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切干群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90525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切干群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密切干群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密切干群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密切干群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密切干群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密切干群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切干群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切干群关系与构建和谐社会 排行榜 收藏 打印 发给朋友 举报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中央党校中青班第十四调研 组 热度 139 票 浏览 790 次 【共 0 条评论】 【我要评论】 时间:2010 年 10 月 28 日 12:3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社会和谐 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中最重要的是人与人的和谐,只有人际关系 和谐了,社会和谐才有基础。在我国,干群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一对关系。在 新形势下,如何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是摆在我们面 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围绕这一课题,我们到吉林省

2、、云南省的部分市、县、乡、村、 街道社区和企业进行了专题调研。召开了 10 多个不同层次的座谈会,与 100 多名各行业干 部群众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开展了 1000 份问卷调查,对当前干群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 题及其根源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调查了解,对有关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对当前干群关系的基本评价我们党历来重视干群关系问题,早在建党初期,就把坚持群众路线确立为党的基本政 治路线之一。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 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 这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长期以来,各级干部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3、,带领群众夺取了 革命和建设时期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 中央领导集体,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 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树立了求真务实、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得 到了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促进了干群关系的进一步密切。从我们调研情况来看, 当前,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好的,干群矛盾总体上趋于和缓,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是构成干群关系和谐的稳固基础。经过二十 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迅速发 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

4、活得到较大改善。2005 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2.25 亿 美元,成为世界第五大经济体;人均 GDP 实现 1700 美元,比 1978 年翻了 4 番多。改革开 放,使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为改进干群关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群众对干群关系现状感到满意的占 39.6,基本满意的占 42,不满意的占 18.4。由此可见,人们对当前干群关系总体上给予积极评价,干群关系的基础仍比较稳 固。(二)党的一系列亲民利民政策,是实现干群关系和谐的根本保证。党和国家从关系社 会和谐与稳定、关系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提高、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 充分认识密切干群关系

5、的重要意义,把密切干群关系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推进党的建 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进入新时期,我们党在坚持落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等传统群众路线的同时,先后提出了“三个代表” 、立党 为公、执政为民等一系列新思想和新观点。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 体坚持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为民执政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特别关注 民生,倡导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利民惠民政策,从党和国家大政方针上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问卷结果显示,调查对象认为

6、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密切干群关系工作重视的占 48.5,比较重视的占 34.4,不重视的占 17.7。这说明,群众对党 和政府改善干群关系的努力总体是满意的,对干群关系的改善持乐观态度,干群关系正朝 着好的方向发展。(三)各级领导干部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解难,是推动干群关系和谐的直接动力。当前, 大部分领导干部能够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廉洁奉公,勤政为民,把维 护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从解决群众 生产生活问题入手改善党和政府形象,增强群众对党的信心;从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反腐 败工作、信访工作入手来缓和、化解社会矛盾。在农村,各级干部争做引领致

7、富的带头人, 带领群众理清发展思路,采取科学举措,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做关心群众的贴 心人,把发展公共事业放在工作首位,为群众修路搭桥、引水送电、建屋立墙,着力解决 与群众息息相关的生产、生活问题,真心为人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基层民主的推进人, 甘做政府和群众间的桥梁,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认真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大力推进基层 民主化进程,努力实现群众的政治民主。比如,近几年吉林省推行“村村通”工程,现在 已经有 80的村通上了水泥路、柏油路,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城市,广大干部 能立足实际,加大企业改制力度,认真落实低保政策,大力促进就业再就业,妥善安置下 岗职工,推动社会和谐、

8、稳定、健康发展。一些企业在改制后,仍然十分重视职工思想政 治工作,坚持实行厂务公开,保证职工参与民主管理,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如我们调查 的云南昆明卷烟厂,我们去时,厂党委正在组织劳模召开事迹报告会;厂内实行民主管理, 各项制度上墙,职工收入、奖金张榜公布,干群关系非常和谐。通过实地了解和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认为当地干部工作努力的占 51.6,比较努力的占 40.7,不努力的占 7.7;对 当地干部满意的占 54.6,基本满意的占 36.6,不满意的占 8.8。数据表明,当前群众 对干部总体上是认可的,干群关系的主流是和谐的。(四)改革使大量社会矛盾得到化解,是促进干群关系和谐的有利条件。二十

9、多年来,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社会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大量人民内部矛盾得到有效化解。通过农村 改革,生产力得到解放,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通过企业改革,促进了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国有企 业焕发了生机和活力;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推进了民主法制建设,人民群众参与社会事务 管理的权力得到进一步保障;通过社会事业改革,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 改革的承受能力有了明显增强。伴随着这些社会问题的解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得到了 一定维护,社会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中国社会变得更加开放和文明,为干群互动搭建了一 个更加广阔的平台,为密切干群关

10、系创造了有利的社会条件。当然,在总体和谐的基础上,现阶段干群关系不和谐、不稳定的因素仍然很多,改善 干群关系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综合分析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尽管目前干群关系还存在这样那样的 问题,但干群关系的主流仍然是好的,总体上是和谐的,改善干群关系的群众基础、感情 基础仍然十分坚实。调查中我们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群众对干群关系存在的问题 提得不少,希望进一步改善干群关系的呼声很高;另一方面,又对当前干群关系的总体评 价不低,对干部仍然寄予很大希望。这说明群众对干部总的来说仍是信任和理解的,仍是 支持和爱护的,正可谓“民心犹在” 。这一感情基础,是我们党在八十五年的革命和

11、建设历 程中积累的一笔宝贵财富,是党巩固执政地位、永葆生机的最大的政治资本。当前干群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根源(一)主要问题当前,干群关系虽然总体趋势良好,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突出地表现为以 下四种矛盾:1、利益需求与分配的矛盾。在现实生活中,群众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利益 需求与分配的矛盾是干群关系中最为突出的矛盾。一是社会分配不公,拉开了干部群众之间的距离。掌握公共权利和公共资源的干部与 群众相比,总是处于强势地位。借助这种强势地位,他们往往比较容易实现自己的利益, 导致社会分配不公。在农村,干部掌握着稀缺资源,在土地承包、山林管护、开矿建厂、 经商办企业等方面占据有利条件,致

12、富的天平一再向干部倾斜。在企业,利益分配也严重 偏向干部阶层,企业经营者无论经营好坏都能获得较丰厚的回报,相比之下工人工资水平 明显偏低,福利下降,形成了巨大反差;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之间,由于身份、地位和行业 的差别,收入差距也十分明显,特别是一些垄断行业和部门,凭借国家特许政策和对公共 资源的占有,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其干部职工享受比一般行业高出数倍的收入和福利 待遇。导致普通群众、特别是弱势群体心理失衡,往往把不满情绪指向党和政府及各级领 导干部。二是群众利益得不到应有维护,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干部宗旨观念不 强,群众意识淡薄,不关心群众疾苦,不认真履行职责。对干群之间的

13、“主仆”关系摆得 不正,开展工作往往不能从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导致群众的大量需求得不到满足, 利益得不到维护。在一些地方和单位,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有的还比 较突出。部分干部与民争利,借助自己手中的权力,谋求自身利益,损害群众的政治、经 济、文化等利益。特别是在农民土地占用、城市拆迁、企业改制中,有些干部或者不按规 定落实政策,或者滥用权力、违规操作,或者克扣、挪用各项费用,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大量农民、工人和拆迁户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群众反响十分强烈,时常导致群体事件发生。 还有一些部门和单位片面追求部门利益,增加了群众负担或使群众利益受到较大伤害。三是干部、群众所代表的不

14、同利益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冲突。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干 部在执行、落实国家政策的过程中,所代表的公共利益经常和群众的个人利益发生冲突。 如修路、供水、供电等公共设施占用农民土地,政府赔偿不到位或是群众漫天要价,双方 无法达成共识,就会引发干群矛盾。此外,在对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关系的认识和权衡上, 有时群众和干部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由此产生一些矛盾。作为党委、政府方针政策的 制定者、执行者,干部往往考虑长远利益,注重长远发展,而大多数群众只重视眼前利益, 与干部着眼长远的认识相去甚远,导致群众对干部不理解、不支持。四是由于社会生产力还不够发达,物质资源有限,有时难以满足所有社会成员的利益 要求。这

15、些问题的存在,为干群矛盾埋下了伏笔,有时还导致干群矛盾激化。2、干部素质与现实要求的矛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对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我们有许多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在能力素质、工作作风、 自身要求等方面与履行职责还有很多不相适应的地方,与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一些 干部文化素质低下,能力不强,素质不高,思想保守,缺乏开拓创新精神,面对贫穷落后 局面和复杂问题束手无策,无力发展经济和改善群众生活,工作长期处于被动,群众很不 满意。一些干部思想作风存在严重问题,缺乏群众情感,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引起群众 的强烈反感。特别是干部队伍中的消极腐败现象的存在和蔓延,给干群关

16、系蒙上了一层厚 厚的阴影,破坏了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伤害了干群之间的感情。在调查中,有 30.4人 认为当前干部脱离群众;群众对干部意见最集中的几个方面(多项选择)分别集中在责任心 和敬业精神不强占 44.7,自律要求不严占 40.4,工作作风不实占 36,工作能力不强 占 26.7。3、社会多样化与社会管理规范化的矛盾。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社会发生了 深刻的变化。人们的思想、文化、利益、需求以及人们所处的社会阶层都呈现出多样化的 趋势。社会多样化,导致人们的追求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种多样化与社会管理规范化 要求之间常常会发生一定的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多样化的民主要求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之间的矛盾。群众民主意识的增强是 社会的进步,但是不加引导的民主意识容易产生较大的盲目性,时常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建设的要求发生冲突。二是多样化的利益需求导致的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不同的社会阶层有着不 同的利益追求,这种矛盾常常会形成对立关系,必须用公平合理的社会分配原则加以规范。三是多样化的思想文化观念与党的思想路线和先进文化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