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现状及改善对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998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现状及改善对策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现状及改善对策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现状及改善对策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现状及改善对策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现状及改善对策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现状及改善对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现状及改善对策(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现状及改善对策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现状及改善对策内容摘要:当前,农民的公共消费已经成为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议题。虽然从发展趋势上看,我国农民的公共消费正在逐渐得到改善,但农村公共消费仍然出现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质量较差、负担不公平等问题。而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坚持公共消费平等化的价值取向,在普惠性、消费权益保障、协调发展等原则下提高农村公共消费,构筑新农村建设的坚实平台。关键词:农村居民公共消费 现状 对策居民公共消费的内涵及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的发展公共消费是指居民为了满足基本需求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以公共的方式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劳务的消耗。广义上的“公共消费”包

2、括政府支出的非生产性投资、行政性消费和社会性消费。狭义的公共消费主要指包含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性消费和政府支出的非生产性投资。厉以宁(1993)认为公共消费包括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公共住宅、公共交通、公用事业和福利设施的消费。魏杰(2008)认为居民消费分为居民个人消费和居民公共消费,居民公共消费是指居民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基础设施等。基于对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问题的分析,本文研究对象主要指包含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性消费和政府支出的非生产性投资。在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城中,城镇居民的公共消费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如城市公共交通、基础教育、社会治安、社会保

3、险、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生态环境等。但是我国农民公共消费问题一直是较为薄弱的环节。人民公社时期,在农村的资源优先配置给国家和城市的前提下,农民的公共消费主要靠农村集体的力量自己解决,基本实现了面广、相对公平和效率不高的公共消费。但相对于城镇居民的国家和集体单位保障的公共消费而言,农民公共消费是严重失衡的。改革开放到农村税费改革前,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农民的私人消费增长,但城乡二元体制改革的滞后,导致农民公共消费受到挤压,一方面,政府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不多,另一方面,城市的公共消费品又对农民产生排挤。缺乏公共消费的农民无法真正融入城市化进程,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并带来大量的诸如干群紧张、社会管

4、理瘫痪、文化消费匮乏等负面影响。因此,农民的公共消费严重不足且难以为继。2000 年税费改革至今,农业税费改革、农村义务教育、农业补贴、新农合和新农保政策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出台逐步改善了农民的民生,国家对农民的公共消费问题越来越重视,城乡公共消费的一体化成为各级政府追求的执政理念,并出现一些比较成功的地方实践。同时,近年来农民对于文教娱乐、医疗保健和社会保障等公共产品的需求持续上升,公共消费的范围逐渐扩大,从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产品,发展到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和住房保障、文化设施、就业培训、法律维权服务、卫生安全、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公共安全类公共产品。面对日益增长的

5、公共消费需求,城乡公共消费的完全一体化还会受到地方经济的发展、公共消费品的供给体制、公共消费需求反馈机制等因素的制约而难以在较短时期内实现。因此,研究我国农民公共消费问题及发展对策对现阶段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扩大农民的消费需求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一)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现状近年来,国家对农民的公共消费问题日益重视,一系列惠农政策和保障农村民生政策的出台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公共消费水平。具体表现为:广大农村地区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新农合覆盖面在90%以上;已经在农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享受粮食种植补贴、购买农机具补贴、良种补贴、购买电器补贴等其他一些福

6、利补贴;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在全国大范围推行并实施,60 岁以上农村老人开始享受基础养老金。以农村义务教育为例,国家建立和不断完善了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教科书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机制。目前,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中西部小学生均 400 元/年,初中生均 600 元/年;东部小学生均 450 元/年,初中生均 650 元/年。从整体效果来看,广大农民对农村义务教育是比较满意的。

7、(二)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存在问题1.农民公共消费的水平不高。目前,农村公共教育、公共卫生等公共有益消费品的供给明显不足。以义务教育为例,由于县乡政府财政缺口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严重不足,教学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全国接受义务教育总人数约为 1.9 亿人,有 70%在农村,县乡两级政府需负担近 70%的义务教育开支,许多乡镇教师工资开支占其财政总开支的 60%以上,严重制约了教育与科研的发展。2.农民公共消费供需存在结构性矛盾。在公共消费的供给方面,地方政府往往热衷于投资“形象工程” 、 “政绩工程” 。而农民需求强烈的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却投入不足。在公共消费的需求方面,

8、多数农村地区的公共基础设施较差,医疗、教育、社会保障、公共道路、供水、供电等水平比较低,抑制了农民的消费升级的需求。农民公共消费供需矛盾还不仅表现在供不应需,还表现在公共消费资源在城乡和区域配置上的失衡。如大量的优质医疗和教育资源过于集中,导致农民在医疗、教育等公益性公共消费品的消费上受到拥挤约束,而这类消费品又比较缺乏需求弹性,导致农民为了挤入“优质”公共消费资源付出过高的成本。从区域配置来看,不平衡的区域经济发展给统一模式化的医疗保障的实施带来了困难。在一些不发达地区,由于目前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额偏低,缺乏抵御大病风险的能力,使得农民对合作医疗的满意程度比较低,意愿不强。而在一些发达地区,如

9、江苏、浙江等,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当地农民对健康的要求和对医疗保险水平的要求较高,使得目前的医疗保障制度对其缺乏吸引力。3.农民公共消费存在事实上的不平等,城乡公共消费差距在扩大。与城镇居民、垄断企业、国家机关等相比,目前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的水平要低很多。在以社会平等为原则的社会福利制度没有建立和完善之前,二元经济体制下的公共消费城乡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根据马力(2010)的研究,中国农村和城市公共消费福利人均相差 33 万元。一般来讲大城市是50 万以上,中小城市是十几万。义务教育、医疗保障、养老保障、公共设施共享以及就业服务等最基本的公共消费农村和城市费用差约为每人 30

10、00 元。4.农民公共消费的功利性过强,而福利性不足。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日益关注农民的福利,但是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公共消费的福利性还是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以新农村建设中的乡村道路、农网改造、饮水工程等公共产品消费为例,一些地方以向农民集资摊派的方式解决公共消费问题,使农民负担反弹,部分削弱了农业税的取消以及粮食直补等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减负效果,导致公共消费的福利性大大减弱。根据张英洪(2009)的调查,湖南 x 县仅 2006 年在新农村建设中共投入建设资金 12788 万元,其中县级财政投入 6995 万元,村民群众“自筹”5793 万元。由农民分担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已经

11、导致农民负担反弹。这些表明,新农村建设要真正实现农民公共消费的福利性还需付出长久的努力。5.农民公共消费品的生产和管理效率较低,公共消费权益经常受到侵害。首先,在实践中,由于公共消费品生产组织形式不完善、缺乏监督、地方政府不正确的政绩观等原因,公共消费品的生产效率较低。主要表现在公共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政府部门的权力寻租、公共物品成本加大、服务质量降低等方面。李倩(2008)针对广东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居民对养老保障、义务教育、职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公共产品供给的满意程度不理想。在义务教育项目上,虽然国家解决了基本供给问题,但农村教育质量水平离农民消费的满足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其次,农村居

12、民公共消费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这也是近几年实践中反映较多的问题。一项针对福建、山东等 6 个省及其下辖的 24 个乡、60个村的调查显示(李健,2006) ,我国农民权益保护状况虽有较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仍让人忧心。如中央给农民的实惠相当部分被地方公共产品价格上涨等抵消了、25%左右的农民遇到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而得不到解决、土地权益屡屡受到侵害、有些基层政府忽视甚至侵害农民的权益等。且调研表明,农村义务教育乱收费现象在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发展并改善我国农村居民公共消费的对策(一)建立和完善普惠性的公共消费体制首先,打破城乡公共产品供给的二元体制,突破体制内外和区域分割的障碍,实现一体化的公共消费政

13、策,特别是在义务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和扶贫等方面要逐步实施更大范围的均等化。其次,确保农民个人的公共消费权利得以实现。将农民的公共消费权利作为一项基本的社会保障权加以保护,切实保障农民的公共消费知情权、消费合作权和消费投诉权。(二)切实加强农民公共消费权益保障的制度建设首先地方官员政绩考核指标要增加公共消费福利指标的内容和权重,引导政府关注农民的公共消费权利,缩小城乡公共消费差距。其次,完善农村消费维权法律法规基础,推动地方政府发挥保护农村消费者权益的职能作用。再次,鼓励农村社会资本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允许农民通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建立自己的组织来争取和维护公共消费方面的合法权益。最

14、后,明晰公共消费品的产权,通过教育强化农民公共消费权益与义务的意识,增强农民维护公共消费权益的自觉性,减少和抑制“搭便车”行为。(三)拓宽农民公共消费投入渠道并提高公共消费品生产和管理效率要增强农民公共消费的福利性,拓宽农民公共消费投入的渠道,提高公共消费品的生产和管理效率。首先,政府应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财政的转移支付效果,加大对农村公共有益消费品生产的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能够显著改善农民生活品质的薄弱项目的投资力度。其次,应以多种方式积极引导私人部门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生产,鼓励通过农民合作组织提高公共消费水平。最后,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建立农村基础设施管理的长效

15、机制,充分发挥公共消费的聚集效应。(四)充分发挥农民在公共消费方面表达诉求的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民在公共消费需求表达、评价选择和参与决策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首先,政府应重视农村公共消费需求调研工作,深入细致地研究农民公共消费的特点,了解农村公共消费的需求状况和效用评价等。鼓励农民通过农民协会、消费合作组织等社会组织共同将农民公共消费的需求意愿反馈给政府。其次,加大农村基层组织的话语权,使其更好地代表和维护农民的权益,表达农民的意愿。最后,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建立健全多种有效监督制约机制,激励基层干部以身作则引导文明健康的公共消费方式。农民对公共消费的满意程度应该成为衡量地方政府绩效的重要因素,对于农村基层政府的政绩考核要重视农民的评价,引导政府提供符合农民偏好的公共物品。参考文献:1.厉以宁.市场经济大辞典m.新华出版社,19932.魏杰.民生不是简单的福利主义n.中国经济时报,2008-7-153.马力.中国农村城市福利待遇人均相差 33 万元n.新京报,2011-3-74.张英洪.公共品短缺、规则松驰与农民负担反弹湖南省山脚下村调查j.调研世界,2009(7)5.李倩.农村公共服务满意度现状与对策基于广东省农村公共服务调查的分析j.社会科学家,2010(6)6.李健.调查称中央给予农村优惠政策被地方乱收费抵消.中国青年报,2006-7-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