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在园林设计中应用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52206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子在园林设计中应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竹子在园林设计中应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竹子在园林设计中应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竹子在园林设计中应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竹子在园林设计中应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竹子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竹子在园林设计中应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竹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竹子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2003-5-9 16:27:41 阅读 3017 次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竹 而显。 我国是“竹子王国”,竹子种类繁多,分布地域极广:东起台湾, 西迄西藏,南至海南岛,北至黄河流域。万千绿竹,绿染神州,装点山 河,美化大地,使我们的生活更富有色彩和情趣。当我们涉足名园胜迹, 无不深刻地体察到竹子的景观效益。 竹子集形态美、色彩美、音响美、风格美于一身,在园林绿化中观赏价 值极高:翠竹青青,千姿百态。有的离地尺许,有的亭亭玉立,有的蓬 松一堆;寿竹散生一盘,互不相拢;小勤竹枝枝紧连,挤在一起;甜竹 竹叶大如掌;小

2、观音竹叶形似针等。 绿竹栉风沐雨,心有灵犀。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涤有清韵, 霜凝有清光,雪染有清趣。以竹为友,以竹为师,会使人悟天地之正气, 育崇高之美德,激人生之理想。 古今竹与园林中国园林造园历史悠久,具有特殊的艺术风格,富有 山水画境的自然美。竹正符合造园要求自然、纯朴的潮流,是古往今来 园林中很好的绿化植物。 以竹造园,不管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不管是以竹造景、借景、 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且风格 多种多样。诸如竹篱夹道、竹径通幽、竹亭闲逸、竹圃缀雅、竹园留青、 竹外怡红、竹水相依等景观艺术,无不遍及中国园林。 北魏时期,洛阳官场众多私家园林,相

3、继呈现了“莫不桃李夏绿, 竹柏冬青”的景象。崇竹爱竹、乐竹忘形的“竹林七贤”更加提倡竹子 造园。尤其是唐宋时期,我国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促进了造园兴盛,竹 子造园随之而步入了鼎盛时期,有名的李德容的“平泉别墅”、王维的 “辋川别业”,杜工部的“成都草堂”、苏轼的“东坡园”等等,大种 庭园竹,与绿树花草天成景物流芳百代。明清时代,竹子造园首推江南 园林。苏州的拙政园“梧竹幽居”、“竹径通幽”、“竹廊扶翠”等园 林艺术为多数园林借鉴。特别是清代圆明园“天然画图”,以万竿翠竹 为其中“五福堂”造景,呈现出“竿竿清欲滴,个个结生凉”的竹园景 象,清风吹过,龙吟细细,凤尾森森,真使人有“风枝露梢,绿满襟袖

4、” 之感。其中湘妃竹在“天然画图”中造就了令人陶醉的景观,成了竹子 在东方艺术情调中的杰作。至于当代浙江安吉竹园、成都望江楼公园等 这类园以竹胜、景以竹异的专类竹园,当然就更多地展现出竹荫、竹声、 竹韵、竹光、竹影、竹趣等的奕采,更以多品种的竹类取胜了。 纵观古今竹类在园林中的作用与造园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统一空间如公园绿化、人行步道的街景等,以大面积竹林面植或线植、 带状的列植,可使公共开放空间中的景致和谐统一,不仅有掩饰作用,又有统一的效果。 2强调空间部分竹类,如佛肚竹、金丝竹、香妃竹等,其茎干或色 彩特别引人注目,植于空间的视觉焦点处,常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景 观和观赏处的中心点

5、。 3协调空间用竹类做绿篱,如观音竹双行列植于草坪或建筑物的周 围,不但会使景物更加明显,增加多样化的美感,而且还与修剪过的植 物造型外观相呼应,使周围环境更为协调。 4分隔空间亦采用绿篱形式,将景区划分为大小不同的空间,并根 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各种高度不等的竹类,将绿地布局分隔成各种 观赏或者功能区域。 5添景园林风景中主要题材称为主景,围绕主景加添人工布置材料 添景,具有实用和美观价值。如用竹建造的“竹亭”。 竹类的配置方法竹子品种极多(我国就有 36 属、400 多种),在园 林置景中,左右逢源:如寺庙园林多取其佛性而喜植紫竹、观音竹、圣 音竹等;一般园林中的墙根、假山坡脚与筑篱,则

6、取矮生形的箬竹;而 景区景点的曲折通幽之处,则往往取用密集多姿、秀雅宜人的凤尾竹、 琴丝竹等;居住生活区庭院、公共绿地等常用“岁寒三友”松、竹、梅, 不但取其形美,更重其意美,与观赏树木的配置方法一样,竹类不论自 然式或整齐式栽培,不外下述几法: 1群植(面植)群植是株数较多的一种栽植方法,常在小路转弯处、大 面积草地旁、建筑物后方及园林中较大的一隅,大面积栽植成林,创造 出绿竹成荫、万竿参天的景观效果。 2丛植较大面积的庭院内的竹林及 构成林相者皆为丛植,即用 一种或若干种较为变大的丛生形态竹类混栽而成,以不等边三角形栽植 方法为主,同时配置美丽别致的景区,或交织栽种一二年生草花。 3列植列

7、植是沿着规则的线条等距 离栽植的方法,可协调空间, 显出整齐美,以强调局部的风景,使之更为庄严宏伟。一般用于园林区 界四周,以清界限,但应注意视线通透,稍有曲度,勿流于呆板。 4隅植为了使建筑物与四周自然物 更好地联系起来,以增加美 观,即用观赏性强且四季常绿的竹类,如佛肚竹营造景观。 5弧植(单植)有些奇篁异竹,丰姿绰约,光 怪陆离,具有神 秘的色彩和高雅、奇特的形态,如佛肚竹、黑竹、湘妃竹、花竹、金竹、 玉竹以及从头到脚呈现出黄、蓝、白、绿、灰五种颜色的五色竹,单独 种植以显示特性。 6盆栽在缩龙成寸、聚景于钵的盆景中,竹是极佳的品类。纳小竹 三、五枝于一小盆,并配石景造型,则可充分表现自

8、然空间的抽象美, 展现出一幅立体的风景画;也可在盆竹中栽松、梅,使成“岁寒三友”。7地被植物以竹类为地被植物搭配草坪,具有延续视觉的效果,也 可借地被植物衬托而组合成同一单元,耐修剪的种类可剪成短而厚实的 高度,耐荫者栽种于乔木、灌木之下,叶片具观叶效果者可作配色之用上海近年的绿化不仅在“增量”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而且在“提质”方面作出了更艰巨也更有成效的努力。不论是去年的 APEC 系列盛会期间来沪 与会、考察的中外贵宾,平时节假来沪观光游览的四海游客,还是带着各种 “专业眼光”来到上海仔细“挑剔”的专家学者,都无不称赞:渗透海派文 化内涵的绿化大景观,为美化上海、提升上海的外部形象和内在气质

9、,起到 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现代都市常常与喧闹、繁杂联系在一起,上海的过去也免不了给人这 样的印象。随着现代城市经济的迅猛发展,对自然山水的亲近和向往,已经 越来越成为上海人追求身心精神享受的乐趣所在。 但是,位于长江泥沙冲积带的上海偏偏除不足百米且远离市区的佘山 外,几乎没有任何天然山林。于是,申城的绿化工作者,近年来在人工布设 山水景致、营造自然生态景观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 世纪公园是一个突出的成功典范。这座拥有近百顷面积的大型绿地, 从兴建一开始便被定位于“休闲生态公共绿地”,而在这“颗”上海有史来 最大的“都市翡翠”中,被精心镶嵌了一“滴”晶莹的“水珠”面积达 126 公顷的镜天湖。这

10、块巨大的湖面,纯粹是人工开凿而成。五年前,当 这个公园刚动工建设时,上海市绿化管理局(前园林局)局长胡运骅先生曾 亲自陪我一起去探看。当时那里还只是大片的农田、农舍和一条弯曲的两岸 长满草苇的张家浜。“我们将在这里挖出一个大大的湖泊,引进张家浜水; 再用挖湖的土在周边堆成几座小山,营造出一片人工山林,把远近的游人引 进来!” 老实说,大胡局长当时的介绍让我感到有点非夷所思。但是,短短的 两三年间,绿化建设者们就把这宏大的构想变成了现实。今日的世纪公园成 了上海最美丽动人的游乐、观光之地:湖中水清鱼翔、渌波荡漾;水面上一 团团水养植物叶碧花红,野鸭、白鹅、鸳鸯、鹭鸶成群作对掠波嬉水。湖畔 则布置

11、了亲水平台、卵石沙滩、花伞摇椅、世纪花钟、音乐喷泉,供游人息 憩赏玩;稍远处的西、北、南边是三片人工缓坡,布满成排的乔灌木和大片 栽培各色鲜花的花坛;而湖的东面,则有大片的乡土田园区和疏林草坪区, 还有一块被命名为“蒙特利尔园”的茂密森林鸟类保护区,杂树野花、 没径蓬蒿、鸟鸣其中访遍自然、写足山水,世纪公园为爱山慕水山向往 自然的上海市民创造了一个绝佳的休闲好去处。难怪此园从一期试开放开始, 上海的许多大型公众活动都移到了这里。每逢春节、国庆、劳动节几个“黄 金周”和儿童节、妇女节、重阳节等假日,每天都会有几万人涌入园内。特 别是每年一两次的主题游园活动,如前年的第三届中国花卉博览会、去年 A

12、PEC 期间的国际烟花节、今年“五一”的“花季狂欢节”,不仅成了上海市 民的盛大节日,也成了猎捕全国游人、世界来客的眼光和步履的一个新亮点。与地处浦东新区的世纪公园相比,上海人在城市老建成区的建筑群中 “挤出来”的绿化,自然更珍惜“寸土寸金”的宝贵价值,更注重文化、工 尽匠心。象位于南北、延安两条高架道交叉处的“真正市中心”延中绿地, 在总体规划思路上,就提出要通过“高密度多品种的植物材料和若干水面有 机组合,形成茂密的森林、疏密相间的林中草地、缓缓的溪流、清澈的小湖、 绿色的自然地质景观,调动人们的嗅觉、触角、视角、听觉,充分体验上海城市建设发展与自然共存的和谐”。这个以“水蓝树绿人亲”为核

13、心的绿化 建设主题,被设计者形象地命名为“蓝绿交响曲”,在建成后的延中绿地中 得到完整的体现。四周林立的高楼、交叉而过的高架道、川流不息的车队, 和延中绿地的茂林修竹、草地曲径、假山瀑布、溪流小桥、蛙声禽鸣,相互 辉映,形成了在客观上尖锐对立而又在主观上高度和谐的现代大都市绿化文 化特色。 “蓝绿交响曲”首次响起在延中绿地,但由它集中代表的“绿化重文 化”的“声波”,如今已扩散到上海城区绿化的每个角落。在中共一大会址 旁建设的太平桥绿地,4 万平方米的绿地中央人工开凿了一块 1 万平方米的 人工湖小南湖,它喻示上海现代复兴的开端;在由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典 型大中华橡胶厂地域中建设起来的徐家汇绿地

14、里,保留了一根有八十年 历史的高大烟囱,那象征上海城市文脉的延续;在北部老工业区杨浦和闸北 兴建的黄兴绿地、大宁绿地,也都把“劳动”和“娱乐”等概念有机地结合 在一起,使绿地更充满文化的气息,从而使它们的内涵更深广、品质更崇高。这种既重生态又重文化的全新园林绿化观念,甚至还延伸到了许多住 宅小区中那些零星细小的绿化项目中。象长寿路常德路的一个不足 2 万平方 米的新建住宅小区中,就安排了一块 7 千平方米的“中央绿地”,绿地中精 心设计了一座高 60 多米的“小雁荡山”。这座假山的石料,全部选自浙南 雁荡山区。堆山效果以假乱真,使所有观者都会联想到历史悠久的江南园林 的绿化造景手法。而在另两个

15、典型的新建住宅小区民和和万里居住区, 那里对称式花坛、下沉式广场的中心绿化,又极易使人觉察到西方近代园林 绿化艺术的影响。 在广泛吸吮世界绿化文化精华,建设全新的文化绿化大景观、向“城 市园林化”目标迈进的时候,上海的绿化建设者还在两个方面作了很大的努 力。 首先是着眼城市生物多样化和绿化树种本土化。 上海街头一度花木单调、生物稀少,被讥为“只有三棵树两只鸟:梧 桐、香樟和银杏,一只鸽子加麻雀”。近年来,上海一方面从规划着手,在 市郊结合部甚至市区内划出适当的地域,快速营育城市生态森林。一方面多 方寻觅乡土树种,边育种育苗,边广泛种植;一方面在一些开阔绿地中着重 选栽那些能够吸引爬行类、鸟类和

16、小型哺乳动物的树种,以加快实现城市物 种多样化、向实现多种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的良性生态环境迈进。此项工作 已经获得国际生态绿化专家的高度评价,并得到一批国际组织的积极支持。 其次,不忘自己的历史,在保留传统的海派绿化文化方面也做了许多 努力。 建园已有一百多年的复兴公园(前称法国公园、顾家宅公园)曾是上 海最精致的公共绿地之一。公园东南角原先有一道铁框木门,因年久倾侧需 要重修。这么一个小小的公园门,主管部门却也非常重,特地延请从国外归 来的同济大学著名建筑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项秉仁负责这一小品的重修设计。 项先生不负重托,亲自到上海城建档案馆翻查到 1932 年顾家宅公园(复兴 公园原称)的木制园门的设计图纸,依循历史足迹,作了一些符合现代要求 的改动,最终设计了一组既具有浓郁法国乡村情调,又令人感受到浓馥现代上海情结的方形木栅门。门口的一座已有七十年的“老古董”消防阀门和另 一侧一棵有百年历史的老悬铃木(俗称法国梧桐),也都一并保护下来,稍 作整修,成了历史的见证和远近游人的鉴赏物。 由于绿化主管部门的高度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