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故里 干汊河镇资源丰富、产业发达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1036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瑜故里 干汊河镇资源丰富、产业发达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周瑜故里 干汊河镇资源丰富、产业发达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周瑜故里 干汊河镇资源丰富、产业发达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周瑜故里 干汊河镇资源丰富、产业发达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周瑜故里 干汊河镇资源丰富、产业发达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周瑜故里 干汊河镇资源丰富、产业发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周瑜故里 干汊河镇资源丰富、产业发达(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周瑜故里、羽毛之乡干汊河镇资源丰富、产业发达舒城干汊河镇位于皖西南部,县城西郊,杭埠河畔,是通往国家 4A 级风景名胜万佛湖的第一门户,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素有“周瑜故里”、“羽毛之乡”的称誉。全镇辖 20 个村 1 个社区,503 个村民组,1.6 万户,近 6 万人,镇域总面积 80.4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4.4 万亩。该镇是省级羽毛产业集群专业镇、省级生态镇、全市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周瑜故里: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资源丰富、全面进步。干汊河镇历史文化底蕴厚重。这里是三国名将周瑜的故里,龙文化起源地,有大量历史古迹,境内有三国名将周瑜练兵习武、操戈备战的周瑜城遗址和摩旗墩遗址,有古代著名水利

2、工程七门堰遗址,也是现代革命史上“情报三杰”之一胡底的故乡。该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既有周瑜城、七门堰等历史古迹旅游资源,也有经国家地质矿产部鉴定为优质矿泉水的柳抱泉资源,还有通过引进台资兴建的启德园林、汉寿街,以及引资建立的千亩桂花园林和千亩葡萄园等富有生态气息、徽文化气息的生态观光旅游资源。该镇投资环境无比优越。这里生态环境优美、交通发达便捷,317 省道横贯东西,距县城仅有 5 公里,距省城合肥 50 公里,距合安高速 10 公里;全镇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境内道路四通八达,实现村村通公路,镇2内主干路全部硬化;电力设施齐全,实现了所有村组通电,镇区内有 110 千伏变电所一所;有线电视和

3、广播建设实现了县城连网和调频广播,集镇及周边村居民(农)户用上了有线电视;集镇建设日新月异,道路、供水、排污、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配套,功能齐全。尤其是镇内初具规模的西宕、洪宕等村羽毛加工集中区、产业集群,目前羽毛产业加工企业 50 多家、个体大户上百家,从事羽毛贩运、加工、销售的农民达 8000多人,年创劳务收入 8000 多万元,年产值达 15 亿元。正在建设中的省内外有名的干汊河镇南聚羽毛产业园成为省内外乃至国内外关注的投资开发的热土。近年来,该镇上下紧紧围绕“经济强镇、产业大镇、商贸重镇、旅游名镇”的奋斗目标,强力推进固定资产投资、产业转型升级、城乡统筹发展、美好乡村建设、民生事业改善

4、等重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绩。一是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截止 2012 年底,全镇工农业产值实现近 20 亿元,财政收入实现 110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7312 元;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投入近 600 万元的朝阳大桥建成通车,沟通杭埠河两岸交通,投入 350 多万元涉及该镇通往北部邻近乡镇棠树、柏林等乡镇 3.175 公里的干秦路水泥硬化工程实施建设,投入 300 多万元的镇敬老院建成使用,投入近 300 万元的七门堰美好乡村建设呈现新面貌,投入近 600 多万元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危房改造、库区移民后扶等多项民生工程都顺利实施,317 省道升级改造工程 185 户房

5、屋征收拆迁完成、征3地工作正在进行。三是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创新社会管理方式、“网格化”模式全市推广,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强化,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全镇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羽毛之乡:工业经济飞速发展、形成规模、产业发达。干汊河镇羽毛产业起步于上世纪 70 年代末摇“拨浪鼓”、走街串户的“小货郎”,发展于 90 年代大宗羽毛购进卖出、加工分拣的“毛贩子”,上规模于新世纪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羽毛加工企业”。在 30 多年的羽毛产业发展进程中,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羽毛产业作为支柱产业加以培育,在“小羽毛”上做大文章,积极引导羽毛经营户和加工企业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

6、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全镇羽毛产业呈现出裂变式发展态势。羽毛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市场主导地位日益突出。该镇是全国最大的羽毛(鸭毛)交易集散地之一,是全省羽毛产业集群专业镇,全镇直接从事羽毛贩运、分检、切片和羽毛球、羽毛球拍等相关产品加工制造企业 100 多家,从业人员 8000 多人,年产羽毛球 400 万打,年产值实现 15 亿元,其中年产值达亿元以上的企业 2 家、年产值达 5000 万元以上的企业 10 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 1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5 家、国家科技创新企业 1 家,“翰文”和“鸿鹄”2 个品牌荣获安徽省著名商标。该镇羽毛工业集中区建设步伐

7、较快。为促进全镇羽毛产业扩张、发展,近年来,镇党委政府制定了羽毛加工产业的长4远发展规划,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采取多种方式建好工业园区平台,加快企业向园区集聚,集中力量兴建羽毛工业集中区。该镇羽毛工业集中区位于集镇北侧,规划范围东起干秦公路,西至济祁高速公路,南至舒岳公路,北至杭埠万佛湖快速通道,工业园区规划面积 4.2 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 1 平方公里,投资近 2000 万元的周瑜大道、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已经实施,污水处理厂建设正在进行。南聚产业园总投资额 2.25 亿元,正在加紧建设,一期工程占地 50 亩 3 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主体工程竣工,二期工程占地 100 亩 10

8、万平方米厂房,将于年底前建成。已有翰文运动用品研发中心、李宁羽毛球品控中心、川崎羽毛球品控中心等 4 家企业入驻。美好乡村:打造“三美三宜”新村、培育特色、整体推进 。近年来,干汊河镇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总体部署,把“美好乡村”建设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载体,围绕美好乡村建设“三美三宜”的总体要求,科学规划,培育特色,整体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努力打造生态宜居新村。该镇为满足人民群众富而思洁的美好生活愿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和危房改造等项目,以镇投入 100 多万元,建设 1 座垃圾周转站,成立一支由 30 多人组成的镇村保洁队伍,修建 50 多处垃圾池,配置了 1 辆垃圾转运车和 200

9、多只垃圾桶等环卫设施,组建城管中队具体负责镇村环境保洁,初步建立了户收集、村运转、镇处理的生活5垃圾处理模式,投入 257 万元,完成涉及 245 户危房改造工程,实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项目,突出抓好重点村环境卫生治理工作。并通过村民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建立健全村庄环境卫生、公共设施管理等长效机制,倡导村民文明保洁新风尚,革除农村陈规陋习,培养文明卫生、移风易俗等新风,农村环境卫生和居住条件得到明显改善。该镇坚持因地制宜整治村居环境,不搞大拆大建,不搞统一模式,做到依山就势、聚散相宜、错落有致,充分利用不同村庄的基础和设施,完善各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突出地方特色,体现自然的风貌,重点打造七门堰

10、村生态村特色风貌,在不破坏周围板栗林等生态资源前提下,以“三清”、“四改”、“四通”、“五化”整治建设为目标,先后整治中河、西埂、井北等 10 个自然村庄环境,发动村民自行拆除无实用功能的建筑物,并清理杂树、杂草、杂物等数十处,完成总长 2.5 千米环村庄主干道水泥路建设,新建 5 座徽牌风格的公厕和 1 个垃圾收转房,扩挖 2 口景观水塘,完成总长 2 千米的水渠硬化建设,配套完善供水、供电、通讯线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实施整治村庄 200 多户居住房粉白墙,建设 2 个累计占地2800 平方米村民休闲文化广场和体育广场,在广场四周墙壁上绘制了敬老等壁画。努力打造兴业富民新村。该镇着力实施“

11、一村一品”,突出发展羽毛、养猪、家禽、精品蔬菜、药合、葡萄、油茶等七大优势主导产业。培育规模化生态养猪基地,生猪年饲养量占全6县六分之一;通过依法、规范流转土地,形成万亩油菜、万亩蔬菜、万亩油茶、5000 亩板栗、1000 亩桂花、1000 亩葡萄、2000 亩药合等示范基地,精品蔬菜实现农超对接,直接销往省城等大城市,使我镇成为省城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供应基地。洪宕村建设美好乡村,突出发展羽毛产业和现代农业,目前拥有羽毛分拣、切片、制球等羽毛加工企业 20 多家,年产值 8 亿多元,使周边农村 5000 多劳力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获收入 7000 多万元;拥有近千亩生态葡萄、草莓和 1000 多亩

12、无公害蔬菜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其中阳光雨露生态园已经形成四季有鲜果,吸引四面八方游客到此享受采摘乐趣,成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七门堰村建设美好乡村,着力培育名贵苗木产业,大力植绿护绿,由安徽七门堰休闲生态园有限公司投资,流转租用土地 3000 多亩,打造千亩绿化苗木生产基地,栽培加拿大红枫、欧洲海棠、日本樱花等名贵树木花卉。并形成千亩有机板栗园、千亩桂花园、千亩高产油菜示范片,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当地农民增收。努力打造文明宜游新村。该镇积极发挥地处万佛湖旅游快速通道的优势和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优势,按照特色兴旅、文化兴旅的发展思路,充分挖掘周瑜城、七门堰等历史人文和山水林等自然

13、生态资源,打休闲牌、唱文化戏、赚服务钱、兴乡村游,大力培育农林观光型、山水体验型、体育休闲型等“农家乐”项目,努力打造舒城旅游商品“集散地”和乡村旅游示范点。7按照“抓点、连线、成片,分步推进”的要求,2013 年重点培育七门堰、洪宕两个中心村,完成重点线路 10 个自然村庄整治任务,面上带动 20 个自然村庄实施整治改造,力求点上做“盆景”、线上做“风景”、面上做“美景”。重点实施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引资投入 2.3 亿元建设 3000 亩七门堰生态农业观光园,投入 1.5 亿元建设 1500 亩九龙塘体育运动休闲中心,投入 1.5 亿元建设柳抱泉养生矿泉水观光园。重点整治省道317 沿线的乌羊、西宕、九龙塘等村沿路村庄环境,按照“一村一品”育产业、“一村一景”改面貌,突出特色整治环境。努力把该镇沿省道 317 线和万佛湖旅游快速通道打造成舒城县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线。(干汊河镇党政办供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