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河洛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49731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把河洛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把河洛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把河洛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把河洛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把河洛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把河洛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把河洛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把河洛文化融入美术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洛阳市第二十二中学宋新喜内容摘要:在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以洛阳为中心的河洛地区,不但是最早的进入了文明时代,而且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是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的中心,曾有十三个王朝先后在洛阳建都。保存在河洛大地上丰富多彩的名胜古迹是古代洛阳及河洛地区辉煌文明的载体和见证,是认识和了解古代洛阳及河洛地区的宝贵实物资料。我们用课堂教学和实地参观相结合等多种方式,尝试着把河洛文化这一历史留给我们的丰富的财富,无论是地上的、地下或深藏的文化资源,由难以为人所知转化为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文化知识,告诉我们的中学生,使他们通过对

2、不同历史阶段艺术珍品的欣赏,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人文素养。关键词:河洛文化;美术欣赏;人文素养新课程改革指出,美术的学习是传承一种文化,高中美术教学应提高到美术文化学习的层面,美术教学要创设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含量,使学生通过美术学习,加深对文化和历史的认识,加深对艺术的社会作用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涵养人文精神。对自己本国本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学习应该是基础美术学习内容的重要方面,它对树立公民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增强民族凝聚力,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之滨,洛水两岸。缘于历史上战火频频,除了幸存的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宗教艺术和建筑外,古时洛阳的辉煌建筑几乎殆尽,而辽

3、阔的河洛地下却是文明古国的一大浩瀚文库。在洛阳古墓博物馆、关林古代艺术博物馆、洛阳商城博物馆、洛阳民俗博物馆、东周王城“天子驾六”博物馆等多家各具特色的博物馆里,展示着数以万计的文物精品。这些都充分体现出古代先民们的工巧与智慧。我们结合着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利用这些丰富的文化遗存和馆藏珍品资源对学生进行了民族传统艺术的审美教育的实践和尝试,达到了形诸教育之目的。作为生活在洛阳的中学生,大多都从书本上了解到有关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基本的艺术知识。但却很少能够了解洛阳古代的丧葬文化极其艺术价值。我结合建筑艺术、壁画艺术的欣赏教学,分批带领学生到中国唯一的墓葬博物馆洛阳古墓博物馆实地参观,同学

4、们从中了解和感受到我国古代先民们对人死后的灵魂永存的幼稚追求和精湛的艺术成就。中国有句老话,生在苏杭,葬在北邙。洛阳北郊的邙山水深土厚,是历来墓葬的风水宝地。古墓博物馆就建在邙山之上。我们经过古墓博物馆玄堂入口,进入到设在地下的陈列馆,看到通道两侧搬迁复原的上自西汉下至北宋历代的典型墓葬 25 座。两千多年前的东汉时代,讲究孝道,因此厚葬成风。只要是经济条件允许,活着的人总要为亡人创造一个和生前相仿的生活空间。我们看到在 61 号墓室隔梁上的“二桃杀三士”壁画,以历史故事来表现晏婴足智多谋、诛杀异己的政治手段和三勇士食桃不均、拔剑自刎的所谓“忠” 、“义” 、 “仁” 、 “勇” 。在墓室中,

5、同学们还看到一些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场景的墓葬壁画,如“出行图” 、 “宴饮图”等。这些壁画造型生动、构图严谨,用笔流畅,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虽然隔着防护玻璃,大家依然被这一幅幅精美的壁画所折服。虽然有些同学们也知道洛阳空心砖是古代的建筑材料,但当看到在汉代墓葬空心砖上那简洁流畅的画面时,依然感到震撼。一幅幅反映古代人们生活场景的画面,似乎让人们看到了两千多年前的过去;一张张乞求羽化升仙的彩图,让人们看到古人那幼稚而执着的追求。作为古代砖室墓的一种,洛阳地区宋元时期精美的仿木结构雕砖墓,门窗逼真,斗拱齐全,雕梁画栋,美不胜收。古墓博物馆里四号宋墓的八角形墓壁砖雕极为精美和巧妙。在门扉下部的障水

6、板上雕刻着牡丹、芍药、菊花、莲花四种,充满了民间的生活气息。更展示了古代工匠高超的建筑才能。置身于这精美的墓葬建筑当中,仰视墓顶层层斗拱、雕梁画栋,同学们无不为着这精美的艺术所折服。洛阳的很多同学都看过龙门石窟,但是并不熟悉它。在当我用多媒体的方式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龙门石窟艺术之后,他们才知道原来龙门不仅仅有大佛和传说,还有更加厚重的历史和文化,它实在是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啊!我以龙门石窟雕凿历史的朝代顺序,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龙门石窟中具有代表性的古阳洞、奉先寺等经典窟龛,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了龙门石窟和中国古代雕塑艺术。古阳洞,是龙门石窟中开凿年代最早、雕刻内容最丰富的洞窟。洞窟内大小龛像造型

7、秀美,龛楣及佛像背光精巧富丽,并有许多非常优美的飞天装饰图案和佛传故事纹样,属于龙门石刻中的精品。特别是那些线条流畅、造型生动的飞天人物形象让大家浮想联翩:莫高窟壁画飞天的精美形象、传说中嫦娥奔月美好的故事、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同学们从遥远的过去谈到了美好的今天奉先寺大卢舍那像龛群雕是龙门石窟的代表作。同学站在高达 17.14 米的卢舍那像龛下,仰视它慈祥的目光和神秘的微笑,感到着强烈的震撼,猜测着千百年前艺术家们是如何去完成了这惊天巨作!威武勇猛的天王、秀美温柔的菩萨,让人们感觉到力量与美的强烈对比;狰狞不屈的地鬼与稳重修行的枷叶,让人们看到抗争的精神和虔诚的释道。这一尊尊形态各异的造像组成

8、了佛国世界和谐的画面;这一组组精美的石雕展示了大唐盛世的艺术辉煌。尽管从宗教艺术的本质上看,它只是封建盛世虚幻的颂歌,但这支颂歌却奏出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最强音。在很多历史美术作品的背后,都隐含着这样或那样的趣闻轶事,让学生用智慧的双眼去看历史人物和他们背后的故事,更有利于对美术作品的认识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讲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欣赏后同学们知道,洛阳关林是武圣关羽首级的安放之地,是我国唯一的“冢” 、 “庙” 、 “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在中国丧葬礼俗中,帝王墓称“陵” ,王侯墓称“冢” ,百姓墓称“坟” ,圣人墓称“林” 。关羽被尊为“武圣” ,所以他的墓称“林” , “关林”是对关

9、羽精神的最高褒奖,是后人为关羽树起的丰碑。关林建筑群中的多种表现形式集中体现着对关羽及其精神的颂扬。大家对关羽一生实践的“忠、仁、义、勇”有了认识,也对建筑群里那些曾经发生的故事津津乐道:慈禧亲笔所题“威扬六合”匾额的清末轶事、彩绘故事“三英战吕布” 、相传岳飞画的“关圣帝君像”以及形态怪异、被神话了的龙凤柏树等等。这些历史故事和传说,与关林的冢墓、祠庙、翠柏和石刻艺术浑为一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关羽文化。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我们认识到:美术鉴赏并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们只能在教学实践中,运用辨证的思维和与事物普遍联系的规律,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做到“触类而旁通” 。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联系文化情景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式和风格特征,才能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领略博大精深的民族艺术;只有将美术欣赏、文化情景、人文素养三者有机的结合,才能真正照亮学生心灵的苍穹、燃起艺术的火花,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参考文献:1、 宫大中着 龙门石窟艺术 (增订本)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122、徐金星着 洛阳五千年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6.33、徐金星、吴少珉主编 河洛文化通论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6.84、赵振华主编 中国关林 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0.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