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049167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民收入(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工作调研工作调研(第 13 期)徐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 八年八月五日正村正村乡乡特色特色农业发农业发展展现现状状调查调查培育和发展特色农业,是新形势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大亮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支撑。正村乡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在特色农业上作文章,不断调整农业产业化结构,优化特色农业区域布局,壮大优势农业产业,全乡蔬菜种植、畜牧养殖、优质林果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了规模化发展。一、初步成效近年来,在乡党委和政府的引导扶持下,全乡特色农业良性发展,各种植区、养殖区逐渐结片成带,形成了黄瓜、西红柿、小葱、西瓜、草莓种植,奶牛养殖、仔猪繁育为主的六大特

2、色农业产业带以及盆栽园艺、黄金梨林果两大新兴特色农业产业,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在正村乡初步形成:以于坊为中心的黄瓜、西瓜特色种植产业带推行黄瓜和西瓜2轮作模式,今年黄瓜种植面积可达 1.2 万亩,西瓜种植面积 5000亩,亩均效益可达 3000 元,实现产值 6000 万元;以北青公村为中心的大棚小葱、西红柿特色种植产业带小葱种植面积 1000 亩,西红柿种植面积 1000 亩,可实现产值 1000万元;以王辛庄、高各庄为中心的高效、生态大棚西红柿种植区错开我县高林村镇西红柿上市的高峰期,西红柿上市早,收获期长,效益好,种植面积 200 亩,实现产值 160 万元;以王官营、孟官营为中心的草莓种

3、植区,种植面积 500 亩,实现产值 520 万元;以杨庄、于坊、韩家营为中心的奶牛养殖业发展迅猛,现有容量 500 头以上的托牛所 3 个,奶牛养殖大户近百家。奶牛存栏4000 头,鲜奶产量 1.2 万吨,实现产值 3300 万元;以王官营为中心的仔猪繁育养殖区,仔猪出栏可达 5000 头,实现产值 500 万元;同时,占地 150 亩的黄金梨林果基地,占地 50 亩的盆栽园艺基地发展态势良好,经济效益日益增加,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正村乡强势发展的特色农业产业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每亩比传统粮食种植增收 600 元,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繁荣了农村经济。2007 年,正村乡实现农业总产值 1

4、7047 万元,其中蔬菜产值 9449 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55.4%,畜牧业产值 4161 万元,3占农业总产值的 24.4%,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4010 元。2008 年,全乡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 17900 万元,增长 5%,其中蔬菜产值达9850 万元,畜牧业产值 4360 万元,分别增长 4.2%和 4.8%,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增收 200 元,达到 4210 元。二、主要做法正村乡党委、政府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明确了发展目标:到 2010 年,全乡黄瓜面积发展到 15000 亩,小葱面积发展到 2000 亩,西红柿面积发展到 2000 亩;

5、奶牛存栏达到 6000 头,鲜奶产量 2.5 万吨,瘦肉型猪出栏达到 35750 头;全乡实现农业总产值 19690 万元,年递增 5,其中蔬菜产值 11032 万元,年递增 6,畜牧业产值4410 万元,年递增 5;实现农民人均增收 1000 元。为实现这一目标,正村乡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规划产业布局,多措并举,强化服务,促进特色农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一)拓宽渠道,抓市场。随着农产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农产品产量不断提高,进一步畅通销售渠道,扩大销售范围,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和商品率日益紧迫。建设、建好交易市场不仅能极大方便群众销售,还能提高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的积极性,以市场促基地,壮大基地规

6、模。乡政府经过调查研究,多方筹资,合理规划,在原有基础上,投资 10 万元对于坊黄瓜市场进行了升级改造,由原来 25 亩扩建为 50 亩,聘请专职市场管理人员,完善管理制度,增加服务功能。现在,于坊黄瓜市场日销售黄瓜 8004吨,日成交额达 80 万元,辐射到周边县市及山西、内蒙、河南、安徽等地。筹资 50 万元,新建占地 10 亩的北青公西红柿批发市场,日上市西红柿 80 吨,日成交额达 12 万元。同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积极组织本地有能力的经营户,成立经纪人队伍,到北京、天津、保定等地联系销售业务,搞好与保定、北京等市场的对接。(二)上档升级,抓品牌。开发农产品包装和商标注册,是实现农产

7、品上档升级,提高农产品知名度的有效手段,也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正村乡认真谋划,加强协调,积极联系,现已成功注册“于坊”牌黄瓜、 “春蕾”牌西红柿商标,将通过企业化运作,统一包装,连锁式配送,把正村的农产品直接摆上各大城市超市的柜台,实现农产品上档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搞好产地环评,引导群众进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达到无公害绿色标准,建设绿色农产品供应基地。(三)壮大龙头,抓项目。农业龙头企业在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桥梁”和“火车头”作用。正村乡在占地、资金、技术等方面不断加强对现有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使其不断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其辐射带动能力。目前,该乡奶牛养殖龙头企业万丰

8、公司已成为蒙牛集团 011 号牧场,奶牛存栏达 800 头,年产鲜奶 0.3 万吨,产值达 800 万元。另一方面,加大内引外联力度,积极争取新的农业项目落户正村,新建一批黄瓜深加工、乳品深加工等符合本乡产业实际的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农户”的生产新格局,进一5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的多次转化升值。目前,与保定博江食品有限公司的黄瓜深加工项目正在洽谈中。(四)建全组织,抓合作。农产品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是联结农户、企业和市场的纽带,对于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转变政府职能,增强农业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正村乡根据产业特点,在农民自愿的基础上,组织引导种植户、养殖户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

9、原则,发展黄瓜、西瓜、西红柿、奶牛等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现已成立奶牛专业合作社 1 个。通过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大提高了集约化生产能力,提高了农业产业化水平。(五)加大宣传,抓信息。正村乡重视新闻媒体的推介作用,通过与宣传部门联系,农民日报、河北经济日报、河北农民日报、保定日报、保定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多次对正村乡的特色农业、农产品进行宣传报道,扩大了正村农产品的知名度。乡政府发挥联系面广、信息量大的优势,指派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各种农业信息,通过召开培训会、印发明白纸等形式提供给农民群众,指导农业生产。同时,充分重视网络信息化建设,通过乡政府网站适时把本乡农业产销信息向外

10、发布,进一步拓展了宣传范围。(六)加强引导,抓服务。正村乡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目标,通过技术培训、外出参观、典型带动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和形式,引导农民更新观念,开阔眼界,提高素质。6(七)加大投入,抓基础。正村乡不断加大投入,加强本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07 年以来,通过与县直部门协调联系,积极筹集资金,对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大了建设力度。全乡打井 18 眼,铺设防渗管道 17000 米,新架变压架 8 台,架设电缆7000 米,植树 12000 株,修缮田间道路 7000 余米,农业发展条件大为改观。同时,加快村村通建设和村内道路硬化进度,投资 102万元新修正村

11、至于坊等公路 5 公里,硬化村内道路 7 公里,为全乡农业发展打牢了基础。三、存在问题实际发展过程中,正村乡党委、乡政府认识到,全乡农业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一些特色,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下大力气予以解决,以实现全乡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一)产业规模偏小全乡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基地规模仍然偏小,规模化优势还不明显,与农业先进地区差距还很大。山东寿光 07 年蔬菜面积已发展到 85 万亩,蔬菜大棚 48 万个。蔬菜总产 55 亿公斤,总收入 48 亿元。蔬菜畅销全国并出口日本、韩国、俄罗斯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 6619 元,农民收入的 70%以上

12、来自蔬菜,形成了万亩辣椒、万亩韭菜、万亩芹菜等十几个成方连片的蔬菜生产基地,涌现出了“中国韭菜第一乡”、 “中国胡萝卜第一镇”、 “中国香瓜第一镇”等专业镇村 587个。寿光蔬菜产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其7在基地建设模式上实现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专业化生产。与先进地区相比,正村乡在基地建设上还需要加大建设力度,争取形成更大的规模化优势。一要针对群众对发展特色农业认识不高,部分农民群众满足于现状,在种植、养殖模式上因循守旧,小富即安的情况,乡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教育引导,以外出参观、典型带动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培养农民群众成就大事的信心和勇气,在农业发展上进一步解放思想,寻

13、求突破。二要加大内引外联工作力度,叫响自己的品牌,依托蔬菜品牌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发挥其带动作用,让农民以“市场+公司+基地带农户”的形式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同时坚持统筹规划,规模发展,整合土地资源,着力培育一批百亩成块、千亩连片的蔬菜生产专业村,壮大基地规模。三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土地产出值。同时,全面推进标准化生产,不断完善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和检测体系,进一步加快农业标准化建设步伐。(二)基础设施薄弱正村乡大部分农民群众的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配套不足,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同时,农业生产又是一个相当脆弱的产业,一阵风雨,一次病虫害就有可能让农民颗粒无收,

14、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投入再生产的积极性。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成为日益紧迫的任务。建议县、乡政府发挥职能,广辟投资渠道,8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以农民、企业等经营者投资为主体,以金融部门支持为依托,以社会资金为补充的投入机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制定农业保险等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服务农业产业发展。(三)缺乏政策扶持正村乡特色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农户自身投入,由于广大农民资金有限,扩大规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促进种植、养殖升级上档等普遍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例如,韩家营村民赵成显从山东引进了嫁接茄子的新技术,亩效益可以达到 3 万元,很值得推广。但前期需要投入资金 60 万元。由于银行政策限制,得不到资金支持,只好做罢。现在,争取支农小额贷款也有一定困难,这大大限制了特色农业的规模发展。建议县有关部门加强与金融部门的协调,研究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加大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正村乡)-报: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领导送:政府办公室主任、副主任发:各乡镇长、城区办主任、县政府各部门主要负责人 承编:县政府办公室信息股 联系电话:8680810(共印 150 份)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