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及评分细则

上传人:腾**** 文档编号:4050342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注意事项及评分细则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注意事项及评分细则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注意事项及评分细则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注意事项及评分细则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注意事项及评分细则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注意事项及评分细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注意事项及评分细则(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执业医师技能操作体检注意事项及评分细则(查体部分) 一、体格检查 1(两位考生互相检查不同项目,例:甲给乙检查血压,乙给甲检查眼,依次类推)测试项目 21 项: (一)一般检查(小项目) 1、血压(间接测量法) (6 分) (1)检查血压计(1 分) ;关健:先检查水银柱是否在“0”点。 (2)肘部置位正确(1 分) ;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 (3)血压计气袖绑扎部位正确、松紧度适宜(1 分) ;气袖均匀紧贴皮肤缠于上臂,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 23cm,肱 动 脉表面。 (4)听诊器胸件放置部位正确(1 分) ; 胸件置于肱动脉搏动处(不能塞在气袖下) 。 (5) 测量过程流畅,读数正确(2 分

2、) ;向气袖内充气,边充气边听诊,肱动脉搏动声消失,水银柱再升高 2030mmHg 后,缓慢放气,双眼观察汞柱,根据听诊和汞柱位置读出血压值。 2、眼(眼球运动、对光反射) (6 分) (1)眼球运动检查方法正确(2 分) ;检查者置目标物,如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查者眼前 3040cm,嘱病人头部不动, 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左上、左下,右、右上、右下 6 个方向的顺序进行。 (2)对光反射(间接、直接)检查方法正确(2 分) ;直接对光反射是将光源直接照射被检查者瞳孔,观察瞳孔变化 (1 分) 。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

3、查时, 应以一手挡住光线,以防光线照射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直接对光反射(1 分) 。 (3)眼球震颤检查方法正确(2 分) 。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直、水平运动数次,观察眼球是 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往返运动。 (4)调节与会聚(辐辏)反射:嘱被检者注视 1m 远以外检查者食指,然后将食指迅速移近距眼球 10cm 左右处,正常 反应是两侧瞳孔缩小,称调节反射;重复上述检查,但食指缓慢移近被检查者眼球,此时两侧眼球向内聚合,称会聚 反射。 3、浅表淋巴结(6 分) (1)颈部淋巴结检查(2 分)检查时,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指紧贴检查部

4、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一般顺序:耳前、耳后、乳突区、枕骨下区、颈后三角、颈前三角,颏下。 (2)滑车上、腋窝淋巴结检查(1 分)检查滑车上淋巴结时,以左(右)手扶托被检查者左(右)前臂,以右(左)手 向滑车上由浅及深进行触摸。检查腋窝时面对被检查者,检查者应一手将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以右手触诊被检查者 左侧腋窝,左手检查右侧腋窝,检查腋窝两侧由浅及深至腋窝顶部。 (3)锁骨上、下淋巴结检查(1 分)被检查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头部稍向前屈,检查者用左手触病人右侧,右手触病人 左侧,由浅部逐渐触摸至锁骨后深部。 (4)腹股沟淋巴结检查(1 分)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手四指并拢,以指

5、腹触及腹股沟,由浅及深滑 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腹股沟对比检查。 (5)触及淋巴结时能表述部位、大小、质地、数量、活动度、有无粘连、压痛、局部皮肤变化(红肿、瘢痕、瘘管)等 八项(1 分)能讲出四项的,可得 1 分;仅讲出 2 项者得 0.5 分。 4、颈部(甲状腺触诊、气管触诊) (6 分) (1) 甲状腺触诊手法正确(3 分) ;甲状腺峡部触诊: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 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判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 滑动,判断有无增大和肿块

6、(1 分) 。甲状腺侧叶触诊:一手拇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 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受检者配合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 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叶甲状腺。注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即右拇指查 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后面触诊: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后面,一手示、中指施压于一叶甲状软骨, 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配合吞咽动 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在检查方法中可以任选一种,操作正确者得 2 分,如在

7、检查过 程中,如果没有令被检查作吞咽动作的,应扣 1 分。 )(2)能表述甲状腺肿大程度、对称性、硬度、表面光滑或有无结节、压痛感等(1 分) (3)检查气管方法、三手指放置部位正确并能表达气管正中或偏移(2 分) 。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 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观察中指是否在 示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侧间隙是否等宽来判断气管有无偏移。 5、外周血管检查(6 分) (1)脉搏:测试脉率、脉律方法正确(2 分) ;检查者以示指、中指,环指指腹平放于被检查者手腕桡动脉处,数其每

8、分 钟搏动次数(60-100 次/分钟)和感知其律。 (2)测毛细血管搏动征及水冲脉方法正确(2 分) ;毛细血管搏动征:用手指轻压被检查者指甲末端或以玻片轻压被检 查者口唇粘膜,可使局部发白,发生有规律的红、白交替改变即为毛细血管搏动征(1 分) 。水冲脉:检查方法是握 紧被检查者手腕掌面,示指、中指、环指指腹触于桡动脉上,遂将其前臂高举超过头部,有水冲脉者可使检查者明显 感知犹如水冲的脉搏(1 分) 。 (3)射枪音检查,操作正确(2 分) 。枪击音:在外周较大动脉表面(常选择股动脉) ,轻放听诊器胸件可闻及与心跳一 致短促如射抢的声音。主要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瘤破裂

9、、动静脉瘘、甲状腺功能亢进、严 重贫血、老年主动脉硬化等。 (二)胸(肺) 、心、腹、神经(大项目) (任选二题共 14 分) 6、胸部视诊(7 分)(1)能指出胸部体表主要骨骼标志(胸骨上切迹、胸骨柄、胸骨角、肋骨、肋间隙、剑突、肩胛骨、 肋脊角、 ) 、主要垂直标志线前正中线、锁骨中线(左右) 、胸骨线(左右) 、腋前线(左右) 、腋中线(左右) 、腋后线 (左右) 、肩胛线(左右) 、后正中线、分区肩胛上区(左右) 、肩胛下区(左右) 、肩胛间区(左右) 、肩胛区(左右) 及主要自然陷窝(胸骨上窝、锁骨上窝、锁骨下窝、腋窝) (3 分) ;能指出上述全部内容的得 3 分,指出 8 项者得

10、 2 分,少于 4 项者得 0.5 分。(2)在视诊胸廓形状等内容方面,能提到桶状胸(前后径与左右径几乎相等) 、扁平胸(前后 径不到左右径的一半) 、佝偻病胸(多见于儿童,沿肋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常隆起,形成串珠状) 、肋间隙是 否饱满、乳房是否对称、脊柱形态(前凸、后凸、侧凸)等(2 分) ;能提到 45 项者满分。2 项者得 1 分,少于于 34 项者 1 分。(3)视诊呼吸运动的主要内容时,能提到呼吸类型、深度、频率、呼吸节律者(2 分) 。能讲出呼吸类 型(腹式、胸式呼吸) 、深度(浅快见于呼吸肌麻痹,肺部疾病;深快见于剧烈运动、情绪激动、过度紧张等;深慢 称为 Chasmal

11、 呼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酸中毒等。 )频率(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 1620 次分。成人呼 吸频率超过 24 次分,称为呼吸过速;见于强体力活动、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呼吸功能障碍、 呼吸功能不全、肺炎、胸膜炎、精神紧张等。成人呼吸频率低于 12 次分,称为呼吸频率过缓;见于深睡、颅内高 压、粘液性水肿、吗啡及巴比妥中毒等。 )1 分,讲出呼吸节律1.潮式呼吸又称 Cheyne-stokes 呼吸:其特点是呼吸由 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继而出现一段呼吸暂停。每一周期长达 30 秒至 2 分钟,暂停期可持续 530 秒。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升高,巴比妥

12、中毒等。 (2)间停呼吸又称 Biots 呼吸,特点为有规律的呼吸几次 后,突然停止一段时间,然后又开始呼吸;其临床意义同潮式呼吸,但程度较潮式呼吸更为严重。 (3)抑制性呼吸: 由于吸气时胸部发生剧烈疼痛所致的吸气相突然中断,呼吸运动短暂的受到抑制,常见于胸膜炎,肋骨骨折等。 (4) 叹气样呼吸:在一段正常呼吸节律中插入一次深大呼吸,并常伴有叹息声,见于神经衰弱,精神紧张或抑郁症。 (1)分。 7、胸(肺)部触诊(7 分) (1)胸部(廓)扩张度双手触诊方法,姿势正确(3 分) ;前胸廓扩张度的测定,检查者两手置于被检查者胸廓前下部 对称部位,左右拇指分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手掌和其余四指置

13、于前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作深呼吸,比较两手的移 动度。 (2 分) 。 (2)语音震颤触诊方法正确(2 分) ;检查者将两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 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1 分) 。自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触到语音震颤的异同、增强或减 弱(男性、成人和消瘦者比女性、儿童和肥胖者为强,前胸上部比下部强,右上胸比左上胸强。 ) (1 分) 。 (3)能正确演示胸膜摩擦感操作方法(2 分) 。操作手法同胸廓触诊(一般在胸廓的前下侧部容易触及,因该处胸廓活动 度大,深吸气末尤其明显) ,当被检查者吸气和呼气时均可触及 (2 分) 。 8、胸(肺)

14、部叩诊(7 分)(1)间接叩诊:手指动作、方法、顺序正确(3 分)以左中指的第一、二节作为叩诊板指,平贴于肋间隙,并于肋骨 平行,叩诊用右手中指以右腕关节和指掌关节活动叩击左手中指第二指骨的前端,每次叩 23 次。 (1 分) 。顺序正 确:从上到下,从前胸到侧胸,最后为背部。首先检查前胸,由锁骨上窝开始,自第一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间隙进 行叩诊,其次检查侧胸壁,嘱被检查者举起上臂置于头部,自腋窝开始向下叩诊至肋缘。最后叩诊背部,嘱被检查者 向前稍低头,双手交叉抱肘,自上至下进行叩诊,叩诊时应左右、上下、内外对比叩音的变化(1 分) 。 (2)直接叩诊手指方法正确(1 分) ;检查者用中指掌侧

15、或将手指并拢以其指尖对被检查者胸壁进行叩击。 (3)叩肺下界移动度(3 分) 。患者在平静呼吸时,检查者先于被检查者肩胛线叩出肺下界的位置,然后嘱被检查者作 深吸气后并屏住呼吸的同时,沿该线继续向下叩诊,当由清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1 分) 。 当患者恢复平静呼吸时,再嘱作深呼气并屏住呼吸,然后由上向下叩诊,直至清音变为浊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 最高点(1 分) 。能讲述最高至最低点之间距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正常为 68cm) (1 分) 。两肺尖的宽度正常约为 56cm,肺前界:右肺前界在胸骨线位置,左肺前界在胸骨旁线第 46 肋间隙处。肺下界:平静呼吸时锁骨中线在第

16、6 肋间隙,腋中线在第 8 肋间隙,肩胛线在第 10 间隙。 (1)听诊方法、顺序正确(3 分) ;听诊的顺序一般由肺尖开始,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而且要在上 下、左右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2)能表述肺部听诊四种主要音的名称(4 分)正常呼吸音1.支气管呼吸音(正常人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 6、7 颈椎和第 1、2 胸椎附近) ,2.肺泡呼吸音(除支气管呼吸音部位和支气管表现肺泡呼吸音部位外其余部位均可闻及) , 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在胸骨两侧第 1、2 肋间,肩胛间区的第 3、4 胸椎水平及右肺尖可听到),异常呼吸音1.异常 肺泡呼吸音(肺泡呼吸间减弱或消失、增强、呼气音延长、粗糙性呼吸音、断续性呼吸音) ,2 异常支气管呼吸音,3. 异常肺泡呼吸音.、啰音1.干啰音(呼气相明显,低音调称鼾音,高音调称哮鸣音) 、2.湿啰音(多见于吸气相,大水 泡音发生在气管、主支气管或空洞部位,多出现于吸气早期;中水泡音发生于中等大小支气管,在吸气中期;小水泡 音在小支气管,多在吸气后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教育/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