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西柏坡精神、振兴民族伟业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0486777 上传时间:2018-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西柏坡精神、振兴民族伟业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弘扬西柏坡精神、振兴民族伟业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弘扬西柏坡精神、振兴民族伟业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弘扬西柏坡精神、振兴民族伟业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弘扬西柏坡精神、振兴民族伟业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弘扬西柏坡精神、振兴民族伟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西柏坡精神、振兴民族伟业(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弘扬西柏坡精神、振兴民族伟业弘扬西柏坡精神、振兴民族伟业河北电台新闻频道西柏坡是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在西柏坡这个农村指挥所里,党中央,毛主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吹响了彻底埋葬,建立新中国的号角。在夺取全国胜利的前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召开。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从此,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 激励着全党和全国人民,在“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的伟大征程中,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在西柏坡,中共中央不仅领导新民主主义取得全国胜利

2、,而且为实现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到城市、从战争到建设的转变,为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开辟了通途。西柏坡时期,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丰富和发展,包括军事思想、战略战术思想,特别是建立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多党合作制度的思想,以及从国情出发,走中国式的建设道路,通过建设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都得到了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党中央在西柏坡时期的辉煌历史和成功经验,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这是一种代表历史性转折的革命精神,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发展的新阶段,是井2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西柏坡精神,不仅是我们党,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3、,特别需要我们发扬光大。继承和发扬了的革命精神,发展创新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构成西柏坡精神的全部内涵。西柏坡精神是党直接从事武装斗争 20余年积累了丰富斗争经验的产物,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重大历史转折关头的一次大检验、大总结、大发展,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锻造的革命精神的一次大升华,西柏坡精神是全党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 ,它的内涵十分丰富。 西柏坡精神可以概括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服从大局、严守纪律、自我牺牲的大公无私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团结统一的民主精神,戒骄戒躁、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党中央在西柏坡期间,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民主革命进入高潮,战略决战战场

4、上军民浴血奋战,第二条战线的斗争持续不断,解放区人民分田地、建政权全力支援前线,国统区人民抗税反暴运动此起彼伏,这些汇成了时代的最强音,产生了伟大的时代精神。因此,西柏坡精神是伟大时代的产物,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革命精神的象征。革命精神是一笔财富,具有凝聚党心、军心、民心的巨大作用。3西柏坡精神具有永恒的魅力、具有指导现实、昭示未来的不朽意义 。凝结在西柏坡精神中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包含了我国传统美德如艰苦朴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等;包含了中华民族精神如爱国主义、维护国家统一等;更多的则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精神的汇集和发展,如坚定信念、敢打必胜、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服从大局、联系群众等。这些

5、精神对夺取三大战役的胜利,对解放全国,对顺利实现工作重心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变,对建立和巩固新生政权,对恢复国民经济都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这些精神并非一时一地的产物,而是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因而能够产生广泛影响,具有强大生命力。事实也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一点,2004 年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在北京、大连等城市都出现了参观者络绎不绝、摩肩接踵的爆满现象,参观者中年龄最大的 96 岁,年龄最小的只有 6 岁,他们当中有老红军、老革命、机关干部、学生、个体经商人员、外地进城务工的农民,还有自己带着翻译的外国人,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参观者,尽管他们来观看展览的动机不同,有的是怀旧,有的是来解读那

6、段历史,然而他们的感受却是相同的,那就是希望西柏坡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几十本留言簿上写满了他们发自内心的感想和震撼、期待和希望。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写下了这样的话:越是发扬红色传统,越能融入世界潮流。一位叫李东航参观者感慨的写道:参观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给人最大震撼的还是那首出自4西柏坡乡亲之口的歌谣:“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了战场上。”这一声声义无返顾的“最后” ,唱出的是怎样的党群关系、干群感情啊!人民群众是历史最伟大的创造者。脱离了人民群众,任何个人、政党都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更不要谈什么创造惊天动地的伟业了。当时毛

7、泽东同志告诫全党同志:进京是去赶考,让人民来做我们的考官,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希望考出个好成绩。半个多世纪以来,党领导人民群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考出了人民认可的好成绩。但是要记住,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也不会结束。大力弘扬西柏坡精神不仅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也是党中央和各级领导的共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新时期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党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和党的队伍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近年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在部分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队伍中有滋长蔓延

8、之势,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在部分党员、干部那里被淡忘了,在少数人那里甚至被丢得差不多了。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能不能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能不能经得起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对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是一个很严峻5的考验。我们党要经受住长期执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期考验,就必须继续弘扬西柏坡精神,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河北省今年开展了的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也正是在新形势下对西柏坡精神的传承。张云川书记在全省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河北要发展、要抓机遇、要振兴,必须从转变干部作风入手,提高服务水平,打造一支“改革创新、真才实学、求真务实

9、、公正廉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是密切党群干部关群的必然要求。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由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 ”1弘扬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的根本要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 30 年来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去年由美国的金融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前进中的我国经济也带来极大的挑战。面对严峻的国际金融危机、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国内繁重艰巨的改革、建设任务,如何确保河北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张云川书记在全省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越是在面对困难、应对挑战的时候,越要团结群众、依靠

10、群众、为了群众,越要深入扎实地做好惠民生、谋民利、聚民心、促民和的工作。 ”2这也正契合了西柏坡精神的军民团结、同舟共济精神。西柏坡时期是我党历史上最团结的时期之一。当时,1 摘自 2009 年 2 月 14 日张云川书记在全省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2摘自 2009 年 2 月 14 日张云川书记在全省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6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这五大书记之间相互体贴、相互尊重、团结一心、生死与共,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战斗指挥部,为全党同志树立了榜样。同时,在这一时期,党中央还根据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制订了一系列政策,广泛依靠和发动群众,积极团结工农和革命

11、知识分子,形成了广泛的统一战线,使军民空前团结,各地出现了一切为了胜利、全民支前的生动场景。正是靠着这种空前的团结,才形成了无坚不摧的力量,取得了革命的最后胜利。 在西柏坡精神中,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是西柏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 “两个务必”是西柏坡时期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它反映了西柏坡时期的伟大历史主题。首先,中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能否继续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否继续地保持过去那种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这是对全党乃至每个党员提出的严峻考验;其次,新中国成立后,党要进行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面临的任务十分繁重。这就要求我们党必须克服各种困难,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必须

12、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再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是一项更加艰巨、更加复杂的事业。特别是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人口众多自然经济条件薄弱的国家,建设现代化、提升综合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更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更需要保持过去那种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继承和发扬维护团结统一的高尚品德,联系群众艰苦奋斗的崇高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7服务的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在当前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也是靠艰苦奋斗发展壮大的。艰苦奋斗作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作为我们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是我们党保持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重要法宝。西柏坡精神是确保我们党执政条件下永不变质、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彻底革命精神,是我们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牢记“两个务必” ,时时处处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民族新的伟大复兴。 作者:吕雪芳 女 54 岁 燕赵论坛节目负责人 高级编辑通讯地址:石家庄市裕华东路 63 号 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频道邮 编:0500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