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也能当“教授”?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2361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也能当“教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小学教师也能当“教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小学教师也能当“教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小学教师也能当“教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也能当“教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也能当“教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小学教师也能当中小学教师也能当“教授教授”?镜花水月还是实至名归 光明日报 ( 2011年10月14日 06 版)制图:袁昕中小学教师也能当教授?这不再是一个传说。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传出消息:在近两年山东省潍坊市、吉林省松原市、陕西省宝鸡市进行试点的基础上,再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国部分地、市开展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此次扩大改革试点,意味着中小学教师有望参评正高级职称,对于广大中小学教师而言,无疑是个振奋人心的消息。鼓掌者有之:“拓展了中小学教师发展空间”,“在教师评价标准上找准了方向”,“更加注重对师德、教育教学能力、工作业绩贡献的要求”,“鼓励更多教师留在教学第一线”,

2、“有利于中小学教师和城乡教师的自由流动”忧虑者有之:难道“教授”就是教师的最好归宿?若有朝一日真做了“教授”,还能全心坚守三尺讲台吗?职称制度改革,究竟该如何如润物细雨,为中小学教师的成长注入生机?追问一追问一:“教授教授”只是镜花水月只是镜花水月?“有了政策,但是相关的配套机制能不能跟上?”“一线教学须投入大量时间精力,以往能评上较高职称的老师大都身处行政岗位,这次会不会还是这样?”采访中,一些老师表达了对职称制度改革的担忧和困惑。虽然有了政策,虽然政策中说中小学教师也可参评正高级职称,但是,参评条件是什么?评价标准又如何?谁来评以及评上后能落实到哪些实惠?中小学教师评“教授”,是否也像大学

3、教师评职称一样主要看科研成果?这个指标是否充分考虑到中小学教师课堂任务重,备课、考试压力大等实际情况? 多年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赵老师表示,要评上“教授”,对于很多辛苦工作的老师而言,仍然只是镜花水月。据赵老师介绍,此前,小学高级教师仅为中级职称水平,最高可评上的小学中学高级教师,即俗称的“小中高”教师,也仅为副高级职称水平。他们学校多年也只有一两个名额能够评上“小中高”。很多时候都是等到有老师退休,将职称空出来,才有机会参评。而等到有“小中高”名额可以评选时,大多数老师往往都沉默以对。因为,“都知道没戏”。现在这个“教授”,恐怕更是可望而不可即。什么样的老师可以被评为“教授”?中小学“教授”由

4、谁来评?这是老师们关注的话题。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小微教授的建议是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 “比如评委,应当多投入人力,在广大教师队伍中选择,同时实行回避制度,评委认定制度。 ”他表示,评委的选择只有不局限于固定人选,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关系、金钱等不透明因素的产生,才能尽可能做到评选的诚信与公正。为政策建立健全完善的配套机制,使中小学教师对于参评“教授”看得清,盼得到,才能使政策得以落实并取得效果。 “不能只有噱头。 ”北京某小学张白老师说。“向全国推广是否就意味着教师职称制度合情合理、深得人心?”杭州学军中学语文教师金新援引此前媒体的一项调查:“54.6%的人赞成取消职称评审

5、,而调查中显示,教师排在最受职称评审之累的职业之首。 ”金新认为,教师职称制度改革,需要有民间教育学者的参与,不能成为一场教育权贵的“盛宴”。追问二追问二:职称趋同职称趋同,“教授教授”所为相同所为相同?朱自清、朱光潜、匡互生、方光焘、丰子恺这是当年春晖中学的一群名师,今天看到他们的名字,依然是高山仰止。老师们表示:要评教授,就要立得住!“说实话,现在评职称,确实有实惠。但是要评上去,说困难也困难,说简单也简单。 ”张白告诉记者,教师们有一定成绩,如果还能运作某些关系,职称总可以一级级往上评,即使今后参评“教授”也是不无可能。“但是,职称和真正的教师发展是有差距的。 ”在他看来,教师是一个“一

6、直往外倒的行业”,盛名之下,“教授”不能徒有虚名。“虽居乡僻,未尝敢一日废学。虽经乱离困厄,未尝敢一日颓其志。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虽或毁誉横生,未尝敢馁其气。虽学不足以自成立,未尝敢忘先儒之矩,时切其向慕。虽垂老无以自靖献,未尝不于国家、民族、世道、人心,自任其匹夫之有其责。虽数十年光阴虚掷,已如白驹之过隙,而幼年童真,犹往来于我心,知天良之未泯。 ”钱穆是一位崛起于中小学教师间的国学大师,乡教、苦读、探索,其动情之语让人感慨,“虽或名利当前,未尝敢动其心。 ”追问三追问三:“教授教授”,何以实至名归何以实至名归?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对此表示担心:此次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最终的受益者,还是那些“不把心思放在教室里,放在孩子身上”,“专心写著作和论文”的“好老师”。杨小微教授表示了同样的观点:科研是做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中小学教师须注重一线教学的态度、方式和实际结果的改进,著作、科研,也要最终为实际教学服务。“教师职称评定,大学里注重的是科研成果,而在中小学中,则应更多注重教学实际和教学思想。教师职称改革,不能给广大中小学教师发出错误信号:鼓励中小学教师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去搞科研。 ”杨小微认为,中小学教师可以搞科研,但是其目的是为一线教学寻找更多更好的方法,最后还是要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本报记者 靳晓燕 本报通讯员 范 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