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家语·执辔》篇易学象数探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1045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家语·执辔》篇易学象数探微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孔子家语·执辔》篇易学象数探微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孔子家语·执辔》篇易学象数探微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孔子家语·执辔》篇易学象数探微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孔子家语·执辔》篇易学象数探微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家语·执辔》篇易学象数探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家语·执辔》篇易学象数探微(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家语孔子家语执辔执辔篇易学象数探微篇易学象数探微刘 彬 摘要:孔子家语执辔、大戴礼记易本命等 书中有一段古资料。经考证,这段资料应为古代易学资料,其存在下限不晚于春秋晚期,很可能由子夏传之。借助于其他一些文献,证之于这段古易学资料,我们钩 沉出了一些古易象数。这些古易象数和这段易学古资料,与今本说卦象数思想有鲜明区别,应属于古代易学中另一较为独特的系统。这段古易学资料和这些古易 象数,对后来的易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关键词:古易资料;古易逸象;古易数;古易系统有一段资料,载于孔子家语执辔1、大戴礼记易本命2、淮南子墬形训3中,也散见于纬书春秋考异邮4。各处意思几乎完全相同,而用词稍异。现依

2、据孔子家语执辔,参照大戴礼记易本命和淮南子墬形训,录之如下:子夏问于孔子曰(易本命作“子曰”):“商闻易宣人生及万物、鸟兽、昆虫(易本命作“夫易之生人、鸟兽、万物、昆虫”),各有奇耦,气分不同,而凡人莫知其情,唯达德(易本命作“道德”)者,能原其本焉。天一,地二,人三,三三如九。九九八十一,一主日,(墬形训有“日主人”),日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墬形训有“二主偶”),偶以从奇,奇主辰,辰为月,月主马,故马十二月而生。七九六十三,三主斗,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六九五十四,四主时,时主豕,(墬形训作“彘”)故豕四月而生。五九四十五,五为音,音主猿(易本命作“猨”),故猿五月而生。四九三

3、十六,六为律,律主鹿(易本命作“禽鹿”,墬形训作“麋鹿”),故鹿六月而生。三九二十七,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二九一十八,八主风,风为虫,故虫八月而生(易本命、墬形训作“化”)。敢问其然乎?孔子曰:“然。吾昔闻老聃亦如汝之言。”这段资料与易学有密切关系,当为古代易学资料,其中含有丰富的古易内容,当属古代易学中一个较独特的系统,并对后来易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之作,即对这些问题作一详细考证,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一段易学古资料首先我们来考证这段资料的出处、性质以及可能的传承。三国魏王肃所注孔子家语,过去被有些学者疑为王肃的伪作,近年的出土文献不但推翻了这种说法,而且证明其材料来源

4、相当早。1977 年安徽阜阳双古堆一号汉墓出土西汉初(公元前 165 年后不久)孔子家语的篇题木牍,“存篇题四十六条,内容多与孔子及其门人有关”,“大多在今本孔子家语中见到”。5这说明孔子家语的材料当源自先秦。礼记是西汉前期发现和收集到的先秦古文文献,其来源是汉代孔壁所出土与河间献王所收集,6其内容为孔门后学的“记”类之作。东汉时礼记分为两个系统,一为大戴礼记,一为小戴礼记。因此,大戴礼记的资料也当源自先秦时代。1993 年郭店楚墓(下葬时间不晚于公元前 300 年)出土缁衣,7见于今传本礼记,是为一证。因此,载于孔子家语、大戴礼记和西汉初淮南子的这段资料当为先秦古文献,应为七十子后学所记的孔

5、子论学之言。而从执辔“子夏问于孔子曰: 商闻敢问其然乎?”及孔子的答言“然。吾昔闻老聘亦如汝之言”来判断,则这段资料为孔子、子夏所“闻”之言,其来源自然早于此前,也就是说,这段资料 的存在下限当不晚于春秋晚期,应有较早的来源。这段古资料应为古代易学资料。大戴礼记把其放在易本命篇中,这里的“易”不是一般名词,而是指易学意义上的“易”,指“易道”。“易本命”指从易 道来探索万物(包括人、鸟兽、昆虫等)生死、运化等的本然性命。易本命“夫易之生人”云云,执辔“商闻易宣人生”云云,这两处的“易”也 都是易学意义上的“易”,指“易道”。因此,这段资料是从古代易学的视角切入的,或者说是置于古代易学的背景之下

6、的。从孔子家语执辔大戴礼记易本命的记载看,孔子、子夏对于他们所“闻”的这段古代易学资料,较为重视并作认真研读,可以说,这也是记述孔子、子夏师徒二人共同研易、论易的一段资料。关于孔子、子夏共同研易、论易的情形,古籍中有多处记载。据孔子家语六本载:孔子读易至于损益,喟然而叹。子夏避席而问曰:“夫子何叹焉?”孔子曰:“夫自损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决之。吾是以叹也。”子夏曰:“然则学者不可以益乎?”子曰:“非道益之谓也。道弥益而身弥损。夫学者损其自多,以虚受人,故能成其满。博也天道,成而必变。凡持满而能久善,未尝有也”子夏曰:“商请志之,而终身奉行焉。”8孔子由易损益两卦,向子夏讲论“损益之道”。这件

7、事同样也见载于说苑敬慎9、淮南子人间训10。值得注意的是,帛书要篇也记有与此相同意义的孔子与门弟子论损益之言,并且有新的内容:孔子论“损益之道”前,先述损益两卦的古“卦气”说与卦爻象等象数内容。这段记载为:孔子繇易至于损益一卦,未尝不废书而叹,戒门弟子曰:二三子!夫损益之道,不可不审察也,吉凶之门也。益之为卦也,春以授夏之时也,万勿(物)之所出也,长日之所至也,产之室也,故曰益。授(当为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万勿(物)之所老衰也,长夕之所至也,故曰,产道穷焉,而产道焉。益之始也吉,亓冬(终)也凶;损之始凶,亓冬(终)也吉。损益之道,是以观天地之变而君者之事已。11案这里的“门弟子”“二三子”

8、定当包括子夏。以卦气六日七分说,益居正月立春之时,损居立秋后的处暑之时,故要篇所言“益之为卦也,春以 授夏之时也”“损者,秋以授冬之时也”,正为古代“卦气”说的象数内容。又,益初九曰“元吉”,上九曰“凶”;损初九曰“损之”,九二曰“征 凶”,上九曰“贞吉”,故要篇所言“益之始也吉,亓冬也凶;损之始凶,亓冬也吉”,正是孔子由益损两卦爻象与爻辞而发。将要篇这 段内容与孔子家语六本、说苑敬慎以及淮南子人间训的记载结合起来,可看到孔子向子夏等门弟子讲易时,有一个重要的特点:既依述古易 象数,又阐发人文义理,本乎象数而生发义理。因此,子夏亲聆孔子讲易,与孔子共同研习古易象数,当既能通晓古易象数,也能领会

9、孔子所阐发的人文新义。换言之,子夏精于易学,当无疑义。虽然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汉书儒林传皆不载子夏传易之事,但唐人司马贞史记索隐案曰:“子夏文学著于四科,序诗,传易。又孔子以春秋属商。又传礼,著在礼志。而此史并不论,空记论语小事,亦其疏也。”12释文序录载有“子夏易传三卷”,并注云:“卜商,字子夏,卫人,孔子弟人,魏文侯师。七略云:汉兴,韩婴传。”隋书经籍志云:“周易二卷,魏文侯师卜子夏传。”因此,子夏传易当为事实。因此,子夏通晓古易象数,精于易学,并且传易,当为事实。由此,我们推测,这段易学古资料当由子夏传之,后来被收入孔子家语、礼记、淮南子等书中而流传下来。细观这段古易学资料,可知它本身要解

10、决的是八种动物(包括人)怀胎月数的根本原因的问题。以作者看来,人、马、狗、豕、猿、鹿、虎、虫这八种动物从怀胎到 出生之所以有各自特定的月数,是由主这八种动物的日、月、斗、时、音、律、星、风的特定之数决定的。如狗之所以三个月而生,是因为狗被斗所主,而斗数为 三。用作者的话说,因为“三主斗”和“斗主狗”,“故狗三月而生”。因此,“三主斗,斗主狗”乃是作者论证“狗三月而生”的理论依据。而能够作为理论依 据,在当时的文化系统和知识体系中,自然应是被肯定的识见(定见)或公认之理(常识)。因此,作者以当时“三主斗,斗主狗”的定见或常识为依据,解决了狗 之所以三月而生的问题。但对于距“当时”二千多年后的我们

11、,由于文化背景和知识内容的差异,已很难直接理解这些定见或常识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由于这段资料为易学古文献, 这些定见或常识应为古代易学的内容。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易学的角度对这些定见或常识一主日,日主人,日数十;二主月,辰主月,月主马;三主斗,斗主 狗;四主时,时主豕;五主音,音主猿;六主律,律主鹿;七主星,星主虎;八主风,风主虫作出深入的考证,追问它们之所以成立的易学根据。二、八卦古逸象对这些定见或常识,可分为两组来考察。一组为:日主人,月主马,斗主狗,时主豕,音主猿,律主鹿,星主虎,风主虫。第二组为:一主日,日数十;二主月,辰主月;三主斗;四主时;五主音;六主律;七主星;八主风。我们先

12、来考察第一组。由上文考证,知这段易学古资料为孔子、子夏所研习,子夏当通晓其中的易学内涵,因此,在子夏易学著作子夏易传中,当有这方面的古易象数内容。虽然子 夏易传由于久佚而难见全貌,但从散见于其它典籍中的残文佚句中,我们仍能找到一些内容。宋儒项安世周易玩辞在释说卦“艮为狗”时,曾引子夏易 传一句话,其曰:斗主狗,斗止而动,艮之象也。13这句话明确告诉我们,艮卦当有一个古逸象:艮为斗。因此,可断定古易资料所说的“斗主狗”,其成立的依据当是立足于艮卦之逸象:艮为斗,以及“艮为狗”(说卦)。反过来说,由于艮为斗,为狗,故“斗主狗”。进一步,我们也可断定,由于这段资料的易学性质,包括“斗主狗”的“日主人

13、,月主马风主虫”这八句话,都当是依据于一些八卦古易逸象。由于这些八卦逸象已久不为人所知,因此需要我们根据一些易学文献来一番“探赜索隐”,将之分别钩沉出来。(1)古易乾当有逸象“日”、“人”。九家易称乾有日象,其注同人彖曰:“谓乾舍于离,同而为日,天日同明,以照于下。”系辞:“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九家易释曰:“夬本坤世,下有伏坤,上又见乾,以乾照坤,察之象也。”虞翻也知乾为日的古逸象,其释同人象“天与火,同人。君子以类族辩物”曰:“以乾照坤,故以类族辩物。”案虞翻以同人旁通师,同人上卦为乾,为日,师上卦为坤,故曰“以乾照坤”。履彖“履帝位而不疚,光明也”,虞翻注曰:“乾为大明。”礼记

14、礼器“大明生于东,月生于西”,郑玄注:“大明,日也。”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曰“虞诗曰:大明不出,万物皆暗。”,14“大明”显为日。故乾为大明即乾为日。乾彖曰“大明终始”,显以乾为日也。尚秉和也从焦氏易林得乾为日的古逸象。 15由此,可证乾古有日象。乾又有人象。易纬乾坤凿度卷上“乾者,天也,川也,先也”处郑玄注曰:“人,乾也。”履卦辞“履虎尾,不咥人”,虞翻注曰:“乾为人。”谦彖“人道恶盈而好谦”,虞翻注曰:“乾为人。”损六三“三人行”,虞翻注曰:“泰乾三爻为三人。”虞翻认为损来自泰,泰下卦为乾,乾有三爻,故曰“三”;乾为人,故曰“三人”。由此,可知古资料所说的“日主人”正是依据于乾卦之逸象:乾为

15、日,乾为人。换言之,由于乾为日,乾为人,故“日主人”。(2)古易坤当有逸象“月”、“马”。坤有月象。春秋考异邮曰:“地主月。”地为坤,“地主月”即坤主月,也即坤为月。帛书衷曰:“易之义 阴与阳,六画而成章。曲句焉柔,正直焉刚。六刚无柔,是谓大阳,此天之义也。六柔无刚,此地之义也。”17“六刚无柔”显指乾,乾为大阳。“六柔无刚”,显指坤。衷于“六柔无刚”后虽未明言“是谓大阴”,16但 观其语意和语法,坤即为大阴。说文释“月”曰:“月,缺也。大阴之精。”是坤与月皆为大阴,故坤为月。淮南子天文训曰:“积阴之寒气为水, 水气之精者为月。”“月者,阴之宗也。”月为阴之宗,坤爻皆阴,表示纯阴,故坤有月象。坤又有马象。左传闵公元年记毕万筮,遇屯之比,辛廖 占之曰:“震为土,车从马。”杜预注:“震变为坤,震为车,坤为马。”易纬乾坤凿度曰:“坤为马。”汉书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