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水日铸茶——徐渭手书的袖珍茶经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89512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水日铸茶——徐渭手书的袖珍茶经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平水日铸茶——徐渭手书的袖珍茶经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平水日铸茶——徐渭手书的袖珍茶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水日铸茶——徐渭手书的袖珍茶经(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徐渭手书的袖珍茶经煎茶七类绍兴奇才徐渭对茶文化作出的贡献也是杰出的,他不仅写了很多茶诗,还仿陆羽之体,撰有茶经一卷,可惜的是这茶经至今已经很难看到了。在他的书画作品中,有关茶的并不多,而行书煎茶七类则是艺、文合璧,对茶文化和书法艺术研究均是一份宝贵的资料。行书煎茶七类刻帖的原石,现藏浙江上虞文化馆。此后为天香楼藏帖的一部分,共分五帧,每帧 3176 厘米,横式。前有隶书题额“天香楼藏帖”五字,其下有白文“王望霖印”和朱文“济苍”两印。书迹最后有王望霖小楷尾跋:此文长先生真迹。徐渭行书煎茶七类全文如下:煎茶七类一、人品。煎茶虽微清小雅,然要须其人与茶品相得,故其法每传于高流大隐、云霞泉石之辈、

2、鱼虾麋鹿之俦。二、品泉。山水为上,江水次之、井水又次之。井贵汲多,又贵旋汲,汲多水活,味倍清新,汲久贮陈,味减鲜冽。三、烹点。用活火,候汤眼鳞鳞起,沫浡鼓泛,投茗器中,初入汤少许,候汤茗相浃却复满注。顷间,云脚渐开,浮花浮面,味奏全功矣。盖古茶用碾屑团饼,味则易出,今叶茶是尚,骤则味亏,过熟则味昏底滞。四、尝茶。先涤漱,既乃徐啜,甘津潮舌,孤清自萦,设杂以他果,香、味俱夺。五、茶宜。凉台静室,明窗曲几,僧寮道院,松风竹月,晏坐行吟,清谭把卷。六、茶侣。翰卿墨客,缁流羽士,逸老散人,或轩冕之徒超然世味者。七、茶勋。除烦雪滞,涤酲破疾,谭渴书倦,此际策勋,不减凌烟。是七类乃卢仝作也,中伙甚疾,余忙

3、书,稍改定之。时壬辰秋仲,青藤道士徐渭书于石帆山下朱氏三宜园。此文章虽为唐代卢仝所作,但也倾注了徐渭的不少心血。因此清代陆廷灿的续茶经把此文列为徐渭所作,此文也被收入徐渭集徐文长佚草,文前附有徐渭小序:“旧编茶类似冗,稍改定之也。”可见徐渭对此文是有所修改的,而且鉴于唐至明的茶经、茶录、茶疏、茶谱、茶论之类的书籍动辄数千字、上万字,过于冗长,特将此易学易记的短文改后用行书录出,晓之于大众,以宣扬与普及茶文化。这确实是一部难得的袖珍“茶经”,全部正文不计标点仅 262 字,加上标点也不到 320 字,却把茶文化的主要方面都涉及到了。一类是关于品茶技巧问题的,如“品泉”、“ 烹点”、“ 尝茶”;另一类是讲茶的功用的,如“茶勋”,把茶的功劳比作上凌烟阁画像的唐朝开国元勋;更值得赞许的是强调人品要与清雅的茶品想得(“人品”),饮茶的伴侣须高雅无官气俗气者(“茶侣”),饮茶的环境要清静自然(“茶宜”)等等,提高了茶文化的品位。时至今日,徐渭的煎茶七类,对提普及与提倡高雅的绍兴茶文化,仍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绍兴县退休教师 马元泉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