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造大学认同 争名并不矫情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5294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塑造大学认同  争名并不矫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塑造大学认同  争名并不矫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塑造大学认同 争名并不矫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塑造大学认同 争名并不矫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塑造大学塑造大学认认同同 争名并不争名并不矫矫情情南都社论 近日,南昌大学发布的章程中,一段表述引起了南京大学师生的关注:“学校名称为南昌大学,英译为 NANCHANG UNIVERSITY,简称南大,学校的互联网域名为:。”对此,在南京大学的校园内外、小百合 BBS 上,抗议乃至讽刺声音不绝于耳,而来自南昌大学及其支持者的回击,也颇为引人瞩目。这是继 5 月两家医学院校因改名引发校友的大规模反对之后,又一起发生在两所高校学生及其校友之间校名争执事件。两起事件虽然略有不同,但是,二者都可以归结为对大学名称的重视与争夺。无论全称还是简称,大学的名称都包含着历史、记忆与认同。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

2、姆曾有传统的发明一著,讨论的是民族-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自身历史传统的“再创造”。一个国家为什么需要“发明传统”,乃因这里面包含着历史、记忆与认同,乃因为这里可以塑造权威与尊严。此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大学的建设。谈论一所大学,无论是国际上赫赫有名的哈佛耶鲁、牛津剑桥,还是国内的顶尖高校北大清华,谈论的其实就是她的历史。历史断了,大学的根基就不会稳固,大学的威严就受到了挑战。南昌大学与南京大学,甚至再加上“好事者们”提及的南开大学和南通大学,她们之间关于“南大”简称的争夺,表面看起来是对品牌的争夺,但真正根本的是对于本校历史传统的认同比拼。结论当然是以南京大学基本胜利告终,但个中的你来我往,显

3、示的正是各个高校学生及校友对于母校的认同塑造过程。2对于一所大学来说,争辩与捍卫简称本身,可以让学生形成更强的大学认同,而名称的认同,下可以促进招生的便利,上可以吸纳校友的支持。然而,为何近期会有此类争名事件频繁发生,兴许追溯历史,可以看出近代中国大学发展波澜起伏的状况。现代中国的高等教育肇始于 1898 年的京师大学堂,勃兴于民国时期的大踏步发展,而在此后的政治动荡中,高校多元发展的道路被严重限制。直到 1978 年之后,中国高等教育才又迎来了她的春天。百年来,政治局面往复导致诸多大学的兴衰,而伴随高校的兼并、分流、取缔,必然会有一些大学名字或消失,或被修改。1997 年高校扩招之后,大学城

4、建设、专升本、院升大学的一系列运动,则都助推着新兴高校的崛起。这类新兴高校“更名”的需求,与一些消失大学校友捍卫传统的底线,出现了你争我夺的现象。当然,简称之争没有涉及太多的历史之争,更多的是本土性、地域化的称谓上升到“正式文件”之后带来的争议。但正如前文所述,这样的争夺可以更加激发学生与校友对于高校认同,从这角度出发,争名并不矫情,反而值得鼓励。只不过,形成对母校的认同,不仅仅需要关注名字,关注历史,更需要关注当下历史的创造。事实上,一所大学,四年光阴,对于很多学生来说,真正能够驻留心间的大学印象,不是简单认识大学的历史,而是参与和创造大学的今天。在多元化时代,大学必定是丰富多彩的,关于大学精神的阐释,关于大学历史的创造,都有赖于年轻一代的激情与担当。大学是一个思想自由之地,对于精神的追逐,对于文化的创造,对于认同的阐释,也许并非全部汇入主流。但这些充满生机的思维、行动和突破,常常让人对大学精神更加充满敬意和怀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