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1308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1]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1]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1]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1]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1]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郭丛莲先进事迹[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扎根基层,誓做农民致富带头人大家好!我叫郭从莲,现年 35 岁,高中文化程度,党员,是湖北省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长滩办事处徐洼生产队的一名普通青年农民。今天,能站在这里向各位领导、各位朋友汇报我的成长经历,心理非常高兴,我也深深的感到,自己多年来成长成才和辛勤劳动的成果是与各位领导和老前辈的传、帮、带分不开的。从 1998 年起到 2003 年,我共承包低产抛荒地 325 亩,2002年底买断荒山地 98 亩,大力发展种养殖业,每年向国家上交利税费7.5 万元,平均每年上交粮食 75 万公斤,籽棉 7 万公斤,油料 1 万公斤,个人平均每年纯收入达 10 余万元。2003 年随着国家农业改革的调

2、整,农产品价格上涨,再加上农场进行“两田制”改革,过去的抛荒地又成了“香饽饽” ,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毅然带头拿出全部承包的 325 亩土地交给队里进行改革,最后,参与竞标购买租赁地 200 亩,使徐洼队“两田制”改革按上级政策顺利完成。作为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我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先后被湖北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光荣称号;2002 年获湖北省“双学双比”女能手荣誉称号;2003 年获“荆门市十杰青年” 、 “爱岗敬业优秀职工”和“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2004 年获得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女能手荣誉称号;2004 年获“湖北省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3、” 荣誉称号;2004年 12 月,我还被评为“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 ,并赴首都北京参加了表彰大会,在神圣的人民大会堂光荣地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同志的亲切慰问和颁奖。在这些荣誉的背后隐藏了多少辛酸,只有我自己才会真正体会。我想,没有党的培养、没有组织的关心和帮助,我不会坚强的走到今天的辉煌。记得早在 1994 年,刚刚结婚成家的我就挑起了家庭的重担。那一年我才 23 岁,根本没有种养殖业方面的经验。当年承包了35 亩土地,我放下少女的妗持,虚心向同行的老农们学习种植技术。当时我年幼的儿子无人照看,我时常把他捆在背上在田间劳作,田园里成了儿子的第一乐园,我的脊背也成了儿子的

4、摇篮。当时总有人在背后偷偷地笑话我,年纪青青的,又是高中毕业生,为何不出去打工净大钱,而要在这里脸朝黄土背朝天,当一辈子的“泥腿子”呢?带着同乡的疑问和家庭的负担,我义无返顾地投入到扎根基层带头勤劳致富的工作中,我想,有一句老话说的好:人勤地不懒,只要我辛勤付出劳动,土地同样能挖出“黄金” 。就这样,在刚开始创业那些艰苦而难忘的日子里,我硬是挺了下来,从一个不会种田、亏本种田的小姑娘成长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行家里手。95 年,我实现了当时自己最大的心愿,当年我家成了“万元户” ,96 年,发展种养殖业又给我带来了 7.5 万元的收入。有了本钱,我种田的决心更大了。我所在的荆门市屈家岭管理区长滩办事

5、处徐洼队是一个劳少田多的农业生产队,全队共有土地面积5000 余亩。上个世纪末,由于自然灾害频繁,加上农副产品价格下跌等多方面影响,生产队部分职工弃田外出打工,造成了土地大面积抛荒。为此事,生产队党支部伤透了脑筋,想尽办法做职工的工作也无人承包。了解情况后,我就和丈夫商量说:“如果把抛荒的土地承包起来,作为一名党员既可以带头为集体排优解难,又可以为家庭创收入,而且这还是一条自主创业、规模经营、勤劳致富的好出路” 。当时,丈夫也同意我这个大胆的想法,他也认为,只有上规模、上档次,才会走出“安于现状” 、 “小富即安”的思想束缚。有了爱人的支持,于是我四方筹资,大胆实践,1998 年一下子就承包了

6、生产队325 亩的低产抛荒田,当年经过自己艰辛的努力,不仅完成了上交国家的 7.5 万元利税费,除去生产开支,自己还获利 7 万多元。敢吃螃蟹才知其味,在 300 多亩低产田里挖到了第一桶“黄金” ,从此以后我越干越有劲,并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只有艰辛付出,才有丰厚回报。为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小事业,利用科技和信息带头致富,带领全队人致富,在基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条件还很差的情况下,我花钱购买了一台电脑,并开通了互联网,个人征订了报纸和农村致富杂志,大家经常和我开玩笑说:你家成了全队的信息和活动中心了。1999年,在报纸和互联网上,我根据市场行情预测了解到花生前景看好,我积极鼓励大伙种植花生,我自

7、己也种了 120 亩花生。为了节省成本,保证花生种子的质量,我毅然放弃了用机械和聘请工人剥花生种的念头,用了 2 个月时间剥了 80 多麻袋 8000 斤的花生种子,手都剥掉了十几层皮露出了鲜红的嫩肉。当时有很多在背后说我有点傻,说我有钱了还这么节约,是自己找罪受。但是我不这样认为,自己能干的事何必花钱请人呢?只要辛勤劳动,总会有回报的。由于紧跟市场行情,科学的调整自己的种植结构,再加上科学种田,当年我种植的花生就给了我 5 万元的纯收入“奖励” 。在生产大忙时节,我最多时聘请工人达 180 人。每当这时,就是我最辛苦的时候,工人的工作和吃喝都要进行细致的安排。每天清晨在别人还在睡梦中时,我就

8、来到队里和周边县市农村交界处聘请工人,而后把他们带到田间从事农务。为了不贻误工时,我时常和他们一道劳作。干到临近晌午,我一个人回去还要做 180 多人的饭菜,并把饭菜送到田间地头和大家一块进餐,工作一直到晚上给临时工们发完工资后才能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有人经常问我累不累,我说:“怎会不累呢。每天都要忙到近 12 点钟才能休息,躺在床上浑身酸软疼痛,但我还是这么一年一年的挺了过来。在聘请帮工上我和别人的想法和做法不同,大伙请工都请年青力壮的,能多干活和干重活的,而我请工却大多数请的是年老人,而且大都是周边农村无生活来源的老人,他们没有退休工资,也没有进入社会养老保险,生活状况不是很好。有很多人都

9、不理解。我却这样认为:“人都是会老的,我也有老的一天,所以不强求他们干多少,只想让他们都有份收入” 。记得有一年夏天,给我家帮工的一位农村老婆婆,50 多岁了,在田里突然肚子疼痛,连站都站不起来了,看到老人这样,我赶紧骑车把她送到就近的医院治疗,并自己掏钱给她支付了医疗费,虽然没能参加完当天的工作,但我照样把全天的工钱开给她。在日常生产中,我和这些工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们都愿意到我家帮工,平常见面格外亲热,真正象是一家人。和大家有了这样亲密的关系,大家都很支持我的工作,我想自己这几年的成绩也是与大伙的帮助分不开的。经过多年来的农业种植,我深深地体会到:有勇无谋成不了大事,种田不讲科学、不运用

10、现代农业科技信息是致不了富的,要想在黑土地里挖出黄金,在有限的资源里创造出更大的效益,仅靠传统农业方式来经营管理是不够的。特别是作为一名现代青年党员,就更应当一马当先学科技、用科技。因此,我每年都要征订湖北科技报 、 农村百事通 、 农业科技致富信息等多种报刊杂志,从中吸取科技知识,从而积累了丰富的科技种田经验。根据市场规律,按照“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好销种什么、适应什么种什么”的原则,我种了许多优良品种的作物。1999 年,长滩办事处引进一批杂交抗虫棉的优良种子,其它农工由于缺乏信息了解,对新品种抗虫棉的效果产生怀疑,种植热情不高,我通过阅报了解认识到杂交抗虫棉的优越性,于是花了 1.4 万

11、元一次购进棉种 350 多斤,在自己承包的 325 亩土地上全部种植了该品种。一分投入,十分收获,在别人为棉铃虫的大发生而绞尽脑汁、辛苦防治的情况下,我却省钱、省时、省工,轻轻松松获得了棉花大丰收。不仅引进中棉 29、D180、湘杂 3 号等棉花优良品种,如,还引进了玉米品种“豫玉 22” 、 “农大 108” ,小麦品种“鄂麦 18”等等。由于科学种田,我所种的棉花每年亩产籽棉 450 斤以上,玉米亩产 1000 斤以上,油菜亩产 400 斤以上,半播小麦亩产400 斤以上,这些品种为我承包土地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技兴农,品种先行,一粒小小的种子就能改变生活,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2、”这个真理在我的实践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我的良种示范种植成功带动了周边农户,他们也都学我这样种上了优良品种作物。在生产种植过程中,我经常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告诉大伙:“良种必须有良法,才能产生更大的效益” 。我种田的良法主要突出三个字:一是突出一个“早”字。早备生产资料,早备待播田,早掌握天气预报,早播种,早安排农事农活,看天、看地、看时,加强农作物种植管理。二是突出一个“投”字。作物要高产,必须高投入,要进一步加大投肥、投药、投工的力度。三是突出一个“管”字。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 ,管理是关键,只有抓好农时季节,抓好防病治虫、除草工作,就能为农作物生产创造良好的环境。这几年,根据国家的政

13、策,各地方都在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其目的是要确保农民增产增收。作为一名新型农民,我也积极调整种植结构,我种过棉花、玉米、油菜、黄豆、小麦,培育过树苗,主要是扩大优良品种种植模式,扩大间作复种指数,扩大多种经营规模。在承包的 325 亩抛荒土地中,我以棉花种植为主,套种了 100 亩玉米、100 亩小麦、100 亩黄豆,复种过 100 亩油菜,从而增加了近一倍的产出效益。2003 年,我积极响应长滩办事处党委号召,大力发展优质罐头黄金桃生产,买断承包荒山开发种果树,发展避灾农业,使过去光秃秃的小山包变成了如今的“野水合诸润,桃花成一村”的景象。同时,我在发展养殖业上也有新的突破,养殖山羊 20

14、0 多只,养鸡 5000 只。由于能紧紧围绕市场调整结构,围绕发展调整结构,围绕工业调整结构,我在种植、养殖上获得了高产稳产、高效高收。 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几年,在上级党组织的正确带领下,我通过自己的勤劳苦干和科技种植致富了。但是自己致富又算得了什么呢?大家都致富了才是真正的富。我富了没有忘记大伙,见了有困难的农工就想帮,这些年我主动帮助贫困、体弱多病、孤寡老人,把扶贫帮困当做为人处事的原则,以助人为乐为本,从不计较个人得失。 这些年,我每年都要借出近4 万元现金给困难农户解决购买种子、农药以及同乡的困难户子女上大学费用等问题,并为他们担保肥料100 多吨。截至去年,我借

15、给农工们的生产垫付资金及钱物达10 万元以上,从不计较还款时间和利息,大伙都称我家是职工们的“临时银行” 。徐洼队有一个叫王玉凤的农工,由于身体多病,经营管理不善,年年欠收,年年挂帐,对种田失去了信心。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找王玉凤谈心,并拿出3000 多元资金为王玉凤购回生产资料,还经常指导她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管理。2001 年王玉凤家彻底脱贫,2002 年还买回了彩电等家用电器;2003 年又买回了摩托车。2003 年 9 月 1 日,我正在家里做饭看见队里职工康成军带着孩子回家,小女孩背着书包一边走一边哭,我急忙走上前问其原因,原来是因为家里刚购买了生产资料,没有资金交学费,孩子没有

16、报上名上学,我当时顾不上多想,义不容辞地从家里拿出500 元钱替小女孩交了学费。去年,生产队有一个职工的子女上大学,家里也是没有钱,眼看报名的最后期限就要到了,一家人整天愁眉苦脸,生产队大伙都在议论这件事,听到这个情况后,我主动上门一次性资助了他家3000 元就读资金,至今我连这个家职工和孩子的姓名都不知道。象这样的帮扶乡亲的小事有很多,我想只要我能极力做到的事,我一定会去做好。我总想,社会其实也是一个大家庭,只要我们人人都付出一点爱心,我们这个社会才会更温暖、更和谐。这些年,在我的带动和影响下,徐洼生产队出现了许多承包大户,其中承包50 亩以上的有20 户,100 亩以上搞规模化种养殖经营的有5 户,年纯收入过5 万元以上的超过15 户。这些农户不仅解决了徐洼队土地承包难问题,还为国家作出了一个普通农民应有的贡献,也为自己增加了收入,确保了一方稳定团结的新局面。我今后的道路还很长,在现有种养殖业的基础上,我没有停滞不前,这样仅仅依靠农业种养殖经营已经不能跟上与时俱进的时代步伐,今年,我又先后购买了两座厂房,准备大力发展养殖业和农业产业化项目,我想利用当地丰富的农业农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