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西方消费主义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4050290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超越西方消费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超越西方消费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超越西方消费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超越西方消费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超越西方消费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超越西方消费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超越西方消费主义(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超越西方消费主义超越西方消费主义张传开消费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是主体的有选择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与精神需要。而消费主义则是一种毫无节制地消耗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作为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消费主义产生于西方,是资本内在逻辑演变的产物。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消费主义不仅弥漫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逐渐扩散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我国的影响也在日益加深。近来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正是消费主义泛滥,长期低储蓄、高消费,寅吃卯粮、借贷消费的生活方式酿成的苦果。因此,理清消费主义的发展脉络,把握其基本特征,认清其实质,揭示其对人和社会发展的负面影响,对于

2、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消费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现代消费主义产生于 19 世纪末的西方(主要是美国) ,当时主要是上流社会的消费观念。20 世纪 20 年代,随着福特主义的产生,消费主义“下移” ,逐渐成为一种“大众消费”观念;20 世纪 50 年代后,消费主义真正在西方社会铺开,成为一种生活方式;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消费主义扩散到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滋长、蔓延。 众所周知,近代资产阶级奉行的是一种克制、节俭、勤劳的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富兰克林就这样教导人们:生活中要量入为出,因为钱能生钱,你乱花了六

3、英镑,就等于失去了支配一百英镑的权力。 (见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第 3334 页,三联书店 1996 年版)但是, “这种世俗的新教禁欲主义与自发的财产享受强烈地对抗着;它束缚着消费,尤其是奢侈品的消费。 ” (同上书,第 134 页)进言之,在这种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中,蕴含着一个非常深刻的矛盾:一方面,勤劳和节俭的结果必然是财富的积累;另一方面,随着财富的增长,财富拥有者的消费欲望也在不断增长。同时,生产的发展,财富的增长,物质产品的丰富,客观上也要求消费。这样,在节俭与消费的“斗争”中,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消费战胜节俭。资产阶级抛掉“尽天职”的神圣光环,尽情地消费和享受。 在

4、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由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不高,大部分人的生存问题还没有解决,消费主义还主要停留于上流社会。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就“描绘”了当时的那个有钱、有闲阶级的生活,他把那个阶级的消费方式称为“炫耀性消费”或“夸示性消费” 。而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消费主义从有闲阶级扩散到整个社会,这要归因于福特主义的产生。 福特是平民出身的资本家,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创始人。由于福特发明了流水线作业,采用了 8 小时 5 美元的工作制和工资制,不仅改变了美国人的工作方式,而且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这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渐渐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因为大量的、廉价的汽车被生产出来,为大规模的

5、生活消费提供了可能。丹尼尔贝尔就曾经指出:大众消费时代开始于 20 世纪 20 年代,技术革命加上市场的发展和分期付款购物法的传播,彻底打破了新教徒害怕负债的传统顾虑,最终导致消费社会的降临。 从 20 世纪 60 年代起,伴随着欧洲和日本经济的振兴,消费主义从美国向西欧和日本蔓延,逐渐成为西方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而经济的全球化又把此种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输出到发展中国家。 消费主义的实质、特征与危害 从消费主义的产生看,消费主义是在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相对过剩时代出现的,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的世界性扩张而扩展到广大发展中国家。从本质上看,消费主义的滋长和蔓延是资本逐利本性的内在要求,因为只有把

6、全球的每个角落都变成资本的市场,让每一个地球人都疯狂地购买、消费,资本才能获得最大的利润。英国社会学家莱斯利斯克莱尔曾经指出:资本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价值系统就是消费主义的文化霸权,全球资本主义在第三世界以向人们推销消费主义为己任。也就是说,消费主义从属于“资本的逻辑”:资本要增值,就要人格化,就要刺激大众消费,大众买得越多,资本赚得就越多。 从属于资本逻辑的消费主义有以下特征。第一,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消费主义是以“个体的我”或者说“小我”为中心来思考问题的,它所追求的是个人欲望的满足。至于满足的手段和此种满足所带来的社会后果,则不在它思考的范围或者说不是思考的中心。第二,它把消费尽可能多的物

7、品和服务作为惟一的至高无上的追求。消费主义追求的消费并不是为满足人的正常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而是满足通过广告反复不断地轰炸激发、制造出来的欲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就把这种被刺激起来的欲望称为“虚假需求” ,与人的“真实需求”相对立。贝尔也指出:“资产阶级社会与众不同的特征是,它所要满足的不是需要,而是欲求,欲求超过了生理本能,进入心理层次,它因而是无限的要求。”其实,早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指出:工业的宦官为了攫取黄金鸟,不惜想方设法激起消费者最下流的欲念,然后让消费者主动、乖乖地从口袋里掏钱。 (参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版第 3 卷第 340 页)第三

8、,它对物品和服务的享受大大超出了使用价值。按照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的说法,消费主义是一种生活方式,消费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需要的满足,而是不断追求被制造出来的需要的满足。人们所消费的不是商品和服务的使用价值,而是它的符号象征意义。的确,在消费主义生活方式下,人们通过消费来获得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通过消费来确定个人身份,通过消费来实现、展示自己的价值,通过消费来获得自己的人生意义。消费主义的口号是:我消费,故我在;我消费,我有价值;我消费的越多、档次越高,我的价值就越大。 由消费主义的实质和特征不难看出,如果任凭消费主义蔓延,势必会腐蚀、损毁人类社会存在的根基,最终导致人类社会大厦的倾覆。首先,消费

9、主义必然加剧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危及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消费主义是建立在自然资源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认识误区之中的,是建立在对自然的无限制掠夺基础上的。在消费主义的驱使下,人类对各种自然资源的掠夺呈现为一种非理性的疯狂和贪婪状态。由消费主义所刺激起来的人的欲望,已经远远超出了地球生物圈所能承受的限度。今天的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物种灭绝等一系列生态危机,正是消费主义泛滥的恶果。其次,消费主义必然加剧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紧张和冲突,危害现代社会的合作、发展与和谐。消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拜物主义、占有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把消费作为惟一追求,势必会无限地占有一切,而无视他人的价值和利

10、益,无视社会的健康和有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简化为商家与顾客或生产商与消费者的关系,被简化为金钱和利益关系。由此,人际关系变得冷漠、疏离,而人的亲情、友情、爱情则日渐淡薄;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冲突必然增多,而和谐、和睦则日益减弱。当用消费主义价值观来处理国际关系时,最终的结局就是国际冲突和战争。再次,消费主义势必泯灭人的自由性和超越性。人是一种自由和超越的存在物,而消费主义把一切都功利化、物质化,人成为物和金钱的奴隶,人性变成物性。用马克思的话说:人的一切感觉都变成了占有,人的欲望都湮没在发财欲中,吃、喝、生殖成为人的最终的惟一目的。这样的人与动物无异。 看来,消费主义实质上是一种违反人性、违背

11、道德、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是一种与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背道而驰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必须坚决予以超越。 走向科学消费 消费是人类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消费是生产的前提,是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在马克思看来,生产直接就是消费:在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被消耗;消费直接也是生产:在消费过程中,人生产了自身,也生产着生产:一方面,产品在消费中、通过消费才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费创造出了新的生产的需要。 (参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版第 2 卷第 812 页)特别是现代社会,消费在生产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大,它甚至成为生产的主导性因素。因为没有了消费,生产就失去了动力和目的,人自身也无法

12、发展。所以,在物质财富不断增长的情况下,应该提倡、鼓励消费,这是社会健康运转、人走向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 当前,我国正处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扩大内需,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陷入低迷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扩大国内的消费需求。 但是,鼓励消费并不是主张消费主义,而是应该树立科学的消费观。 科学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自由全面发展要求,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这里有三个要素。第一,符合人的健康需要,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人的需要分为健康需要和非健康需要或真正需要和虚假需要,前者是人自身产生的客观要

13、求,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后者则是由广告所激发出来的主观欲求甚至是病态欲求。而科学消费只是对前一种需要的满足。第二,推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科学消费不仅要考虑个人需要,更要考虑他人需要和社会条件。每一时代或社会能够为个人提供的生存发展条件都是有限的,个人只能在这个有限范围内提出个人要求、进行消费。超越这个范围的消费,就是对他人生存发展权利的剥夺,就会耗尽社会资源、损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第三,促进人与自然和谐。自然是人类的生命家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保证人类永续发展。人类对自然如果一味地掠夺、索取,就会破坏生态平衡,最终导致家园的丧失。所以,科学消费实际上是一种公平消费,是

14、一种节制性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性消费。它要求我们,在对自然的态度上,不能竭泽而渔、盲目开发,而要充分考虑生态平衡和后代需要;在发展方式上,应摒弃那种以 GDP 为惟一标准,以高消耗、高排放为标志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而代之以科学发展;在个人生活方式上,应批判那种把占有或拥有作为惟一目标的、庸俗的、低级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在人与物的关系上,应超越纯粹的物质性的、动物式的关系,要像马克思说的那样,把消费作为一种“享受” 、一种全身心的享受、一个审美过程;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仅要看到人与人之间有利益关系,而且更应该看到人与人之间存在爱、友谊、尊敬、欣赏。科学消费观不仅是一种消费观,而且是一种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说到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确立科学消费观,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努力。从政府层面来说,不仅要从舆论宣传上引导消费者,使消费者从消费观念、消费模式和消费行为上自觉地适应科学消费,并自觉进行科学消费,而且要制定相应的制度来规范消费,从机制上激励和约束消费者。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消费观本质上是一种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所以最重要的是“先立乎其大者” ,即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木实而花萼振” ,有了这样一个前提,科学消费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安徽师范大学教授)查看 求是 的所有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