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营养不良评价方法探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2413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婴幼儿营养不良评价方法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婴幼儿营养不良评价方法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婴幼儿营养不良评价方法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婴幼儿营养不良评价方法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婴幼儿营养不良评价方法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婴幼儿营养不良评价方法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作者单位:615600 四川冕宁,冕宁县妇幼保健站【关键词】 婴幼儿;营养不良;评价方法营养不良至今仍是婴幼儿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国内外提出的评价方法有许多种,有的比较简单实用,有的比较繁杂。本文就 452 例婴幼儿营养不良,通过用两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即传统评价方法与 WHO 推荐的评价方法,两者进行对比,以便了解其优劣及适用范围,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科学依据。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站从 1995 年对县城 7 岁以下的儿童开展了儿童保健系统管理,至今共建卡 8 627 例。在这 8 627 例中,我们按传统评价方法诊断出营养不良 452 例

2、,其中男 212 例,女 240 例,年龄 3 个月3 岁。然后再用 WHO 推荐的评价方法对其进行评价。1.2 评价标准和方法1.2.1 传统的评价方法 按实用儿科学诊断营养不良标准1。凡婴幼儿体重比正常平均体重减少 15%以上,为营养不良诊断标准。其中减少 15%25%为度,减少 25%40%为度,减少 40%以上为度。1.2.2 WHO 推荐的评价方法 年龄、体重、身高是三种基本的测度,这三种测度结合起来形成三类指标。即按年龄的身高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for age)又称年龄别体重,按年龄的体重(height for age)又称年龄别身高,按身高的体重(weigh

3、t for height)又称身高别体重。指标判断以小于这三个指标的中位数减去二个标准差(-2SD)为标准,在这里我们称之为评价标准。该方法将营养不良分为以下四类2:(1)低体重:即小儿年龄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2)消瘦:即小儿年龄别身高正常,但身高别体重低于评价标准。(3)发育迟缓:又称生长迟缓,即小儿年龄别身高低于评价标准,而身高别体重正常。(4)慢性营养不良:即年龄别身高及身高别体重均低于评价标准。1.2.3 体重及身高的测定 测量方法按“中国 07 岁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研究实施方案“进行。上述两种评价方法均以 1985 年九市城区正常儿童体格发育衡量数据为准。2 结果我县城区参加儿童

4、保健系统管理的 8 627 例,按传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共检出营养不良 452 例,其中度 359 例,度 71例,度 22 例。然后对这 44 例按 WHO 推荐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其结果为:正常 124 例,占 27.27%,营养不良 328 例,分别为:单纯低体重 45 例,占 13.71%,低体及消瘦 37 例,占 11.28%,低体重及生长迟缓 246 例,占 75%。3 讨论由上可见传统评价方法是单纯按年龄的体重进行评价的,使用方便、简单、快捷,而诊断出的度营养不良一部分在健康检查中属于正常的婴幼儿中,故能及早发现患者,但此方法不能区分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WH

5、O 评价标准为综合评价标准,能较客观、正确地评价婴幼儿的身高进行评价,在较大程度上消除了种族、遗传等因素,并能区别近期或远期营养不良,如:消瘦、绝大多数低体重都存在现阶段营养不良的问题,在保健中应查找原因,如疾病、喂养方法、食物选择、有无不良饮食习惯,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措施。发育迟缓的患儿目前营养尚可,其身体低矮主要是过去喂养不当或反复感染引起,指导重点应是合理喂养、预防疾病,使其以后的生长发育避免各种不利因素。从上述结果可见,此方法诊断出的营养不良仅占传统方法检出的 72.72%,因而不利于及早发现营养不良的患儿。可见两种评价方法,各有长处,儿童保健者及其他医务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在具体评价或诊断一个儿童的营养状况时,还应询问了解儿童的喂养史、患病史、家庭生活状况、配合一些化验检查,使诊断更为准确、可靠。【参考文献】1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 4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506-5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妇幼司,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乡级儿科临床进修要求,1993,9.KKME-专业医学搜索引擎 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