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2615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及护理干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产后抑郁症的病因分 析及护理干预析及护理干预【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关键词】 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是产妇孕期及分娩期前后因精神压力过重导致情绪变化引起心理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方面的原因所致,不仅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还影响到婴儿、家庭、婚姻、社会,处理不当容易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因此,了解本病,及时有效地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极为重要。1 临床资料20042006 年住院的 28 例较典型的产后抑郁症患者,年龄2338 岁;其中顺产 4 例,难产 8 例,剖宫产 16 例;高中以下文化程度 6 例,高中以上 22 例;轻中度抑郁症 23 例表现为产后情绪低落、

2、抑郁、食欲欠佳,4 例表现为自卑、内疚、厌恶婴儿,1 例出现较严重精神方面的症状。经过心理疏导及暗示疗法,收到良好效果,母婴均痊愈出院。 2 发病原因2.1 生理因素 妇女从怀孕至分娩,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很大,妊娠后期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显著增高,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也不同程度地增加,分娩后这些激素迅速消退,致使体内儿茶酚胺减少,从而影响高级神经活动。由于分娩造成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导致躯体和心理的应激增强,造成心理不平衡。滞产、难产、剖宫产也是造成产后抑郁不可忽视的原因。2.2 心理因素 妊娠、分娩伴随着一系列的躯体和心理变化,产妇对分娩疼痛的恐惧,婴儿是否健康,有无畸形,婴儿性别

3、是否理想,能否被家人接受等,承受着一系列的心理压力。有些产妇对母亲角色乏认同,面临自身康复和育婴两大问题,对自己的母亲角色产生冲突和适应不良。2.3 家庭因素 产褥期内照顾产妇的多为婆母,婆媳之间由于阅历、年龄、看法、性格、习惯不同,在照顾婴儿方面不一致而起冲突。少部分产妇由于受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特别是生了女婴后感到失望,受到婆母和丈夫的歧视。有些产妇分娩的婴儿有生理缺陷或意外死亡,心情沮丧,觉得对不起 家人,有强烈自卑心理。2.4 社会因素 产妇由于分娩也可能丢失劳动就业的机会,家庭经济来源减少,导致经济方面的压力加重,常常造成产妇的抑郁。3 护理干预3.1 加强围产期知识宣传 从产前检查

4、开始,向孕妇宣传孕产妇正常的心理变化与分娩相关的知识,使其了解分娩过程,解答孕妇所提出的问题,使她们从中获得相关的卫生保健知识,对自己的身体状况有所了解,能正确对待孕期、分娩期出现的不适,树立起正确的生育观,开设母婴课堂,利用图谱、多媒体让孕妇学会给婴儿哺乳、换尿布、洗澡等技能,为孕妇向母亲角色的过渡在思想上、技能上做好准备。3.2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医护人员要热情接待孕妇,介绍病房环境,以家庭化病房替代传统喧闹的易受干扰的大病房。介绍主管医生和护士,提倡导乐陪产,进行分娩过程中基本知识的宣教,主动与产妇交谈,认真回答孕妇及家人提出的问题,针对孕妇普遍存在的期待、恐惧、焦虑等心理活动进行情感

5、疏导和健康教育,使孕妇情绪安定。3.3 产时心理支持 产妇进入产程后,97%的产妇恐惧加重,她们非常希望医护人员的重视和家人的陪伴,助产人员根据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需要,关心体贴产妇,协助产妇饮水、进食、擦汗、如厕等生活护理,主动与产妇交谈,分散她对阵痛的注意力,多鼓励产妇,给产妇以生理上、心理上、情感上的支持。让产妇家属了解并主动参与分娩期的护理活动,调整好心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3.4 产后心理疏导 产妇由于分娩消耗体力较大,易疲劳,产后会阴切口疼痛,剖宫产术后的切口痛,产后更需要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尽量集中进行所有的治疗操作,给产妇创造一个良好的休养环境。宣传母乳

6、喂养的优点,指导如何进行母乳喂养,如何进行新生儿抚触,促进母婴互动情感的交流,教会她们护理孩子的一般知识和技能,使产妇及早进入母亲角色。加强产妇产后早期锻炼,不仅有利于促进产后子宫复旧,还能够恢复腹部肌肉紧张度,防止乳房下垂和产后肥胖,利于产后形体恢复,从而增强产妇的自尊心和自信感。3.5 保证良好的家庭、社会氛围 家庭、社会及其他有关人员除在生活上关心体贴产妇外,还要耐心倾听其诉说,使其感到自己在社会、家庭中的地位,正确对待和处理产褥期间 工作生活的各种变化,及早融入社会生活中。产后抑郁症不容忽视,作为产科医护人员应高度重视,早期识别,有针对性进行心理疏导,予以心理安慰和支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探索适合各种类型患者的预防控制措施,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作者单位:300380 天津 天津市西青区中医医院作者:于永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