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9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8980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9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9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9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9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9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求职遇到的心理问题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障碍及表现目前,我国毕业生就业已由计划经济时代的“统包统配”和“包当干部” ,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毕业 生“自主择业”。实践证明,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有利于市场对人力资源的 合理配置,拓宽了职业选择面,使大学生求职呈现多元化的趋势。然而,计划 经济时代“统包统配”的阴影和“投资教育”这一新型家庭教育观,深刻地影 响着当今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择业取向,很多毕业生在传统择业观和现代就业 形势面前无所适从,呈现出各种心理表现,产生了许多就业心理问题。(一)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心理表现1.功利心理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

2、自我利益的追求而 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2007 年,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北京大学公共政策 研究所联合对全国近百所高校的 6 000 多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进行了“2006 年中 国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调查结果显示,77.3%的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仍存在 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 人功利取向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 、“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的想法仍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从调查答案 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们求职择业时的功利心理。 2.求“稳”心理择业求“稳”心理,是指从职业的稳定性出发,追求工作职位的安稳、清

3、闲、福利待遇好等等,不愿意选择有风险、有挑战性的职业,更不敢去自己创 业。因而,毕业生对全额财政保障的事业单位趋之若鹜,公务员考试热度始终 不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现象愈演愈烈,即使选择企业也首先以企业的归属 和大小而论,似乎不太在意对企业的发展前景的分析,甚至全然不顾“人职匹 配”的客观合理性。求“稳”心理主要由于求职一次到位的传统观念造成的, 受家庭传统文化影响,干部、知识分子家庭尤甚。3.从众心理择业从众心理,是指在求职择业时因为“跟着感觉走”而盲目从众。形成 择业“从众”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缺乏择业主动性,缺乏对现实就业市场和政 策的充分了解,缺乏对就业信息的主动收集与分析判断,对自己的

4、职业目标、 需要、价值观以及自身特点等没有明确认识,在就业时不能正视自己的能力、 素质和择业的客观环境,随大流而造成的。 4.依赖心理择业依赖心理,是指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 择业依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而造成的。往往表现为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着等、靠、要的依赖思想, 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 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上也会掉馅饼,试图坐等就业;即便有就业岗位 选择的机会,也要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 主意,以致贻误择业时机。(二)大学生常见的择业心理障

5、碍1.焦虑与恐惧心理焦虑是由心理冲突或个人遭受挫折以及可能要遭受挫折而产生的一种紧张 、恐惧的情绪状态。分析焦虑心理产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缺 乏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社会的理性认识,产生了步入社会前的心理恐惧;第二, 缺乏充分的就业准备,对就业、考研、考公务员的选择把持不定,产生顾此失 彼的彷徨心理;第三,缺失择业方向和择业方法,始终不能顺利就业,因择业 挫折产生就业恐慌;第四,恋爱分合,职业取舍,由于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而产生离别伤感,进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恐惧。过度的焦虑会对大学生择业就 业会产生消极影响,它不仅会抑制大学生的正常思维,而且使大学生的注意力 难以集中,记忆力明显减

6、退,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挫折与失败心理挫折心理是指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情绪 反应。当一个人产生心理挫折后,就有可能陷入苦闷、失望悔恨愤怒等多种复 杂的情绪体验之中。1大学生往往都有“十年寒窗苦,一举成名时”的自我满 足心理,因此择业的期望值也相当高。在就业地域的趋向,就业单位的选择和 就业岗位的意向等方面有许多不切实际的自我设计。而这些就业目标的选择, 往往都是出于功利心理、求“稳”心理和从众心理等需要,并没有充分考虑自 身条件与社会的实际需求,违背了职业生涯规划中关于“人职匹配”的理论基 础,容易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现象,并产生偏执、幻想、自卑

7、、虚伪等心 理问题,必然是事与愿违,最终不能顺利就业。现代大学毕业生多囿于校园, 生活经历较简单,未曾经历过多少波折,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情绪波动性大,情感较为脆弱,缺乏应对挫折的心理准备。2一次次就业失败 的心理暗示必然会导致就业挫折心理的产生,进而使大学生择业行为发生偏差 。3.自卑与自大心理 自卑与自大是大学生较为常见的人格缺陷,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在就业中 的表现是对自己缺乏客观的评价,同时对职业缺乏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就业 中自卑与自大常存在相互交织的现象,两者有时会相互转化。自卑的大学生不 敢正视现实,对自己的长处估计不够,怀疑自己的能力,不善于发现适合自己 的职业岗位

8、,在对自己的抱怨、贬低中失去了求职的勇气,丧失就业机会。一 些大学生在求职比较顺利时则容易自大,认为自己已经满腹经纶,“学富五车 ”,任何工作都会得心应手,在求职中自觉高人一等、自命不凡,一旦出现求职失败则容易陷入自卑、自责、一蹶不振。也有的大学生自认为自己是名牌大 学学生,或者所学的是紧俏专业,“皇帝女儿不愁嫁”,自己理所当然地应该 能够得到一个理想的职业,给自己设定了过高的就业期望值,结果同样是不能 顺利就业,陷入自卑的泥淖。二、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自我调适(一)客观认识自己大学生是一个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高期望值的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 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

9、大的心理压力, 这种压力随着年级的增高而日益显现,如果处理不当,就会使大学生在择业过 程中无所适从。孙子兵法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不仅仅是古代的战 术,更是现代大学生求职择业之道。第一,面对择业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毕 业生首先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明确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职业发展 的角度分析最适合自己的岗位特征和地域范围。第二,深刻反思自己所接受的 学校和家庭教育。长期以来,我国的应试教育使得基础教育的目标往往锁定在 升学率。为了高升学率,一些学校甚至削弱关系学生身心健康的素质拓展课程 ,普遍忽视学生意志品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高等学校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多 偏重思想教育和政策教育,

10、而对毕业生求职能力的培养,就业心理的辅导还不 能满足现实需要。我国家庭不当教育是引发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的另一个重要 原因。普遍的独生子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有基 本对象,然而,我国家庭传统教育思想是对孩子统包统管、封闭保护,宠爱有 加,对困难、挫折教育引导不够。使很多大学生从小娇生惯养,养成依赖感, 失去独立性。择业时往往依赖于学校和家庭,着眼于轻松高薪的工作环境和虚 荣心的满足,一旦不能如愿便怨天尤人,畏惧不前。因此,客观认识自己,认 识自己所接受教育的局限性,是进行就业心理自我调适的有效途径之一。(二)主动适应社会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学生就业的内

11、涵已经发生了很 大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呈现出主体性、社会化等特征。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 盾也日益显现,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招人难,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有业不就,这种 结构性矛盾的产生,源于毕业生的主体选择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冲突。由此 可见,毕业生就业过程就是毕业生处理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社会化过程,是 迈向社会的第一步。观念就是就业力,态度决定结果,性格决定命运。因此, 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观念能否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主动作出适应性调整。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须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每 个大学毕业生都应自觉遵循服从社会需要的原则。首先要明确现实岗位的重要 性和工作的目的意义;其

12、次在选择职业岗位时要把个人的兴趣、爱好、专长与 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统一起来,努力寻求到社会需要与个人追求的交汇点。3以 自己所长择社会所需,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正确的 择业观指导下实现职业理想。(三)增强就业能力1.增强就业心理能力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成功就业的基础和保障,在大学生就 业心理素质教育中尤其应注意以下人格特征的培养: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善 于合作、勇于创新、意志坚强、谦虚礼貌、自立自强、耐挫性高、自控力强、 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等。大学生作为各种就业压力的实际承受者,谁也无法避免一些意想不到的失 败,但是能够选择对待就业失败的态度。就业成功是蕴藏于每

13、一位毕业生心底 的一份强烈渴望,然而,家境的贫寒、教育的缺失、时运的不济等往往会使他 们置身于失败的困境。但是,在现实世界里心灰意冷,举步维艰时,却常常忘 了还有另一条可经由“想象”而抵达的成功之路。当一个人一无所有却胆敢“ 想象成功”时,他就拥有了一份严谨而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乐观自信的心理状态 ;这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能使心智不断提高,而积极的心理状态,更能给人生带 来快乐的心理体验,并不断催人奋进,这就是自信给人带来的力量。由此可见 ,乐观自信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的心理动力之一。其次,要培养良好的意志 和坚强的性格。意志是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心理条件,大学生要培养自己坚强的 意志和决策的果断性,避免

14、在关键时优柔寡断、丧失良机。性格是人格中最重 要的心理特征之一,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良好的性格对于正确思维、理性处 事有巨大作用。所以,大学生要善于听取意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实践中 防止和克服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忧郁、狂躁等心理。2.科学规划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发展观念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自己的人生轨迹。职业 生涯是指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一般是指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历程。科 学地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特征和任务,做好规划,对更好 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实现人生目标,非常重要。由此可见,大学生要树立终生 择业的观点,切不可为了求得职业的稳定而放弃就业的机会。当获得一个理

15、想 职业的时机还不成熟时,应采取“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办法,把就业 过程当成取得个人职业生涯经验的重要经历,通过就业不断提高自己的社会生 存能力、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凭借自己的努力,通过合理的职业流 动,逐步实现自我价值,取得事业的成功。 3.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 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合理的 知识结构是满足现代社会职业岗位的必要条件,是人才成长的基础,也是求职 择业的基本保证。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同时还 应该掌握用于创造更多、更新知识的本领,掌握学习专

16、业知识与提高技能有机 结合的方法,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塑造自己,发展自己,不断适应现代 社会就业的要求,使自己能够顺应科学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择业的需要,努 力提高就业能力。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力资源的需求必将呈现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大学毕业生就业结构性矛盾,虽然短期内无法根 本消除,但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高校科学而富有成效的就业教育,而逐 步得到改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和就业心理困惑,也将随着日益市场化的 就业方式和就业观念的转变,而得到根本改变。因此,只要有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好环境,有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心态,具备适应社会需要的就 业本领,大学生就业就不再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