,即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的攻坚期、 “四化”同步城乡统筹发展的加速期、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突破期、地震灾区重建的振兴期、集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的关键期、向经济强省跨越的起飞期。与全 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众多困难挑战: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和东部省份差距明显, 发展不足是最需解决的问期、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的突破期、地震灾区重建的振兴期、集 中连片扶贫开发攻坚的关键期、向经济强省跨越的起飞期。与全国同步全面建

14、成小康社会, 面临众多困难挑战:主要经济指标与全国和东部省份差距明显,发展不足是最需解决的问 题;成都“一城独大” ,区域发展不协调是最需补齐的短板;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需破解的 矛盾;万元 GDP 能耗高于全国 27%,发展不可持续是最需突破的瓶颈;贫困人口多达 750 万人,片区分布特征明显,脱贫致富是最需攻坚的环节。推动四川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 跨越,是形势所逼、现实所迫、发展所需。从工作指导思想的要求看。推动四川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 化区域和城乡布局,增添发展动力活力,是实现“两个跨越”的现实路径。推进四川“两 个跨越” ,就是推动经济总量质量“双跨越” ,推动全

15、省发展的整体跨越,是四川科学发展、 加快发展的具体化和阶段性目标,两者内在要求一致。实现“两个跨越” ,必须以多点多极 支撑为总揽,以“两化”互动、城乡统筹为路径,以创新驱动为动力,形成推进四川“两 个跨越”的战略框架,系统优化我省发展的总体布局和动力结构,从而支撑我省继续保持 追赶跨越发展态势。推进“两个跨越” ,顺应全省人民过上美好生活向往,符合四川省情和发展实际,必将 凝聚起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共促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快建设经济强省步伐,加快与全国同 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为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打下具有决 定性意义的基础。(作者单位:省委政策研究室) 城乡发展一体化:

16、选准突破口城乡发展一体化:选准突破口陈晓军“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在农业,难点在农村,关键在农 民,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四川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必须不 断思考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找准突破口。对此,省委十届三次 全会对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做出了新的部署和安排。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是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城乡人民拥有同等权利的必要之举。 长期以来,城乡居民户口被作为各种经济与社会规划、计划实施和执行的重要依据,诸多 行政管理政策措施都挂靠在户籍制度之上。成都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率先建立起城乡户籍“一元化”登记制度,在实现城乡居民身份和相关权利的平等上迈出 了值得肯定的一步。但是,从全省来看, “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改革”难题亟待破解,一方 面户口限制并没有阻挡住大量人口盲目涌向特大城市,另一方面广大进城务工人员及其家 属,却由于户口制约,无法与城镇居民一样平等地享有权利。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 必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户籍登记制度,同时全面推行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保障进城 务工人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