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0175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经济发展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吉林公主岭 郭玉侠认识“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问题,实质上是建立在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 展方式的信心问题。“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在 2002 年党的十六大提出来的,指的是 21 世 纪头 20 年。21 世纪刚过去 10 年,还有 10 年时间,我国仍然处在这一战略机遇期之内, 在逻辑上讲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问题的复杂性在于,在过去的 10 年里,世界发生的 变化太大了。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存在?经过过去这 10 年快速发展,中国在世界上迅速崛起,引人注目。这样就产生了两个方 面的效应和舆论:一方面是“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

2、责任论”等国际舆 论此起彼伏,中国同美国等大国在贸易、汇率等问题上摩擦不断,中国周边的朝鲜半岛问 题、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接踵而至,在境外敌对势力策应下发生的西藏、新疆事件也牵 扯了我们许多精力。与此同时,我们国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收入差距 扩大、社会建设滞后、群体性矛盾冲突不断等问题,也在海外不断被放大。这一切给人们 的印象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之路已经走到头,战略机遇期提前结束了。另一方面是中国已经从世界的边缘进入世界的中心舞台,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 尤其是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和影响越来越大,中国与美国等大国之间有矛盾有摩 擦但互利共赢的格局已趋形成,中国与发展中国家

3、之间的合作更为广泛深入,中国与周边 国家之间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双边关系或多边关系更加务实。特别是中国通过举办奥运 会、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 30 周年、庆祝新中国成立 60 周年、举办世博会和亚运会等活动, 通过抗御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国威大增,民气大升。这一切表 明,尽管我们面前遇到了不少新矛盾新问题,但是中国的快速发展仍有重大的战略机遇。经过金融危机冲击与洗礼,世界和平与发展进入新阶段,中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具有新特点与新内容。最近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研究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等问题 时,明确指出,综合判断国际国内形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温

4、家宝总理在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明确点出了其内涵:工业化、城镇化、信 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将为中国经济发展释放出巨大潜力。十八大将使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更加可操作化,这是对中国经 济实现科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近来,一系列旨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举措密集出台, 无疑将加速中国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增强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正如温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论述, 在全球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下,中国经济依然有不少可圈可点的“亮点”:轻工业、高新 科技和服务业、中西部地区都呈现出勃勃生机。如果说中国前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 发

5、展起来的目标的话,那么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 差距的实现全面小康阶段。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也正蕴藏于此。基础设施投资仍将继续承担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一些西方专家学者一再强 调过度投资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性后果,实际是他们根本想象不出亿人口对基础设施的 需求是多么庞大。对中国来说,更主要是投到哪里、如何投、怎样提高效率的问题。未来 相当长时间内,农村和中西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还会随着政府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的努 力而陆续释放。十八大无疑将把施政着重点更加放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民生工程成 为了另一个有力的支撑。全国各省市都提出了把财政支出的六成用于民生的目标

6、。教育、 文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的投资,都将取得一举多得之 效:既拉动经济增长,又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增加民众的幸福感。说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还在于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社会的基本面 良好,这为经济转型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中国经济减速的外因是受全球经济危机的 影响,而内因则是中国主动调控的结果。相比深陷危机的其他一些国家,中国无论是债务 水平、国内消费、就业状况还是财政货币政策空间都要好得多,这就为中国牢牢抓住战略 机遇期提供了宝贵的政策和实践回旋余地。过去三十多年来,外界有过许多次唱衰中国的论调,每回都被证明错了。中国人从来 认为,“危机

7、”是由“危险”和“机遇”组成的,因此在困难中是可以创造奇迹的。十八 大后的中国将再次作出证明。十八大将坚持中国年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开放、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在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打下决定性基 础。对中国持悲观态度者注意到了中国的困难,却低估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及其抵御各 种风险冲击的战略纵深,其中就包括国内庞大的消费市场。这个市场的相当大部分曾长期 处于休眠期,而现在它将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而加速启动。消费需要收入支撑。中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 长到年的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元提高到元。据 世界银行预测,到年中国人均收入将达到中等发达国

8、家水平,购买力增幅将相当 惊人。这方面还会得到中国即将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措施的有力支持。把眼光再放远些,就可以看到中国广阔的中西部地区蕴藏的增长活力。近几年,西部 发展明显提速,沿海向内陆的产业转移,为欠发达地区带来了蓬勃生机。被一些人认为将 “走向衰落”的中国制造业将因此降低包括劳动力在内的多种成本,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继 续保持竞争优势。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的城镇化无疑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首次超过,而年这一比例还不到。据经合组 织预测,到年,中国城镇人口增长将超过亿,平均每年约有万到 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迁移。由此带动的基础设施等投资所产生的拉动力同样不可 小

9、觑。十八大将使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更加可操作化,这是对中国经济实 现科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近来,一系列旨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举措密集出台,无 疑将加速中国产品的升级换代,从而增强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效果已经开始显现。正如温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的论述,在 全球经济危机的严重冲击下,中国经济依然有不少可圈可点的“亮点”:轻工业、高新科 技和服务业、中西部地区都呈现出勃勃生机。如果说中国前多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了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让一部分地区先发展 起来的目标的话,那么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缩小贫富差距、缩小地区差距、缩小城乡差距 的实现全面小康阶段。经济发展的

10、新亮点也正蕴藏于此。基础设施投资仍将继续承担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角色。一些西方专家学者一再强调过 度投资将给中国带来灾难性后果,实际是他们根本想象不出亿人口对基础设施的需求 是多么庞大。对中国来说,更主要是投到哪里、如何投、怎样提高效率的问题。未来相当 长时间内,农村和中西部基础设施投资的潜力还会随着政府缩小地区和城乡差距的努力而 陆续释放。十八大无疑把施政着重点更加放在增进人民福祉上。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民生工程成为 了另一个有力的支撑。全国各省市都提出了把财政支出的六成用于民生的目标。教育、文 化、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的投资,都将取得一举多得之效: 既拉动经济增长,又提

11、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增加民众的幸福感。说中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还在于中国政治稳定,经济社会的基本面 良好,这为经济转型成功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中国经济减速的外因是受全球经济危机的 影响,而内因则是中国主动调控的结果。相比深陷危机的其他一些国家,中国无论是债务 水平、国内消费、就业状况还是财政货币政策空间都要好得多,这就为中国牢牢抓住战略 机遇期提供了宝贵的政策和实践回旋余地。首先,经济全球化进程步入调整深化新阶段,世界经济可望持续温和增长。金融危机是冷战后经济全球化粗放阶段的必然结果。眼下,世界经济已基本摆脱衰退,步入缓慢复苏进程,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未来 5 年,世界经

12、济可望回归正常增长轨道。主要发达经济虽然不同程度面临高成本、高债务和高失业的困扰,但这些国家科技基础雄厚,市场发育成熟。后危机时代,它们普遍重视重振实体经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抢抓全球绿色经济产业制高点,可能推动新材料和新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推动航空航天、海洋经济和生物医药产业增量提质,促使投资与贸易结构合理化。以“金砖四国”为代表的众多新兴经济体,虽然科教基础比较薄弱,但包袱小、成本低、活力足、潜力大,能及时有效地承接全球产业转移。有些国家可望在发展新能源等绿色经济方面实现追赶式发展。在全球范围形成梯次产业结构的背景下,普遍的科技创新与结构调整,意味着跨国投资与并购将再掀一轮

13、小高潮。各国普遍吸取此次危机教训,重视全球治理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推进宏观政策协调与合作,强化金融监管与危机预警,推进全球和区域金融合作,有助于保持经济稳定向好。新能源、新材料开发应用和绿色经济的发展,有助于节能降耗,防止资源能源价格大起大落。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中国可望更有效地利用外部资源、资金、技术与市场,实现“十二五”规划的战略目标。其次,综合国力竞争模式转型,大国关系框架可望稳定发展。金融危机也是多极世界格局的催化剂。随着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大国俱乐部成员明显增多,大国力量此消彼长,大国竞争难免更加激烈复杂。但金融危机也凸显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前所未有,大国间冲突与战争日益成为不可想象

14、的事情。这种情况促使大国综合国力竞争发生某种实质性变化。新型综合国力竞争模式应运而生。其特点有三:一是综合国力竞争着眼点从谋求在未来冲突中确保战胜对手转向保持自身经济长远可持续发展,即发展竞争。二是竞争日益成为以和平方式进行的竞争,即和平竞争。三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发展竞争,促使各大国更加积极地开展大国合作,以谋求综合国力竞争优势,即合作竞争。未来 5 年,G20 作为全球经济治理主平台的作用可能有所强化,主要战略关系将更具可预见性、可持续性与稳定性,国际战略环境发生逆转从而严重干扰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可能性不大。再次,中国国际影响力跃上新高度,外部对华期待与借重进一步增大。在世界成为大市场

15、的背景下,不仅世界的发展有利中国发展,中国自身发展也带动世界发展。未来年,西部大开发方兴未艾,东部沿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八仙过海,将推动全国范围内梯次产业转移与升级。国内发展继续坚持以人为本,注重统筹兼顾,保持平衡稳定与可持续,更加重视环保与保障民生。这意味着转变发展方式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这意味着中国不仅将继续保持能源资源进口大国的地位,还将在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成为发达国家高科技产业转移和高科技产品出口对象国。各类国家尤其主要大国普遍重视通过经济可持续发展谋求综合国力竞争优势,必然更加期待发展与深化对华经贸合作,搭乘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快车。换句话说,中国实施“十二五”规划本身就有利于塑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顺利实施规划的战略目标提供新机遇。未来 5 年,我们说中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多着眼于危机后中国与世界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与新需求,以更加积极自信的心态,稳步实施“十二五”规划,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推向前进,为 21 世纪的世界发展打上中国的印记。(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副院长) 搜狐财经,http:/ http:/ 年 10 月 02 日 09:17 来源:新华网htt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