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三纲领八条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430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三纲领八条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三纲领八条目(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就是“大人之学”。“大人”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成年之人,可以在 社会上立足,因此需要知书明理,通晓人生之道;二是指充实而有光辉的伟大 人格,可以在社会上表现道德芳表,修己治人,风动草偃,以平天下为最高目 标。这两种含义并不冲突,却有先后顺序。所以大学主张:“自天子以至 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分“经”一章,“传”十章。“经”是基本的观点,“传”则是都对 于“经”的解释、阐述。全书溶伦理、哲学与政治于一体,着重阐述了个人修 养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提出了宋儒称作“三纲领”和“八条目”的理论思想。三纲领和八条目是儒家实现“内圣外王”的根本方法。“内圣”意即“内求于 己”,也就是“八条目”所说

2、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外王” 表示 “外用于世”,指的是“八条目”中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说: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正是表达了“内圣外王”的精义所在。其 主要的思想源自于大学的经。大学是如此指出三纲领:“大学之道在 明明德,在亲民,在止於至善。”其意义简释如下:1. 明德是任何人都禀受于天,至灵而不污染的本性,它能够与天地相沟通。 “明明德”是肯定人类与生具有灵明的德性,现在要加以彰明,使之自 觉。人之行善避恶,并非社会规范所外加的义务,却有内在本然的基础。 道德实践的价值是由内而发的,人性是向善的。2. 亲民是在明晓自身本性的善德之后,帮助其他人去除污染心

3、灵的东西, 使他们同样能够达到与自己同样心灵纯洁的境界。觉悟“明明德” 此一 天生能力之后,就须 “亲民”,亲者新也,日新又新,使自己无时无刻 不在行善之途上前进。人生的一切变化生灭,唯有在遵循内心向善的要 求、日新其德方面,可以永远做个新人。3. 至善是指心灵获得最大程度的自由,达到自然与事物发展相统一的境界。 “明明德”和“亲民”的一切方向是“止于至善”。以“止于至善”为 方向或目标,等于是永无止境的期许。 “八纲领”是大学所说的修养方法,它是有顺序的,相互为条件的序列。 每一个条目,都以前一个条目为条件,而它们本身都是以“修身”为根本,前 四条是 “修身”的方法,后四条是“修身”的必然社

4、会结果。大学是如此 论述“八条目”的:“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姐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奇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 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其意义简释 如下:1. 格物,就是要求人们亲历其事,亲操其物,即物穷理,增长见识。在读 书中求知,在实践中求知,而后明辩事物,尽事物之理。2. 致知,就是求为真知。从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如一面镜子, 本来全体通明,只被事物昏蔽,暗淡不清,现在逐渐擦去灰尘,使恢复 光明,有了真知。所谓知,指道德意识而

5、言,知既至,则能明是非、善 恶之辨,闻见所及,胸中了然。物格而后知至。3. 诚意,就是要意念诚实。知既尽,则意可得而实,发于心之自然,非有 所矫饰,自然能做到不欺人,亦不自欺,在“慎独”上下功夫,严格要 求自己,修养德性,知至而后意诚。4.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种不安的情绪,不为物欲所蔽,保持心灵的安静。 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物不能动,而无不正。心得其正,则公正诚明, 不涉感情,无所偏倚。故意诚而后心正。5. 修身,就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无偏见, 无邪念,才能为人民所拥护。修身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功夫的落 脚点,又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始发点。心正而后身修,身修

6、而后家 齐。6. 齐家,就是要整齐好自己的家庭,只有教育好自己的家庭成员,才能教 化人民。7. 治国,就是要为政以德,实行德治,布仁政于国中。君主要像保护初生 的小孩那样保护人民,以至善之德教化人民,使人民除旧布新,日新又 新。统治者要使仁、敬、孝、慈、信的仁爱之风充满全国,国治而后天 下平。8. 平天下,就是要布仁政于天下,使天下太平。平天下最重要的是要求君 主具有“洁矩之道”,即以度己之心度人的高尚崇高品质,作为人民的 榜样。由于平天下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君主尊老兴孝,敬长兴悌,恤 孤爱民,布行仁政。君主要实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坦诚至 公,以德为本,举拔贤臣,提倡忠信,开源节流,

7、以义为利,如此则能 臻天下太平的境界。 大学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此八条目中,“修身”是 根本。前四者是“修身”的基础和方法,后三者是“修身”的目的。格物在于 明辨事物,只有明辨事物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有了认识才能意念诚实,然后 才能思想端正。只有具备了以上的条件,自身的修养才能提高。自身的修养又 是治理国家的必要条件和前提,由此才能治理好自己的家庭,也才能治理好自 己的国家,最后达到天下大治。大学作为儒家思想的总纲领,造就了后代 儒家对社会的关心和参与精神以及自身道德修养的提高,即“内圣”与“外王” 之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