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应将“敬畏”高悬于心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0741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干部应将“敬畏”高悬于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干部应将“敬畏”高悬于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干部应将“敬畏”高悬于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干部应将“敬畏”高悬于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干部应将“敬畏”高悬于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干部应将“敬畏”高悬于心2014 年 05 月 27 日 21:55:26 来源: 求是理论网 作者: 胡赣江字号:【 大 中 小 】古语有云:“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一个人心存敬畏,就能按自然规律和道德准则行事,变得谦和、理智、客观,就会坚持慎微慎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天下之事,成于惧而败于忽”。党员干部心存敬畏,处处克己奉公、时时砥砺奋进,只有心中有畏,才能做到工作上的无畏和有为。干部要保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警觉,要有“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自觉,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常固宗旨意识。同时,要正确看待心存敬畏不是“独

2、善其身”的谨小慎微,不是不思进取的循规蹈矩,而是一种政治上的成熟,是对权力的清醒把握,是党员干部应有的胸襟和干事创业作风。全面深化改革在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在推进,党员干部应该让有所“敬畏”成为人生坚守的信条。敬畏组织,心怀感恩。党员干部无一不是在领导的关怀、同事的支持、以及群众的拥护下生活成长的,每一步成长的轨迹无不融入党和群众的心血、真情和智慧。党员干部被推到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的岗位上,要懂得感恩,感恩组织的信任,感恩领导的关怀和同事的支持。要立足本职岗位,奋发有为,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同时,应保持一颗宁静淡泊之心,不为名利所惑,不为浮华所

3、动,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宠辱不惊,泰然处之,在职务、地位、利益面前保持清醒头脑,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守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始终做到“宠辱不惊,去留无意”。敬畏权力,倾权为民。“所谓权力,生于民意,操于吏手,守于理法之间,关乎民生重计,义、责相随,当敬而用之。”要弄清权力来源。党员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受托于党和人民的,坚持对上对下言行一致、实实在在、不玩虚招,不心存侥幸。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办事,牢固树立用权为民的意识,忠于职守,履职尽责,以实际行动和工作业绩回报组织和人民的重托。要自觉从灵魂深处强化“权力就是责任”的理念,在干扰和诱惑面前,要旗帜鲜明地挺“是”抵“非”,让权力的运用经

4、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要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使命、压力和动力,秉公用权,慎重用权,稳得住心神、管得住手脚、经得住考验。自觉做到不仁之事不为,不义之财不取,不正之风不染,不法之事不干,从而永葆“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敬畏法纪,廉洁奉公。古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党员干部要常怀对纪律的敬畏之心,强化法纪观念,把依法行政、按章办事作为始终坚守的原则底线。要知纪懂法。要敬畏法纪,首先要了解纪律、懂得法律。遵守宪法等各项法律规定及维护中央权威、保证中央政令畅通。要自重自警,深刻认识到法纪是权力的锁链,是高悬头顶的利剑,任何时候碰不

5、得的高压线。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要以党纪国法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能丧失原则、跑风漏气,更不能自身不正,向组织伸手,闯纪律的红线。要坚持克己奉公、清正廉明、两袖清风,达到“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的境界。要慎独慎微。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明代哲学家王廷相给他讲了一个乘轿见闻,说他乘轿进城遇雨,一轿夫穿了双新鞋,开始时怕弄脏了鞋“择地而行”,循着干净的路面走,后来轿夫一不小心,踩进泥水里,此后便无所顾忌地踩下去,不再心疼鞋子了。轿夫偶然踩进“泥坑”,从此便放弃操守、破罐子破摔,跟很多贪腐变节的官员一样,因一念之差便深陷囫囵。“不矜细节,终累大德”,党员干部平时要重视

6、拂拭思想作风的尘埃,在各种诱惑面前一定要慎独慎微、防微杜渐、防患未然,自觉抵制贪腐文化的侵蚀,面对囊中羞涩要昂首做人,面对物质诱惑要等闲视之,始终保持党员干部的浩然正气和人格魅力。敬畏人生,奋发有为。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草木可以再长,人生却不能重来。一方面要砥砺人格、奋发图强。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珍重自己的人格,爱惜“羽毛”,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塑造积极健康的人生品格,始终坚持“立大志”、“不存大己”,不轻浮流俗,不妄自尊大,努力把短暂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党员干部要有危机意识,避免在安乐环境中不求进取,而要在短暂人生中,立岗尽责,多做实事,多做

7、好事。另一方面要至臻于善、追求卓越。党员干部必须努力加强思想和道德修养,时刻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事业追求,把“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作为做人处世之道、安身立命之本,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坚守崇高道德情操,塑造高尚人格魅力,为做人、做事提供最可靠的价值判断。敬畏百姓,造福一方。一是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胡锦涛说:“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群众在我们心里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天下和静在民乐,天下可畏在民怨。敬畏百姓就是要在工作中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坚持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努力使各项工作合民意、得民心。要把群众

8、的满意度,作为工作好坏的“风向标”和“晴雨表”。二是牢固树立民本意识。密切联系群众是党建工作的生命线,党员干部要有“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公仆情怀,始终坚持“人民唯大、人民唯重、人民唯先”,始终与群众为伍,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相连、鱼水相依。始终将群众疾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三是自觉接受基层洗礼。基层是实践永远的课堂,群众是干部最好的老师。当的是人民的官,做的是为民服务的事,久居机关、居高临下,是不可能真正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结果是干部付出了辛苦,百姓接受的不情愿,为民服务也自然执行的走样。结合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党员干部要主动走出机关、走下基层、走向群众,做到服务有方向、工作有目标、心中有群众。要坚持到问题最多、矛盾最突出、意见最强烈的地方去,脚踏实地的走一走,真心实意的访一访,摸透情况、找准问题、理清思路,切实为百姓解难题、干实事。(作者系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