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0413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2012-4-7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适应社会、 生存和发展自我的资本, 而大学生又是社会中一个具有相对优势的群体, 所以他们不仅应具备较高的科技文化素质,而且还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的基础,是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保障,直接影响大学生学业和未来发展方向。任何一种道德品质都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 4 种基本心理因素。这 4 种要素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道德品质结构。因此, 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是这些基本心理因素共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客观的自我认识、 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周围社会协调一

2、致等健康的心理状态, 是加强道德品质培养和提高道德水平的重要有利条件。心理因素对学习动力系统有重要影响。 引发学习动机的基本要素是需求和诱因, 而学习需求的主要心理因素是求知欲和进取心。 求知欲和进取心强的人, 学习积极性高, 潜能容易发挥, 情绪对学习与运用科学文化知识有明显影响, 意志对学习与运用知识有重要影响, 智力水平差不多, 谁的意志坚强,谁就能成为优秀者, 性格与学习运用科学文化知识密切相关, 良好的性格能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并获得优异成绩。心理学和医学研究表明, 不仅精神疾病的主要诱因是心理因素, 而且很多生理疾病都与心理因素有关。心理因素对生理疾病的治疗同样有重要影响,心理

3、素质还对身体潜质的发挥有着巨大影响。纵观全国, 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存在着问题。第一, 认知性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认知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混乱, 有些大学生对自己容貌、 身材、体能、气质等吹毛求疵, 有些大学生对自我抱有消极的观念, 只追求个人本能和物欲的满足, 只遵循所谓的“快乐原则”, 而完全抛弃社会性的“现实原则”, 更不用说道德性的“至善原则”。第二, 强迫症与抑郁症。 强迫症和抑郁症等都与人的认知能力有密切关系, 强迫症主要以反复、顽固的强迫观念或强迫行为为主要症状, 当事人内能感觉到这 些观念和行为的荒谬和可笑, 但仍然无法控制。第三, 情感性问题。 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为缺乏

4、激情, 当事人对亲人、朋友和同学的喜怒哀乐反应冷漠, 缺乏同情, 情绪敏感且容易失控, 当事人因很小的刺激也会暴跳如雷, 唉声叹气, 精神萎靡,常常产生内疚感、自劣感甚至罪恶感。第四, 人际性问题。心理距离拉大, 具体表现为: 同学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往带有越来越强的功利动机;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开始变得形式化和抽象化;大学生的亲情需要和理解需要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有些大学生待人处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理解, 更不知道如何关心他人, 如何与人友好相处, 人际观念错误, 使有些大学生对人际交往抱有消极的态度, 在大学生群体中还普遍存在嫉妒、 猜疑、 羞怯和自私等影响人际能力发展的心理

5、因素。心理素质总体水平不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究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关系到子女能否健康成长, 溺爱型家庭往往使孩子形成了随心所欲, 任意而为的个性, 自我意识和情绪控制的能力偏低, 同时, 缺乏谦、宽容的品格, 人际交往中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专制型家庭往往过于沉默或严厉, 孩子不敢大声说话, 孩子长大后, 适应能力差, 对人屈从, 自信心不足, 过分抑郁, 放任型家庭往往无暇顾及孩子成长, 把教育的任务完全委托给学校, 甚至认为“树大自然直”, 无需多操心,易使孩子形成我行我素、 自以为是的心理,第二, 学校因素。 当前, 衡量一个中学或老师教育水平

6、的标准往往依据升学率, 在此目标和标准主导下, 教育方法只能是注重知识灌输, 忽视心理培养, 学而优则金榜题名, 恰恰是这些能够进入高校的大学生, 其心理素质水平相对更低, 他们往往不善于认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能很好地面对和承受各种挫折和压力以及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经常怨恨他人或自我封闭。第三, 社会因素。 市场经济发展中, 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以及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 经济效益的追求一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也助长了金钱至上、享乐主义、损人利己的个人主义,淡化了人们的义务意识、 社会责任感及全局观念,这些现象必然会摧残腐蚀学生的心灵, 使他们道德出现滑坡, 另外学校一些不良

7、文化风气的影响, 如厌学风、 经商风、 奢侈浪费风、吃喝玩乐风以及封建腐朽思想等, 使心理素质差的学生产生厌恶学习、厌恶学校、 厌恶家庭、厌恶社会等不良心理, 进而出现一系列其他心理问题。第四, 个体因素。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的中后期,生理上发育已经成熟, 心理上却不够成熟, 心理状态仍带有一定的幼稚性、 依赖性和冲动性, 两者之间的落差很容易导致心理失衡, 我们通过对部分存在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分析发现, 其性格的缺陷表现为: 内向、心胸狭窄、抑郁性、 神经质、多愁善感又难于表露、自卑感强、 适应现实环境较困难、 活动范围狭小, 因此说, 个体的心理素质,特别是一些特殊的人格特征, 是导致心

8、理问题的内在因素之一。所以, 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策略,发展认知能力的策略, 首先, 大学生通过反思的思维训练, 构建健全的自我意识, 包括合理的自我评价、 自我认同、 自我尊重、 自我激励等, 客观和理性地对待自己和社会, 就可以有效地防止自我构念系统出现自我意识混乱, 其次, 在对自我不断反思的基础上, 大学生应始终保持自信心, 认知疗法理论认为自信心是发展自己认知能力的重要力量,它是对自己各种素质和能力的肯定性评价, 这种肯定性的自我评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抵御认知性障碍的能力, 在抛弃来自传统文化的陈腐消极的社会观念基础上, 与时俱进, 不断提高自己承受各种

9、社会性压力的能力, 在面对来自考试失败、 情感失意、 就业挫折等压力时, 大学生不仅要认识到人类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 失意、 挫折和失败等带来的心理压力总是不可避免的、 而且更要认识到压力也是促进自己成长和成才的必要动力。发展情感能力的策略。 人的心理除了理性因素外还存在大量的非理性因素, 这种非理性因素主要表现为情感。 因此, 发展情感能力也是提高心理素质的必不可少的策略, 我们认为大学生的情感能力发展策略包括情感的间接转化和情感的直接释放两个方面。 所谓间接转化策略指对来自生理缺失性需要的冲动导致的苦闷和烦恼进行情感转换或调节。它主要通过健全大学生的心理防御机制来实现自我保护, 具体包括压

10、抑、 替代、 否定、 投射、 认同等方式, 现代心理健康理论认为、 心理防御机制具有转化不良情绪和冲动、 并使个体的情感与外界情境相和谐的功能。 所谓直接释放策略主要指对来自成长性需要未能及时满足而导致的失意或沮丧进行情感管理或控制。 它主要借助理性思维来排谴当事人心理上产生的不良情绪,从而达到减轻心理压力的目的。发展人际能力的策略。 首先, 大学生应树立合理的人际观念。 人际能力的发展必须考虑到民族和文化的差异, 与西方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文化不同,中国是集体和社会取向的文化。在这种文化中, 个人只有将自己融于社会关系之中才能获得认同, 也就是说, 个体的言行举止在考虑自己的需要和情感满足的同

11、时, 也要尽可能地考虑和满足他人的需要和期望, 因此, 发展良好的人际能力, 将个人的需要和利益与同学、 班级和集体的需要和利益联系起来, 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大学生应掌握发展人际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基本原则包括 平等、 互惠、 宽容。 再次, 大学生要不断发展自己人际交往的技能, 如牢记对方的名字, 待人接物时,面带微笑、 善解人意、 真诚地赞美他人等。 此外, 大学生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加自己的人格魅力, 调查发现, 热情、心胸宽广、 善良、 善解人意、 有正义感、 品德高尚、诚实、 诚恳等人格特征为大学生所喜欢。 相反, 自以为是、 虚伪、 心胸狭窄、 自私、 小气、 虚荣、 轻浮、 懒散、 无责任感、 粗鲁等人格特征令人讨厌。总之, 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 并不像生理发展那样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 相反, 而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 主动建构的过程。 对我国大学生而言,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素质, 而且必须从认知能力、 情感能力和人际能力三个方面发展自己的心理素质, 才能有效地抵御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有害心理健康的不良刺激。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中获得发展和成功。东莞理工心理咨询中心 庾佩珊 阅读:219 次相关文章相关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