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国家级风景区之市城区导游词3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6659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赤水市国家级风景区之市城区导游词3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赤水市国家级风景区之市城区导游词3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赤水市国家级风景区之市城区导游词3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赤水市国家级风景区之市城区导游词3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赤水市国家级风景区之市城区导游词3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赤水市国家级风景区之市城区导游词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赤水市国家级风景区之市城区导游词3(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赤水市国家级风景区之市城区导游词赤水市国家级风景区之市城区导游词 1 1提示:本章对赤水历史、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名胜古迹、红色文化等内容,进行宏观式叙述,导游可灵活取舍穿插讲解。有的内容可放到路途或其它适当地方讲解。有关市内旅游具体景点,本书暂不确定线路,由旅游局统一确认或由导游自定 (留元坝)发源于云南省镇雄县大洞口的赤水河,如出山的蛟龙,以大无畏的气势, 一路傲啸,一路呐喊,浩浩荡荡,无遮无拦,劈开崇峦大谷,接纳千沟百川, 展出沃野平原。就在黔北与川南接壤的边缘,赤水河突然转首右折,绕了个大拐弯,然后 再向北冲去,追上了浩荡东去的长江大河。这个大拐弯,像半岛,像箭弓,像商人的钱肚兜,更像

2、农夫耕春的犁辕。“犁辕坝”就这样很乡土地传了一代又一代。后来,一些酸不溜湫的文人雅士,总觉下里巴人还是不如阳春白雪好,于 是改名叫“留元坝”,就如把大洞场改成大同场,把猿猴场改成元厚场一样,制 造的理论依据是:元者,元气也,元首也,精神也,地脉也。不知为什么,这片土地一直默默无闻,只有一些渔民在这里打鱼栖身,他 们把氏族部落时代的石斧、石网坠不经意丢在这里,丢下了一个个让后人猜想 的神秘符号。历史上至少有五个人物影响了留元坝的荣辱升迁。第一个是西汉元光五年正月(前 130 年)中郎将唐蒙,奉旨率 1000 人经 赤水通夜郎古国,设置犍为郡,中原文明的种子开始播撒在赤水河两岸,为未 来宋大观三年

3、(1109) ,在赤水首建仁怀县奠定了基础。第二个是南宋端平二年(1235 年)总制袁世明,率军征讨唐朝坝(今习水 县同民乡) 、古磁(今习水县土城) 、仁怀(今赤水市复兴场)苗民之乱,平乱 后奉命“永镇斯土”,留元坝开始了艰难的农耕、商贸文明时代。坝子上很艺术 地出现了商埠与农田经纬交织的画面。第三个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七品县令曹一科。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 ,由总 督李化龙总指挥的“平播之战”,既踏平了海龙囤土司堡垒,也毁灭了复兴场古 县城,在非常时刻走马上任的仁怀县首任知县曹一科,决定将新仁怀县城建在 土城,不料遭到地方豪绅巨商们的坚决反对,于是爆发了一场颇有趣味的“县城 选址之争”。棋

4、高一招的赤水人用重金搞定一方著名的阴阳先生,让他们四处游 说,推波助澜,极力阻挠曹县令的决策,说土城土薄漏财不宜建城,只有建在 像商人“肚兜”的留元坝才能敛财聚气,安宁无灾。曹知县明知是诈,奈何民心 难违,只好按二等县城规格在留元坝筑城。留元坝的身份第一次得到提升,从此春风得意,运程如日中天。乾隆元年 朝廷在留元坝设置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首的仁岸;十三年升格为仁怀厅,四 十一年又升为仁怀直隶厅,留元坝频频改名换姓,变换面孔,至到 1965 年,才形成了今日赤水、习水、仁怀三县市分治的行政区划构架模式。不管怎么对曹一科进行指责,此人毕竟还是办了一件天大的好事,他的最 大贡献就是结束了在留元坝、复

5、兴场、官渡场三个县城之间徘徊不定的局面, 最后将赤水的灵气、财气、人气、运气一齐集中在留元坝,算是尘埃落定了。第四个人物呢,一不是文官,二不是武将,他是一个从福建上杭县来赤水 打工经商并引入楠竹种苗的普通农民黎理泰。别看那 3 棵楠竹苗,却从根本上改变了赤水山河的物产结构,改变了赤水 经济的模式形态,改变了赤水民族的生活习俗。在某种意义上,黎理泰是这片 土地上具有“先祖”意义的拓荒者、奠基人。第五个人物当推周西成将军了。民国 13 年(1924) ,黔军第三师师长周西 成率部从四川进驻赤水主政,赤水人刚受川军糟蹋,此刻市民们不能不忧心忡 忡。不料周西成此人绝非草莽之辈、池中之物,上任两年,修文

6、备武,励精图 治,干成了若干件前无古人大事,且看:肃清匪患,平安一方,几至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整饬吏治,依法惩贪,让衙门风气为之一振;实施保境通商开放政策,特设“盐防军”、 “保商队”,以最佳治安环境广 招巨商入赤发展;翻修街道,铲平坡坎,蓝漆门面,讲究卫生,使市容焕然一新;复开“怀阳宾馆”以待客,整新川戏园子以娱宾。又扩“庆华楼”、设“番 菜馆”,川菜西餐一齐登场,引得百业竞起,街市空前繁荣,时称“小香港”。周西成还办了若干件可称“贵州第一”的大事:一发电灯,二通汽船,三开 马路,四驰汽车,五铸银元,六办枪厂,七钻盐井,八办报纸(石印赤水通 讯三日刊) ,九办洋行,十点洋灯,十一创办军校(贵

7、州陆军崇武学校) ,十 二倡办西学,十三重视体育(举办军事体育运动会) ,十四广纳贤才。等等。几 乎每一个引领贵州文明开化之先河的事业都连着一个动人的故事。当代人对周西成的研究,好像还只在一种表面上,其实,他更应该是一个 不太成熟的政治改革家,一个充满乌托邦主义色彩的浪漫诗人,一个谋略超群 、廉洁奉公、观念新锐、话出必随、胆识过人的一方廉官楷模。经过两年打拼 ,周西成所期望的“民欢田野治,贼尽道路平;宝藏新开地,弦歌不夜城”的“大 同”理想,在这片红色土地做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实验,取得了阶段性的巨大成功 ,而取得成功的强大支柱保障,又是他的那支能征善战、秋毫无犯的军队。后 来,他被北洋政府看中并

8、委任为贵州省长,同时被蒋介石加委第二十五军军长 之职,也未必全是他的政治野心的结果。周西成在赤水主政的成功,在当时战乱不息的中国,是个奇迹;而赤水人 对他的狂热崇敬,也是一个奇迹。比如一个贫瘠的旺隆乡,因受其惠泽,士农 工商自发为他立德政碑这便是中国惟一一块“黔中生佛碑”, “合郡风清俗美, 几如舜日尧天”,是碑中千古绝句,更是对周西成的如实评价。周在离赤赴省之 前,县城张灯结彩,大庆三天。起行前夕,全城男女学生开“提灯会”,一人一 盏油灯,游行唱歌,为其送行。市民万人空巷,夹道欢送。而在城郊乡村,农 民们自发在门前大路边设案,置“清水明镜”,长跪送行。这种只有在历史小说 中才见到的情景,在留

9、元坝真实地复活了。80 多年过去了,一切无足轻重的人事皆已忘却,惟有周西成的名字深深地 刻在留元坝、刻在赤水人民心中,代代传颂,无法磨灭。他为后来代代更替的执政者树立了很难跨越的丰碑。赤水人有句评价官场的旧话:“当的啥子官哟, 你看人家周西成!”那么第五个人物是哪个呢?大家趋向一致的候选人是并未到留元坝喝杯茶吃顿饭睡过觉的那个天才战 略家毛泽东。此人虽未到过留元坝,但他在赤水境内一手导演了可称世界军事 奇观的“四渡赤水”之战,把赤水的名字一下推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如此大 功大德,赤水人当没齿不忘,要理所当然地载入留元坝史册。当然,这里只讲几位典型的人物,在赤水历史上,还有许多优秀人物为赤 水

10、的发展克尽职守、奋力拼搏,比如清代乾隆十四年,亲自主抓赤水河道整治 的云贵总督张广泗;清代光绪年间第二次整治赤水河道的四川总督丁宝桢;清 同治年间主政直隶仁怀厅颇有建树的同知陈熙晋;清代乾隆年间,以一家十八 个子侄作保,向总督张广泗请命领衔主持疏浚赤水险滩的普通摆渡人吴登举, 以及当代为赤水水电事业奋斗四十年的共产党人、原赤水县水电局局长陈俊康 ,等等,都是可歌可泣、引为百代楷模的杰出人物。黔川接壤水流通,俗与泸州上下同。满眼盐船争泊岸,巡栏收捡夕阳中。这就是当年仁怀厅同知陈熙晋对历史上的留元坝赤水古城一个画面的 描述。是否可以这样界定这座城市的性质:是盐埠,是竹都,是渔港,是战城。是盐埠,是

11、竹都,是渔港,是战城。清代增修仁怀厅志是这样审视留元坝战略地位的:“仁怀疆域,广阔千 里,陆通滇黔,江连吴楚,北控嘉永,南跨泸合,东七百里至遵义,西九百里至成 都。由蜀入黔,由黔入滇,仁怀实为两省之锁钥,虽地处偏隅而控全势。 ”其实,当年毛泽东的战略意图就是占领赤水,取道泸州,北渡长江,继而 在川北一带寻找立足之地。遗憾的是林彪军团黄皮洞受挫,赤水错过了迎接伟 人入城的千古良机。不过,换一层意思说,小小赤水古城,自有其神灵庇佑, 当年石达开三次取道入川,目标路线与毛泽东惊人巧合,也被赤水拒之城外, 逼迫绕道而去。说“神灵”庇佑,确实史有其事。清同治元年(1862)五月,石达开大将赖 裕新后卫部

12、队为筹措粮饷,夜袭留元坝,刚走到厅城附近大溪口,突然狂风四 起,雷雨大作,火把全被打熄,进退无路,吓得他们匆匆退回马河村过河入川 ;六月,石达开一部欲占领留元坝,几次武装泅渡,就觉江中有“水鬼”作怪, 百多名太平军莫名其妙被拉下激流淹死,只好罢战撤兵。不久,石达开在四川 叙永的大部队,企图再次攻占留元坝,当先锋部队即将兵临城下时,竟被沿途 团练设疑阵迷惑,不敢贸然攻城,仍改走马河村过河进川。这种“天助”,让留元坝一次次免遭破城屠戮之灾。纵观古今中外,海洋文化一直是代表世界先锋文化的主流,而江河文化则 是陆地文化的主帅。看看古今中外的一座座繁华都市,一幢幢摩天大厦,无不 濒海临江而设。留元坝,正

13、是贵州江河文化的代表,也是贵州惟一一个靠近长 江的口岸。留元坝古城虽小,却有过引以自豪的小城辉煌。虽说时代的潮流洗尽了往 昔的铅华,但旧时的风韵仍然可以在小巷残墙下寻觅。(北门古城墙)“欲知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这是司马光的一句名诗。一座千年古城,必有一部传奇历史。这是留元坝最后的一段古城墙,长约 1000 米。大家看,这一块块丹霞石, 都经过精心凿削,并以石灰、糯米粉拌猕猴桃混和浆灌缝,比现今水泥更耐风 雨侵蚀,墙体以泥石夯填,城墙依地形原貌而筑,蜿蜒起伏,远看就如一条巨 龙,圈成环卫城廓。据记载:留元坝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 ,城周围四百 七十五丈,计五里三分,高一丈四尺,

14、垛口一千一百三十三处,水洞三处,炮 台四座,设东、西、南、北四座城门。这是北门,高 5.2 米,宽 8.4 米,深 8.6 米。城门采坚硬木料制双开门扇,并以厚铁皮包裹。四门均有敌楼,虽经 400 年风雨侵蚀、战火洗礼,城墙仍坚固如初,所谓铁打营盘,固若金汤。一位路 过留元坝的官员,对这黔边古城感叹不已,著文记道:“城廓楼台雄伟、壮丽, 为一方之冠。 ”中国先民创造城池居住模式,最初仅为防止野兽侵害,后来,生产力提高 ,所获生活物质丰富有余,为防邻近部落抢劫,有意在居所周围砌筑高墙。再 后来,随着物质文明的进步,导致为生存而爆发战争,城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城里人口多了,便逐渐出现生活中的互通有

15、无,于是出现了物资交流的“市”, 市就是商贸市场。中国古代建城十分讲究风水,相传周灭商后,周成王亲自到洛阳堪舆建都 ,并以蓍草和乌龟占卜城市选址吉凶,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周公卜洛”的由来 。这种模式以后影响了整个中国建城历史。既使建小小县城,也不例外。当年 仁怀县令曹一科在这留元坝选址,先观太阳影子,后架磁针罗盘,以此辨别方 位;又品尝山水,是味苦味甜,又在东南西北中五方挖土过秤,看土轻土重, 然后确定中轴线,划出城垣,再划出衙署、兵营、社庙、市贸、民居等功能分 区。中国历代帝王,都有自己的一整套建城法规,等级森严,如超标越规,就 当谋反罪处斩。曹一科虽对留元坝风水无刺可挑,但内心不满,就找借

16、口上呈 朝廷,降了一级,算是出了口恶气。古代以城市代表国家,代表地方政权。只 要攻占了首都,国家宣布灭亡;攻破一个省城,这个省的属地就得易主。这是残存的一段北门老街。仅管城市“降级”,但留元坝早在汉代即以得天 独厚的航运码头优势,形成了自然聚落式古镇。南宋年间,总制袁世明最先在 这里设立军事屯堡,砌垣筑栅,结庐为市,所以留元坝又有“双城”之说。稍长 一些的赤水人还记得,昔日留元坝,街巷依山势高低而修,纵横交错,结构严 谨又富变化,有如迷宫。街道一色石板铺面,明清风格中式商铺大院和民国西 式高档豪宅沿街耸立,寺宇山观依古制散落其间,所谓“左祖右社,前朝后市” ,布局合理,井然有序。规模宏大、雕梁画栋、祥云凝绕的是寺庙建筑,有“九 宫十八庙”之称;砖墙高深、花木掩映,重楼出霄的是豪门大院。而寒士贫民、 避灾落难者,则在城外搭棚结庐,小买小卖,沿街吆喝,自有一番市井风味。(万寿宫)这就是被称为赤水建筑一绝的万寿宫。明末清初,由于资本主义的萌芽, 市场流通经济得到空前发展,具有浓郁的中国式风格的商帮会馆(家庙)在全 国各大小城市口岸应运而生。这座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