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5733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关系(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小城镇是乡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依托(一)小城镇是乡镇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依托小城镇与农村相比,供水、供电、交通运输、商业服务、邮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好,人员、物资及商品、信息交往交易方便,是区域经济的中心,有着较强的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为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可有力地促进其发展。我国的乡镇企业布局分散,80%以上分布在自然村庄,分布在建制镇的不足 15%。乡镇企业这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依村傍户的离散型空间布局增大了经营成本,使信息闭塞,市场狭小,不能催生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只有向城镇聚集,才能降低经营成本,拓展产品市场,催生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

2、,促进自身的发展。搞农业产业化离不开搞农副产品加工、储藏、保鲜、运输的龙头企业的带动,而小城镇以其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系统,其发展可有力地壮大龙头企业,还可延伸产业链条、扩增市场容量、促进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从而有力地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因此,小城镇是乡镇企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依托,小城镇建设滞后必会影响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而若有小城镇建设的良好铺垫,则会有力地促进二者的发展。有的可能会问:大中城市的基础设施、交通便利度、信息灵敏度、科技水平、教育水准等各方面的状况都要好于小城镇,其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都强于小城镇,乡镇企业向大中城市集中不是比向小城镇集中更能促进自身的发展?不

3、是也更能带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其实乡镇企业大多远离城市,经济实力薄弱,根本不具备向大中城市迁移集中的经济实力,只可就近向周围的小城镇迁移集中。很多乡镇企业资金缺少,技术落后,只有利用廉价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才能降低产品成本,凭借成本领先优势而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若迁移到大中城市,势必会被市场淘汰。有的认为市场经济就是优胜劣汰,那些技术落后、资金缺少的乡镇企业早就应该被淘汰。但人们的收入高低有别,市场是分层次的,高收入阶层可能更重质量、品牌,较少考虑价格高低,而低收入阶层则更注重价格的低廉。我国有大量的低收入群体,不仅农民大多收入不高,城市也有大量下岗失业人员、低收入群体,他们不敢奢望消费价格高

4、昂的名优产品,主要是消费那些价格低廉的产品。因此,乡镇企业尽管技术落后,资金缺少,但仍合市场需要,尚有发展空间。这些企业积累了一定资金后,也会谋求产业的优化和升级,从事名优产品的生产。我国有大量剩余劳动力需要就业,而技术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用工量少,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量很大,因此,尽管很多乡镇企业技术落后,资金缺少,但因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用工量大,可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门路,也应大力发展。对于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而言,在远离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大中城市发展,会因运输费用的增加而大大增加产品成本,从而失去市场竞争力,在小城镇发展可接近原料产地而降低产品成本。从产品的市场考虑,小城镇本

5、身可就近为农产品提供部分销售市场,虽也需要到大中城市销售,但制成品与原材料相比,运输费用会大大降低。因此,小城镇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更有利于拉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目前,有的学者认为小城镇规模小,基础设施差,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科技力量薄弱,集聚、辐射功能比不上大中城市,认为应着重发展大中城市,发展小城镇已不合时宜。但大中城市的发展仍不能取代小城镇的发展,发展小城镇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中占有特殊的地位,这是因为:第一,我国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在目前的条件下,大城市虽为农民提供了就业和积累资金的机会,也在逐渐降低迁移定居的门槛,但农民大多是去那里流动就业,而不是去迁移定居。小

6、城镇才是农民真正到城市定居的平台,大力发展小城镇才能为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提供切实可行的场地1(p9)。即便在将来实现了城乡户口一体化管理,大城市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数量和比例会有所提高,但受大城市房价、地价高昂,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高,而农民资金缺少、科学文化素质低的情况的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在那里迁移定居仍会困难重重,小城镇仍是他们到城镇定居的主要平台。第二,尽管有的学者认为我国以前夸大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大中城市转移给其带来的压力,但盲目发展大中城市,确实会使其在供水、交通、就业、治安、环保等方面面临沉重的压力,尤其供水问题就极难解决。因此,发展大中城市必须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在

7、推进其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小城镇,不断在提高小城镇内涵和质量的前提下扩大小城镇的规模、数量,由小城镇为其分流大量农村转移出去的人口。中国的城市化需要小城镇作缓冲器、安全阀,如果没有小城镇充分发展的基础,过度发展大中城市很可能会带来社会的震荡。因此,目前应按照十六大的要求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化道路,在推进大中城市发展的同时积极发展小城镇,决不能忽略小城镇的发展。( 二)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撑点二)乡镇企业是小城镇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撑点乡镇企业可作为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上联国内外市场,下联广大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中介、辐射、带动作用,大大推进农业产业

8、化进程;若无作为龙头企业的乡镇企业的带动,农业产业化是难以实现的。乡镇企业又是小城镇生存和发展的支柱。小城镇发展的资金,国家财政虽然可以提供一部分,但受其财力的限制,毕竟十分有限,其中大部分只能靠乡镇企业直接或间接提供。乡镇企业不断向小城镇聚集,才能支撑小城镇的发展,否则,小城镇的发展便丧失支撑点。事实证明,乡镇企业的发展常可导致小城镇的发展。20 世纪 80 年代,浙江省由于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全省范围内兴起了一股小城镇建设的热潮,许多乡政府所在地纷纷撤乡建镇,从 1985 年至 1991 年短短数年间, 全省农村建制镇即增加几乎两倍,达到 700 多个2(p20-25)。尽管我国城乡分离的

9、户籍制度及长期坚持的“就地办厂”、“离土不离乡”的政策严重制约着城镇化的发展,但因温州在鼓励农民务工经商方面采取了许多灵活的政策和措施,温州的城镇化仍出现了迅猛增长的势头。上世纪 80 年代后期,温州由当地务工经商农民兴起了一股农民造城运动,出现了龙港、柳市、桥头等一批农民工商城市,会聚集中了一批较具规模的农民工商企业,形成了繁荣的专业性产品和生产要素市场,并带动运输、信息、商业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乡镇企业的聚集中心和辐射中心2 (p20-25)。(三)农业产业化是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有力推进器(三)农业产业化是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有力推进器由农户在自己的承包地上凭自己的

10、技术、经验分散经营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无法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质量可靠、数量稳定的原料供给,无法形成较大规模的农产品专业市场,且因只提供初级产品,不进行深加工,大多为自己消费,故无法拉动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更不能拉动包装、保鲜、储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其对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发展作用甚微。而农业产业化则是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有力推进器,可大大促进其发展 。这是因为:第一,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必然要求对农业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科学化管理,这就可保证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质量可靠、数量稳定的原料供给,促进其发展。第二,农业产业化要求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为

11、中心,将农产品从开始种植(或养殖)到最终消费的所有环节连接起来,形成种植(养殖)、加工、包装、保鲜、储藏、运输、销售一体,各环节相互衔接和配套的完整产业系列,这就使推进农业产业化不仅能促进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发展,而且能带动储藏、保鲜、包装、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第三,农业产业化以其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及较长的产业链条,为保证产品的销售和原料的购进,对市场有迫切的需要,会推动在该区域某地形成较大规模和较强辐射力的市场,而这又会导致人员、物资、资金向该地聚集,大大促进其城镇化水平。二、推进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的对策二、推进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互动发展的对策小城

12、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互动关系,但互动既可以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也可以是相互限制、共同衰败的恶性互动。我们的目标是实现良性互动而避免恶性互动,因恶性互动不是发展, 而是倒退,与人的愿望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将三者看成一个密切相关、不可分割的整体,对其统一筹划,使其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这一统筹协调工作的措施,又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三者直接的统筹协调措施,另一种是为直接的统筹协调措施富有成效提供前提条件的措施。下面分而论之:( 一)直接的统筹协调措施一)直接的统筹协调措施要实现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的良性互动,使三者互动发展,必须有整体战略

13、眼光,将三者看成一个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相关互动的统一整体,突破孤立地看待三者,就小城镇而谈小城镇、就乡镇企业而谈乡镇企业、就农业产业化而谈农业产业化的狭小眼光,明晓其中任何一方的发展都可带动另外两方的发展,促进三者之中任何一方的发展,既可在其内部采取措施促其自我发展,也可对另外两方采取措施而由二者带动其发展。洞晓此理后则要对三者统筹规划,使其相互配合,相互协调,避免象以前那样,因缺乏统一筹划而使三者各自为政,互相脱节,互不协调,结果三者皆不能顺畅发展。对三者的统筹协调,可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对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内部的各个链条、环节要统筹规划,使其相互配合、相互协调。这是三者互相

14、配合、互相协调的前提,若三者内部的各个链条、环节即彼此脱节,互不协调,则三者的互相配合、互相协调便无从谈起。目前,三者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不少即是因对其内部的各个链条、环节缺乏总体规划,互相脱节造成的。如搞农业产业化,建龙头企业不考虑原料生产的规模,建原料基地不考虑农民的热情和农户的效益,制定生产计划也不考虑市场的承载能力,结果导致搞农业产业化多年,却迟迟未见显效;发展乡镇企业,不考虑原料的来源、产品的市场潜力、资金的筹措能力、工人的技术水平及经营者的管理水平,结果导致不少企业半途而废或上马即破产;搞城镇建设,缺乏总体规划,随意建设,结果导致交通、通讯、供水、供电、教育、娱乐等设施不相配套,

15、街道弯曲杂乱,常常建了拆,拆了建,造成资金的极大浪费。第二,对小城镇、乡镇企业、农业产业化三者直接统一筹划,使三者在目标、功能、品种、规模、结构、体制、速度等各方面都相互协调、适应,实现目标协同,功能耦合,要素互补,趋利避害,优化组合,避免出现目标相冲,要素互斥,造成闲置、浪费甚至恶性竞争。具体来说,即是要设法使三者中的任何一方都要适应其它两方的状况和要求。首先,要设法使农业产业化适应乡镇企业和小城镇的状况和要求。这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对农业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借以适应城镇市场对农产品品种、质量、规格的要求,并方便购销,降低购销成本,引起客商经营兴趣,同时保证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

16、质量可靠、数量稳定的原料供给。2、从“名优特稀新”五个字入手,力求生产出名牌、优质、特色、稀缺、新颖的农产品以适应城镇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3、农民应提高组织化程度,建立起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农民运销联合体等自己的协作组织,使之作为连接农户与市场的中介,代表农民与企业洽谈合作事宜,大大方便企业与农民的合作,使农民整体进入市场。其次,要设法使乡镇企业适应农业产业化和小城镇市场的要求。这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打好“农字牌”,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立足当地的优势农业资源,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和专业的或综合的农产品贸易市场。2、以“订单农业”等方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使双方互相关心,互相协调,共同发展。3、采用先进技术生产出优质、新颖的产品以适应城镇市场的需求。再次,要设法使小城镇建设适应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发展的要求。这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小城镇建设要高起点,实现工业区、商贸区、住宅区、文化区合理布局,交通、通讯、水电、商业、服务、住宿、教育、娱乐等基础设施齐全,以此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聚集,拉动乡镇企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小城镇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化和乡镇企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