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50015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有效性充分发挥教师在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有效性动手操作能力的增强,实践意识的形成关键在于培养,而教师在动手实践 操作过程中应该真正履行“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有的放矢,注重差异有的放矢,注重差异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低年级段,主要由教师“扶”着进行操作,由一次完成一步慢慢过渡 到一次完成两步或两步以上的操作;随着年级的升高,教师尝试把整个操作程 序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由展开实践,得出结论,教师还应根据学生之间的年 龄特征、知识结构的差异性作适时引导与点拨,让学生能互相补充,从而使发 现的结论得到升华。鼓励交流,注重合

2、作鼓励交流,注重合作 交流是数学学习过程中非常举足轻重的环节,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共同分享动手实践操作过程中的体验,能让学生获 得学习的愉悦感。而合作几乎与实践密不可分,一个过程的操作,一个规律的 发现,如果只靠一个人,有明显得片面,甚至有时任务完成不了,学生在合作 中不仅可以商量如何分工,如何动手操作,还可以共同讨论实验结论,使动手 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得以提高。 例如,在学“圆”这一单元后,我留了这样一个实践操作题,准备 4 个相 同的易拉罐和一根绳子,并测量出易拉罐的直径,按以下步骤操作 用绳子把两个易拉罐绑一周,试求绑在易拉罐周围的绳子的长度,要求: 先尝试画出平面图,然后寻找联系求周长。

3、分别用绳子把 3 个、4 个易拉罐绑一周,其他要求同上。你发现了什么? 上面这项实践若是由一个学生单独来做很明显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学生 们通过交流、讨论发现只有采取合作的方式才能完成基本的操作。从学生的实 践反馈得知,这项实践人人都参与了合作,基本得到了 两个易拉罐,绳子等于一个圆周长加两条直径;创设氛围,激发兴趣创设氛围,激发兴趣 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不随意注意占主导,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使学生敢于设疑,敢于动 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动手操作的兴趣。例如, 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减法”时 25 减 6 怎样算?教学时,教师要求学生拿

4、 出 25 根小棒,试着从里面拿走 6 根,想想该怎么拿?学生自己会发现从散开的 5 根中减 6 根不够减,通过动手操作找到三种不同的摆法,再让学生分别将自 己拿的过程和结论有序地、完整地口述出来。教学时,课堂氛围热烈,学生交 流了多种观点,收到了多向的反馈信息。深入挖掘教材的设计意图,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深入挖掘教材的设计意图,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学生活动方式等问题有全盘的考虑。在备课 时,教师一定要准确把握教材,把握教材的科学体系和逻辑结构;把握教材的 难点和疑点,然后才能在忠于教材和尊重教材的前提下,研究相关的学习策略。 教学中只有操作是不够的,教师还要

5、重视对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指导、优化, 充分发挥材料作用,使动手操作与思维紧密联系,这才能达到动手操作的真正 目的。例如,在揭示乘法意义的时候,我先安排摆一摆,算一算,先摆 3 个2,再摆 2 个 3,用加法算,再说说由几个几相加得几;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摆出 类似的图形;最后总结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计算。这样设 计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通过摆,动手对一组数进行有规律的分类, 分得多了,学生就自然而然将具体的动作进行心里图式化抽象,最后总结出: “几个几,就是几乘几”,由此过渡到抽象的语言概括阶段。丰富呈现方式,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丰富呈现方式,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课

6、堂上的动手操作并不是“凡课必用”,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的动手 操作,而应该根据知识点的需要巧妙安排,不断丰富动手操作的呈现方式。课前体验课前体验 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浅薄,对很多事物缺乏丰富的体验,而数学学习若没有一定的已有经验的支撑,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那 几乎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 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 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体验了钟的神奇,课堂效果能 不好吗?课中操作课中操作 操作在课堂教学中对新知识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例如“

7、长方形面积计算 公式”的发现,学生通过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发现长方形面积中所包含的单位面 积的个数是长里摆的个数与宽里摆的个数的乘积,从而得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长乘宽。接着,鼓励学生通过把平面图形进行剪拼操作将它转化成已经学过的 平面图形,从而推导出所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课后实践课后实践 课后实践又叫“实践性作业”,联系我们的数学实践,仅仅满足于课前和课中的实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用实践作业的方式安排学生 课后的实践任务,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课后布置了这样的实践作 业:超市想把 6 盒牛奶包成一包,进行促销,请你设计几种不同的包装方式, 你认为哪种方式最好?通过这一实践活动,学生的实践

8、能力得到了培养,有效 性有所提高,也使学生认识到,通常情况下表面积越小越好,越省材料。巩固、利用已有成果,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巩固、利用已有成果,提高动手实践操作的有效性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我们常常借助语言把获得的感觉、表象加以概括,形 成概念、判断,进行推理。因此,为了促进操作,必须充分地让学生描述操作 的过程和结果、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通过倾听学生的表达,发现学生操作 过程中的闪光点与存在问题。同时,注意组织学生认真听取同学的叙述,参与 评价其操作合理与否,促进和推动了他们积极思维,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初步认识”时,我让学生用自己手中的小棒摆图形, 最多能摆

9、几个这样的图形,还剩几根?然后根据自己所摆的图形,列出算式。 有一位学生用 5 根小棒摆了个五边形,这时我让学生猜想他手里还有几根小棒? 学生猜想可能剩下 1、2、3、4 根?我又问:“为什么?”学生就这样很轻松地 自己得出了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并明白了道理。 最后想说,未来的世界是靠下一代来创造的,而动手实践操作是探索新世 界的重要手段与重要方式!而我们作为教育者,要做的是尽我们一切所能为学生提供一切可动手实践操作的机会,提高它的有效性,最终培养具有实践意识和 动手能力的一代新人!如何合理的布置数学作业,这一话题对有些老师可能感觉小题大做,但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怎样才能合

10、理的布置数学作业,提高作业质量呢?1.作业题要典型,量要适中。只有质量高的、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业量不能太大,少量的作业是巩固知识所必须的,也是减轻学生负担的主要举措,使学生以一种轻松愉快的心情在短时间内去完成,保证对学习的兴趣,为学生腾出了大量的时间,使学生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去回味,使知识系统化。2.作业题型要新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如: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可让学生做一回装修设计师:如果你家的地面若要重新装修,你能为你爸妈提供一份装修建议表吗?我们可以从下面几个问题来考虑:(1)算出每间房间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米?每间房间的面积分别是多少?(2)如果在

11、客厅、餐厅的四周贴上大理石条,共需要多少米? 3.作业要分层次。学生什么层次都有,如果要求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运用同样的学习条件,以同样的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要求达到同样的学习水平和质量,就必然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有梯度,比如,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可设有必做题(基础题)和选做题(提高题),有的同学要全做,有的同学可以只做基础题,少做或不做提高题。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让不同程度的同学都得到提高。4. 摒弃“单一”的对错评价,提倡多元化评价方式。一利用评语指导方法,当学生作业中出现计算、观察、分析的错误时,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性

12、指导,让学生明白正确的解题思路。二利用评语激发兴趣。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5、设计有效的家庭作业。为了发挥家庭作业对学生学习的积极作用,教师必须对作业进行精心设计。有关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当家庭作业的任务涉及已教内容时,效果最好。但布置有关当天教过的

13、内容的作业,效果不如让学生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技能。用家庭作业来巩固前几周或前几个月学习的技能,效果最好。用家庭作业来教学生复杂技能,效果欠佳。6、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在校的时间少了,学生回到家后就需要要求家长协助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但不需要家长教给孩子做作业。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做作业的时间和空间。让家长知道,他们不需要成为学习内容的专家,只是帮个忙而已。总结起来,布置家庭作业作为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家庭作业所涉及主题和技能应该:是学生熟悉的,是在课堂上讲解过的,有趣且有挑战性,能够在适当时间内完成,让学生感到他们在进步,复习和巩固已学技能。2、不应该是学生不熟悉的、枯燥的、比较难完成的;

14、是未完成的课堂作业;需要运用复杂的技能和很长的时间;冗长而累赘。3、布置家庭作业应该早作安排,以便在课堂上有足够的时间来讲解作业要求,并回答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3、合理选择练习形式。新教材较旧教材的练习形式又有了新的突破,比较丰富多样,我们除了要利用好教材里的“做一做” 、“看一看” 、 “画一画” 、 “说一说”等练习形式外,还可以把学生身边的事物和活动,甚至是学生中常见的游戏引入练习中,和所学的知识进行结合,以增强练习的趣味性和实效性。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认识对称图形”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在认识轴对称图形时没有进行左右的调换,我就在一张白纸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出”字,让两名同学分别站在白纸的正

15、面和反面观察,让其他同学猜测他们看到是什么图案,通过反复交流和验证,学生很容易找到认识对称图形的诀窍。这样让学生感觉既轻松有趣,又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课堂组织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是促使教学目标达成 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有效地课堂提问能增进师生交流,集 中学生注意力,促进思维发展,学会质疑问难,形成独特个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 人。同时,老师运用了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掌握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动权,提高课堂教学 的效果。 富有启发性、可思性、连贯性的提问能促进教与学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 交流与反馈,使教学活动变得快乐、轻松、有

16、效。但在实际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着几个 误区: 1、片面地理解“问”和“答” 。谈到提问,自然而然就会被人们理解为“教师问, 学生答” 。其实不然,现代教学中,提问应该是双向的。课堂中教师可以成为提问的主体, ,学生也可以成为提问的主体。 2、随时随地皆问,缺乏启发性和科学性。提问的内容缺 乏启发性表现在不能诱发学生的思维,起不到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作用,老师问,学生 一齐答,没有独立思考的空间,问题没有启发意义,只是简单的“对不对” “好不好”等等。提问科学性的缺乏表现在,问题提的不明确、不具体、用词不当等等,给学生的理解 造成了差异,造成了对知识理解的似是而非,甚至造成理解的错误。 3、留给学生思考问 题的时间不足 。 如果我们在提问时,留给学生的时间不足,学生便不能很好地思考,使 学生的回答不能更加圆满,所以提问时,教师要在提出问题后,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 那种先点名,再提问的突击方式,是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的。 只有得当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