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合作策略

上传人:洪易 文档编号:4049517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学生合作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提高学生合作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提高学生合作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提高学生合作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提高学生合作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提高学生合作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学生合作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高合作学习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为避免课堂教学中那种仅仅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深刻领会合作学习的思想内涵,在教学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策略。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小组的内部构成如何,是学生合作学习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情况的基础上,优化学生的组合,并且让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分工。在划分学生合作小组时,教师应进行“异质分组”,并注意“组间同质”的问题。异质分组,即教师在划分小组时,除考虑学生座位编排的因素以外,还应依据学习成绩、性格、特长爱好、家庭背景等,将不通层次、能够特质的学生编成合作学

2、习小组。注意组间同质,就是在划分小组过程中,教师在重视对学生异质分组的同时,还须注意各小组之间的相对均衡和同质,尽可能使各小组都在同一起点上进行公平竞争,这样的学习小组才能体现“组内合作、组外竞争、促进发展”的理念,达到合作学习的预期目标。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一般每个小组可以 47 人划分,小组座位编排的空间格局可以为“T”型、“马蹄”型、“田字格”型等。说明:如果小组人数超过 4 人,则小组中将会增加一些角色;如果小组人数为 3 人,则可将 4 中角色中的 2 种进合并,如将领导者与激励者合二为一,也可以把记录者得职责整合进检查者得任务范围内。在 2 人组的合作学习小组中,角色

3、就简单地分为操作者和检查者,如“你说,我听”这一典型的策略。分组完成后,还应引导学生进行明确的组员分工及合作意识启发,既要使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明确自己的责任,还要而让他们知道作为小组的一员,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小组其他成员的学习进行配合,懂得学习中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道理。二、精心安排合作学习内容教师在设计合作学习时,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安排。合作学习的内容要灵活、开发,也要有一定的探究和讨论价值、有一定难度。时间证明,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值得学生用合作的方式解决,适当的、有价值的合作学习内容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性:(1)问题难易程度的适宜性。问题要有一定的

4、难度,肤浅的问题不值得讨论,但问题又不难到让学生无话可说,要做到难易适中,否则就不易调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积极性。(2)问题情境的启发性。问题的情境新颖,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可以启发学生作出由浅入深的连续思考。(3)问题结论的开发性与挑战。问题往往没有唯一固定的答案,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理论知识加以探讨。富有开放性与挑战性的问题,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励学生参与合作和解决问题的内心需要,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三、把握合作学习最佳时机合作的目的是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清晰、全面。合作学习并不是任何时候都可以用的,教师应当正确把握合作时机,合理分配合作时间。关于合作学习中认知过程的研究认为,

5、合作型知识建构要经历两个阶段:一是个体知识建构阶段,二是合作型联合建构阶段。也就是说,合作者只有在形成自身个体知识建构后,才能通过小组集体讨论来有效协调在个体知识结构上的差异。因此,合作学习首先必须以学生的个体学习为基础,在学生自主探究后形成较成熟的、个性化的见解基础上进行。这样,小组交流才会出现不同观点的碰撞,产生认知冲突,最终导致高质量的理解。因而,教师让学生合作之前务必要留给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有了各自初步的认识后再共同讨论,提高合作的有效性。此外,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合作时机,以便充分调动小群体的智慧,使合作学习水到渠成。一般情况下,可以在以下几种情形适时进行合作。1、在教学重点、

6、难点处教学的重点难点往往是学生理解掌握的难点。一般说来,只有当学生遇到了个人难以解决的问题而处于跃跃试试的“愤悱”状态时,交流才有意义。在这样的时机加强合作,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2、在教师迷惑、混沌时教学过程中,当学生思维处于混沌、迷惑状态时,组织学生相互交流、辩论,有助于帮助学生澄清概念,加深理解。3、在出现分歧、矛盾处当学生对问题产生歧见时,教师不马上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可以形成较浓厚的研究氛围,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灵感,形成独特的认识。4、在需要协作、繁忙时在学生的学生任务比较繁忙、需要协作开展合作学习。四、及时进行监控和指导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并非意味着教师

7、可以做旁观者。相反,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监控与适时指导是十分重要的。1、教师要扮演好“调控者”的角色在开展合作学习初期,有的合作学习小组可能缺乏组织者,小组成员之间不能相互配合,出现冷场的局面。另外,合作学习小组在讨论问题时,有时也可能会出现冷场的尴尬局面。教师应当分析冷场的具体原因,采取灵活措施激活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多走动和观察、倾听,密切关注各合作小组的活动状况,对学生的合作学习实施监控,必要时可进行干预。如合作学习小组在开展讨论时,当学生思维的闸门打开后,有时可能会偏离讨论的主题,以及发现个别学生不认真参与交流,做与合作无关的事情,或个别小组

8、交流不认真时,教师都要及时加以引导,把学生的讨论引到主题上来。在合作学习中,学生难免会发生矛盾与冲突,教师要适时变换角色,参与其中的学习、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去协调合作中的认知冲突,让他们感受到是在一种轻松、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合作学习。2、教师要担当起“指导者”的角色有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必要的“巡视”,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了解他们合作的效果、讨论的焦点、思考的疑点,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交流给予指导,适量地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简洁、观点。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为其指明方向,并在方法与策略上给予指导,唯其如此,才能使合作学习得以顺利且

9、富有实效地进行。五、建立合理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当合作学习活动结束时,教师应当根据对合作学习的监控情况和合作学习的反馈情况,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学生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合理的评价机制应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将小组集体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即教师除对小组学习结果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外,还要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技能、参与态度等进行评价,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计时给予充分肯定。评价的形式也不应仅限于教师的评价,还可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组与组间的评价等,从而使学生个体的情感、态度、能力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升,学生在不断碰撞、融合中,得到合理的启迪和情感的交流,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