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因素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52512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9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略论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因素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略论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因素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略论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因素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略论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因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略论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因素(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略论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因 素徐徐加加庆庆(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 校 , 浙江 杭州 310053)摘摘 要要 : 促使犯罪嫌疑人做出如实供 述 , 是由某种需要引起的供述动机所推动 的 , 但动机的表 现并非那么简 单 , 主导动机的形成是一个极 其复杂 、 困难和痛苦的过程 。 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 形成的因素主要 有 : 法律政策的教育作 用 、 道德观的恢复和良心的谴责 、 证据的作用 、 对法律的无 知 、 同案犯之间的矛 盾 、 畏罪心理 、 情感等 。 关关键键词词 : 犯罪嫌疑人 ; 供述动机 ; 形成 ; 因素 ; 影响 中中图图分分类类号号 : D918. 5 文文

2、献献标标识识码码 : A 文文章章编编号号 : 1671 - 2331 (2004) 01 - 0033 - 03侦查讯问活动中 , 犯罪嫌疑人或多或少总有一 个对抗讯问的过程 , 但最终的结果往往都是如实供 认罪行 。 促使犯罪嫌疑人做出如实供述 , 是由某种 需要引起的供述动机所推动 的 。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 , 动机是由需要引起的 , 是推动人为满足需要而进行活动的内驱力 。 动机是 人的活动的推动者 , 它体现着所需要的客观事物对 人的活动的激励作用 , 把人的活动引向满足他需要 的具体目标 。人的动机可分为天然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 或称“物质性”动 机 和 “精 神 性”动 机 。

3、 无 论 是 “物 质 性”动机和 “精神性”动 机 , 在某一 特 定 情 况 下 , 总有某一特定的动机是最 强烈 、 最明显的动机 , 成 为 “主导动机” (也称优势动机) 。 主导动机必然推 动人们去满足该 主导动机相应的需要 。 但动机的表 现并非那么简单 , 有时候 , 主导动机的形成是一个 极其复杂 、 困难和 痛苦的过程 , 尤其是在对某件事 做出选择时 , 对 其人生意义越大 , 主导动机的形成 就越困难 。 就犯罪嫌疑人而言 , 在其整个人生旅程中 , 犯 罪事关自己的前途和命运 , 因此犯罪嫌疑人在坦白 与抗拒这两个动机之间做出抉择是相当困难的 。 为 此 , 在犯罪嫌

4、疑人形成优势动机上 , 讯问人员要做 大量艰苦细致的工 作 , 总体目标是抑制其抗拒动机 , 使之选择坦白动机为优势动机 。 然而在现实讯问工 作中 , 每个犯罪嫌疑人的供述动机的形成是有差异 的 , 加之犯罪嫌疑人形成供述动机是困难的和有一收收稿稿日日期期 : 2003 - 06 - 05 作作者者简简介介 : 徐加庆 , 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侦查 系 讲师 。个过程的 , 所以有必要对此问题作些深入的研究 。 笔者在对部分在 押犯进行抽样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基 础上 , 就影响犯罪嫌疑人供述动机形成的因素做些 简要分析 。一一 、 法法律律政政策策的的教教育育作作 用用 党的政策和国 家法律是

5、两件战胜犯罪嫌疑人的 法宝 , 也是促使犯罪嫌疑人形成供述优势动机的 强 大推动力 。(一) 希望得到从宽处理 。“坦白从宽 、 抗 拒从 严”, 仍然是我们党的一项重要的刑事政 策 。 从犯罪 嫌疑人角度来看 , 为了减轻法律对自己 的惩处 , 在 抗拒交代罪行 逃避惩处的动机难以实 现时 , 他惟一 能选择的就只 有供述自己的犯罪事 实 , 以期得到法 律的从宽处 理 , 于是供述即成为 主导动机 , 这一主 导动机是犯罪嫌 疑人趋利避害 心理规律的一种表现 形式 。(二) 管教干部的教育 。 看守所管教干部的职 能除了看管 外 , 还有教育的职能 。 由于管教干部与 犯罪嫌疑人之间接触

6、、 交往较频繁 , 且管教干部与 讯问人员相比没 有追究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的明确 职能 , 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公正的形象 , 犯罪嫌疑 人 很多不能在讯 问人员面前说的话 , 可以与管教 干部 交流 , 所以管教干部的教育容易被犯罪嫌疑 人所接 受 。 在被调查的 在押犯中 , 有很多人提到 了其供述 动机的形成与管教干部的教育有 关 。(三) 讯问人员的教育 。 讯问人员与犯罪嫌疑 人之 间存在着追究与反追究的法律关系 。 在这一关 系中 , 讯问人员占有法律上的主导作用 , 加之讯问 人员 掌握犯罪嫌疑人犯罪事实的程度 , 法律知识的 通 晓程度 , 使讯问人员对犯罪嫌疑人的教育具有绝 对的

7、权威优势 。 讯问人员教育的目的是使犯罪嫌疑33人形成供述的优势动机 。 在具体教育过程中 , 讯问 人员运用具体 、 生动 、 形象的内容 , 向犯罪嫌疑人 说明党的政策和国家法 律以及与之有关的其他事实 , 如现实的犯罪嫌疑人也知道的从重从轻的案例 , 以 使犯罪嫌疑人易于接受 , 并逐步形成供述动机 。 讯 问的成功与否与教育的内容 、 方式 、 方法是直接相 关的 , 很多案件不是审问审出来的 , 而是谈话谈出 来的 。 如辽宁省辽阳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支队长与犯 罪嫌疑人张恩举进行了长达 1 个月的交谈教育 , 从 而使张恩举形成彻底的供述动机 , 一举摧毁了一个 重大杀人 、 抢劫团伙

8、 。(四) 法律的威慑 力 。 法律对任何一个犯罪嫌疑 人都具有强大的威慑力 , 集中体现在法律对犯罪嫌 疑人的惩处上 。 在调查中发现 , 有很多犯罪嫌疑人 供述动机是在法律的威慑和政策的感召下形成 的 。(五) 传统教育 。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 的礼仪之邦 , 传统的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 许多传统 美德至今流传 , 有些则成为行为准则 。 讯问过程中 运用传统美德对 犯罪嫌疑人进行说服 、 教育 、 启迪 , 有助于犯罪嫌疑人分清善恶美丑 , 回复正常的道德 感 、 理智感 、 美感 , 从而认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的 丑恶本质 , 使犯罪嫌疑人在观念上树立对犯罪行为 的痛恨感 , 形

9、成对真善美的追求 , 由此形成供述动 机 。 调查中 , 一个 21 岁的犯罪嫌疑人在问卷中写 道 : “我父亲经常跟 我说 勿以善小而不为 , 勿以恶 小而为之”他父亲的这种基于传统美德 的教诲 , 无疑是他在押期间形成供述优势动机的一个重要因 素 。 二二 、 道道德德观观的的恢恢复复和和良良心心的的谴谴 责责(一) 后悔 。 犯罪嫌疑人的后悔现象是普遍存在 的 , 主要是两个方面 : 一是对自己的犯罪行为表示 后悔 ; 二是对被采取强制措施表示后悔 。 从前一方 面来说 , 犯罪嫌疑人因自己的犯罪行为对被害人家 庭带来的痛苦表示懊悔 , 产生后悔感 ; 犯罪嫌疑人 对自己被法律追究后 ,

10、 给自己家庭带来经济损失和 给家庭成员带来精神上的痛苦表示后悔 ; 另外还会 对犯罪给自己的前途带来的损失表示后悔 。 所有这 些 都将对犯罪嫌疑人形 成供述动机产生积极的作用 。 而 后一方面的后悔则是 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不以为然 , 认为 自己因在某一环节上出现失误才被抓获的 , 悔 不当 初 。 这是其拒供动机的重要支柱 。 讯问人员对 犯罪嫌 疑人要做大量的工作才能使其主导动机由拒 供转为供 述 。(二) 激情 。 激情犯罪是犯罪嫌疑人在激情状态 下 、 在理智的控制能力降低时所实施的犯罪行为 。 一 旦激情消失 , 理智恢复 , 他们必然会对自己实施 的 犯罪行为感到后怕 。 这类犯罪

11、嫌疑人在很多情况 下 会 投案自首 , 供述动机极为明显 。 即使不投案 , 在到案 后也以供述动机为主导动机 。 这类犯罪嫌疑 人 形成供 述优势动机的主要原因是 : 理智恢复后 , 良知复原 , 良心受到谴责 , 目的是为了减轻自己的34负罪感和争取得到从轻处 罚 。 (三) 道德感的复苏 。 道德是规范社会行为的 准则 , 人们的行为必须符合一定的道德规范 , 否 则 将为他人所不 齿和谴责 。 犯罪是一种违犯道德规 范 和法律规定的行为 , 不仅会受到人们的唾弃 , 还必 然受到法律的 惩处 。 讯问人员通过运用道德准 则对 犯罪嫌疑人进 行说服教育 , 使犯罪嫌疑人的 道德感 得以恢

12、复 , 使之充分认识到维护社会道德 规范的重 要性及自己行为 的反道德规范性和给社会 带来的极 大的危害性 , 从而使其形成供述动 机 。(四) 人生观 、 世界观 、 价值观的作用 。 人生 观 、 世界观 、 价值观是每一个成年人支配其言行的 思想观念 。 正确的人生观 、 世界观和价值观应把为 人民谋利益作 为终身奋斗目标 , 只有把国家和人民 的利益放在首位 , 为国家和人民努力工作 , 才能 实 现其人生价 值 。 一般而言 , 犯罪嫌疑人的人生 观和 价值观扭曲的比较 多 。 他们大多是极端个人主义 者 , 把个人的利益 放在不可替代的位置 。 这样的思 想观 念促使他不惜 通过犯

13、罪手段来损人利己 , 以 满足其 私欲 。 为此 , 讯问人员应从正面引导其思 想观念的 转变 , 使用生动 、 形象的例子来说服犯 罪嫌疑人 , 以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 世界观和 价值观 , 从 而促其形成供述动 机 。三三 、 证证据据的的作作用用 (一) 证据确实充分 。 证据是消除犯罪嫌疑人 侥幸心理 , 促其如实供认罪行的有力武器 , 也是 给 犯罪嫌疑人定 性 、 定罪的惟一依 据 。 我国法律规 定 , 有证据没有口供可以定罪量刑 , 反之则不然 。 在讯 问犯罪嫌疑人 过程中 , 只要讯问人员掌握确实充 分 的证据 , 就可以迫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认罪行 , 即 促其形成供

14、述动 机 。(二) 人赃俱获 。 对一些现行犯罪嫌疑人 , 人 赃俱在 , 他不交代也不 行 。 这类犯罪嫌疑人以累 犯 、 惯犯居多 , 他们经常跟公安机关打交道 , 知道证据 在定案中的重要作用 , 故一旦人赃俱获 , 供述动机 便立即形成 , 但他们往往只供述被现行抓获的案件 而隐瞒以前所 做的案件 , 这就需要讯问人员在讯问 过程中提高讯问水 平 , 运用讯问策略和技 巧 。(三) 同案犯已供述 。 在团伙犯罪中 , 犯罪 嫌 疑人一旦得知 同案犯已供述 , 其供述动机就会 很快 形成 , 这是团伙犯罪中的普遍现 象 。(四) 对刑事技术的敬畏 。 调查过程中 , 很 多 犯罪嫌疑人在

15、一 定程度上对公安机关的刑事技术 表 现出敬畏 , 从而形成供述动机 。 有一抢劫犯罪 嫌疑 人 , 实施犯罪前 在现场抽过烟 , 当他看到 讯问人员 拿出香烟时 , 立即想到可能会通过烟嘴 上体液进行 DNA 鉴定 , 从而形成供述动 机 。四四 、 对对法法律律的的无无 知知 (一) 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犯罪 。 这种观念在 一些犯罪嫌疑 人思想中存在 , 尤其是在一些经济 犯 罪嫌疑人中表 现得最为突出 , 而一些青少年犯 罪嫌疑人由于对法律无知 , 也不认为自己的行为是犯罪 行为 。 这些人的一个共 同特点是供述动机十分明显 , 即他们认为自己既然没有犯罪 , 只要把事情讲清楚 就没事了 , 甚至还想着讲清楚了就可以回家了 。 同 时 , 很多经济犯罪嫌疑人对我国的经济法理解得很 不透彻 , 因而在被采取强制措施后 , 认为自己没有 触犯刑法 。 调查中 , 一个姓杨的犯罪嫌疑人这样写 道 : “因为我的所有 问题都是在工作中发生的 , 全部 都是有账可查的 , 我认为自己只是工作失误 , 没什 么可隐瞒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